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江东震动-《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

  长江水浪滔滔,烽火映红天际。当司马望兵败雍凉的消息乘着快马渡江南来,整个东吴前线大营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襄阳城外,陆抗大营。

  陆抗手中那份来自北方的密报已被捏得褶皱,这位年轻却已显名将风范的统帅站在军事地图前,久久不语。

  烛火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跳跃,映出一片阴霾。

  “十万大军...短短月余...”陆抗喃喃自语,声音中带着难以置信。

  “成济此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帐内诸将面面相觑,无人能答。

  他们原本以为司马望稳操胜券,东吴可趁曹魏内乱之机夺取襄阳,进而图谋中原,谁料局势逆转如此之快。

  “将军,”副将终于打破沉默。

  “司马望既败,雍凉已定,成济下一步必回师东援。我军若不能速取襄阳,恐将陷入被动。”

  陆抗目光锐利地扫过地图上襄阳城的标记:“传令各军,加强攻势。同时派人联络城中司马氏内应,许以重利,务必在旬日内打开城门。”

  他顿了顿,语气凝重:“若不能速取襄阳,我军必须做好撤退准备。成济用兵如神,不可力敌。”

  “报——”探马疾步入帐。

  “合肥方向丁奉将军急报!”

  陆抗展开帛书,眉头越皱越紧。

  丁奉在合肥同样进展不顺,请求陆抗分兵支援。

  “回复丁将军,”陆抗沉声道。

  “我军亦陷入苦战,无法分兵。请他务必坚守阵地,待我攻破襄阳后即刻东援。”

  待传令兵退下,陆抗对诸将叹道:“当初以为曹魏内乱是天赐良机,如今看来,反倒是催生了一个更可怕的对手。”

  合肥前线,丁奉大营。

  相比陆抗的沉着,老将丁奉的反应更为激烈。

  “什么?司马望十万大军全军覆没?”丁奉一把将战报拍在案上,震得茶水四溅。

  “废物!真是废物!”

  帐内将领噤若寒蝉,这位东吴老将素以勇猛着称,此刻更是怒发冲冠。

  “我军在此鏖战月余,伤亡惨重,却连合肥外城都未能突破!”丁奉怒道。

  “如今成济平定雍凉,不日必将东援。届时我军腹背受敌,必败无疑!”

  部将劝慰:“将军息怒。合肥守军虽顽抗,但城中粮草将尽,只要再坚持旬日...”

  “旬日?”丁奉冷笑。

  “你以为成济会给我们旬日时间吗?此人用兵神速,从潼关到雍凉,一路势如破竹。等他率军东来,我等皆成瓮中之鳖!”

  他走到帐外,远眺合肥城头飘扬的曹魏旗帜:“传令各军,明日全力攻城。若再不能破城,立即退兵!”

  “将军三思!”部将急劝。

  “若就此退兵,前功尽弃啊!”

  丁奉目光阴沉:“保存实力,方为上策。况且...”

  他压低声音:“我已收到司马氏族人的密信,他们愿助我军破城。这是最后的机会。”

  与此同时,在曹魏东部各州,司马氏族人们正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慌。

  徐州,下邳城中,司马亮紧急召集族人密议。

  “司马望兵败,雍凉已失。成济下一步必是清除我等。”司马亮面色惨白。

  “为今之计,唯有与东吴合作,方有一线生机。”

  座中有人质疑:“与东吴合作?岂非引狼入室?”

  司马亮冷笑:“成济用兵如神,仅凭我等如何抵挡?不如借东吴之力制造混乱,我等或可趁乱割据一方。”

  类似的密议在青州、兖州等地同时上演。

  司马氏族人纷纷派密使前往东吴大营,提出合作。

  “愿助吴军破城,只求城破后允我司马氏自治。”

  “城中布防图在此,另有内应可开城门。”

  “若吴军愿助我司马氏复起,他日必当重谢。”

  这些提议传到陆抗和丁奉手中,二人反应各异。

  陆抗对司马氏的提议持谨慎态度:“司马氏穷途末路,其言不可轻信。况且引外敌入室,必遭天下人唾弃。”

  但丁奉则如获至宝:“此乃天赐良机!速与司马氏约定,三日后子时,里应外合,共破合肥!”

  消息传回东吴都城建业,朝堂之上争议激烈。

  丞相濮阳兴力主退兵:“陛下,成济既已平定雍凉,曹魏内乱将息。此时若继续北伐,恐招致全力反扑。不如见好就收,与曹魏重修旧好。”

  但将军施绩反对:“丞相此言差矣!如今司马氏愿为内应,正是夺取襄阳、合肥的天赐良机。若就此退兵,他日必悔!”

  吴主孙休犹豫不决,问计于老臣张悌:“爱卿以为如何?”

  张悌沉吟道:“成济确实可怕,但若此时退兵,我东吴将永远失去北上中原的机会。不如令陆抗、丁奉见机行事,若真能破城则进,若事不可为则退。”

  最终,孙休采纳张悌建议,传旨前线:“将士用力,见机而作。若得破城,厚赏三军;若事不谐,全师而还。”

  接到建业旨意后,陆抗和丁奉加紧了攻城准备。

  在襄阳,陆抗虽对与司马氏合作心存疑虑,但还是做了两手准备:一面强攻城池,一面与城中司马氏内应约定信号。

  “传令各军,三日后的总攻,许进不许退!”陆抗下令。

  “同时密令水师做好准备,若攻城不利,立即接应大军撤退。”

  在合肥,丁奉则孤注一掷,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司马氏的内应上。

  “与司马氏约定,三日后子时,举火为号,里应外合!”丁奉眼中闪着狂热的光芒。

  “此战若胜,合肥可破,淮南可得!”

  然而,无论是陆抗还是丁奉,心中都明白:这是最后的机会。

  若不能速破二城,待成济大军东来,一切都将结束。

  长江两岸,战云密布。

  国家的命运,即将在这两座坚城之下见分晓。

  远在雍凉的成济,正如一柄利剑悬在每个人心头,令这场本就惨烈的攻防战更添几分未知的变数。

  夜色深沉,暗流涌动。

  一场决定江南命运的大战,即将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