皇宫大内,并非只有前朝的波诡云谲,亦有属于皇子们的一方天地。位于紫禁城一隅的演武场上,汗水和呼喝声交织,这里是年幼皇子们除了文华殿外,最常聚集的地方。
年仅十岁出头的朱棣,正有模有样地挥舞着一柄木刀,与年纪相仿的周王朱惘对练。朱棣身手矫健,攻势凌厉,逼得朱惘连连后退,一个不慎,摔了个屁墩儿。
“四哥,你耍赖!”朱惘坐在地上,揉着屁股,嘟着嘴抱怨。
朱棣收了木刀,小脸上满是得意:“兵不厌诈!五弟,你这下盘还得再练练。” 他伸手将朱惘拉起来,两个半大孩子并肩坐在场边的石锁上歇息。
内侍递上汗巾和温水,朱惘咕咚咕咚喝了几口,用袖子抹了把嘴,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看向朱棣,压低声音道:“四哥,你听说了吗?大哥他……他又把那些老夫子气得够呛!”
朱棣闻言,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凑近了些:“可是前几日孔家那些事?我隐约听宫里人议论,说大哥在朝堂上,把衍圣公家来的那个老爷爷都给……给说得吐血了?” 他语气里带着难以置信,更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兴奋。
朱惘用力点头,小脸因为激动而泛红:“对对对!我听母妃宫里的嬷嬷说,大哥可厉害了!那些老先生还有孔家的人,想逼父皇收回成命,不让改科举。结果大哥直接说,要在科举里考……考他们孔家是怎么一次次投降蒙古人,又投降咱们大明的!”
朱棣听得屏住了呼吸,拳头不自觉地握紧。他虽然年纪小,但在宫廷中长大,耳濡目染,也模糊地知道“气节”、“忠义”这些词的分量。大哥这一手,简直是……太霸道了!
“大哥……他真敢说啊!”朱棣喃喃道,眼中充满了崇拜的光芒,“那些老夫子,以前在大本堂,动不动就拿戒尺打手心,之乎者也烦死人了。还是大哥厉害,直接掀了他们的老底!”
朱惘也兴奋地挥舞着小拳头:“就是!大哥还说,读书不能读死书,要‘抡’起来用!我觉得大哥说得对!整天背那些听不懂的句子,哪有骑马射箭、听大哥讲故事有意思!”
两个孩子口中的“大哥”,自然便是朱标。自从“守灵风波”朱标为他们仗义执言,再到后来“抡语”惊朝堂,如今更是直面孔家,手段凌厉,这一桩桩一件件,通过宫人的窃窃私语和他们偶尔听到的零碎信息,早已在他们心中编织出一个与往日温文形象截然不同、光芒万丈、敢于挑战一切权威的长兄形象。
“我以前只觉得大哥学问好,对我们也和气。”朱棣看着演武场上飞扬的尘土,眼神憧憬,“现在才知道,大哥不仅有学问,更有胆魄!连父皇……连父皇都支持他!” 在他幼小的心灵里,能说服乃至“战胜”他们那位威严如山的父皇,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英雄行径。
朱惘用力点头:“嗯!我以后也要像大哥一样!谁敢欺负咱们兄弟,或者讲那些没用的歪道理,就像大哥一样,狠狠地怼回去!”
正说着,一个温和的声音自身后响起:“像大哥一样?像我一样什么?”
朱棣和朱惘吓了一跳,猛地回头,只见朱标不知何时已站在他们身后,穿着一身简单的常服,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正看着他们。
“大……大哥!”两个孩子慌忙站起身,有些手足无措,脸上还带着刚才背后议论兄长的窘迫。
朱标走过去,伸手揉了揉朱惘的脑袋,又拍了拍朱棣结实的肩膀,笑道:“老四,又带着老五在这儿舞刀弄棒?功课可曾温习了?”
若是以前,听到“功课”二字,两人少不得要苦着脸。但此刻,朱棣却挺起胸膛,大声道:“回大哥,今日的功课已经做完了!我们……我们只是来活动活动筋骨!”
朱惘也赶紧附和:“对对,活动筋骨!大哥,我们刚才……刚才在说您真厉害!”
朱标看着两个弟弟眼中毫不掩饰的崇拜,心中微微一暖。他深知这些弟弟们未来的命运,尤其是眼前这个眼神锐利、骨子里带着桀骜的四弟朱棣。他并不想用历史的枷锁去束缚他们,而是希望引导他们,让他们成为大明的屏障,而非隐患。
他揽过两个弟弟的肩膀,在石锁上重新坐下,语气平和而认真:“大哥没什么厉害的。大哥只是觉得,有些事情,对的就要坚持,错的就要反对。读书是为了明理,是为了强大自身,保护想保护的人,而不是让自己变成规则的奴隶。”
他看着朱棣:“老四,你喜武,这是好事。将来大明边疆,需要你这样的皇子去镇守。但光有武勇不够,还需知晓兵法,明白为何而战。”
他又看向朱惘:“老五,你性子活泛,好奇心重,这是天赋。多看看这世间的万物运转,多想想百姓的衣食住行,将来或许能在这工造、农桑上,为大明出一份力。”
他顿了顿,总结道:“大哥希望你们,都能找到自己真正
年仅十岁出头的朱棣,正有模有样地挥舞着一柄木刀,与年纪相仿的周王朱惘对练。朱棣身手矫健,攻势凌厉,逼得朱惘连连后退,一个不慎,摔了个屁墩儿。
“四哥,你耍赖!”朱惘坐在地上,揉着屁股,嘟着嘴抱怨。
朱棣收了木刀,小脸上满是得意:“兵不厌诈!五弟,你这下盘还得再练练。” 他伸手将朱惘拉起来,两个半大孩子并肩坐在场边的石锁上歇息。
内侍递上汗巾和温水,朱惘咕咚咕咚喝了几口,用袖子抹了把嘴,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看向朱棣,压低声音道:“四哥,你听说了吗?大哥他……他又把那些老夫子气得够呛!”
朱棣闻言,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凑近了些:“可是前几日孔家那些事?我隐约听宫里人议论,说大哥在朝堂上,把衍圣公家来的那个老爷爷都给……给说得吐血了?” 他语气里带着难以置信,更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兴奋。
朱惘用力点头,小脸因为激动而泛红:“对对对!我听母妃宫里的嬷嬷说,大哥可厉害了!那些老先生还有孔家的人,想逼父皇收回成命,不让改科举。结果大哥直接说,要在科举里考……考他们孔家是怎么一次次投降蒙古人,又投降咱们大明的!”
朱棣听得屏住了呼吸,拳头不自觉地握紧。他虽然年纪小,但在宫廷中长大,耳濡目染,也模糊地知道“气节”、“忠义”这些词的分量。大哥这一手,简直是……太霸道了!
“大哥……他真敢说啊!”朱棣喃喃道,眼中充满了崇拜的光芒,“那些老夫子,以前在大本堂,动不动就拿戒尺打手心,之乎者也烦死人了。还是大哥厉害,直接掀了他们的老底!”
朱惘也兴奋地挥舞着小拳头:“就是!大哥还说,读书不能读死书,要‘抡’起来用!我觉得大哥说得对!整天背那些听不懂的句子,哪有骑马射箭、听大哥讲故事有意思!”
两个孩子口中的“大哥”,自然便是朱标。自从“守灵风波”朱标为他们仗义执言,再到后来“抡语”惊朝堂,如今更是直面孔家,手段凌厉,这一桩桩一件件,通过宫人的窃窃私语和他们偶尔听到的零碎信息,早已在他们心中编织出一个与往日温文形象截然不同、光芒万丈、敢于挑战一切权威的长兄形象。
“我以前只觉得大哥学问好,对我们也和气。”朱棣看着演武场上飞扬的尘土,眼神憧憬,“现在才知道,大哥不仅有学问,更有胆魄!连父皇……连父皇都支持他!” 在他幼小的心灵里,能说服乃至“战胜”他们那位威严如山的父皇,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英雄行径。
朱惘用力点头:“嗯!我以后也要像大哥一样!谁敢欺负咱们兄弟,或者讲那些没用的歪道理,就像大哥一样,狠狠地怼回去!”
正说着,一个温和的声音自身后响起:“像大哥一样?像我一样什么?”
朱棣和朱惘吓了一跳,猛地回头,只见朱标不知何时已站在他们身后,穿着一身简单的常服,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正看着他们。
“大……大哥!”两个孩子慌忙站起身,有些手足无措,脸上还带着刚才背后议论兄长的窘迫。
朱标走过去,伸手揉了揉朱惘的脑袋,又拍了拍朱棣结实的肩膀,笑道:“老四,又带着老五在这儿舞刀弄棒?功课可曾温习了?”
若是以前,听到“功课”二字,两人少不得要苦着脸。但此刻,朱棣却挺起胸膛,大声道:“回大哥,今日的功课已经做完了!我们……我们只是来活动活动筋骨!”
朱惘也赶紧附和:“对对,活动筋骨!大哥,我们刚才……刚才在说您真厉害!”
朱标看着两个弟弟眼中毫不掩饰的崇拜,心中微微一暖。他深知这些弟弟们未来的命运,尤其是眼前这个眼神锐利、骨子里带着桀骜的四弟朱棣。他并不想用历史的枷锁去束缚他们,而是希望引导他们,让他们成为大明的屏障,而非隐患。
他揽过两个弟弟的肩膀,在石锁上重新坐下,语气平和而认真:“大哥没什么厉害的。大哥只是觉得,有些事情,对的就要坚持,错的就要反对。读书是为了明理,是为了强大自身,保护想保护的人,而不是让自己变成规则的奴隶。”
他看着朱棣:“老四,你喜武,这是好事。将来大明边疆,需要你这样的皇子去镇守。但光有武勇不够,还需知晓兵法,明白为何而战。”
他又看向朱惘:“老五,你性子活泛,好奇心重,这是天赋。多看看这世间的万物运转,多想想百姓的衣食住行,将来或许能在这工造、农桑上,为大明出一份力。”
他顿了顿,总结道:“大哥希望你们,都能找到自己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