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三月灭亡中国之秘-《抗日锄奸特战队》

  此时此刻,宋剑飞深感自己在财力方面有些力不从心。这一切皆源于他与北平的那个伪政府所签订的约定——按照协议规定,他必须将手中的那笔钱,分六年时间逐渐提取出来使用。

  然而,时至今日,本年度能够支取的份额已然被消耗殆尽。如果继续战斗下去,无论是从军事力量,还是经济实力来看,都难以持久支撑如此庞大的战争开销。

  面对这种困境,宋剑飞不得不权衡利弊,最终决定采纳白崇禧提出的方案。

  紧接着,宋剑飞向全国范围内,发出一份明确的电文公告:“在白崇禧将军的卓越指挥下,徐州第二次会战已获得前所未有的辉煌胜利!

  此次战役成功歼灭日军第十六师团全军、第十师团以及第四独立混成旅团的大部分兵力,总计杀敌六万余人,圆满达成战略目标。

  特此宣告,徐州第二次会战以我方完胜而告终!”

  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我宋剑飞继续在敌后猥琐发展去了。

  一夜之间,徐州城外集结的15万“大军”转眼撤了个一干二净。

  白崇禧也将留在华北所有的正规军,撤退到武汉附近,积极进行武汉会战的部署。

  这一事件使得华北派遣军遭受重创,不仅人员伤亡巨大,还令其脸面尽失、威风扫地。

  与此同时,国民政府上下却因此感到如释重负,仿佛压在身上的千斤重担瞬间卸去。

  至此,中日战争进入了一段短暂的休战时期。

  曾经信誓旦旦要在 3 个月内灭亡中国的日本帝国主义,如今美梦已然破灭。

  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并规划未来的战略部署,一场别开生面的两军联合作战总结会议,于乌龙崮隆重举行。

  在此次会议上,宋剑飞毫不犹豫地履行了先前许下的诺言,这一举动令第 2 集团军的全体官兵喜出望外。从此以后,他们彻底摒弃了以往那种只顾自保、不肯轻易投入战斗的陈旧观念,变得越发英勇无畏起来。

  紧接着,宋剑飞将目光投向自己麾下的将士们——当然,也包括王明章所率领的部队成员在内。

  他深知此时此刻正是给众人指明前进道路的时候,于是便郑重其事地发表了一番至关重要的讲话。

  他神情严肃地开口问道:“诸位可知道,为何日本帝国主义会立下‘三月亡华’如此荒唐可笑之国策呢?”

  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犹如一记惊雷,在与会者心中炸响。而坐在一旁的王明章,则率先站起身来,代表广大官兵回应道:“哼!那无非就是小鬼子太过嚣张跋扈而已。”

  宋剑飞却面带从容的微笑,轻轻摇了摇头,认真地说道:“王司令啊,您仅仅只是看到了事物的表面现象而已,实际上并没有洞察到事情的本质所在。”

  对于宋剑飞这种看似是对他的贬低之语,王明章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态度十分虚心地说道:“老哥哥我这一生都在行军打仗,南征北战,可只不过是一个没有任何显着建树的默默无闻之人罢了。要是没有当初在你宋司令的鼎力帮助下,我根本不可能在藤县建功立业。倘若没有那一次的机遇,我要想坐到今天这个位置,拥有如今这样的声望,那简直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

  我就是一个性格粗鄙的军汉,见识短浅,没有什么长远的目光和谋略。为此,还请宋司令不吝赐教,好好教教我。”

  宋剑飞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抹和蔼的微笑,说道:“王司令太客气了。”

  然后,他转过身去,面向所有的官兵,神情自信且沉稳,开始侃侃而谈:“大家要知道,之所以小鬼子定下了三个月解决中国问题的所谓国策,那是因为小鬼子的经济状况只能够支撑三个月的战争消耗。一旦超过三个月,小鬼子的经济就将陷入停顿状态,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崩溃。”

  这时候,第二集团军参谋长李东坡皱起了眉头,脸上露出疑惑的神情,忍不住发出了疑问:“这恐怕不太可能吧。大家都常说,小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所积攒出来的国力那可是相当雄厚的,尤其是他们在甲午海战中得到的大清赔款,那可是一笔天文数字啊。宋司令,您怎么能说日本人只能支持三个月的战争费用呢?”

  宋剑飞嘴角上扬,露出一丝自信的笑容,解释道:“大家都知道,为了发动甲午战争,当时日本国内可是发行了大批的战争国债的。情况紧急到什么程度呢,就连日本皇室都参与了认国。甲午战争他们确实取得了胜利,也获得了腐败的满清的巨额赔款。但是,发行出去的债券是需要购回的,这一操作下来,这笔赔款就几乎没有了接近一半。

  而在尝到了通过获取战争赔款这种方式的甜头之后,他们就准备依葫芦画瓢,利用满清的赔款作为资本,又野心勃勃地发动了一次日俄战争。

  在日俄战争中,他们依旧获得了胜利。然而,他们严重低估了俄国人的死硬与贪婪。俄国人那可是相当强硬,他们承认自己战败了,但是却发挥出了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的精神,坚决不赔款,还放话要么咱们接着打。

  所以啊,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实际上是赔了本的,这才有了世界历史上唯一一次因为战胜而垮台的内阁这样的趣闻。”

  下面的官兵们听了,立刻恍然大悟,纷纷发出了哈哈大笑的声音。

  “然而,他们并没有从之前的失败中吸取足够的教训,又犯了一次最严重的错误。那就是为了扶持张作霖,他们大笔大笔地向张作霖贷款。那笔贷款的规模已经达到了大清赔偿日本数额的一半。然而,他们却错判了人性,也错判了张作霖。”

  这时候出生东北的于学敏就哈哈解释:“我们的老帅呀,为人仗义倒是仗义,对待兄弟们那是慷慨大方,但是在对待日本人身上那就是一个无赖,真正做到了有借无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