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什么叫圈子-《重生2005:我给校花洗袜子》

  广告拍摄的进度比预想的还要顺利,短短几天就完成了所有镜头。按照原定计划,拍摄结束,邓子琪和桃姐就该返回港岛,等待后期制作完成和后续的宣传安排。

  然而,一想到即将到来的分别,无论是李正阳还是邓子琪,心里都涌起强烈的不舍。这几天形影不离的相处,让刚刚捅破那层窗户纸的两人,正处在感情急速升温的蜜月期,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都黏在一起。现在突然要分开,无异于当头一盆冷水。

  李正阳绝不甘心就这样放她走。他必须想办法,找到一个合情合理的理由,让邓子琪能继续留在沪海。

  电光火石间,他想到了一个人——王多鱼!这个顶级富二代,家里不仅掌控着庞大的院线,更深度涉足影视投资制作,在娱乐圈人脉广布,门路极多。如果能通过他,给邓子琪在沪海安排一些“工作”,那留人的理由不就顺理成章了吗?

  说干就干。李正阳立刻抄起手机,拨通了王多鱼的电话。

  “喂?多鱼,在沪海吗?晚上老地方,红酒俱乐部,我开了两瓶好东西,过来尝尝。”

  电话那头的王多鱼一听“好东西”,立刻来了精神:“哟!太阳打西边出来了?铁公鸡舍得拔毛了?行!等着,哥们儿马上到!”

  李正阳说的俱乐部,是他们四个死党常聚的隐秘据点,实行严格的会员制,私密性极佳,老板是个资深的红酒收藏家。李正阳提前到了俱乐部,直接找老板,低声交代了几句。老板心领神会,从恒温酒窖深处取出了两支产量稀少、年份极佳的勃艮第特级园红酒,小心翼翼地打开,倒入醒酒器,让那复杂而珍贵的香气慢慢苏醒。

  没多久,王多鱼、张扬和黄列奇这“沪上F4”另外三位成员就勾肩搭背地晃了进来。一进包厢,王多鱼那双贼溜溜的眼睛就精准地锁定了桌上那两只造型优雅的醒酒器,以及旁边空着的、印着显眼酒庄标志的原装木盒。

  “嚯!”王多鱼夸张地叫了一声,立刻伸出胳膊像交警一样拦住了正要往里走的张扬和黄列奇,“等等!哥儿几个先别急!”

  他转过头,用审视的目光上下打量着李正阳,脸上挂着戏谑的坏笑:“李正阳同志,今天这排场不对劲啊!平时咱们聚会,你丫能带瓶奔富389都算大方了,今天居然悄咪咪地开了这两瓶‘硬货’?事出反常必有妖!老实交代,是不是又挖了什么坑等着哥们儿跳呢?先说事,再喝酒! 不然这酒喝下去,指不定得多贵呢!”

  张扬和黄列奇闻言,也立刻停下脚步,抱着胳膊,一脸“有道理,我们得警惕”的表情看着李正阳。

  李正阳被王多鱼这番“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言论气得差点一口气没上来,脸都憋红了。确实,在他们四个人里,李正阳是出了名的“抠门”。倒不是他真缺钱,而是他的财富是自己一分一厘打拼出来的,花起来自然不像王多鱼这些生来就含着金汤匙的富二代那样挥金如土。平时聚会,他确实很少主动点这种天价酒。

  “王多鱼你他妈……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李正阳恼羞成怒,指着门口,“爱喝喝,不喝滚蛋!哪来那么多废话!”

  “哈哈哈哈哈!”看到李正阳炸毛,王多鱼反而乐了,知道猜中了七八分。张扬是个随和的性子,笑着摇摇头,率先绕过王多鱼的“封锁线”,瘫坐在舒适的真皮沙发上,优雅地端起一杯已经醒得恰到好处的红酒,凑近鼻尖深深一嗅,然后轻轻抿了一口。

  “嗯……”张扬闭上眼睛,细细品味了几秒,发出一声满足的叹息,“酒是真不错,这单宁,这复杂度,绝了!老王,别闹了,暴殄天物啊你!”

  黄列奇也笑嘻嘻地凑过去,端起另一杯尝了尝,咂咂嘴:“确实牛逼!阳哥,下血本了啊!”

  王多鱼见大家都喝了,自己也绷不住了,赶紧凑过来端起酒杯,生怕喝晚了吃亏。他装模作样地品了品,然后一本正经地点头:“嗯,还行吧,马马虎虎,配得上今晚要谈的事儿的档次了。说吧,正阳,到底啥事?是不是又看上了哪个难搞的妞,需要哥们儿帮你铺路搭桥?”

  李正阳看着这三个活宝,又好气又好笑。他深吸一口气,知道戏肉该上场了。他晃着手中的酒杯,猩红的酒液在杯壁上挂出漂亮的“酒泪”,组织着语言。

  一杯价值不菲的顶级红酒下肚,包厢里的气氛松弛了不少。李正阳知道该进入正题了。他放下酒杯,身体微微前倾,用一种看似随意实则斟酌过的语气,缓缓开口:

  “哥儿几个,是这么个事儿。我公司呢,最近签了个代言人,港岛来的,小姑娘挺有潜力,叫邓子琪,你们可能也听说过。这次来沪海拍广告,合作挺愉快。她个人呢,也有意向将来在咱们内地,特别是沪海这边发展发展。我这不想着,能帮一把是一把嘛。所以今天找大家来,就是想问问,看看大伙儿在圈子里,有没有什么合适的渠道或者机会,能推她一把?”

  他话音刚落,王多鱼就用一种看傻子似的眼神斜睨着他,嘴角撇得老高,那眼神分明在说:“你他妈糊弄鬼呢?那港妹还是老子帮你从犄角旮旯里挖出来的!搁这儿跟我装大尾巴狼?”

  张扬和黄列奇则是一副事不关己、看好戏的姿态。张扬懒洋洋地晃着酒杯,黄列奇则专心对付着桌上的进口火腿。他俩心里门儿清,今天这局,摆明了就是冲着王多鱼他那遍布娱乐圈的人脉资源来的,自己就是来凑个数、蹭杯酒喝。

  王多鱼也懒得跟李正阳绕弯子,直接不耐烦地一摆手:“得了吧你!少在这儿跟我扯什么公司啊、发展啊的淡!直说吧,你想干嘛?把人姑娘弄过来,想怎么安排?”

  李正阳被戳穿了也不尴尬,清了清嗓子,说出了自己的真实目的:“眼下最紧要的,是得给她在沪海创造一个站得住脚的工作机会。最好是能上一档有影响力的综艺节目,竞技类的最好,能展示唱功的那种。这样她就有合理的理由长时间留在沪海了。这是第一步。”

  他顿了顿,继续规划着他的“蓝图”:“第二步,等她在内地有了一定的曝光和基础,就想办法帮她从港岛那个小公司解约,签到一家有实力的内地娱乐公司来。但是——”他特别强调,“签的合同得有讲究,得是那种钱多、事少、约束力低,她随时想走就能走的,绝对不能是那种把人当牛马使唤、签了卖身契一样的合同。”

  “我操!”王多鱼听完,差点把嘴里的酒喷出来,他瞪圆了眼睛,指着李正阳的鼻子笑骂道:“李正阳!你他妈听听你自己说的这是人话吗?钱多事少随时走人?你当娱乐圈是你家开的慈善堂啊?哪家经纪公司是这么做生意的?签个艺人回来当祖宗供着?亏你想得出来!”

  他越说越觉得离谱,气极反笑:“照你这么个搞法,最简单直接的——你自己掏钱注册一家娱乐公司,就签她一个艺人,你想怎么捧就怎么捧,合同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岂不更省事?”

  李正阳被王多鱼连珠炮似的吐槽说得有些窘迫,他摸了摸鼻子,低声嘟囔道:“我想过啊……但是那样太刻意了! 显得我目的性太强,怕把她吓跑。得通过第三方,显得自然一点,像是她凭自己本事得到的机会……”

  王多鱼被李正阳那番“钱多事少随时走人”的奇葩要求气得够呛,干脆懒得再搭理他,自顾自地又倒了一杯酒,靠在沙发上,摆出一副“你爱咋咋地,老子不管了”的架势,开始闭目养神装大佛。

  李正阳对他这副德性早有预料,也不着急。他不慌不忙地从随身带的公文包里取出一份装订整齐的文件,“啪”地一声轻响,甩在了面前的茶几上。

  “喏,你们三个,都看看这个。”李正阳的目光扫过王多鱼,重点落在了一直在旁看戏的张扬和黄列奇身上,“特别是张扬和阿姨(黄列奇的外号,因为他很娘炮),叫你们来不是光蹭酒的,一起参谋参谋。”

  王多鱼本来眯着眼,听到动静,狐疑地睁开一条缝,瞥了一眼那份文件。当他看到封面上“短视频平台项目投资企划书”几个大字时,好奇心终究战胜了赌气的心态。他伸手拿过企划书,翻开仔细阅读起来。张扬和黄列奇也凑了过来。

  这份企划书的内容,让三人都有些吃惊。里面详细规划了一个基于智能手机平台的短视频分享应用。其核心理念是打造一个完全开放、免费的平台,让每一个普通用户都能极其简便地用手机拍摄、编辑并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点滴趣事到平台上,供大众娱乐、交流和传播。企划书预测,一旦通过优质体验和精准推广吸引到海量用户,盈利模式将非常清晰:平台广告投放、信息流广告、以及未来可拓展的直播打赏、电商导流等。最重要的是,掌握了庞大的用户流量和数据后,这个平台将具备为任何企业、商家提供精准引流和营销服务的巨大潜力,想象空间无限。

  王多鱼虽然平时一副玩世不恭的败家子模样,但他可是正儿八经从英吉利顶级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商业嗅觉和分析能力并不差,只是回国后找不到人生目标才显得颓废。他快速浏览完,放下企划书,脸上玩世不恭的表情收敛了不少,带着一丝审慎问道:“想法很有前瞻性,操作层面看着也靠谱。但是,最核心的问题——技术,你手上有吗? 尤其是支撑海量用户并发、精准内容推荐和数据分析的大数据算法和云计算架构,这才是项目的命门。你没有这个,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没有。”李正阳回答得干脆利落。

  “操!”一旁的张扬忍不住嗤笑一声,甩了甩他那一头不羁的头发,“你没有技术说个屁啊! 画饼谁不会?”

  李正阳不慌不忙,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才慢悠悠地说:“我是没有现成的技术团队,但是,我可以买啊。”

  他放下酒杯,身体前倾,压低了声音,透露出一个关键信息:“我已经安排下去了,就在未来一个月内,我们的投资公司会全资收购首都一家名叫‘久久房’的网络科技公司。这家公司规模不大,名声不显,但他们手里有一套自主研发的、在数据处理和用户行为分析方面领先国内甚至接近世界水平的核心算法。这个消息,目前除了我,没有其他人知道。”

  他目光扫过三人,语气笃定:“收购完成后,这套算法和核心团队,将直接注入到这个新项目里。技术壁垒,瞬间打破。”

  包厢里安静了几秒钟。王多鱼、张扬和黄列奇互相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和兴奋。李正阳这家伙,不声不响,竟然已经暗中布局到了这一步!如果他说的是真的,那么这个项目的可行性和爆发潜力,将呈几何级数增长!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四人完全忘记了最初关于“港妹”的调侃,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对这份企划书的激烈讨论中。从市场前景、技术整合、运营策略到股权分配、融资计划,越聊越深入,越聊越觉得这事儿大有可为!

  最终,王多鱼猛地一拍大腿,眼中闪着光:“干!必须干! 这项目比我家那几条破院线有搞头多了!”

  张扬和黄列奇也纷纷表态支持。就这样,四个年轻人凭借着一份超前的企划和一个隐秘的技术收购计划,在红酒的微醺中,拍板决定共同投身到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中,搞一把大的!

  看着兴奋的三人,李正阳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他知道,利益捆绑,永远是最牢固的联盟。 他适时地,仿佛不经意地重新提了一句:“那……关于邓子琪那边的事……”

  王多鱼此刻正处在发现新大陆的亢奋中,大手一挥,无比爽快:“行了行了!包在我身上!不就是上个综艺、找个宽松点的经纪约嘛!小事一桩!我回头就给你联系!保证给你办得漂漂亮亮的!”

  一场看似为解决个人感情问题的聚会,最终演变成了一项重大的商业决策。而李正阳,则成功地通过抛出这个极具诱惑力的共同利益项目,轻松“说服”了王多鱼,让他心甘情愿、甚至积极主动地去帮忙解决小金鱼留在沪海的“工作”问题。

  什么叫圈子?尤其是在沪海这样一座资本与权力交织的浮华都市,所谓的“圈子”,本质上就是一个基于价值交换的生态系统。能在这个圈子里站稳脚跟的人,无论出身如何,都必须具备一个核心能力:为圈内其他人持续提供价值。这种价值可以是信息、是资源、是渠道、是资金,甚至是某种独特的情绪价值或人脉背书。纯粹的友情固然存在,也能锦上添花,但在涉及重大利益和核心资源的分配时,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关系,才是维系圈层稳固最根本的基石。

  李正阳,这个并非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江边小镇青年,之所以能够打破阶层壁垒,与王多鱼、张扬、黄列奇这些底蕴深厚的沪上富二代称兄道弟,深度融入这个顶级的权贵圈子,靠的绝不仅仅是运气或投机取巧。他最大的依仗,就是他总能敏锐地捕捉到时代的风口和潜在的商机,并且有能力将这些机会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利润,带着圈内的朋友们一起赚钱。

  从地产投资、院线布局,到后来的金融运作,再到如今他刚刚抛出的、极具前瞻性的短视频平台计划,李正阳一次又一次地用他精准的眼光和高效的执行力,证明了自身的巨大价值。对于王多鱼他们而言,李正阳不是一个需要提携的“穷亲戚”,而是一个能带领他们开拓新财源、让家族财富增值的“战略合伙人”。这种基于共同利益建立的信任和依赖,远比酒肉朋友式的交情要牢固得多。

  因此,当李正阳提出需要王多鱼在娱乐圈资源上帮忙时,王多鱼虽然会调侃、会讨价还价,但最终一定会尽力去办。因为他知道,今天帮了李正阳这个忙,未来在更大的合作项目上,李正阳必然会给他更丰厚的回报。这就是圈子的游戏规则。

  渠道和资源的问题,通过利益交换,李正阳已经初步解决了。 王多鱼已经拍着胸脯保证,会尽快联系合适的综艺节目和经纪公司。

  但李正阳很清楚,这还远远不够。外部的条件可以创造,但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邓子琪本人手里。他必须解决最关键的一环:如何让邓子琪心甘情愿地、甚至是主动地愿意留下来,并且是以一种让她感到舒适、不被冒犯的方式。

  他不能让她觉得,这一切的安排是出于一种“施舍”或“包养”,更不能让她感到被操控或失去了自主选择的权利。那样只会适得其反,甚至可能毁掉他们之间刚刚萌芽的那点微妙情愫。

  邓子琪最看重的是什么?是她热爱的音乐事业,是她渴望被真诚认可的价值感,是她那份不愿依附于人、希望靠自身努力获得成功的独立人格。

  李正阳的下一步棋,必须精准地围绕这几点展开。他需要做的,不是简单地给她“喂资源”,而是为她搭建一个更广阔、更专业的舞台,让她看到在内地发展的巨大潜力和无限可能,让她相信,留在沪海,是出于对她自身事业发展的最优考量,是“共赢”的选择,而不是单纯为了某个人。

  他要让留下的决定,看起来像是邓子琪基于理性判断和职业规划做出的自主选择,而他李正阳,只是那个为她提供了更多选项和便利的“支持者”和“同行者”。

  这需要极高的技巧和耐心,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软性说服”。既要展现自己的实力和诚意,又要充分尊重她的意愿和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