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玳安思危寻出路,郓哥随口编儿歌。-《找谁说理?一米八帅哥穿成武大郎》

  不等吕茅开口,玳安低声叫道:

  “武大哥留步!”

  吕茅细看之下,只见玳安神色有些惶惑不安,全无往日跟着西门庆时的嚣张气焰。

  “玳安哥?有事?”

  武大郎停下脚步,心中已猜到了几分。但但是有些事儿得他自己说出来才行。

  玳安搓着手,凑近几步,借着月光仔细打量武大郎,脸上惊叹之色更浓:

  “武大哥,您……您真是一步登天了!不仅得了神僧点化,长了这般高大身材,连月娘主子都对您客客气气……小的,小的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武大郎淡淡一笑:

  “一点微末造化,不值一提。玳安哥深夜在此,不会只是为了说几句奉承话吧?”

  玳安脸上露出一丝窘迫和挣扎,压低声音道:

  “武大哥是明白人……不瞒您说,那日在花厅冲撞了您被雷劈了之后,如今在大官人跟前,小的是越发说不上话了,日子难熬啊。今日见武大哥气象一新,手段非凡,出手又大方,分明是有大福运、大本事的人。”

  玳安微微一顿,继续开口:

  “小的……小的想求武大哥日后若有什么跑腿办事的差遣,尽管吩咐小的!小的必定尽心尽力,绝无二心!”

  他这是见风使舵,想为自己找条新的出路。

  吕茅暗暗心惊。

  就玳安这毒辣的眼光确实不一般。就目前的状况来说自己仍然只是个平头百姓,而西门庆依然还是那个清河县最富的西门大官人,但是玳安居然已经开始人情投资了!

  不过转念一想:

  《金瓶梅》原着里最终西门庆的所有家产都归了他玳安,他必定不是个简单的小厮。

  吕茅心中了然。

  他正需要人手,尤其是熟悉西门庆和县城各方势力的人。

  玳安足够机灵,其实心肠也不坏,之前虽有些仗势欺人,用得好也是一枚不错的棋子。

  “玳安哥有心了。”

  武大郎拍拍他的肩膀,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

  “我武大行事,讲究的是个‘义’字和‘诚’字。你既有心,我自然不会亏待。眼下确有一事,你替我留意着。”

  “武大哥请讲!”

  玳安精神一振,上次他只是告知了武大郎东平府有精面粉就获得五两银子的报酬。现在要是能帮他做点事那好处自然不必说。

  “帮我留意市面上鸡蛋、精面、饴糖、红豆的时价,还有哪些可靠的供货商。记住,要悄悄地办,不要声张。”

  武大郎吩咐道,这是他打造商业版图的保障——供应链。

  玳安虽不明白武大郎要这些何用,但觉得神秘又高级,立刻点头如捣蒜:

  “武大哥放心,这事儿包在小的身上,保准给您办得妥妥帖帖!”

  又低声交谈几句,约定好联络方式,玳安才像吃了定心丸一样,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夜色中。

  武大郎看着他离去的方向,嘴角微扬种子,这颗种子,应该是稳妥了。

  系统!

  系统!你出来!

  【宿主你这么心急忙慌地呼叫爸爸干啥呢?】

  我靠,你个破系统,不该你出来时你一天捣乱,该你出来发奖励的时候你给我装死!

  好感度!

  吴月娘头上的好感度!

  你装作没看见吗?都60了,不得赶紧给我发奖励?

  【恭喜宿主完成“美人心”任务,吴月娘好感度达到60,选择属性还是道具?】

  属性,我要属性!给我加到身高上去!

  吕茅迫不及待地选择了属性。

  既然要一鸣惊人,一米六三似乎有点不够用。

  钻心的疼痛立刻袭来,武大郎赶紧扶住街边的墙壁……

  第二天一大早,武大郎家门外果然如预料般炸开了锅。

  “快看!那就是武大郎家!”

  “听说他昨夜得神僧点化,一下子长高了!”

  “真的假的?三寸丁能长高?那不是比变戏法还神?”

  “千真万确!昨天乔大户家、王皇亲家的人都这么说!”

  “我还听说他做了种叫铜锣烧的神仙饼子,香得能把舌头吞下去!”

  巷子里挤满了闻讯赶来瞧热闹的街坊邻里,更多的是被奇闻和“神仙饼子”传说吸引来的小孩子们,一个个踮着脚,伸长脖子,眼巴巴地望着那扇紧闭的房门,叽叽喳喳,吵嚷不休。

  就在这时,房门“吱呀”一声开了。

  出来的却不是武大郎,而是精神抖擞的郓哥儿。

  他手里捧着一个大簸箕,里面堆满了用小块油纸包着的、比昨日小了一号的铜锣烧,香气却更加浓郁诱人。

  “安静!安静!”

  郓哥儿学着大人的样子,高声喊道。

  “武大哥有吩咐!这些铜锣烧,今日免费派送,给各位街坊邻里的小哥儿姐儿们尝鲜!”

  孩子们顿时欢呼起来,一窝蜂地往前挤。

  “但是!”

  郓哥儿话锋一转,声音更亮了。

  “武大哥说了,这饼子沾着神僧的福气,不是白吃的!得学会他编的吉祥话,念对了才有得吃!大家跟我学!”

  他清了清嗓子,用清河县小孩都能听懂的调子,大声唱了起来:

  “武大郎,有福相! 神僧点化个子长! ”

  “铜锣烧,甜又香! 吃了聪明又健康!”

  “ 不学作孽浪荡子, 要学武大好运长!”

  这顺口溜简单押韵,寓意又好,还暗戳戳地踩了西门庆一脚,孩子们跟着念了几遍就记住了。

  很快,整条巷子都响起了孩童们清脆的童谣声:

  “武大郎,有福相!神僧点化个子长!……”

  郓哥儿一边分发着迷你版铜锣烧,一边强调:

  “记住了啊!这歌儿得常念,念多了沾福气!武大哥说了,以后常来,念了歌儿就有好吃的!”

  孩子们吃着香甜的铜锣烧,念着有趣的顺口溜,欢天喜地。

  大人们听着这童谣,看着眼前这一幕,对武大郎长高和得神僧点化的事情更是深信不疑,啧啧称奇。

  武大郎“有福之人”、“手艺神奇”的形象,通过这最有效的免费广告和病毒式营销,深深植入了清河县百姓的心里。

  而此刻的武大郎,早已不在家中。

  那间小小的耳房已上了锁。

  他昨夜一思索,这神秘感还需要再保持一下,让清河县百姓的好奇心达到顶点才行。

  于是他找到郓哥儿让他明日早些来,自己则来了一招金蝉脱壳。

  此刻,

  武大郎正站在南门外那座李知县赏赐给他的废弃驿站前。

  几个衙役正指挥着杂役继续清理院中的荒草杂物,见他到来,都恭敬地行礼。

  他们与武都头本来就是同僚关系,现在有了李知县的吩咐,前日又吃了狮子楼的酒席。

  如今谁不知道这位打虎英雄的哥哥得了知县青眼,又有了神异变化,不敢怠慢。

  驿站虽旧,但骨架尚存,场地宽敞,如今一打扫确实有些工厂的样子了。

  不过,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