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玦这次在青竹村住了小半个月,几乎日日与凌薇形影不离,或一起处理村务,或漫步乡间,或如那日般寻幽垂钓,仿佛要将分别那月余的时光都弥补回来。然而京中终究不能长久离开主宰,他必须再次启程。
临行前夜,萧玦拥着凌薇,沉默良久,方道:“此次回京,我会加快步伐,将朝中势力彻底梳理干净,培养陛下独当一面的能力。待大局更定,我便多抽时间陪你在此长住。”
凌薇靠在他怀里,听着他沉稳的心跳,心中虽有不舍,却更多是理解与支持:“国事为重,不必急于一时。我在这里很好,你安心去做你该做的事。只是……一切小心。”
“嗯。”萧玦应道,将她搂得更紧。
这一次分别,不似上次那般带着应对突发危机的紧迫,更多是着眼于长远的布局与平稳过渡。凌薇知道,萧玦是在为他们共同的未来,创造一个可以长久相守、不必频繁分离的环境。
萧玦离开后约莫过了三四个月,已是秋高气爽的时节。青竹村的稻田一片金黄,丰收在望。这日,村口再次热闹起来,数辆规制不凡的马车在护卫的簇拥下驶来。这一次,从车上下来的,除了萧玦身边得力的内侍总管,还有两个小小的身影。
一个约莫六七岁的男孩,穿着一身宝蓝色的小锦袍,眉眼像极了萧玦,小小年纪便绷着一张小脸,神色严肃,努力做出沉稳的模样,但那双灵动的大眼睛里,还是透出了对陌生环境的好奇。他手中还紧紧牵着一个约莫四五岁、粉雕玉琢的女娃娃,女娃娃穿着藕荷色的衣裙,眼睛像凌薇,又大又亮,正好奇地东张西望。
“母妃!”女娃娃眼尖,一眼就看到了闻讯从院子里走出来的凌薇,立刻挣脱哥哥的手,像只快乐的小蝴蝶般扑了过来。
凌薇又惊又喜,连忙蹲下身,将软糯的女儿抱了个满怀。“玥儿!瑾儿!你们怎么来了?”她抬头看向后面走来的男孩,以及笑着上前行礼的内侍总管。
“老奴参见王妃娘娘。”内侍总管恭敬道,“王爷惦记娘娘,又想着小世子和小郡主许久未见娘娘,心中思念,特命老奴护送小主子们前来青竹村,与娘娘团聚一段时日。王爷说,让娘娘安心教导小主子们,体验乡间生活,京中一切有他。”
凌薇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萧玦总是这样,用他的方式,给她惊喜,弥补不能常伴的遗憾。她搂着女儿,又向儿子伸出手:“瑾儿,过来。”
萧瑾这才迈着标准的步子走过来,像个小大人似的行礼:“儿臣参见母妃。父王命儿臣和妹妹来陪伴母妃,并叮嘱儿臣需得用功读书,体察民情,不可懈怠。”那严肃的小模样,活脱脱一个缩小版的萧玦。
凌薇又是好笑又是心疼,将他也揽入怀中,亲了亲他的额头:“好,来了就好。在母妃这里,不必时刻绷着,可以放松些。”
萧瑾的小脸微微泛红,似乎有些不习惯这般亲昵,但并没有挣脱,眼中闪过一丝依恋。
孩子们的到来,让这处小院瞬间充满了生机与欢笑。萧玥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拉着凌薇问东问西:“母妃,这就是你以前住的地方吗?”“母妃,那个高高的东西是什么呀?(指水车)”“母妃,我们可以去喂小鸡吗?”
萧瑾虽然努力维持着“世子”的稳重,但看到工坊里打造农具,看到村民下田收割,看到水车灌溉,眼中也充满了求知欲。凌薇便耐心地给他们讲解,带他们去看田里的庄稼,去工坊看如何织布,教他们辨认常见的草药。
傍晚,一家人围坐在石桌旁用膳,桌上摆着凌薇亲手做的几样家常小菜,还有今日刚从溪里钓上来的鲜鱼。萧玥叽叽喳喳地说着一天的见闻,萧瑾虽然话少,也会偶尔补充几句,气氛温馨而融洽。
看着围绕在身边的一双儿女,凌薇心中充满了作为母亲的满足感。虽然他们身份尊贵,但在青竹村这片土地上,她希望他们能感受到最纯粹的快乐,能懂得民生疾苦,能继承他们父母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儿女归来,承欢膝下,帝后虽暂别,但一家人的心紧紧相连。这青竹村的小院,因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更添了几分家的温暖与圆满。阖家团圆,岁月静好,这便是凌薇心中,最幸福的图景。
临行前夜,萧玦拥着凌薇,沉默良久,方道:“此次回京,我会加快步伐,将朝中势力彻底梳理干净,培养陛下独当一面的能力。待大局更定,我便多抽时间陪你在此长住。”
凌薇靠在他怀里,听着他沉稳的心跳,心中虽有不舍,却更多是理解与支持:“国事为重,不必急于一时。我在这里很好,你安心去做你该做的事。只是……一切小心。”
“嗯。”萧玦应道,将她搂得更紧。
这一次分别,不似上次那般带着应对突发危机的紧迫,更多是着眼于长远的布局与平稳过渡。凌薇知道,萧玦是在为他们共同的未来,创造一个可以长久相守、不必频繁分离的环境。
萧玦离开后约莫过了三四个月,已是秋高气爽的时节。青竹村的稻田一片金黄,丰收在望。这日,村口再次热闹起来,数辆规制不凡的马车在护卫的簇拥下驶来。这一次,从车上下来的,除了萧玦身边得力的内侍总管,还有两个小小的身影。
一个约莫六七岁的男孩,穿着一身宝蓝色的小锦袍,眉眼像极了萧玦,小小年纪便绷着一张小脸,神色严肃,努力做出沉稳的模样,但那双灵动的大眼睛里,还是透出了对陌生环境的好奇。他手中还紧紧牵着一个约莫四五岁、粉雕玉琢的女娃娃,女娃娃穿着藕荷色的衣裙,眼睛像凌薇,又大又亮,正好奇地东张西望。
“母妃!”女娃娃眼尖,一眼就看到了闻讯从院子里走出来的凌薇,立刻挣脱哥哥的手,像只快乐的小蝴蝶般扑了过来。
凌薇又惊又喜,连忙蹲下身,将软糯的女儿抱了个满怀。“玥儿!瑾儿!你们怎么来了?”她抬头看向后面走来的男孩,以及笑着上前行礼的内侍总管。
“老奴参见王妃娘娘。”内侍总管恭敬道,“王爷惦记娘娘,又想着小世子和小郡主许久未见娘娘,心中思念,特命老奴护送小主子们前来青竹村,与娘娘团聚一段时日。王爷说,让娘娘安心教导小主子们,体验乡间生活,京中一切有他。”
凌薇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萧玦总是这样,用他的方式,给她惊喜,弥补不能常伴的遗憾。她搂着女儿,又向儿子伸出手:“瑾儿,过来。”
萧瑾这才迈着标准的步子走过来,像个小大人似的行礼:“儿臣参见母妃。父王命儿臣和妹妹来陪伴母妃,并叮嘱儿臣需得用功读书,体察民情,不可懈怠。”那严肃的小模样,活脱脱一个缩小版的萧玦。
凌薇又是好笑又是心疼,将他也揽入怀中,亲了亲他的额头:“好,来了就好。在母妃这里,不必时刻绷着,可以放松些。”
萧瑾的小脸微微泛红,似乎有些不习惯这般亲昵,但并没有挣脱,眼中闪过一丝依恋。
孩子们的到来,让这处小院瞬间充满了生机与欢笑。萧玥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拉着凌薇问东问西:“母妃,这就是你以前住的地方吗?”“母妃,那个高高的东西是什么呀?(指水车)”“母妃,我们可以去喂小鸡吗?”
萧瑾虽然努力维持着“世子”的稳重,但看到工坊里打造农具,看到村民下田收割,看到水车灌溉,眼中也充满了求知欲。凌薇便耐心地给他们讲解,带他们去看田里的庄稼,去工坊看如何织布,教他们辨认常见的草药。
傍晚,一家人围坐在石桌旁用膳,桌上摆着凌薇亲手做的几样家常小菜,还有今日刚从溪里钓上来的鲜鱼。萧玥叽叽喳喳地说着一天的见闻,萧瑾虽然话少,也会偶尔补充几句,气氛温馨而融洽。
看着围绕在身边的一双儿女,凌薇心中充满了作为母亲的满足感。虽然他们身份尊贵,但在青竹村这片土地上,她希望他们能感受到最纯粹的快乐,能懂得民生疾苦,能继承他们父母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儿女归来,承欢膝下,帝后虽暂别,但一家人的心紧紧相连。这青竹村的小院,因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更添了几分家的温暖与圆满。阖家团圆,岁月静好,这便是凌薇心中,最幸福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