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亥时至-《梁朝九皇子》

  亥时。

  第三声钟鸣的余音,悠悠荡荡地在明和殿的琉璃瓦上散开。

  殿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丝竹之声靡靡,舞姬水袖翩飞,百官的脸上都已带上了几分酒酣耳热的红晕。

  梁帝斜倚在龙椅上,面带笑意,正与身旁的白斐低声说着什么,兴致颇高。

  一切都显得那么祥和,一如过去每一个太平的仲秋佳节。

  苏承锦端着酒杯,平静地看着这一切。

  他身旁的江明月,那双握着筷子的手,却始终没有放松过。

  突然。

  “报——!!!”

  一声凄厉而急促的嘶喊,如同一把尖刀,猛地划破了殿内奢靡华贵的氛围。

  丝竹声戛然而止。

  舞姬们惊得僵在原地。

  满殿的喧嚣与笑语,瞬间死寂。

  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了殿门外连滚带爬冲进来的传令兵。

  那传令兵浑身是汗,甲胄上还沾着泥土,他扑倒在地,声音因恐惧而剧烈颤抖。

  “圣上!城外……城外西郊的马料场,失火了!”

  梁帝脸上的笑意瞬间收敛,眉头紧紧皱起。

  “慌什么!”

  他沉声呵斥,一股无形的帝王威压弥散开来。

  “一个马料场而已,派人救火便是!”

  苏承锦轻轻叹了口气。

  该来的,还是来了。

  那传令兵磕着头,声音带颤抖:“长风骑的几位统领已在全力灭火,可……可是火势太大,根本控制不住!整个马料场都烧起来了!”

  梁帝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发出“砰”的一声闷响。

  “起火原因可查到了?”

  不知为何,他的心中升起一丝强烈的不安。

  传令兵颤声道:“据……据说是天干物燥,有火星引燃了干草……”

  皇宫正南门,宫门之外。

  苏承瑞一身冰冷的铁甲,手持长刀,身后跟着数十名面容冷漠、眼神如狼的黑衣死士,大步而来。

  “站住!”

  两名守门的宫门护卫长刀交叉,将他拦下。

  “大殿下,您身在禁足,夜宴也已开始,还请不要为难我等!”

  苏承瑞笑了。

  那笑容在火把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森然可怖。

  “看看,真是此一时彼一时。”

  “如今,连两个看门的,都敢拦我的路了。”

  他话音平静,脚步却未停,径直向前走去。

  “大殿下!”

  护卫厉声喝止,刚想再次举刀。

  一抹刀光闪过。

  两颗头颅冲天而起,温热的血液喷溅在朱红色的宫门之上。

  护卫的无头尸身晃了晃,直挺挺地倒下,至死都保持着持刀的姿势。

  苏承瑞看都未看一眼,从一具尸体上,慢条斯理地抽出对方的佩刀,在手中掂了掂。

  吱呀——

  厚重的宫门,在此时缓缓向内打开。

  门后,两名身穿铁甲卫校尉服饰的将领,对着苏承瑞单膝跪地。

  “赵平!”

  “吴庸!”

  “恭迎大殿下!”

  正是被他收买的铁甲卫校尉。

  苏承瑞看着远处那灯火通明的明和殿,嘴角的笑意愈发残忍。

  “走。”

  “随我去见见我那春风得意的三弟。”

  他提着滴血的长刀,一步一步,如同踏着某种固定的韵律,向着那片光明与权力的中心走去。

  他的身后,是两千名沉默而肃杀的甲士,如同一道潮水,无声无息地涌入宫城。

  明和殿外。

  负责殿前守卫的王校尉看着远处宫门方向闪烁不定的火把,和那隐隐传来的骚动声,眉头紧锁。

  “你们几个,去宫门看看怎么回事!”

  他对着身旁的几名铁甲卫吩咐道。

  “是!”

  几名铁甲卫领命,刚刚跑出不远。

  咻!咻!咻!

  破空声响起,箭雨落下,贯穿了他们的身体。

  几人连惨叫都没能发出一声,便重重栽倒在地。

  “敌袭!!!”

  王校尉瞳孔骤缩,瞬间拔出腰间长刀,声嘶力竭地怒吼。

  “拔刀!全体拔刀!结阵!保护圣上!!!”

  殿外瞬间响起的兵刃出鞘声和凄厉的呐喊,终于传进了殿中。

  王校尉看着远处黑暗中,那片正迅速放大、由无数火把和人影组成的巨大黑影,肝胆俱裂。

  他再也顾不得其他,转身冲进大殿。

  “圣上!有……有人谋反!!!”

  “叛军……叛军已经逼近大殿了!!!”

  轰!

  这一声,如同一道惊雷,在死寂的大殿中炸响。

  “哐当!”

  苏承明手中的酒杯,失手掉落在地,摔得粉碎。

  他的脸上血色尽褪,脑中一片空白。

  谋反?

  谁?

  苏承瑞?!

  这个念头闪过的瞬间,他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嵌入掌心,心中疯狂地咒骂。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这个王八蛋不会这么轻易认输!

  他怎么敢!他怎么敢!!!

  就连一向稳如泰山的卓知平,脸上也第一次露出了无法掩饰的惊骇之色。

  白斐的身影,如同鬼魅一般,无声无息地滑到了梁帝身侧,护在他的身旁。

  梁帝的脸上怒火升腾,双目赤红,猛地站起身来。

  能这么轻易地杀入宫城,直逼明和殿,唯一的可能就是宫城的巡防出了问题!

  “好大的胆子!!!”

  他抓起桌案上的玉杯,狠狠砸在地上。

  “可看清是何人领头?!”

  王校尉跪在地上,浑身抖得如同筛糠。

  “回……回圣上,距离尚远,不曾看清!”

  “但……但看服饰,是……是铁甲卫的人!宫防军……宫防军定是出了乱子!”

  他咽了口唾沫,声音都在发颤。

  “叛军人数众多,四门巡防营恐怕……恐怕都反了!粗略估计,至少有……两千人!”

  “呵……”

  梁帝怒极反笑。

  “两千人?四个城门,两个巡防营!集体造反!”

  “好!好得很!朕养的好兵,真是出息了!”

  他猛地一拍龙椅,对着台阶下的苏承武怒吼。

  “苏承武!”

  正与武将拼酒的苏承武,早已酒醒,此刻立刻出列,单膝跪地。

  “儿臣在!”

  “朕命你,立刻持朕的兵符,去铁甲卫大营调兵!平定叛乱!”

  “王安!”

  王安起身抬头。

  “末将在!”

  “带你的人,给朕守住大殿!一只苍蝇都不许放进来!再退一步,提头来见!”

  “末将遵旨!”

  王安领命,拔刀退出大殿。

  就在此时。

  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从角落的席位上站了起来。

  是曲阳侯,庄远。

  他今日也受邀入席,却一直沉默寡言,此刻却站了出来,声音沙哑而沉凝。

  “圣上,老臣闲了太久,筋骨都快生锈了。”

  “且容老臣出去看看,是哪个不知死活的小子,待我去将他的头拧下来,给圣上下酒!”

  苏承锦一愣,没想到他今日竟然也来了。

  安国公萧定邦也随之起身,声如洪钟。

  “圣上,算我一个!”

  “我倒要看看,谁敢在陛下面前动刀兵!”

  梁帝看着两位须发皆白的老将,眼中的怒火稍稍平复,化为一丝感动。

  “好!有二位爱卿在,朕心甚安!”

  “二位务必小心!”

  就在这时,苏承锦也站起了身。

  “父皇!”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都集中在了这个一向怯懦的九皇子身上。

  梁帝皱起了眉头。

  “你起来做什么?给朕坐下!”

  苏承锦却摇了摇头,脸上不见了平日的怯懦,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镇定。

  “父皇,殿外守军不过千余,叛军来势汹汹,定然是有备而来,恐难抵挡。”

  他顿了顿,声音清晰地响彻大殿。

  “恰逢仲秋,儿臣的八百府兵正在宫外不远处!”

  “请父皇准许儿臣出殿,发射信号,召集府兵前来护驾!”

  “我的人,定然能比城外大营的援兵,先一步赶到!”

  梁帝愣住了。

  他看着自己的这个儿子,这个他一直以为软弱无能、只知享乐的儿子,在如此危急的关头,非但没有惊慌失措,反而思路清晰,第一个想到了召集援兵。

  那一瞬间,种种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

  他重重地点了点头。

  “准了!”

  “明月,保护好他!”

  “你给朕记着,务必小心!”

  “朕……朕在殿内等你回来!”

  “儿臣遵旨!”

  苏承锦躬身一礼,再不犹豫,拉起身旁早已按捺不住的江明月,在满殿震惊、错愕、复杂的目光中,逆着慌乱的人流,大步流星地向着那片杀声震天的殿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