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与朝廷谈判-《土匪冒充县令,在明末征战天下》

  很快,十几艘小船护送朝廷钦差,从连云岛进入大清河,向着十里外的盖州城行驶。

  大清河不宽也不深,所以只能乘坐小船,就是那种只能坐三四个人的小船。

  为了保护钦差的安全,李邦华、巩永固和周胤儒三人分别坐上三艘小船。

  船刚走到半路,周胤儒的小船就进水了,周胤儒大惊失色,大声呼救。

  两个划桨的士兵低头,一人抱起一条小腿,稍稍一用力,周胤儒就栽倒了水里。

  一个士兵大喊:

  “周大人,你怎么就跳水了?快救人!”

  另一个士兵也大声喊道:

  “周大人,别慌,我来救你。”

  说着就跳进了冰冷的水里,抱着周胤儒一边喊,一边将他往水里按,可怜的周胤儒很快就死了。

  李邦华和巩永固站在船上,看着这一幕,心有余悸。

  巩永固半晌才疑惑不解地说:

  “这河里的水也不深啊,就算船进水了,立刻就能划到岸边,周大人到底是怎么想的?怎么会跳水呢?”

  “就算要跳水,也该往岸边跳啊,他怎么就往中间跳呢?”

  李邦华摇摇头,看看自己船上划桨的两个士兵,意味深长地说:

  “或许周大人注定有此一劫吧。”

  船队到达盖州城南门,周怀安已经带着诸位将领在此列队等候。

  从南门口到码头,一千将士排成两排,个个威风凛凛。

  不过,所有人都没有穿大明的官服和军服。

  周怀安是有,但不想穿,其他将士是没有大明军服,穿的都是周怀安后来自己设计的迷彩服。

  李邦华摆开钦差仪仗,从队伍中间走过,吴大山大喊一声:

  “全体都有,向钦差大人敬礼!”

  “唰。”

  一千将士举起右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所有人看着这陌生的敬礼动作,都是一愣。

  李邦华和巩永固看着两边将士的服装、武器和那挺拔威武的英姿,心中赞叹不已。

  都在想一个问题:大明将士要是有这些装备,有这么威武霸气的意志,何愁不能平定天下。

  周怀安跑步上前,在李邦华和巩永固面前立正,敬礼,大声说:

  “大明胶州知州周怀安,拜见李大人,拜见巩大人。”

  两人愣了一下,李邦华拱手道:

  “早就听说周大人年轻有为,文武双全,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巩永固也拱手道:

  “驸马都尉巩永固,见过周大人。”

  李邦华看周怀安没有穿大明的官服,知道就算摆出钦差的威仪,他也不可能下跪,也就不在这公开场合自讨没趣。

  周怀安笑道:

  “李大人说笑了,两位远道而来,辛苦了,里面请。”

  “周大人请。”

  三人客气几句,一起向着城内走去。

  看到街上秩序井然,还有好多百姓好奇地围观,尽管衣服穿得比较破烂,但都精神饱满。

  而且,让他俩惊讶的是,这些百姓竟然对官员和将士没有害怕,还有不少百姓热情地跟周怀安打招呼。

  李邦华好奇地看着旁边的周怀安,想知道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周怀安笑了笑。

  “李大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官府和军队依靠的是百姓,如果没有百姓,哪里还需要官府和军队呢?”

  “我们对百姓好,百姓自然支持我们。”

  李邦华点点头,也长叹一声。

  “是啊,多么朴素的道理,在周大人这里竟然实现了,本官佩服。”

  很快,众人来到将军府大堂,李邦华拿出圣旨,高声说道:

  “圣旨到!周怀安接旨。”

  周怀安略微躬了躬身,说道:

  “微臣周怀安聆听圣旨,陛下万岁。”

  对于周怀安不会下跪,李邦华和巩永固已经早有思想准备,也不在意,李邦华直接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胶州知州周怀安大败入侵的鞑子大军,又收复辽东半岛,功勋卓着,实乃朝廷栋梁。”

  “特升任周怀安为都察院副都御史,兼登莱巡抚,加左都督。钦此!”

  周怀安一听,朱由检这次很大方啊。

  正常情况下,因为登莱巡抚只管登州和莱州,职权不如一省巡抚,只是正四品。

  但如果挂都察院副都御史,就是从二品,跟其它巡抚一样。

  而且,左都督是大明军队的最高官衔,正一品。

  如此一来,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管辖整个胶州半岛和辽东半岛,也省去了很多麻烦。

  “微臣多谢陛下!”

  周怀安接过圣旨,表情平淡,请两人落座。

  不过,大堂的太师椅已经调整了位置,不再是传统的摆法,而是四张太师椅围着一张茶台。

  这是周怀安特别交代的,因为按照传统摆法,就得分主次,两人是钦差,他是下官,这个座次不好排。

  于是,他以东道主的身份,亲自给两人泡茶,三人一起围着茶台,也好平等交谈。

  几人寒暄几句,进入正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邦华首先说:

  “周大人,鞑子这次南下,损兵折将五六万,周大人又收复辽东半岛。”

  “如果周大人继续北上,关宁军东进,两方联手,彻底剿灭鞑子,指日可待。”

  周怀安笑了笑。

  “李大人言之有理,问题是,下官可以北上,但关宁军恐怕连宁远城都不敢出,这双方联手该怎么联呢?”

  “如果关宁军不夺回松山和锦州,兵锋直抵辽河,而我孤军北上,你觉得我能打得过十几万鞑子的围攻吗?”

  李邦华有些尴尬,他当然知道朝廷军队现在是个什么德行,能守住城池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他总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让周怀安继续冲,然后被鞑子消灭,朝廷军队再坐收渔翁之利,周怀安也不可能这么傻。

  这个话题进行不下去,只能说另外的事儿。

  “本官在想一个问题,周大人的水师现在消灭了尚可喜和耿仲明水师,实力强劲。”

  “朝廷关外驻扎了大量兵马,每天需要消耗海量的粮草,从陆路运输实在消耗太大。”

  “周大人能不能帮朝廷军队,从海上运输粮草?”

  周怀安心里说,朝廷肯定不愿意出运费,这不是耽误我搞海上贸易赚钱吗?

  不过,他很快想到一个主意,笑道:

  “既然李大人开口,下官也不好拒绝。”

  “不瞒李大人,我这些船其实是搞海上贸易的。”

  “如果能允许我的商船自由进入天津和京城开展贸易,适当弥补一下我的损失,帮朝廷运输粮草也不是不行。”

  巩永固说道:

  “周大人说笑了,京畿重地,自然是不能随意进入的。”

  周怀安没有说话,而是端起茶杯,继续喝茶。

  完全没有好处的事儿,我怎么可能白帮忙?何况,这还影响我赚大钱呢。

  李邦华想了想,说:

  “周大人,进入京城确实不行,不过,如果周大人的船只是在天津码头停靠,本官倒是可以通融一二。”

  “只不过,上岸的必须是商人,不能携带武器。”

  周怀安点点头,我又没打算现在就攻入京城,只是做生意,带武器干嘛?

  “我只是派人做生意而已,既不刺探情报,也不携带武器。”

  “不过,我需要提前说明的是,海上倭寇和海盗出没,船上有武器,你们不能登船检查。”

  李邦华和巩永固对视一眼,点点头。

  总算达成了一点共识,周怀安也愿意合作,就说明他现在没打算公开造反。

  于是李邦华继续说:

  “如今朝廷是内忧外患,外有鞑子,内部还有李自成和张献忠这两大流寇作乱,百姓民不聊生。”

  “周大人现在兵强马壮,是不是也该为朝廷分忧,帮助朝廷剿灭流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