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霸业未成终败退,暗流涌动再布棋-《沧海遗梦:从洪荒至现在》

  经过一系列激烈的博弈,关东诸侯在周公的压制下,终于未能如他们所期望那般颠覆朝纲。

  大周的统一,历经岁月沉浮,虽已显露强盛之势,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诸侯的野心并未彻底熄灭。

  朝堂之上,周公神色肃然,目光沉冷如霜。

  他深知,这场斗争才刚刚揭幕。

  关东诸侯不会轻易退却,他们在表面的臣服下,暗中重组势力,密谋新的反扑。

  暗流在江山的血脉之中涌动,如同潜伏的蛇,静候时机,伺机出击。

  周公未有片刻松懈。

  他洞察政局的每一丝波澜,命人密查诸侯动向,同时以“礼”固邦,以“制”驭臣。

  朝堂之内,他整肃旧臣,调换新吏,令权力体系重新分配;诸侯封地之中,朝使巡察,礼官督政,一切不臣之心,皆在他无形的掌控之中。

  然而,权力的稳固并不代表暗流的消失。

  关东的旧势力,仍在悄然聚合。

  鲁、蔡、许、陈等地的使者互通书信,密议于夜幕之下。

  他们虽口称臣服,实则暗中结盟,试图借“民意”之名再度搅乱朝纲。

  他们的诡计,不再是兵刃直指镐京,而是以舆论、以谣言、以假礼伪义,腐蚀民心。

  周公对此早有准备。

  他命学宫讲礼官遍行天下,以“礼”为纲,以“义”为号,平息流言,稳住民心。

  同时,命内史重新修订典籍,将“周公辅政”之义载入国策,以正天下之心,堵悠悠之口。

  他清楚,这一局已非刀剑之争,而是民心之战。

  谁能握住天下人心,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于是,周公的谋局从朝堂向民间延展,他在礼与政之间布下新的天网,将关东诸侯的暗线一一牵出。

  与此同时,鲁侯、蔡侯等人暗中议定:

  “若周公巡礼关东,必为声威所震。然其势盛必骄,若能于途中设乱,使其名受损,则人心可动。”

  一言既出,群谋皆应,阴云再聚。

  周公立于镐京高台,目光远望东方。

  那片土地上,正有风暴重新酝酿。

  他沉声道:“若天下再乱,孤便以一身为局,困其谋,锁其势。”

  他抬手,命近侍召集百官,准备再度巡礼天下,以礼正国,以威镇侯。

  这一举,不仅是礼的示范,更是权的宣告。

  大周再一次走向决断的边缘,而那潜伏的暗流,也在等待再次掀起波澜的契机。

  ——

  镐京的天空阴沉而厚重,云层如铅,压得人喘不过气。

  周公立于朝堂之上,神色冷峻,衣袂在风中微微猎动。

  此刻的大周,看似一统,实则危机暗伏——诸侯败退并未消弭野心,他们不过退居暗处,以更隐秘的方式重布棋局。

  内史奉上密报,周公展开竹简,字迹尚未干透——“鲁、蔡、许三侯暗结陈地旧部,疑欲共谋,图以‘礼乱礼’。”

  周公眼神一凛,语声冷如铁:“果然不死心。”

  召公立于阶下,躬身言道:“殿下若欲先发制人,可命兵东巡,以威慑之。”

  姜子牙却缓缓摇头,目光深远:“刀兵之威,不过暂解。殿下之谋,在心不在势。诸侯虽聚,然众心未齐。若以威迫,反促其合。”

  周公沉思片刻,神色渐冷,转而道:“是也。孤非以兵破之,而以义困之。既欲‘礼乱礼’,孤便以真礼示天下。”

  于是,一场新的大局在密室之中悄然展开。

  ——

  数日后,镐京南郊,礼坛再建。

  三重石阶、九鼎列阵,风动旌旗,鼓声如雷。

  朝中百官悉数到场,远至齐鲁诸侯,亦遣使观礼。

  此礼名曰“正邦之仪”,意为以礼正邦,以道制权。

  周公亲自祭天,执圭佩玉,朗声诵言:“周室以德为先,诸侯以礼为辅。若礼乱法,若义反德,天命自去。”

  他声音不疾不徐,却如洪钟贯耳。

  群臣俯首,士子伏地,连远观的诸侯使节,也不禁面色凝重。

  此刻,周公不仅在祭天,更在祭心——祭百姓之心,祭天下人之心。

  礼成之后,周公登台,向众宣布:“今关东风波未息,孤将亲巡诸国,以礼镇乱,以德服人。凡不从者,罪不恕。”

  此言一出,朝野震动。

  姜子牙拱手而前,低声叮嘱:“殿下若东巡,必有阻。关东未靖,诸侯或假迎而设伏。”

  周公淡然道:“孤已算其谋。彼若设伏,孤以礼破之;若假义来饰乱,孤以义削之。此行,不为威,不为征,只为心。天下人心,若定,则诸侯自亡。”

  言罢,周公转身,目光投向东方天际。

  云色深沉,风声犹烈。

  ——

  与此同时,关东之地,暗流再度汇聚。

  鲁侯、蔡侯、许侯三人于陈地密会,烛光映照下,几张老脸阴沉如墨。

  鲁侯拍案道:“周公若巡,礼成则威加百国。吾等再无翻盘之机!”

  蔡侯冷笑:“何不逆礼以破礼?周公所行礼制,不过自立威名。吾等若设伪坛,以‘天意不在周’之说惑众,民必再乱。”

  许侯点头:“此策可行。周公行礼之日,吾等当在各地散谣,言天象异动,周命将衰。”

  几人对视,心思暗合。

  他们已不再指望兵戎,而以言论与信仰撕裂天下。此等谋更险、更毒。

  ——

  几日后,风声传至镐京。民间已有流言:“祭礼之日,天乌地动,岂非天怒乎?”

  士人惶惑,民心浮动。学宫弟子上奏,请周公暂缓巡礼。

  周公却神色如常,只淡淡一笑:“天有变,非天怒人。礼不止,德不废,乃真道也。”

  他命人再设大礼,封天书,焚伪谣,以雷霆之势平息人言。

  当晚,雷霆乍起,风雨大作。祭坛火光映照半天,周公披衣立于风中,仰天而呼:“若天欲考孤,孤以一心对之!”

  闪电照亮夜空,他的身影在火与风之间,宛如神只,威而不怒。

  次日,流言自散。百姓传颂:“周公以德应天,天以雷答之。”

  ——

  这正是:

  诸侯阴谋难息止,暗流重聚乱犹潜。

  礼镇人心真不屈,天光破云万世安。

  ——

  风雨过后,镐京再度晴明。周公立于高台,望向东方。那片仍未平息的土地,终将迎来决断。礼与权的博弈,已不再是争势之局,而是归心之战。而周公的巡礼之行,正是这场天下终局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