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五爱-《读档九零》

  饶是子玉有所准备,也被五爱市场的繁荣所震惊,更别提两个小伙伴。

  还没有到六点,天空没有大亮,这里已经是人山人海。进出的人们把所有的通道挤得满满的,用摩肩接踵、挥汗如雨都不足以形容。商贩的叫价声,顾客的吵闹声,行人的呼喝声此起彼伏,间或参杂着叫号声、吓骂声,以及打架的嘈杂声,就像在油锅里浇了一瓢水,鼎盛又热烈。

  这不是二、三十年后物资极大丰富的后世,人们的衣柜里摆满了衣服。在这时代,衣食住行中首推的“衣”,是逐渐富起来的人们脸上的第一道光,也就让这个行业成为这十年致富的风口之一。而奉天是出了山海关,东三省加蒙东这一亿多人口的总枢纽市场,是天时、地利和人和三者相加才接得住这泼天的富贵。

  “等等再进吧。”子玉有些打怵,对着大哥道:“先找个地方吃早餐,等人流散散再进去逛逛。”

  “那可有得等!”大哥笑道:“最起码要十点以后,周边城市的小贩都走了,只留下本地的,这里才清闲一些。”

  “没事,大哥,不行咱就围着市场转转,我们也不买衣服,就是好奇,想开开眼。”王建也有些抗拒,这人流太大,弄不好都得丢了。

  “是啊,这进去容易出来难,一会我俩就不进去了。”小谢也打了退堂鼓。

  “那就先吃饭。”姬子栋也没有坚持,对郑元道:“元子,找个地方吃一口。”

  “开车不?”郑元问。

  “拉倒吧,咱们走着也比开车快。”子玉看着满街的人流,急忙下车。

  “行啊,要不一会也不好停车。咱们走两步,刚才路过一个早餐摊子,我看着还不错。”姬子栋领着大家慢慢往回走。

  “这附近有咱们的店么?”坐在马扎上,子玉问大哥。

  “这块儿流动客太多,都是来上货的。再往前面一条街有一家店,生意还不错,一天的营业额差不多有两千。”子栋解释:“这次我想租个大点的房子,弄一个东方即白,差不多能借上这人流。”

  “嗯,东方即白可以弄,多雇点人送送外卖。这些批发铺位的老板没时间做饭,会是咱们的大客户。”子玉建议:“御八珍也可以弄点猪头肉卷饼,土豆丝卷饼这类的简餐,在批发大厅里卖,弄不好也不会低于门店的销售。”

  “这个倒可以试试。弄个泡沫箱子背着,或者推个小车卖。再弄点汽水、雪糕、冰棍儿啥的,生意差不了。”姬子栋眼睛一亮:“也可以在里面买两个摊位弄这个。里面挺多人都不舍得出来吃,挤来挤去的太费劲。”

  “这个倒是可以,就是摊位挺贵的吧。”子玉不太了解,只是后世听说最高的时候,一个好摊位都能涨到一百多万。

  “可不咋地!”郑元插嘴道:“听说去年才两千一个,今年一下就涨到了五六千,好的地方得一两万呢。”

  “我去!”子玉以为要十万八万的一个,听到这价格有些心动。

  “这涨的也太快了!”王建感慨:“这谁能买得起啊。”

  “赶紧下手买!”子玉对大哥道:“每层楼都最少买两个,做成御八珍和东方即白都行,不过都要做简餐,里面不可能让咱们动明火。”

  “啊!这也不合适啊。”姬子栋有些懵:“咱们买着床子干啥,一个个的太小了,啥也整不了。”

  “哥啊!这床子一年就翻番了,还要啥自行车啊!”子玉一激动说出了上辈子的梗:“摊子能卖货,还能做广告,这就是一石三鸟!你和三哥的私房钱要是没花完,也可以投资买这个。”

  “真的假的?”姬子栋有些质疑也有些动心。

  “咱家的御八珍生意为啥好?是味道么!”子玉问了大哥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

  “不是吗!”不止姬子栋有些懵圈,另外三人也有些糊涂。御八珍的味道一直是门店扩张的基础,这是几家人一致意见。

  “有这方面的原因,但为啥咱们能开店开的这么快?一年不到就达到了一百家。”

  “这味道好生意就好,回头客也多了,那就接着开呗。”姬子栋道。

  “这是咱们赶上了好时候,但机会不会总让我们撞上,所以咱们要分析市场。”子玉咬着油条道:“这两年老百姓的收入多了,手头也宽绰了。最先满足的就是自己的口腹之欲,所以才舍得在吃的东西上花钱。”

  “照你这么说,那昨天晚上的鹿鸣春也好吃,他家咋不火呢。”小谢问。

  “老百姓想吃好的,但同时又舍不得花的太多,所以御八珍这样物美价廉的产品才会销售爆发,这也是禾丰饲料和养殖场扩张的底层逻辑。”

  “那就是说咱们的猪肉批发也没啥风险了。”姬子栋反应了过来:“门店的密度也要加大,东方的分店扩张也没有风险了。”

  “那和这五爱市场有啥关系?”王建不太理解。

  “衣食住行四项,你觉得老百姓第二个要花钱的地方是啥?”

  “那就是穿的了!人生在世,吃穿二字嘛。”郑元道。

  “不错,所以你觉得五爱会不会继续火爆下去,这里的床子值不值得买?”子玉问。

  “我要有钱我也买。”郑元很是意动。

  “你要是能凑三千块钱,剩下的我借给你。”子玉笑道。

  “小元一直跟着我,还显着你了。”姬子栋撇撇嘴,没辜负弟弟的铺垫,收身边人之心也是他成熟的标志。

  “谢谢哥!”郑元有些激动:“这几年我自己也攒下点钱,要是不够再和您张嘴。”

  “一会去看看床子多少钱,只要你能拿出来一半,剩下的我给你添。”自从御八珍上了正轨,姬子栋对钱财也没有上辈子那么在意了。

  “让小鱼儿这么一说我都想买了!”王建嘟囔道:“可惜兜里没有钱。”

  “我借你啊!小贱贱。”小谢吃着油饼,调侃道:“等你发财了,分我一半就行。”

  “我就五十块,剩下四千九百五你借我,我就答应你。”王建恨恨的咬着油条道。

  “你这是狗掀门帘——全凭一张嘴啊!”小谢撇嘴,不再逗趣。

  也许有了金钱的刺激,吃完饭的五人没有再等,而是顺着人流走进批发市场。进了大厅,人流越发的拥挤,每个摊位前都是人头攒动,叫价、卖货的连成一片。五个人早已拉成一个不规则的纵列,一只眼睛看热闹、一只眼睛看前方。

  “那袜子才一毛五,流氓市场卖五毛一双,咱俩也买几双啊!”王建偷偷问小谢。

  “拉倒吧,这是批发市场,还买几双,你看看别人都是怎么买。”小谢指着周围的人道:“这些人最少都是几十上百双的进货,不信你问问老板答应你不!”

  “要是想零买得十点以后,现在没人搭理你。”郑元在两人身后,闻言解释:“不过那时候也就翻了一倍,还得多买几件,单件是不卖的。”

  “那还有啥意思。”王建嘟囔。

  “这块适合几个人一起逛,看好了就一起买,要是会讲价就能便宜不少。”郑元继续科普。

  “元哥你来买过啊!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王建问。

  “我一个大男人可不会讲价!都是咱们店里的售货员说的,她们自己买,也经常给家里人带货。”

  “那买完咋弄回去啊?”小谢也好奇。

  “外面有很多大客车,有拉人的,也有只拉货的,实在不放心就自己带回去。”

  “我听说车上有小偷,道上还有劫道的,这来回也不容易啊。”王建父亲在司法部门,这部分的知识也属于耳闻目染。

  “咱们这面没有那么邪乎,小偷小摸一直有,但劫道的偶尔有,也都集中在晚上。”郑元道。

  几人走走停停,属于走马观花。偶尔交流,也是浅尝辄止。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里的人员也渐渐减少,出了一身透汗的众人也在一个流动摊贩前站定。

  “先来五个雪糕,再整五瓶汽水。”子栋拿出钱,等小贩拿货时问道:“老哥,你这走来走去的不少卖啊!一天不少挣啊。”

  小贩是个不起眼的中年人,闻言嘿嘿的笑道:“就是挣点辛苦钱,哪像你们这样的大老板,天生就是挣大钱的。”

  “啥大老板啊,俺们就是折腾点服装鞋袜的,长途跋涉的可没有你们本地户这么轻省。”姬子栋的口音有山城特色,南方人可能分不清,但对东北人来说,还是洞若观火。

  “唉,都是劳累命!”小贩放下戒心,有点凡尔赛的道:“奉天城是大,可也不好混啊!我这也就是有管理所的亲属,才能在这混口饭吃。”

  “你这那是混饭吃啊,我看给个摊位都不换呢。”子栋继续道:“老哥你是市场的老人,帮我参谋一下。我想买个摊子做批发,你觉得那里好一点。”

  “呦,还说不是大老板,这摊子可不便宜。”摊贩顺手又做了两档生意,道:“你要是舍得投钱就在二三层买一个,一楼留不住人,四楼都是捡漏。各地来批发的,基本都在二三层就把钱花了了。不过你要是钱不凑手,也可以先对付一下。”

  “现在的二三楼摊子多少钱一个?”子栋问。

  “今年涨了不少,二楼、三楼五千一个,一楼四千,四楼三千五,大角的摊位还得再加两千五。”小贩也是耳熟能详。

  “老哥你真是消息灵通啊。”

  “唉,我那亲属也是有销售指标的。这地方公家可没少投钱,听说有好几个亿,急着回钱呢。而且马上还要在旁边再盖一个,大家都怕价格掉下来,再买赔了,这观望的人就多了。你们要是真有买的心思,我一会带你去管理所,让我家亲戚给你争取点优惠政策。”

  “俺们倒是乐意,就怕耽误你卖货啊。”子栋问。

  “也不差这三、五块的!”小贩很是大方:“我这一天也能挣个二十、三十的,也是亲戚帮衬,咱也不能忘本啊!”

  “老哥仗义!”子栋竖指夸赞。

  小贩把流动小车交给旁边的摊位代为看顾,便带着众人走向四楼的办公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