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青竹成天下第一村,乡邻富足-《战神的掌心娇:特种兵医妃种田记》

  萧玦返回京城已一月有余,凌薇留在青竹村,并未虚度光阴。她整合资源,细化章程,将之前在村里推行的各项事务都引向了更规范化、规模化的轨道。

  这一日,清河县的县令亲自带着州府派来的考核官员,以及一块簇新的匾额,敲锣打鼓地来到了青竹村。村口再次聚集了几乎全体村民,人人脸上都洋溢着激动与自豪。

  县令满面红光,声音洪亮:“青竹村上下听旨!经州府核查,户部核准,青竹村因连续三年粮产翻番,赋税足额上交且有盈余;村内工坊出产之农具、布匹、药材远销数州,口碑载道;村中学堂、医馆、道路、水利一应俱全,秩序井然,民生富足,教化有成!特敕封青竹村为——‘天下第一村’!赐御笔亲书匾额一块,以示嘉奖!”

  话音落下,全场沸腾!村民们欢呼雀跃,许多老人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天下第一村”!这是何等的荣光!从前那个偏僻、贫穷的青竹村,如今竟能获此殊荣!

  里正颤抖着双手,和几位村老一起,恭敬地从县令手中接过了那块覆盖着红绸的匾额。当红绸掀开,露出金光闪闪、笔力遒劲的“天下第一村”五个大字时,欢呼声再次响彻云霄。

  凌薇站在人群中,看着这一幕,心中亦是感慨万千。这块匾额,不仅仅是一个荣誉,更是对青竹村所有村民这些年辛勤努力的最大肯定。它代表着,她当初带来的那些种子、那些技术、那些理念,真正在这里开花结果,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考核的官员在村里详细走访,他们看到的是整齐干净的村舍,是仓廪充实的粮仓,是秩序井然的工坊,是书声琅琅的学堂,是笑容满面、精神饱满的村民。孩子们穿着整洁的衣裳在追逐嬉戏,老人们坐在家门口悠闲地晒太阳,青壮年或在田里劳作,或在工坊忙碌,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李老伯,您家今年收成如何?”考核官员随机询问道。

  被问到的李老伯,正是当初最早跟着凌薇种土豆的几户之一,他如今家里盖起了青砖大瓦房,儿子在工坊做管事,孙子在学堂读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他笑得合不拢嘴:“托郡主娘娘的福,好着哩!光是夏粮,交了税后还剩下这么多,”他比划了一个手势,“足够全家吃到明年秋收还有富余!圈里还养着两头猪,十几只鸡鸭,这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啊!”

  在纺织工坊,春婶子自豪地向官员展示着新织出的混纺布料和染出的鲜艳颜色:“这料子结实又透气,颜色也鲜亮,镇上布庄都抢着要呢!咱们村好些姑娘媳妇都在这里做工,挣得不比男人少,家里地位都高了!”

  官员们连连点头,记录不停。他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个村子的富裕,更看到了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以农业为基础,以特色手工业为延伸,重视教育和医疗,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

  傍晚,村里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杀猪宰羊,如同过年。凌薇被村民们簇拥在中间,不断有人来向她敬酒道谢。

  “郡主娘娘,要不是您,咱们村哪有今天!”

  “薇丫头,你是咱们青竹村的大恩人!”

  凌薇一一回应,心中充满成就感。她看到当初那些面黄肌瘦的村民,如今个个脸色红润,眼神明亮;看到那些曾经破败的茅草屋,变成了坚固的瓦房;看到孩子们能安心读书,老人们能安享晚年。这种实实在在的改变,比任何封赏都让她感到满足。

  青竹村成为“天下第一村”,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周边州县,甚至传到了京城。这不仅是对青竹村的肯定,更是对凌薇一直以来所推行道路的极大认可。乡邻富足,村誉远扬,青竹村真正成为了这个时代乡村发展的一个标杆与传奇。而这一切的起点,都源于那个从异世而来,掌心握有空间的女子,和她那颗永不屈服、勇于创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