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方城的初雪,来得比往年更早一些。细碎的雪沫子被北风卷着,扑打在将军府邸新换的朱漆大门上,发出沙沙的轻响。府内暖阁,炭火烧得正旺,王贲卸去了沉重的甲胄,只着一身暗纹锦袍,踞坐在虎皮褥子上,手中把玩着一枚温润的玉貔貅,目光却投向窗外纷扬的雪花,深邃难测。
“将军,杜大人一行已至城南三十里的驿站,预计明日午时便可入城。”亲兵队正躬身禀报,打破了室内的沉寂。
王贲“嗯”了一声,指尖摩挲着玉貔貅光滑的脊背,语气听不出喜怒:“驿站……是魏征上次住过的那个吧?杜文渊倒是会挑地方。”
亲兵队正不敢接话,只垂首肃立。杜文渊,新任朔方郡守,关陇杜氏子弟,以精通刑名钱谷、作风严谨刻板着称。他的到来,意味着王贲独揽朔方军政大权的短暂日子,即将结束。
“郡守府那边,收拾得如何了?”王贲又问。
“回将军,已按制式重新洒扫布置,一应器物皆已备齐。”
“嗯。”王贲挥了挥手,亲兵悄然退下。
暖阁内重归寂静,只有炭火偶尔爆出的噼啪声。王贲的脸色在跳动的火光中明暗不定。杜文渊的到来,在他意料之中,却依旧如鲠在喉。魏征虽走,余威犹在,这杜文渊便是朝廷插在他身边的一根钉子,一双眼睛。边军、民政、钱粮、乃至……那个越来越不听话的黑风寨,都将在这位新郡守的审视之下。
“黑风寨……”王贲低声咀嚼着这三个字,嘴角扯出一丝冷冽的弧度。李昊那个小子,比他想象的更难缠。上次借魏征之手扳倒张谦,黑风寨不仅没被顺势收拾,反而借着“护驾有功”的名头,更加坐大。这大半年来,明面上恭顺纳税,暗地里的小动作却瞒不过他王贲的眼睛。那盐铁之利,恐怕远超账册所载。还有那支若隐若现的骑兵……哼,养虎为患的道理,他岂会不知?只是眼下北虏蠢蠢欲动,朝廷目光灼灼,还需这把快刀挡在前面罢了。
“且让你再逍遥几日。”王贲心中冷哼,“待老夫腾出手来,再好好料理你。”
与此同时,黑风寨也笼罩在初雪的寒意中。新筑的寨墙巍峨耸立,墙体上薄薄覆了一层雪粉,更添肃杀。寨内却是一派繁忙景象,并未因严寒而停歇。工匠坊炉火熊熊,打铁声、锯木声不绝于耳;校场上,呵气成霜,士卒们操练的呼喝声却震天响;妇孺们穿梭往来,运送物资,清理积雪。
议事山洞内,炭盆驱散了寒意,气氛却有些凝重。李昊、石虎、陈老先生、苏云裳围坐,孙狗儿则站在一旁,汇报着最新情报。
“杜郡守明日入城。”孙狗儿言简意赅,“此人背景已查明,关陇杜氏旁支,非嫡系,但能力不俗,尤善理财断狱,为人……据说有些古板,不近人情。与王贲似无旧交。”
石虎皱眉:“古板之人,往往认死理。他若执意追究盐铁专营之制,我等处境将比面对张谦时更为艰难。”
陈老先生点头:“且杜氏乃世家,最重规矩法度。我寨这般游离于体制之外,恐难入其法眼。”
苏云裳轻声道:“北边‘黑鹰部’新主赤术,集结兵马的消息已确认。探子回报,其麾下已聚拢近五百骑,扬言要踏平朔方,为其父报仇。边军斥候亦发现小股胡骑在边境频繁出没,似在侦察。”
内忧外患,同时压来。众人的目光都落在李昊身上。
李昊静静听着,手指在粗糙的木桌上划着无形的线路。新郡守的脾性,北方胡骑的威胁,王贲的态度,山寨的存粮、军备、人心……千头万绪,在他脑中飞快运转。
“杜文渊新官上任,首要之事是站稳脚跟,熟悉情况,不会立刻对我们动手。”李昊缓缓开口,声音沉稳,“但他必然会查账,会巡视边防,会过问盐铁。我们要做的,是让他‘看’到他想看的。”
他看向孙狗儿:“狗儿,郡守府内的眼线,要动起来。杜文渊带来哪些属官?喜好什么?关注什么?我要第一时间知道。另外,准备一份‘厚礼’,不是金银,是‘政绩’。”
“政绩?”孙狗儿不解。
“对。”李昊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将我们这半年来‘依法’缴纳的盐铁税册整理清楚,将击退胡骑小股骚扰的‘战报’罗列详实,将寨内屯垦、安抚流民的‘善政’编纂成册。等他查问时,‘主动’呈上。要让他觉得,黑风寨虽处江湖之远,却心向王化,功在地方。”
他又看向石虎和陈老先生:“石虎,陈老,寨内要加紧准备过冬物资,尤其是防寒衣物和药材。对外,要做出谨守本分、加强戒备的姿态。校场操练照旧,但规模可适当控制,莫要过分张扬。”
最后,他对苏云裳道:“云裳,疫病防治的药材务必备足,尤其是伤寒和金疮药。北方若真有大战,伤员必众。”
安排妥当,李昊站起身,走到洞口,望着外面越下越大的雪。“至于北边的秃鹰……”他声音转冷,“他想来,那就让他来。传令给前出哨探的弟兄,严密监视胡骑动向,但不得主动挑衅。大山那边,骑兵队的雪地作战训练,要抓紧。”
雪花飞舞,天地苍茫。李昊知道,平静的日子结束了。新郡守的官靴即将踏碎朔方城的积雪,北方胡骑的马蹄也已在草原上擂响战鼓。黑风寨这棵在石头缝里长出的大树,能否抗住这场即将到来的暴风雪,就看它的根扎得够不够深,枝干够不够硬了。
“将军,杜大人一行已至城南三十里的驿站,预计明日午时便可入城。”亲兵队正躬身禀报,打破了室内的沉寂。
王贲“嗯”了一声,指尖摩挲着玉貔貅光滑的脊背,语气听不出喜怒:“驿站……是魏征上次住过的那个吧?杜文渊倒是会挑地方。”
亲兵队正不敢接话,只垂首肃立。杜文渊,新任朔方郡守,关陇杜氏子弟,以精通刑名钱谷、作风严谨刻板着称。他的到来,意味着王贲独揽朔方军政大权的短暂日子,即将结束。
“郡守府那边,收拾得如何了?”王贲又问。
“回将军,已按制式重新洒扫布置,一应器物皆已备齐。”
“嗯。”王贲挥了挥手,亲兵悄然退下。
暖阁内重归寂静,只有炭火偶尔爆出的噼啪声。王贲的脸色在跳动的火光中明暗不定。杜文渊的到来,在他意料之中,却依旧如鲠在喉。魏征虽走,余威犹在,这杜文渊便是朝廷插在他身边的一根钉子,一双眼睛。边军、民政、钱粮、乃至……那个越来越不听话的黑风寨,都将在这位新郡守的审视之下。
“黑风寨……”王贲低声咀嚼着这三个字,嘴角扯出一丝冷冽的弧度。李昊那个小子,比他想象的更难缠。上次借魏征之手扳倒张谦,黑风寨不仅没被顺势收拾,反而借着“护驾有功”的名头,更加坐大。这大半年来,明面上恭顺纳税,暗地里的小动作却瞒不过他王贲的眼睛。那盐铁之利,恐怕远超账册所载。还有那支若隐若现的骑兵……哼,养虎为患的道理,他岂会不知?只是眼下北虏蠢蠢欲动,朝廷目光灼灼,还需这把快刀挡在前面罢了。
“且让你再逍遥几日。”王贲心中冷哼,“待老夫腾出手来,再好好料理你。”
与此同时,黑风寨也笼罩在初雪的寒意中。新筑的寨墙巍峨耸立,墙体上薄薄覆了一层雪粉,更添肃杀。寨内却是一派繁忙景象,并未因严寒而停歇。工匠坊炉火熊熊,打铁声、锯木声不绝于耳;校场上,呵气成霜,士卒们操练的呼喝声却震天响;妇孺们穿梭往来,运送物资,清理积雪。
议事山洞内,炭盆驱散了寒意,气氛却有些凝重。李昊、石虎、陈老先生、苏云裳围坐,孙狗儿则站在一旁,汇报着最新情报。
“杜郡守明日入城。”孙狗儿言简意赅,“此人背景已查明,关陇杜氏旁支,非嫡系,但能力不俗,尤善理财断狱,为人……据说有些古板,不近人情。与王贲似无旧交。”
石虎皱眉:“古板之人,往往认死理。他若执意追究盐铁专营之制,我等处境将比面对张谦时更为艰难。”
陈老先生点头:“且杜氏乃世家,最重规矩法度。我寨这般游离于体制之外,恐难入其法眼。”
苏云裳轻声道:“北边‘黑鹰部’新主赤术,集结兵马的消息已确认。探子回报,其麾下已聚拢近五百骑,扬言要踏平朔方,为其父报仇。边军斥候亦发现小股胡骑在边境频繁出没,似在侦察。”
内忧外患,同时压来。众人的目光都落在李昊身上。
李昊静静听着,手指在粗糙的木桌上划着无形的线路。新郡守的脾性,北方胡骑的威胁,王贲的态度,山寨的存粮、军备、人心……千头万绪,在他脑中飞快运转。
“杜文渊新官上任,首要之事是站稳脚跟,熟悉情况,不会立刻对我们动手。”李昊缓缓开口,声音沉稳,“但他必然会查账,会巡视边防,会过问盐铁。我们要做的,是让他‘看’到他想看的。”
他看向孙狗儿:“狗儿,郡守府内的眼线,要动起来。杜文渊带来哪些属官?喜好什么?关注什么?我要第一时间知道。另外,准备一份‘厚礼’,不是金银,是‘政绩’。”
“政绩?”孙狗儿不解。
“对。”李昊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将我们这半年来‘依法’缴纳的盐铁税册整理清楚,将击退胡骑小股骚扰的‘战报’罗列详实,将寨内屯垦、安抚流民的‘善政’编纂成册。等他查问时,‘主动’呈上。要让他觉得,黑风寨虽处江湖之远,却心向王化,功在地方。”
他又看向石虎和陈老先生:“石虎,陈老,寨内要加紧准备过冬物资,尤其是防寒衣物和药材。对外,要做出谨守本分、加强戒备的姿态。校场操练照旧,但规模可适当控制,莫要过分张扬。”
最后,他对苏云裳道:“云裳,疫病防治的药材务必备足,尤其是伤寒和金疮药。北方若真有大战,伤员必众。”
安排妥当,李昊站起身,走到洞口,望着外面越下越大的雪。“至于北边的秃鹰……”他声音转冷,“他想来,那就让他来。传令给前出哨探的弟兄,严密监视胡骑动向,但不得主动挑衅。大山那边,骑兵队的雪地作战训练,要抓紧。”
雪花飞舞,天地苍茫。李昊知道,平静的日子结束了。新郡守的官靴即将踏碎朔方城的积雪,北方胡骑的马蹄也已在草原上擂响战鼓。黑风寨这棵在石头缝里长出的大树,能否抗住这场即将到来的暴风雪,就看它的根扎得够不够深,枝干够不够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