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故事-《读档九零》

  在酒精的影响下,兄弟三人昨晚睡得都很早,醒来的也就更早。子玉跑步的时候才发现,这团省委竟然在省政委附近,而且离火车站也不太远,跑了个来回才二十多分钟,又绕着政府大院跑了十多分钟,才满头白霜的回到宾馆。没有后世的那些速干服装,换洗的内衣只能在暖气上烘干,外衣啥的就只能晾干汗水继续用,搓洗的话只能等着回家再说了。

  吃过早饭,大哥和马三还沉浸在昨天的兴奋中。也难怪,有了养殖基地的稳定供应,御八珍的发展就会进入快车道。按照子玉给两人的分析,谢凌峰二月底履新,三月份就会有动作,最迟五月份,第一批鸡舍就应该有了稳定的产出。第一批生猪六个月就会出栏,也就是九月份。在那之后,东北的主要城市的门店就要全面展开。

  而有了政府,虽然只是县一级的政府支持,困扰御八珍的资金、门店拓展、安全等问题都会没有那么困扰了。那可是全县四十万父老的期望!至于书记的加成,子玉没有纳入计划,毕竟前世书记是明年才会来到山城做代市长,从而开启医药城的模式。今年会不会因为自己这只蝴蝶改变轨迹,只有老天知道。

  “大哥,你和三哥年后去奉天开店,有时间就去沟县,找个沟帮子烧鸡的传人,咱们要开始做烧鸡了。”

  “行啊!”马三点头:“开年做烧鸡,没有手艺也卖不好。”

  “御八珍的手艺也不差!关键是要有品牌故事,沟帮子烧鸡的名声很大,适合咱们的扩张计划。”子玉解释道:“御八珍可以做母公司,沟帮子烧鸡要做子品牌。最好以后能和当地政府合作,这样就会走的更远。”

  “行,过完年就去瞅瞅啥情况,锦城铁路局是二级站,有两个战友,好拉关系。”马三点头。

  “一会俺俩去看房子,你和建华他们玩吧。”大哥知道老弟不太乐意参与具体的经营,好不容易出来一趟,就让他好好休息,到处溜达溜达。

  “行,一会建华来接我,我们去长影看看。舅舅的秘书景哥家就是那的,会安排人带我们转转。下午要是回来的早,我就给你们打传呼。”

  “嗯呐,就这么说!”大哥看着推门进来的小谢,打过招呼就和马三离开了招待所。

  “小鱼儿,赶紧的!我妈和琳琳还在楼下车里,咱们抓紧时间。”小谢咋咋呼呼的喊着,子玉莞尔。

  长春电影制片厂,位于吉林省长春市红旗街1118号,离省府五六公里,在南湖公园附近,是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一路上的检查挺严格,要不是司机是团省委的,估计都进不来。谢妈妈带着三小只找到了接待员,这事景涛应该安排过,办公室主任特意过来找了个经验丰富的大姐,带着一行人慢慢的在厂里逛着。

  后世的子玉对长影根本无感,只依稀记得赵大叔的《男妇女主任》是这里出品的,其他的一无所知,但走进影史博物馆才知道,这新中国的第一个电影制片厂的牛逼之处!制片厂曾先后创造新中国电影的七个第一,几十年来,拍摄故事影片1000多部,译制各国影片1000多部。曾经耳熟能详的《白毛女》《平原游击队》《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五朵金花》《英雄儿女》都是这里出品的,后来更有《创业》《人到中年》《开国大典》等一大批优秀影片。

  “我去,这嘎达是小日子建的啊!”小谢看着墙上的照片感慨。

  “整个春城有点名声的地方,差不多都是他们建的。”小表妹鄙夷道:“以前我爸带你去伪满皇宫这些地方,你都不去,怨谁!历史知识贫瘠的可怜。”

  看着小谢憋屈的眼神,子玉落井下石道:“瞅你那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真给咱山城高中丢人。”

  “熊样,那你知道啊!”小谢反问。

  “我不说啊!”子玉逗着他,笑道:“我不知道的多了,他算老几!”

  “噗呲!”几个人被这后世烂俗的梗,逗得忍俊不禁。

  “你这孩子,真是调皮!”谢妈妈拍了子玉一下,嗔怪。

  解说员笑过后继续引导着一行人参观,介绍道:

  “咱们长影是国家大型综合性电影制片厂。在1937年伪满时期日本“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基础上建立。制片厂的筹备是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开始的,中共党员刘建民、赵东黎秘密进入“满映”,组织进步职工开展护厂斗争,于1945年10月1日成立了“东北电影公司”,因内战迁至龙江省,在一所小学校里搭设“厂房”,建起了新中国第一个电影生产基地。1946年10月1日命名为“东北电影制片厂”,同时调出大批干部支援新厂建设,因此被形象地誉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

  解放战争时期,东影摄制了17辑新闻纪录片《民主东北》,使用胶片30万尺,有三名年轻的摄影师在战场上牺牲。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展,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后,东影分批迁回长春。

  东影根据当时电影市场被美影片占据的状况,进行了各类片种的试制。从1947年到1949年,我们创下了中国人发电影事业的六个第一:第一部木偶片、第一部科教片、第一部动画片、第一部短故事片、第一部长故事片、和第一部译制片。”大姐指着陈列墙解说。

  “这些影片除了这个《桥》,其他的我都没看过呢!”谢妈妈感慨:“真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啊。”

  “同志您说的对极了!”解说员称赞道:“很多来参观的领导都会有这样的感慨,也都教育自己的孩子,鼓励他们多出去走走、看看,说得我们都动心了,可惜没有那个条件啊。”

  “胡雪岩说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你们在这里算是阅人无数了!不用羡慕别人。”子玉习惯性的商业互吹。却看到小丫头有些惊奇的目光,不由得一阵好笑,这才哪到哪啊!

  “这小、小同志真有才!以后就把这句话加进解说词。”解说员拍个小马屁后继续引导介绍:

  “1949年4月,东北电影制片厂迁回到长春现址,摄制了《中华儿女》《赵一曼》《钢铁战士》《白毛女》等影片,这些你们应该都看过吧。”

  见到几人不住点头,又介绍道:“1955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也就是这一年,拍了影片《祖国的花朵》《平原游击队》《董存瑞》。这些影片给咱厂带来很多的荣誉。另外长影译制片方面也是硕果累累:《列宁在一九一八》、《夏伯阳》和《瑞典女皇》也是咱们翻译的。“

  听着解说员的介绍,子玉不禁有所触动,国家这么不遗余力的做文化领域的工作,不正是扞卫民族的文化阵地么!要是不重视舆论阵地、没有文化自信,就会变成隔壁毛熊的样子。而未来几年、十几年的发展,满天满眼的不自信,不也是美丽国雇佣的水军一步步的因势利导吗!国家尚且如此,那么个人呢?谢凌峰、于谦林,甚至御八珍都要重视这一点!好风凭借力,送我入青云。但他也知道,现在宣传的风向不明朗,宣传的时机还不足够。更为关键的是硬件设施差强人意,拍摄的技术和水平还要成长,而软件——也就是国民级别的好故事没有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机会琢磨一些好故事吧,子玉暗暗思忖。他不想琢磨那些伤痕文学,这阶段的国人更需要昂扬的精神和不屈的斗志,以及乐观的人生态度。谁适合呢?

  沉吟之际,突见前方展厅里出来一群人,一水儿的蓝色的中山装,看着就知道是体制内的打扮。子玉一行人错身躲避,却意外的遇到了熟人。

  “大舅!”“李哥”“李叔叔”几个人纷纷打起招呼,那是昨晚的陪客之一,于谦林的大舅哥。

  “真巧!我以为你们会明后天才来。”李玉龙笑着打着招呼:“我们今天组织学习,向兄弟单位的取取经。”

  原来是上个月的11号,领导视察长影,还在第六摄影棚里接见了《铁血精英》摄制组全体人员。并留下前面的展厅里的题词“发扬长影的优良传统,为党的电影事业做出新成绩!”一汽的这些人就是来学习这个精神的!虽然要两年后改选,但传统的接班态势已经很明显,那么来兄弟单位交流学习一下就是基操。

  “快过年了还这么赶,年前有啥特殊活动吗?”谢妈妈问。

  “周五和德国大众的合资公司就要成立,时间挺紧,再耽误下去就过年了。”

  “是那个品牌?捷达还是桑塔纳?”子玉插嘴,这两个牌子是未来二十年中国汽车市场的两大神车,是很多人的第一次,回忆满满。

  “你小子懂得还挺多,是捷达!桑塔纳是和上汽合作的,87年生产,咱一汽落后了啊!”李玉龙叹气。

  “这也不晚啊!毕竟能开上汽车的人还太少了。”谢妈妈转头问:“你家有没有买车的打算?你李叔叔可以帮忙,要不一半会儿轮不上。”

  “这个可以有!”子玉笑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