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雪地残骸-《大宋女粮官:我靠种田喂饱岳家军》

  两日后,晨光初破,肆虐的风雪终于停歇,雪岭在阳光的映照下宛如一条银色的巨龙横卧大地。

  阿术鲁再次率领契丹武士踏入北麓松林。

  三只猎犬在前面探路,鼻息喷吐间在雪地上凝出白雾。

  晨光洒在雪地上,反射出刺目的冷光,众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齐膝深的积雪中,沿着松林缓缓推进。

  阿术鲁手持弯刀,刀尖轻轻挑开垂落的冰凌,目光如鹰隼般锐利,警惕地扫视着四周。

  雪面平整得如同毛毯,连鸟兽的踪迹都不见,唯有寒风掠过树梢,发出呜呜的声响。

  阿术鲁手中的弯刀“铮”的一声挑开垂冰,霜屑簌簌飞溅。

  刀面映照出雪地那诡异的平整,竟没有半点狼的踪迹,只有风卷松涛的呜咽声在山谷中回荡。

  突然,最前头的猎犬“黑煞”停下脚步,鼻翼翕动,喉咙里滚出低沉的呜咽。

  阿术鲁抬手示意众人止步,蹲身拨开浮雪,露出下方泛青的冰层,冰面上几道浅淡的拖痕,像是重物被强行拽过。

  他蘸起一点冰屑搓捻,指腹传来黏腻的触感,凑近鼻尖一嗅,一股浓烈的腥气直冲脑门。

  “是狼毛!”他冷笑一声,刀锋猛然劈向冰面,冰面“咔”地裂开,深处露出几撮灰白的狼毛,毛根还粘着未冻透的血珠。

  阿术鲁拾起那撮染血的狼毛,指尖搓捻间,血珠在寒风中凝结成暗红的冰晶。他眯起眼睛,顺着雪地上断续的拖痕向前追踪。

  契丹武士们无声地散开,弯刀出鞘的轻响惊落了枝头的积雪。

  当他们行至一处背风的岩凹时,一股浓重的血腥气扑面而来。

  岩凹下的雪地被染成了褐红色,一具残缺不全的人形仰卧在那里。

  那已经不能称之为“尸体”了,而是一具被啃噬得支离破碎的白骨。

  肋骨森森地刺出胸腔,指骨还保持着抓挠雪地的姿势;头颅歪斜着,空洞的眼眶望向灰蒙的天空;下颌骨不知去向,而身上的衣服正是百花谷流民常穿的衣料。

  阿术鲁蹲下身子,紧紧盯着那具被啃噬殆尽的尸骨,眉头越皱越紧。

  尸骨所在的岩坑位于北麓陡坡,距离谷中营地足有十里之遥。若此人要出山谷,完全可以走西南密道,那是沈青河亲自设计的隐蔽路线。

  可眼前这具尸骨,却偏偏选择了最险峻的翻山路径。

  “除非他想避开那些暗哨!”阿术鲁突然站起身来,眼中满是恐惧……

  阿术鲁命契丹武士用粗麻布裹紧白骨,疾驰回营。

  他心中翻涌着不祥的预感,此人宁冒风雪翻山,必是为掩盖不可告人的行踪!

  ……

  等阿术鲁等人回到营地,将所见所闻逐一禀报给沈青河。

  沈青河看着那具惨不忍睹的残骸,深知事态严重,当即召来了紫莲。

  紫莲虽然医术比不上谢玲儿,但在验尸方面却是个中好手。她的母亲曾是江南第一女仵作。

  紫莲走上前,挽起衣袖,戴上手套,轻轻用指尖触碰白骨,目光瞬间变得锐利而专注。

  她将白骨平放在草席上,按照人体的顺序排列好。

  接着,她用指尖蘸取了一些浓醋,轻轻地擦拭骨面。

  醋液渗入骨缝,泛起了细密的气泡,这是骨伤处残留的血渍与酸发生反应的迹象。

  她拨开粘连在一起的发丝,发现后脑枕骨有一处凹陷的裂痕,裂痕边缘泛黑,显然是旧伤。

  左侧第三根肋骨的断口参差不齐,愈合的痕迹也很粗糙,与狼牙撕咬造成的新伤痕截然不同。

  紫莲拿起银刀,轻轻刮着骨面,刮下了一些褐红色的碎屑,说道:“这是铁锈,是刀伤愈合后,铁屑渗入骨缝留下的痕迹。”

  她指着肋骨和肩胛处的暗纹,肯定地说:“此人生前至少中过三刀!从刀口走向都是自下而上来看,应该是在战场上迎敌时受的伤。”

  说到这里,紫莲遗憾地摇了摇头:“可惜手掌指骨都被毁了,没办法查验他握兵器留下的茧子。”

  忽然,她瞥见白骨腰间残留的半截革带,革带内侧竟然刻着“沧州军”三个字,字迹被血垢浸透,几乎难以辨认。

  紫莲声音颤抖地说道:“此人绝非流民!他带着旧伤潜伏在谷中,又冒险翻山……”

  沈青河瞳孔微微一缩,心中暗自思忖:此人或许是金军派来的细作,亦或是杜充派来的密探!

  沈青冷声道:“陈希,立刻将谷外暗哨扩至十里,所有进出山道必须有人盯梢。”

  “密道周边再加一倍人手。”沈青河指尖划过舆图,“从现在开始,没有我的手令,任何人不得出谷。”

  陈希领命而去……

  在谷外方圆十里的范围内,暗哨们各自隐蔽起来。有的藏身在雪松的枝丫间,有的则伏于岩缝之中。

  他们每人腰间都系着铜铃,一旦遭遇袭击,扯断绳索,铜铃作响就能发出示警信号。

  同时,各条山道上都增设了“连环哨”。

  明哨佯装成樵夫在外面活动,暗处则埋伏着弩手,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匠人们更是连夜忙碌,在松枝间悬挂丝线,丝线末端系着铃铛。

  这样一来,只要稍有触碰,铃铛就会发出声响,从而能及时发现异常。

  与此同时,阿术鲁率领契丹武士再次进入松林。

  他们一路搜寻,直至北麓断崖,然而却再也没有新的发现。

  ……

  山谷的营地内,午时刚过,沈青萍抱着书卷从私塾归来……

  来到山庄后,沈青萍也曾跟着萧羽雪练过一段时间武艺,可她实在没有练武的天赋,只能放弃。

  于是,沈青河便安排她去教导孩子们读书识字。

  沈青萍虽不擅长练武,但教书时格外有耐心,孩子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