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南明最后的脊梁-《土匪冒充县令,在明末征战天下》

  众将听到张献忠的命令,全都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

  很快,这个消息就传遍每个将士和广州城的百姓,整个广州城一片沸腾。

  这些将领都知道他们面临的形势,早就心灰意冷。

  那些士兵大多都是中原人,他们离开家乡和亲人,远在数千里之外。

  而且,家乡的百姓如今都能吃饱饭,日子越来越好,他们哪里还有心思在这里卖命。

  对于岭南的百姓而言,尽管张献忠进入岭南,约束军纪,也没有太高的苛捐杂税,可是谁也不希望打仗。

  如今张献忠归顺朝廷,自然是皆大欢喜。

  既然已经决定无条件投降,张献忠也不想再管这一摊子破事儿了,直接命令所有将士放下武器,欢迎李定国率登莱水师接收广州城。

  李定国一边派人禀报周山,一边率军进城,接手广州城防。

  不过,他这五千将士只是先遣队,人数太少,也没有做好接管的准备。

  所以,他只是派兵守卫城门,接收府库,在城内巡逻,维持基本的秩序,等待周山的大军。

  周山率领大军接管濠镜澳之后,留下少量军队驻守,立即率大军沿珠江逆流而上,抵达广州。

  听完李定国的详细禀报,周山大喜。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周山知道,南明后期抵抗建奴的主力就是张献忠的军队,一直坚持了二十多年,堪称大明的脊梁。

  所以,他一直对张献忠的军队很有好感。

  至于广泛流传的张献忠屠四川,周山曾经研究过很多资料,也没有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

  不过,按照建奴一贯的尿性,这事儿大概率是建奴干的。

  当然,张献忠作为造反的农民军,大杀官绅是肯定的,但要说他无差别大规模杀人,除非张献忠和他手下的所有将领脑子全都进水了。

  现在张献忠提前无条件投降,周山需要重新思考怎么安置这十几万将士。

  原本,他的计划是将所有千户以上的将领全都送到京城,由那些百户带着将士分别安置到不同地方开荒种地。

  现在,他觉得,这支军队也算是身经百战,单兵作战能力恐怕比登莱军还要高。

  一统中原只是第一步,后面他还要征服世界,还需要大量能征善战的军队。

  他当即决定,从张献忠的军队中,挑选一部分精兵强将,其余将士再分别安置。

  周山的水师战船缓缓靠上广州码头,张献忠率领在广州的所有文武官员到码头迎接。

  周山在亲兵的护卫下,走下战船,来到张献忠面前。

  张献忠率领所有文武官员双膝跪地,将他的佩刀高举头顶,大声说道:

  “罪将张献忠,率领广州官员和所有将士,向忠义王无条件投降。”

  周山接过佩刀,交给旁边的李大牛,双手将张献忠扶了起来。

  张献忠此时年仅四十,出身贫寒,粗通文墨,当过边军,有勇有谋,这不正是一个优秀的将领吗?

  不过,想到他曾经屡降屡叛,周山也不敢轻易使用。

  “张将军归顺朝廷,此乃天下苍生之福,本王接受你的投降,赦免你和你的将士所有罪责。”

  张献忠亲耳听到周山的承诺,大喜,再次跪倒在地,大声说道:

  “多谢王爷开恩!若有机会,末将誓死效忠王爷。”

  “进城!”

  周山带着五千将士,浩浩荡荡进入广州城,来到广东巡抚衙门,将这里作为自己的临时办公地点。

  吴大山说:

  “王爷,虽然张献忠投降了,但之前他们屡降屡叛,为了以防万一,我建议,以召集他们开会或者宴请的名义,将所有高级将领全部杀了。”

  周山摇摇头。

  “之前他们对朝廷投降,是被打败之后的权宜之计,叛变是肯定的。”

  “因为所有百姓还是没饭吃,这个根本问题没有解决。”

  “现在他们是主动投降,是大势所趋,他们没有别的选择,所以在此叛变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但是,如果将他们的高级将领全部杀了,马上就会人人自危,肯定就会有持续不断的反叛。”

  吴大山皱了皱眉,说道:

  “王爷,十几万反贼投降,这么多人实在不好安置啊,稍有不慎,就会出大乱子。”

  周山想了想,说:

  “我决定从他们中挑选三万左右的将士和一部分将领,其余人再分散安置到不同地方。”

  他当即召集张献忠所有千户以上的将领,到巡抚衙门参加会议。

  很快,张献忠带着上百个在广州周边的将领来到巡抚衙门。

  众人全都忐忑不安,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样的命运。

  而且,这个场景他们听说过,当年洪承畴就这样对待过投降的农民军首领。

  农民军投降之后,洪承畴请主要将领赴宴,当场将所有人杀死。

  他们也不确定,这个忠义王会不会也这样做,就算真的要杀他们,他们也毫无自保之力。

  周山坐在首位,身后站着一众登莱军主要将领,他扫视一圈所有人,说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今天本王召集大家前来,是要宣布对你们的整编和安置方案。”

  “本王决定,首先从你们这十几万将士中,挑选三万左右的士兵,加入登莱军。”

  “先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整编和训练,合格之后,所有士兵将会享受登莱军新兵的待遇,每个月饷银二两。”

  “以后,跟登莱军一样,根据年限、考核和军功,饷银也有机会提高。”

  众将一听,全都震惊不已。

  他们自从参加农民军以来,所有士兵还从来没有听说过有月饷这个词儿。

  现在士兵一旦选中,加入登莱军,每个月就有二两银子的饷银。

  一年下来,就是二十四两银子,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与此同时,所有将领也都要参加考核,根据实际情况,留下五分之一左右的将领,待遇跟登莱军将领一样。”

  众人全都两眼放光,也想知道将领每个月有多少饷银。

  周山笑了笑。

  “不用打听,肯定不少。”

  “不过,本王需要提醒你们的是,登莱军没有贪污军饷的可能。”

  “有贪污军饷想法的,趁早打消这个念头,不然你会死得很惨。”

  所有将领现在都摩拳擦掌,想要想办法留在登莱军中。

  周山接着说:

  “其他没有选中的将领和士兵,都将分散安置到大明各地,所有人都将得到妥善的安置,具体章程后面再说。”

  “不过,本王需要提醒的是,在此期间,若有人胆敢不听号令,私下拉拢士兵,图谋不轨,本王绝不手软。”

  所有人齐齐拱手道:

  “谨遵王爷将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