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冷的审讯灯再次打在脸上,但这一次,姜墨感受到的已不是单纯的惶恐,而是一种混合着生理性头痛与思维高度活跃的奇异状态。左眼过度使用的反噬如同宿醉未醒,太阳穴突突直跳。然而,昨夜回溯所见的画面——那高举的、棱角分明的水晶奖杯——却如同烙印般清晰。
赵志刚坐在对面,脸色阴沉。他没有立刻开始惯常的施压,而是将一台平板电脑推到姜墨面前,屏幕上显示着一张照片——那是林振宇办公室早些时候拍摄的现场全景。
“姜墨,”赵志刚的声音带着一种审视的平静,“在继续之前,你再仔细看看这张照片。把你看到的,所有不寻常的、或者让你觉得‘缺失’了的东西,都告诉我。这是你证明自己‘合作态度’的机会。”
这是一个陷阱,也是一个机会。姜墨立刻明白了赵志刚的意图:他可能在用某种方式,验证姜墨对现场的熟悉程度,或者寻找他之前证词中的破绽。
姜墨强忍着左眼的不适,集中精神看向照片。他快速扫过地毯上的血泊、白色的尸体轮廓线、办公桌的凌乱……他的目光最终死死定格在红木办公桌的左上角。
在那里,在一堆文件和一台显示器旁边,有一片不自然的空白区域。
那片区域的桌面上没有灰尘,颜色比周围稍浅,清晰地留下了一个长方形的底座印记——那正是公司创新奖水晶奖杯的底座形状和大小!
在他的“意识残影”中,那个奖杯原本就放在那个位置!
心脏猛地一跳。找到了!这就是能将他的“超自然回溯”转化为“物理世界证据”的关键桥梁!
他深吸一口气,用手指指向照片上的那片空白区域,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但语气却异常肯定:
“赵队长,这里!办公桌的这个位置,原本应该放着一个水晶奖杯!是林总去年带领团队获得公司创新奖的奖杯!”
赵志刚的眼神瞬间锐利如鹰隼。他身体前倾,紧紧盯着姜墨:“你怎么知道?你怎么能这么肯定那里原来放的是奖杯,而不是别的什么摆件?”
“我见过!”姜墨迅速在脑中编织着合理的理由,“不止一次!我去林总办公室汇报工作时,那个奖杯就一直放在那里,很显眼!林总也很以此为荣。但现在,它不见了!”
他迎着赵志刚审视的目光,抛出了核心的推理:“一个沉重的、有明确摆放位置的奖杯,在命案现场消失了。这绝不正常。它不可能在搏斗中‘恰好’掉进某个找不到的缝隙。唯一的解释就是,有人刻意把它拿走了!”
姜墨的语速加快,逻辑链条逐渐清晰:“为什么要把奖杯带走?因为它上面有东西不想被警方发现——很可能是凶手的指纹,或者,它本身就是凶器!凶手用它重击了林总之后,发现上面留下了无法轻易清除的痕迹,所以必须带走!”
赵志刚沉默了。他收回平板电脑,手指在屏幕上操作了几下,调出了另一份资料。那是警方后续走访林振宇的助理和部分高管后,补充确认的办公室常规物品清单,上面确实明确记载了“创新奖奖杯(水晶)”及其通常摆放位置。这份清单,正是在初步勘查发现桌上有疑似底座印痕后,为了确认“是否确有物品缺失”而补充核实的。
他抬起头,眼神复杂地看着姜墨。这个年轻人指出的,正是他们内部已经开始注意,但尚未对外公布的疑点。
“所以,”赵志刚缓缓开口,语气不再是单纯的质疑,而是带着探究,“你的意思是,那把匕首是障眼法。真正的致命打击,来自这个内部随处可见的奖杯?”
“没错!”姜墨用力点头,“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匕首特征如此明显却查不到来源——因为它根本就是用来误导你们的!也只有内部人员,才能如此自然地利用办公室里的物品作为凶器,并在事后冷静地将其带走!”
审讯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姜墨屏住呼吸,他知道,他已经成功地将“遗失的奖杯”这个从超自然视角获得的关键线索,以一种符合刑侦逻辑的方式,摆在了赵志刚面前。
这把钥匙,能否打开僵局,将他从嫌疑的泥潭中拖出,并指向真正的、隐藏在内部的凶手?
赵志刚的沉默如同实质的冰层,在审讯室内蔓延、加厚。姜墨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心脏在胸腔里沉重而缓慢的搏动声,每一次跳动都牵扯着因过度使用能力而疲惫不堪的神经。他抛出的关于奖杯的推理,像一块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了涟漪,但潭底究竟是何反应,他无从得知。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赵志刚的手指无意识地在平板电脑边缘摩挲着,目光低垂,落在屏幕上那片代表着“遗失”的空白区域。他脸上的线条紧绷,显然在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是继续沿着匕首这条看似清晰实则诡异的线索追查他这个“现成”的嫌疑人,还是采纳这个更符合逻辑、却可能揭开内部脓疮的“奖杯论”?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僵持时刻,审讯室的门被轻轻敲响,打破了凝固的空气。
进来的是之前那位负责尸检的法医,他的脸色比上次更加凝重,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惭愧与疲惫。他手里拿着一份新的报告,先是看了一眼被铐在椅子上的姜墨,随后将目光转向赵志刚。
“赵队,”法医的声音有些干涩,“有新情况,需要向你紧急汇报。”
赵志刚抬起头,眼神锐利:“说。”
法医深吸一口气,似乎在组织语言,最终带着歉意开口道:“是关于林振宇副总裁的尸检。我们……我们可能出现了疏忽。”
“疏忽?”赵志刚的眉头瞬间拧紧。
“是的。”法医将手中的报告递过去,“在最初的尸检中,我们的注意力完全被胸口那道特征明显、极其致命的匕首刺创所吸引,加上体表其他部位没有明显的开放性损伤,所以对头部的检查……不够彻底。”
他顿了顿,指着报告上的几张新拍摄的局部特写和内部扫描影像图:“根据你的要求,以及考虑到一些现场疑点,我们重新对死者头部,特别是颅骨,进行了更高精度的三维CT扫描和深层组织解剖复查。”
姜墨的心猛地提了起来!他屏住呼吸,紧紧盯着法医。
法医指着影像图上颅骨侧后方,一个不太起眼的位置:“在这里,颞骨与顶骨的交界处,我们发现了一处极其隐蔽的、线性的、伴有轻微骨裂的凹陷性骨折。骨折形态符合……被带有棱角的、具有一定质量的钝器猛力击打所致。”
钝器击打!
这几个字如同惊雷,在姜墨耳边炸响!他几乎要控制不住从椅子上站起来!这就是证据!来自法医的、科学的、无可辩驳的证据,印证了他通过“瞑瞳”回溯所看到的真相!
赵志刚一把抓过报告,目光死死盯在那些影像图上,脸色变得极其难看:“为什么第一次没有发现?!”
法医的脸上愧色更浓:“这处骨折非常隐蔽,没有造成大面积头皮破裂和明显外部肿胀,出血点也深埋在骨膜之下。在胸口的致命伤面前,它太容易被忽略了……这是我们工作的失误,我代表法医中心向局里和家属道歉。”他诚恳地低下头。
赵志刚胸口剧烈起伏了几下,显然在强压着怒火。但他很快冷静下来,作为一名老刑警,他深知法医工作同样复杂繁重,在特定情况下出现疏漏并非不可理解,关键在于能否及时纠正。
他挥挥手,示意法医不必再多说,目光重新回到那份报告上,声音低沉而严肃:“所以,现在的结论是?”
法医立刻抬起头,语气肯定了许多:“根据骨折形态、颅内微量出血点以及损伤的新鲜程度判断,这处颅脑损伤**发生在匕首刺创之前**。虽然不足以致命,但足以导致受害者瞬间意识丧失、眩晕甚至昏迷,失去反抗能力。也就是说……”
他顿了顿,看了一眼姜墨,才继续说道:“……凶手是先使用钝器(极大可能就是那个失踪的奖杯)从后方或侧后方重击死者头部,在其失去行动能力后,再用匕首刺入其胸膛,确保死亡,并……伪造了主要的杀人手段。”
真相大白了!
至少,关于杀人过程的部分,大白了!
赵志刚缓缓放下报告,身体靠回椅背,久久没有说话。审讯室里的灯光照在他脸上,明暗交错,显得他的表情前所未有的复杂。有对内部出现凶手的愤怒,有对调查方向被误导的懊恼,有对法医疏忽的无奈,但更多的,是一种重新审视眼前这个年轻人的深沉目光。
他看向姜墨,那个被他列为头号嫌疑人,几次三番审讯,甚至已经申请刑事拘留的年轻人。
这个年轻人,在所有人都被匕首迷惑时,在没有任何人告诉他法医新发现的情况下,仅凭自己的观察和推理,就精准地指出了“奖杯是凶器”这一被掩盖的真相!
他是怎么做到的?真的仅仅是靠敏锐的观察力和逻辑推理吗?还是……他那只过于特殊的“眼睛”,真的看到了常人看不到的东西?
赵志刚心中的疑云非但没有散去,反而变得更加浓郁和复杂。但这一次,怀疑的方向彻底改变了。姜墨是凶手的可能性,已经急剧降低。他更像是一个……阴差阳错被卷入巨大阴谋,并且可能掌握着某种特殊能力的……关键证人。
“姜墨,”赵志刚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郑重,“关于奖杯的推断,你……说对了。”
他拿起内部通讯器,沉声下达命令:“通知专案组,立刻调整侦查方向!重点排查双用科技内部,所有与林振宇有工作交集、能够自由出入其办公室、并且有机会接触或拿走那个奖杯的人员!动用一切技术手段,寻找那个失踪奖杯的下落!”
命令下达完毕,他放下通讯器,目光重新落在姜墨身上,那眼神锐利依旧,却少了几分敌意,多了几分探究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合作意味。
“现在,”赵志刚身体前倾,双手交叉放在桌上,“我们可以重新谈谈了。从你为什么会去送那个空U盘开始,到昨晚你为什么要冒险潜入现场,还有……你究竟,是怎么‘看’到那个奖杯是凶器的?”
姜墨知道,最危险的时刻或许已经过去,但真正的博弈,现在才刚刚开始。他该如何在不暴露“瞑瞳”秘密的前提下,解释这一切,并取得这位精明刑警的有限信任?
赵志刚坐在对面,脸色阴沉。他没有立刻开始惯常的施压,而是将一台平板电脑推到姜墨面前,屏幕上显示着一张照片——那是林振宇办公室早些时候拍摄的现场全景。
“姜墨,”赵志刚的声音带着一种审视的平静,“在继续之前,你再仔细看看这张照片。把你看到的,所有不寻常的、或者让你觉得‘缺失’了的东西,都告诉我。这是你证明自己‘合作态度’的机会。”
这是一个陷阱,也是一个机会。姜墨立刻明白了赵志刚的意图:他可能在用某种方式,验证姜墨对现场的熟悉程度,或者寻找他之前证词中的破绽。
姜墨强忍着左眼的不适,集中精神看向照片。他快速扫过地毯上的血泊、白色的尸体轮廓线、办公桌的凌乱……他的目光最终死死定格在红木办公桌的左上角。
在那里,在一堆文件和一台显示器旁边,有一片不自然的空白区域。
那片区域的桌面上没有灰尘,颜色比周围稍浅,清晰地留下了一个长方形的底座印记——那正是公司创新奖水晶奖杯的底座形状和大小!
在他的“意识残影”中,那个奖杯原本就放在那个位置!
心脏猛地一跳。找到了!这就是能将他的“超自然回溯”转化为“物理世界证据”的关键桥梁!
他深吸一口气,用手指指向照片上的那片空白区域,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但语气却异常肯定:
“赵队长,这里!办公桌的这个位置,原本应该放着一个水晶奖杯!是林总去年带领团队获得公司创新奖的奖杯!”
赵志刚的眼神瞬间锐利如鹰隼。他身体前倾,紧紧盯着姜墨:“你怎么知道?你怎么能这么肯定那里原来放的是奖杯,而不是别的什么摆件?”
“我见过!”姜墨迅速在脑中编织着合理的理由,“不止一次!我去林总办公室汇报工作时,那个奖杯就一直放在那里,很显眼!林总也很以此为荣。但现在,它不见了!”
他迎着赵志刚审视的目光,抛出了核心的推理:“一个沉重的、有明确摆放位置的奖杯,在命案现场消失了。这绝不正常。它不可能在搏斗中‘恰好’掉进某个找不到的缝隙。唯一的解释就是,有人刻意把它拿走了!”
姜墨的语速加快,逻辑链条逐渐清晰:“为什么要把奖杯带走?因为它上面有东西不想被警方发现——很可能是凶手的指纹,或者,它本身就是凶器!凶手用它重击了林总之后,发现上面留下了无法轻易清除的痕迹,所以必须带走!”
赵志刚沉默了。他收回平板电脑,手指在屏幕上操作了几下,调出了另一份资料。那是警方后续走访林振宇的助理和部分高管后,补充确认的办公室常规物品清单,上面确实明确记载了“创新奖奖杯(水晶)”及其通常摆放位置。这份清单,正是在初步勘查发现桌上有疑似底座印痕后,为了确认“是否确有物品缺失”而补充核实的。
他抬起头,眼神复杂地看着姜墨。这个年轻人指出的,正是他们内部已经开始注意,但尚未对外公布的疑点。
“所以,”赵志刚缓缓开口,语气不再是单纯的质疑,而是带着探究,“你的意思是,那把匕首是障眼法。真正的致命打击,来自这个内部随处可见的奖杯?”
“没错!”姜墨用力点头,“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匕首特征如此明显却查不到来源——因为它根本就是用来误导你们的!也只有内部人员,才能如此自然地利用办公室里的物品作为凶器,并在事后冷静地将其带走!”
审讯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姜墨屏住呼吸,他知道,他已经成功地将“遗失的奖杯”这个从超自然视角获得的关键线索,以一种符合刑侦逻辑的方式,摆在了赵志刚面前。
这把钥匙,能否打开僵局,将他从嫌疑的泥潭中拖出,并指向真正的、隐藏在内部的凶手?
赵志刚的沉默如同实质的冰层,在审讯室内蔓延、加厚。姜墨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心脏在胸腔里沉重而缓慢的搏动声,每一次跳动都牵扯着因过度使用能力而疲惫不堪的神经。他抛出的关于奖杯的推理,像一块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了涟漪,但潭底究竟是何反应,他无从得知。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赵志刚的手指无意识地在平板电脑边缘摩挲着,目光低垂,落在屏幕上那片代表着“遗失”的空白区域。他脸上的线条紧绷,显然在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是继续沿着匕首这条看似清晰实则诡异的线索追查他这个“现成”的嫌疑人,还是采纳这个更符合逻辑、却可能揭开内部脓疮的“奖杯论”?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僵持时刻,审讯室的门被轻轻敲响,打破了凝固的空气。
进来的是之前那位负责尸检的法医,他的脸色比上次更加凝重,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惭愧与疲惫。他手里拿着一份新的报告,先是看了一眼被铐在椅子上的姜墨,随后将目光转向赵志刚。
“赵队,”法医的声音有些干涩,“有新情况,需要向你紧急汇报。”
赵志刚抬起头,眼神锐利:“说。”
法医深吸一口气,似乎在组织语言,最终带着歉意开口道:“是关于林振宇副总裁的尸检。我们……我们可能出现了疏忽。”
“疏忽?”赵志刚的眉头瞬间拧紧。
“是的。”法医将手中的报告递过去,“在最初的尸检中,我们的注意力完全被胸口那道特征明显、极其致命的匕首刺创所吸引,加上体表其他部位没有明显的开放性损伤,所以对头部的检查……不够彻底。”
他顿了顿,指着报告上的几张新拍摄的局部特写和内部扫描影像图:“根据你的要求,以及考虑到一些现场疑点,我们重新对死者头部,特别是颅骨,进行了更高精度的三维CT扫描和深层组织解剖复查。”
姜墨的心猛地提了起来!他屏住呼吸,紧紧盯着法医。
法医指着影像图上颅骨侧后方,一个不太起眼的位置:“在这里,颞骨与顶骨的交界处,我们发现了一处极其隐蔽的、线性的、伴有轻微骨裂的凹陷性骨折。骨折形态符合……被带有棱角的、具有一定质量的钝器猛力击打所致。”
钝器击打!
这几个字如同惊雷,在姜墨耳边炸响!他几乎要控制不住从椅子上站起来!这就是证据!来自法医的、科学的、无可辩驳的证据,印证了他通过“瞑瞳”回溯所看到的真相!
赵志刚一把抓过报告,目光死死盯在那些影像图上,脸色变得极其难看:“为什么第一次没有发现?!”
法医的脸上愧色更浓:“这处骨折非常隐蔽,没有造成大面积头皮破裂和明显外部肿胀,出血点也深埋在骨膜之下。在胸口的致命伤面前,它太容易被忽略了……这是我们工作的失误,我代表法医中心向局里和家属道歉。”他诚恳地低下头。
赵志刚胸口剧烈起伏了几下,显然在强压着怒火。但他很快冷静下来,作为一名老刑警,他深知法医工作同样复杂繁重,在特定情况下出现疏漏并非不可理解,关键在于能否及时纠正。
他挥挥手,示意法医不必再多说,目光重新回到那份报告上,声音低沉而严肃:“所以,现在的结论是?”
法医立刻抬起头,语气肯定了许多:“根据骨折形态、颅内微量出血点以及损伤的新鲜程度判断,这处颅脑损伤**发生在匕首刺创之前**。虽然不足以致命,但足以导致受害者瞬间意识丧失、眩晕甚至昏迷,失去反抗能力。也就是说……”
他顿了顿,看了一眼姜墨,才继续说道:“……凶手是先使用钝器(极大可能就是那个失踪的奖杯)从后方或侧后方重击死者头部,在其失去行动能力后,再用匕首刺入其胸膛,确保死亡,并……伪造了主要的杀人手段。”
真相大白了!
至少,关于杀人过程的部分,大白了!
赵志刚缓缓放下报告,身体靠回椅背,久久没有说话。审讯室里的灯光照在他脸上,明暗交错,显得他的表情前所未有的复杂。有对内部出现凶手的愤怒,有对调查方向被误导的懊恼,有对法医疏忽的无奈,但更多的,是一种重新审视眼前这个年轻人的深沉目光。
他看向姜墨,那个被他列为头号嫌疑人,几次三番审讯,甚至已经申请刑事拘留的年轻人。
这个年轻人,在所有人都被匕首迷惑时,在没有任何人告诉他法医新发现的情况下,仅凭自己的观察和推理,就精准地指出了“奖杯是凶器”这一被掩盖的真相!
他是怎么做到的?真的仅仅是靠敏锐的观察力和逻辑推理吗?还是……他那只过于特殊的“眼睛”,真的看到了常人看不到的东西?
赵志刚心中的疑云非但没有散去,反而变得更加浓郁和复杂。但这一次,怀疑的方向彻底改变了。姜墨是凶手的可能性,已经急剧降低。他更像是一个……阴差阳错被卷入巨大阴谋,并且可能掌握着某种特殊能力的……关键证人。
“姜墨,”赵志刚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郑重,“关于奖杯的推断,你……说对了。”
他拿起内部通讯器,沉声下达命令:“通知专案组,立刻调整侦查方向!重点排查双用科技内部,所有与林振宇有工作交集、能够自由出入其办公室、并且有机会接触或拿走那个奖杯的人员!动用一切技术手段,寻找那个失踪奖杯的下落!”
命令下达完毕,他放下通讯器,目光重新落在姜墨身上,那眼神锐利依旧,却少了几分敌意,多了几分探究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合作意味。
“现在,”赵志刚身体前倾,双手交叉放在桌上,“我们可以重新谈谈了。从你为什么会去送那个空U盘开始,到昨晚你为什么要冒险潜入现场,还有……你究竟,是怎么‘看’到那个奖杯是凶器的?”
姜墨知道,最危险的时刻或许已经过去,但真正的博弈,现在才刚刚开始。他该如何在不暴露“瞑瞳”秘密的前提下,解释这一切,并取得这位精明刑警的有限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