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僵局与暗流-《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

  潼关城下,硝烟弥漫,尸骸遍地。

  连续七日的猛攻,让这座千年雄关显得满目疮痍,却依然屹立不倒。

  夕阳西下,血色残阳映照着战场上的惨烈景象,双方默契地鸣金收兵,只留下满地的残肢断臂和尚未冷却的鲜血。

  司马望大营,夜幕降临

  中军帐内,司马望面色铁青,猛地将战报摔在案上:“七日!整整七日!十万大军竟拿不下一个潼关!成济这逆贼,究竟有何能耐?”

  帐内将领噤若寒蝉,无人敢接话。

  这些往日威风凛凛的将领,如今个个面带疲惫,甲胄上沾满血污。

  副将硬着头皮劝道:“将军息怒。成济虽善守,但我军兵力占优,粮草充足。潼关守军粮草全赖洛阳供给,而洛阳存粮有限。只要继续猛攻,不出旬日,敌军必溃!”

  另一将领附和:“正是!我军背靠雍凉二州,兵员粮草可源源不断补充。而成济困守孤关,外无援军,内缺粮草,迟早支撑不住。”

  司马望神色稍缓,但眼中忧虑未消:“你们说得有理。但...”他站起身,踱步至帐门处,望向潼关方向。

  “我军虽强,却师出无名。无诏进兵,形同叛逆。若不能速破潼关,恐生变故。”

  他转身面对众将,语气沉重:“各地官员虽多与我司马氏有旧,但其中不乏首鼠两端之辈。若战事拖延,让他们看到小皇帝确有能耐,难保不会倒戈相向。”

  副将道:“将军多虑了!天下谁不知司马氏势大?那些官员岂会为了一个乳臭未干的小皇帝,与司马氏为敌?”

  司马望摇头:“权力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若我等显露出败象,那些今日信誓旦旦效忠之人,明日就可能反咬一口。”

  他想起叔父司马懿的教诲:“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我军虽强,却在道义上落了下风。这才是最致命的。”

  众将沉默。

  他们何尝不知这个道理,只是不愿面对罢了。

  司马望长叹一声:“罢了,今日就议到这里。诸位回去好生休息,明日继续进攻!务必迅速攻破潼关!”

  “诺!”众将领命退下。

  帐内只剩司马望一人。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潼关的位置,心中那股不安越发强烈。

  “成济...你究竟是何方神圣?”司马望喃喃自语。

  “从前只听昭弟说你是一员勇将,却不知你有如此能耐...”

  他想起战报中对成济的描述:用兵如神,善抚士卒,守城有方,这与他印象中那个只会听命行事的武将判若两人。

  “莫非你往日都在藏拙?”司马望眼中闪过寒光。

  “还是说...你背后有高人指点?”

  沉思良久,司马望突然冷笑:“不管你有什么能耐,在绝对实力面前,都是徒劳!这天下,终将是我司马氏的!”

  潼关城内,同一时间

  成济巡视完城防,回到中军帐,疲惫地坐下。

  连日的激战让他身心俱疲,但更让他忧心的是战局的发展。

  “将军,今日伤亡统计。”李昭呈上竹简,面色凝重。

  “阵亡三百余,伤五百多。弩箭仅剩三成,滚木垒石急需补充。”

  成济揉了揉太阳穴:“敌军损失如何?”

  “约是我军两倍。”李昭道,“但司马望可从后方不断补充兵员物资,而我军...”

  成济抬手制止他继续说下去:“我知道。洛阳存粮有限,援军无望。”

  他走到地图前,凝视着潼关与洛阳之间的通道:“我们必须尽快打破僵局。否则不出半月,粮尽援绝,军心必乱。”

  李昭低声道:“将军,是否考虑...出奇兵偷袭?”

  成济摇头:“司马望用兵谨慎,营防严密,偷袭难成。且我军兵力本就不足,若分兵出击,恐给敌军可乘之机。”

  他沉思片刻,道:“还记得我说的攻心为上吗?是时候开始了。”

  李昭眼睛一亮:“将军的意思是...”

  “今夜就派人潜入敌营,散布谣言。”成济眼中闪着锐光。

  “重点说三件事:一、皇帝已下赦免诏,只要停止进攻,一切既往不咎;二、司马望为夺权不惜牺牲将士性命;三、我军援兵不日即到。”

  李昭担忧道:“但若被擒...”

  成济冷笑:“就是要让他们被擒。有些话,由我们的人说出来,反而更可信。”

  李昭恍然大悟:“将军英明!我这就去安排!”

  成济又叫住他:“且慢!还有一事。派人联系雍凉地区的世家,特别是那些与司马氏有隙的。许以高官厚禄,只要他们保持中立,战后必有重赏。”

  “诺!”李昭领命而去。

  帐内重归寂静。

  成济独自站在地图前,手指从潼关滑向长安,再滑向更远的雍凉地区。

  “司马望,你最大的错误就是低估了人心的复杂性。”成济喃喃自语。

  “你以为凭借司马氏的积威就能让所有人死心塌地?殊不知乱世之中,忠诚最是廉价。”

  他想起现代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理论:当人们的行为与信念产生冲突时,会自发地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合理化解释。司马望的部下们内心深处都知道自己是在叛逆,这种负罪感会让他们更容易接受赦免的承诺。

  “该开始心理战了。”成济眼中闪过自信的光芒。

  “让司马望尝尝信息时代的战术吧。”

  夜深了,潼关内外却无人安眠。

  司马望在思考明日如何破城,成济在策划如何攻心。

  双方的士兵,则在疲惫与恐惧中等待着黎明的到来。

  几道黑影悄无声息地潜出潼关,融入夜色,向着司马望大营的方向摸去。

  他们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不是杀人,而是诛心。

  与此同时,快马也从潼关驰出,带着成济的亲笔信,奔向雍凉各地的世家大族。

  信中不仅许以厚利,更详细分析了当前局势,暗示司马望必败无疑。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悄然拉开序幕。

  成济站在城头,远眺敌营灯火。

  他知道,真正的较量现在才刚刚开始。

  武力只能决定一时的胜负,而人心才能决定最终的结局。

  “司马望,就让你见识一下,什么叫做降维打击。”成济嘴角泛起一丝冷笑。

  “这个时代的人,还不懂得信息战的威力啊。”

  夜风吹拂,带着血腥与硝烟的气息。但在这令人窒息的气味中,似乎已经能够闻到一丝变局的味道。

  僵局即将打破,暗流正在涌动。

  这一切,都源于那个来自未来的灵魂,对这个时代战争规则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