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星火-《扶苏已死,秦匠当立》

  共尉大军因粮道被断、吴芮威慑而暂时陷入僵局,云梦泽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但这喘息并非休憩,而是一种更为紧张、更为专注的积蓄。战争的硝烟暂时散去,取而代之的是百工坊内更为炽热的炉火,是田间地头抢种晚粟的匆忙身影,是年轻匠徒们捧着竹简、围着沙盘模型的琅琅探讨与激烈争辩。

  苏轶(扶苏)深知,无论是共尉可能的卷土重来,还是吴芮莫测的野心,亦或是那潜藏更深的“黑鸮”,最终都需要云梦泽自身拥有足够的力量去应对。这力量,不仅在于刀兵之利,更在于根基之固,在于传承之续。

  他将主要的精力投向了内部。白日里,他巡视田间,查看作物长势,与老农探讨如何利用水退后肥沃的淤泥肥田;他深入工坊,观看匠人们修复弩炮、打造新式农具,甚至亲自挽起袖子,参与讨论某个齿轮结构的改进;他走访民居,安抚因战乱和洪水失去亲人的家属,倾听他们的疾苦。

  夜晚,他则与陈穿、公输车、青梧等核心人物,在灯火通明的密室中,对着那几卷已然被翻得边缘起毛的墨家典籍,进行更深层次的研读与推演。

  “《经上》所言‘力,刑之所以奋也’,此‘刑’非仅指形骸,更可引申为器械之结构。我等此前制弩炮,多凭经验,若能以此理推算其结构受力之极限,或可找到更优之形制,既省材料,又增威力。”陈穿指着一段艰深的文字,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公输车则对《备城门》中一段关于“悬门”与“发梁”的联动机关着了迷,他用木条和绳索在沙盘上不断搭建、拆解,试图还原其精妙:“若能据此理,改良我水寨闸门,使其开合更为迅捷,且能联动机关弩,则防御力可大增!”

  苏轶并非一味听从,他常常提出自己的见解。他结合流亡途中见过的各地水利工程,以及身为扶苏时接触到的少府工匠技艺,与墨家理论相互印证,往往能提出一些独特的视角。

  “墨家重‘巧’,然‘巧’需以‘用’为本。”苏轶指着《耕柱》篇中关于耒耜改良的记述,“我等研习机关守城之术,固然紧要,然亦不可偏废民生。能否将其中省力、增效之理,用于改良犁铧、水车?民以食为天,工匠之技,亦当惠及黎庶。”

  在他的引导下,百工坊的研究方向悄然发生着变化。除了继续攻关军械,一个专门研究农具、水利机械的小组也建立起来。一些依据杠杆、滑轮原理改进的翻车(龙骨水车)、轻便犁具开始在小范围试用,效果显着,引得老农啧啧称奇。

  同时,苏轶极力推动知识的传承。他下令设立“蒙学”与“匠学”。蒙学面向泽内所有适龄孩童,不分出身,教授识字、算数以及基本的伦理、农事、工技常识。匠学则面向有潜力的年轻匠徒,由陈穿、公输车等大匠亲自授课,系统讲解墨家典籍中的数理、力学原理,并结合实际制造,传授核心技艺。

  “技艺传承,非一人一姓之私产,乃云梦泽立身之公器。”苏轶对两位大匠郑重道,“望二位先生不吝赐教,为我云梦泽,培养出更多如荆远那般,既有巧思、又有肝胆的栋梁之材。”

  陈穿与公输车深受触动。他们一生钻研技艺,大多时候是师徒相授,甚至秘而不宣,何曾见过如此大规模、系统化的传承?他们从苏轶身上,看到了一种不同于寻常诸侯争霸的胸怀与远见。

  于是,在百工坊旁,一座新建的、颇为宽敞的学舍里,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景象:鬓发斑白的陈穿,对着几十双充满求知欲的年轻眼睛,讲解着勾股定理与重心平衡;公输车则带着弟子们在工棚里,拆解着一架损坏的弩机,分析每一个零件的功用与制造要点。朗朗书声与叮当锤音交织,构成云梦泽独特的乐章。

  青梧负责的对外事务也未停歇。与吴芮的“交易”仍在继续,云梦泽用精制的农具、药品换取急需的铁料、铜锭和粮食。双方心照不宣,都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青梧依照苏轶指示,在交易中不断试探吴芮对“黑鸮”和共尉的态度,但吴芮滑不熘手,始终不露口风。

  而老默那边,终于传来了突破性的消息。经过长时间的耐心蹲守,他们发现那“鬼哭林”据点,每隔半月,便会有一支规模稍大、戒备格外森严的队伍离开,运送的物资也更为特殊,多是些密封的金属箱和成捆的、经过特殊处理的皮革或绢帛。而这一次,影牙手下一名极其擅长追踪的好手,冒着巨大风险,远远尾随了这支队伍一段路程。

  “他们……往西去了。”回报的锐士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穿过衡山国边境,进入了……南郡地界!看方向,似是往……江陵!”

  江陵!那是西楚霸王项羽目前重点经营的核心城池之一!

  “黑鸮”的线索,终于清晰地指向了那个力能扛鼎、威震天下的西楚霸王!是项羽在幕后操控着这支神秘力量,专门用来清除异己、搜集技艺?还是“黑鸮”是独立投靠了项羽?

  无论如何,这个消息都太过惊人。若“黑鸮”真是项羽麾下,那云梦泽的处境将更加凶险。项羽绝非共敖可比,其势如日中天,若他真对云梦泽的技艺起了必得之心……

  苏轶听完汇报,沉默了许久。窗外,星火点点,那是学舍里挑灯夜读的年轻匠徒,是工坊里彻夜不息的炉火,也是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上,顽强不灭的希望。

  压力前所未有,但他心中的信念却愈发坚定。

  他将那枚黑鸮令紧紧攥在手心,冰凉的触感让他保持着绝对的清醒。

  “传令老默,暂停对鬼哭林的直接监视,避免暴露。重点转向查探共尉国内动向,以及……西楚方面,近期是否有异常兵力调动或人员派遣至江淮方向。”

  他必须知道,项羽的目光,是否已经投向了这里。

  安排完这一切,苏轶推开密室的门,走到外面的露台上。夜风带着水泽的湿润气息拂面而来,远处,蒙学舍的灯火依旧亮着,隐约能听到年轻学子们背诵《墨经》的稚嫩声音。

  他知道,云梦泽就像这暗夜中的点点星火,微弱,却执着。前路或许布满荆棘,黑暗或许依旧浓重,但只要这星火不灭,终有一日,可以燎原。

  而他要做的,就是守护好这每一簇火种,让它们有足够的时间和养分,成长壮大。直到有一天,云梦泽的光芒,足以照亮自己的命运,甚至……为这片沉沦的乱世,带来一丝不一样的微光。

  他抬头望向星空,那里,北辰闪烁,亘古不变。如同他心中那份源自血脉、更超越血脉的责任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