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厨师堂客大培训-《找谁说理?一米八帅哥穿成武大郎》

  菜单菜品的问题解决了,更大的问题出现了!

  人才!

  菜单是蓝图,人才是关键。

  这些菜虽说做法大同小异,孙雪娥都学会了,但是总不能都让孙雪娥下厨吧?

  人家跟了自己晚上就被压榨了,总不能白天还当成牛马压榨吧?

  挖人!

  必须挖人!

  吕茅避开狮子楼等巨头的锋芒,命郓哥儿暗中寻访那些身怀绝技却郁郁不得志的厨行高手。

  目标很快锁定“百味斋”的二灶师傅——赵一勺。

  此君厨艺精湛,却因不善逢迎,一直被头灶压制。

  但是身怀绝技的人脾气都不好,吕茅数次上门拜访均吃了闭门羹。

  最后吕茅剑走偏锋,暗指他技艺不精,又抛出几道系统菜谱的实作让他品尝,最终彻底折服了赵一勺。

  赵师傅当即跳槽,被吕茅委以“厨师长”重任,全权掌勺。

  有了厨师长,接下来就是招兵买马了,武家菜的后院已经搭起成排的灶台,只要人员就位,立刻开始新东方烹饪大培训!

  一则巨幅招聘启事堂而皇之地立在了清河县南门口。

  这招聘启事,瞬间在清河县,尤其是南门一带,掀起了轩然大波。

  启事上写明:

  招工对象: 不限男女,手脚勤快即可。

  待遇: 月钱比市面同等工高两成,包两餐,做五休一。

  特色: 免费培训厨艺或侍应技巧,优秀者有机会成为“武家菜”未来的分店骨干!

  地点: 南门附近,上下工方便!

  这条件,对于普通百姓尤其是南门一带的工匠、力夫家眷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高工资、包饭、还有休息日,更重要的是——离家近!

  比起需要穿过大半个县城去狮子楼上工,武家菜馆就在家门口!

  更重要的是——武大郎的口碑在这一带极好。

  许多工匠力夫的女眷都在南门外的武记糕饼行上工,自然知道武大郎的为人。

  一时间,武家菜馆尚未开业,门口报名应聘的人就排起了长队。

  许多在其他酒楼当免费学徒的年轻人纷纷转投武家菜而来。

  而受影响最直接的,就是清河县目前最大的酒楼——狮子楼。

  狮子楼的东家,姓钱,名守财。

  人如其名,是个将铜板看得比磨盘还大的主儿。

  他仗着狮子楼多年积累的声望和地段优势,向来对伙计们颇为苛刻,工钱给得低,工时又长,全仗着“狮子楼”这块金字招牌和找不到更好去处的人勉强维持着人手。

  可现在,

  情况不同了!

  “东家!不好了!灶上的张婶、李嫂,还有前堂跑堂的王小二、赵小四……他们……他们都要辞工!”

  掌柜的哭丧着脸,急匆匆跑进钱守财的账房禀报。

  “什么?”

  钱守财正拨弄着算盘,闻言猛地抬起头,三角眼里满是惊怒。

  “怎么回事?谁挖的墙角?是状元楼还是百味斋?”

  “都……都不是……”

  掌柜的咽了口唾沫,“是……是南门那边,那个还没开业的武家菜馆!”

  “武大郎?那个卖炊饼的?”

  钱守财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股荒谬感油然而生。

  “他一个卖糕饼的,开什么酒楼?还敢挖我狮子楼的人?”

  “东家,他给的工钱高,还包吃住……不对,包两餐,还做五休一!”

  “而且,就在南门,那些伙计的家都在那边,走几步路就到了……”

  掌柜的越说声音越小。

  钱守财气得浑身肥肉乱颤,猛地一拍桌子:

  “反了!反了!一个卖糕饼的矬子,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他懂怎么经营酒楼吗?招一帮娘们和泥腿子,能做出什么好菜?简直是笑话!”

  他喘着粗气,在房间里来回踱步。

  武家菜馆还没开业,就让他狮子楼人心浮动,甚至出现了人手短缺的苗头,这要是等它开业了还得了?

  必须给他点颜色看看!

  “去!”

  钱守财眼中闪过一丝阴狠。

  “去找几个面生的,等他那什么狗屁‘武家菜’开业那天,去给他‘捧捧场’!尝尝他的菜,然后……哼,该怎么说,不用我教你吧?”

  掌柜的心领神会,这是要派人去捣乱,砸场子。

  “是,东家,小的明白!”

  钱守财又补充道:

  “再派人去仔细打听,他那什么‘单山蘸水’,还有那些所谓的‘秘方’,到底是什么来路!我就不信,他一个武大郎,能翻出什么浪花来!”

  招工出奇的顺利。

  此时的武家菜馆的后院,此刻俨然成了一座气氛热烈的学堂。

  临时搭建的灶台一字排开,火光熊熊,锅气蒸腾。

  新招募的数十名员工,无论男女,皆穿着统一的干净布围裙,分成两拨,一拨围着灶台,一拨在空地上练习礼仪流程。

  厨师长赵一勺站在最中央的灶台前,面色严肃,目光如炬。

  他身边站着几位有点基础的帮厨,更多的则是毫无经验的生手。

  “看好了!”

  赵一勺声如洪钟,手中炒锅颠簸,火光窜起。

  “这‘回锅肉’,肉片要切得厚薄均匀,煸炒要出灯盏窝!火候,是关键中的关键!”

  他一边操作,一边将吕茅传授的标准化流程细细讲解。

  旁边另一口灶,一位被挖来的原百味斋帮厨正在演示“红烧肉”的炒糖色:

  “糖色炒到鸡血红,正正好!过了就苦,少了颜色不够亮!”

  学员们瞪大了眼睛,生怕错过一个细节。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细致、几乎将每一步都量化的教学。

  更让他们震惊的是那些闻所未闻的菜式。

  当吕茅亲自端出单山蘸水,让他们蘸着白切肉品尝时,整个后厨沸腾了!

  “天爷!这……这是什么味道?”

  “又香又辣,嘴里像着了火,可还想吃!”

  “白肉这么一蘸,简直成了仙肴!”

  赵一勺看着学员们震惊的表情,心中对吕茅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严格按照吕茅的要求,反复训练学员们的刀工、火候,尤其是对单山蘸水的应用,要求他们必须熟记哪些菜适合蘸,并能向客人清晰介绍其妙处。

  另一侧,吕茅亲自担任“礼仪教官”。

  他让孙雪娥做示范,教导那些即将成为跑堂的年轻男女。

  “抬头!挺胸!收腹!脸上带笑!”

  吕茅喊着口令。

  “看见客人进门,要主动迎上去,声音洪亮地说——客官几位?里面请!”

  学员们跟着一遍遍练习,起初有些扭捏,但在吕茅的鼓励和孙雪娥的温柔示范下,渐渐放开了。

  “上菜要稳,报菜名要清!客官,您的回锅肉来咯——请慢用!”

  “桌面要勤收拾,保持干净!客人有呼唤,要小跑着过去!”

  吕茅甚至编了一套服务顺口溜: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笑脸相迎,手脚勤快。”

  让跑堂们背得滚瓜烂熟。

  他还引入了“模拟客人”环节,让玳安、郓哥儿扮演刁难的食客,考验跑堂们的应变能力。

  一时间,后院热闹非凡,再也不是其他酒楼死气沉沉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