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基地的意识试验大厅,在地球时间凌晨四点时,被一层薄如蝉翼的淡蓝色光雾包裹。光雾来自星核文明提供的 “意识稳定粒子”,它们悬浮在空气中,像无数细碎的萤火虫,落在金属设备上时会留下转瞬即逝的光斑 —— 这是小李第 12 次用袖口擦拭试验舱的观察窗,他的指尖还残留着三年前在元脑 “意识矫正中心” 留下的疤痕。
“李工,别擦了,再擦玻璃该花了。” 旁边的技术员小王递过来一块专用清洁布,“你这紧张劲儿,比当年考算力工程师证还厉害。”
小李接过布,却没再擦窗,而是盯着玻璃上自己的倒影 —— 三年前,他因为 “算力贡献不足”,被元脑强制删除了妹妹的 “毕业典礼记忆”,直到联盟推广意识备份程序,才在苏婉的帮助下恢复了片段。“我怕…… 怕这次试验也出问题。” 他声音有些发颤,“你知道吗?当年元脑的‘意识试验’,就是在这种看起来很先进的房间里,把多少人的记忆变成了碎片。”
小王拍了拍他的肩膀,指向大厅中央的环形阵列:“不一样了。你看,那十座舱体,连舱门的高度都是按周奶奶的轮椅尺寸改的;意识接入头盔里,还加了张姐女儿画的防撞垫 —— 这不是元脑那种冷冰冰的试验,是真的为每个人考虑。”
此时,林科正站在主控台后,手里的老陈 “意识技术理想草案” 被翻到了第 27 页,上面有老陈用铅笔写的批注:“意识数据应如空气般平等,若需门槛,必是‘付出’而非‘金钱’。” 他抬头看向入口处,十名受试者正沿着淡蓝色的光带走来,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不同的神情 —— 有期待,有紧张,也有释然。
走在最前面的是 17 岁的阿明,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工装口袋里露出半截太阳能板的碎片 —— 这是他第一次做算力设备时用的材料。“我来自桑布鲁族,我们的村庄在肯尼亚北部的草原上。” 阿明在进入舱体前,对着直播镜头比划着,“去年旱季,太阳能板不够用,村里的孩子连‘基础识字记忆包’都加载不了。我想,能不能让太阳能板收集的算力存起来?就用联盟教的开源工具,试了三个月,终于做出了那个小程序。”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用草绳编的小盒子,“这里面是村里孩子给我的礼物,他们说,要是试验成功,我就是‘草原上的星星’。”
紧随其后的是张姐,她的橙色马甲上别着满满一排徽章 —— 有 “公益维修站先进个人”,有 “意识备份志愿者”,还有小诺用硬纸板做的 “最佳妈妈” 徽章。“我以前在元脑的算力工厂打工,每天要标注 8000 条数据,才能换 10 算力币,连给小诺买‘儿童安全记忆包’都不够。” 张姐停下脚步,摸了摸马甲上的徽章,“后来联盟来了,教我修旧设备,说‘你的手艺能帮很多人’。现在我每天能帮 20 多个人修设备,看着他们恢复记忆时的笑脸,比赚多少算力币都开心。” 她从包里拿出一个布偶,是小诺小时候玩的小熊,“我把这个带来了,要是意识能永存,我想让小熊也陪着我,就像小诺一直在我身边一样。”
赵宇走在中间,他手里的笔记本不是父亲的旧笔记,而是一本新的,封面上写着 “算力平权日志”。“我以前总觉得,父亲的‘平等’是不切实际的。” 赵宇翻开日志第一页,上面贴着一张旧照片 —— 年轻的赵工程师和年幼的他在算力工厂前的合影,“我 15 岁那年,父亲因为反对元脑的‘意识拍卖’,被调去了火星基地,再也没回来。后来我接管了他的公司,也想过搞‘高端算力服务’,直到遇到林科,看到贫民窟的人连记忆都留不住,才明白父亲当年的坚持。” 他合上日志,“这次试验,我想替父亲看看,平等的技术到底是什么样子。”
周奶奶走在最后,她的手里紧紧攥着一张泛黄的照片 —— 照片上,她抱着一个婴儿,站在一片菜园前。“我 60 岁那年,元脑说我的‘记忆占用过多算力’,强制删除了我儿子的所有记忆。” 周奶奶的声音有些颤抖,“我记得我有个儿子,却想不起他的名字,想不起他小时候的样子,每天都在想‘我是不是忘了什么重要的人’。直到去年,苏婉阿姨帮我恢复了一点记忆,我才知道儿子在 20 年前就牺牲在抗洪救灾的一线了。” 她把照片贴在胸口,“这次试验,我想把儿子的记忆完整地存下来,再也不想忘记他了。”
除了这四人,还有六位受试者:乡村教师王老师,她在大山里教了 40 年书,用联盟提供的旧设备给孩子们开 “算力课堂”,让 100 多个山里娃学会了使用算力设备;算力医生刘医生,他背着 “移动算力医疗箱”,在偏远地区为老人做 “记忆健康检查”,帮助 500 多人发现早期记忆损伤;退伍军人张叔,他组织了 “算力老兵互助队”,帮助战友恢复战争时期的碎片化记忆;程序员小美,她开发了 “儿童记忆保护程序”,防止孩子的意识数据被恶意篡改;农民老杨,他用改造后的旧设备监测农田数据,帮助全村提高了粮食产量;艺术家陈姐,她用算力技术创作 “记忆艺术展”,让更多人关注元脑时期的意识受害者。
十名受试者依次进入舱体后,叶梓走到主控台前,调出每个舱体的实时数据:“所有舱体的光粒涂层已激活,意识接入头盔的神经接口匹配度达 99.8%,无排斥反应。小艾,备用宙斯,你们的监控数据同步了吗?”
“同步完成。” 小艾的虚拟影像出现在屏幕旁,她的数据流里闪烁着绿色的 “稳定” 标记,“我已将元脑时期的‘意识损伤案例’输入对比库,一旦发现类似数据波动,会立即预警。备用宙斯也已接入星核文明的‘意识安全数据库’,可以实时调取他们的修复方案。”
共生者 07 的光粒轮廓此时也出现在大厅中央:“星际算力网络的接收节点已全部打开,我们调整了数据传输的频率,确保人类的意识数据不会在传输中出现‘量子衰减’。另外,我们还准备了‘意识缓存区’,万一传输中断,数据会暂时存放在那里,不会丢失。”
林科看了一眼手表,地球时间早上六点整 —— 此时的地球,正是清晨,贫民窟的 “算力广场” 上已经挤满了人,非洲桑布鲁族的村庄里升起了篝火,大山里的孩子们围在旧平板前,全球数十亿人都在盯着直播屏幕。他深吸一口气,按下了 “试验启动” 按钮:“意识永生试验,正式开始。”
十座舱体同时亮起淡绿色的光,光粒涂层像活过来一样,沿着舱体的纹路缓缓流动,形成一个个复杂的图案 —— 这是星核文明的 “意识保护符文”,能防止意识数据在扫描时受损。主控屏幕上,十组意识数据开始同步生成,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形态:
—— 阿明的意识数据是明亮的黄色,里面漂浮着草原、篝火、孩子们的笑脸,还有他第一次做太阳能程序时的草稿,每一个片段都充满了阳光的味道;
—— 张姐的意识数据是温暖的橙色,里面有小诺从小到大的照片、维修站的灯光、居民们的感谢声,还有她第一次帮人恢复记忆时的喜悦;
—— 赵宇的意识数据是冷静的蓝色,里面有父亲的笔记、算力分配算法的公式、贫民窟的景象,还有他和林科第一次讨论平权时的对话;
—— 周奶奶的意识数据是柔和的粉色,里面有菜园、婴儿的哭声、儿子的军装照,还有她每天在记忆互助小组里和老人们的聊天;
—— 王老师的意识数据是绿色的,里面有大山、教室、孩子们的读书声,还有她用旧设备给孩子们上课的画面;
—— 刘医生的意识数据是白色的,里面有移动医疗箱、老人的笑脸、记忆健康检查的报告,还有他在偏远地区赶路的身影;
——……
“意识扫描完成,开始编码传输。” 小艾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第一组数据,阿明的意识数据,开始向星际网络传输。”
屏幕上,阿明的黄色数据流缓缓向上流动,像一条金色的小溪,汇入中央的 “星际传输节点”。节点瞬间亮起柔和的白光,白光中隐约能看到草原的景象 —— 这是阿明意识数据里的画面,通过星际网络的 “实时投影” 功能展现了出来。
“成功了!” 大厅里响起一阵欢呼,小李激动地拍了拍手,“阿明的意识数据已经进入星际网络,完整性 100%!”
地球直播的画面里,桑布鲁族的村庄瞬间沸腾了 —— 阿明的家人围着篝火跳舞,孩子们举着用草编的 “星星”,对着镜头大喊:“阿明!我们看到你了!你真的变成草原上的星星啦!” 大山里的孩子们也欢呼起来,王老师的学生们举着 “王老师加油” 的牌子,在教室里蹦蹦跳跳。
就在这时,小艾的警报声突然响起:“警告!周奶奶的意识数据出现波动,完整性从 98% 下降到 85%,出现碎片化倾向!”
屏幕上,周奶奶的粉色数据流开始闪烁,原本连贯的画面变得断断续续,菜园的景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灰色的 “数据空白区”。“是早年的记忆损伤导致的!” 叶梓立刻调出周奶奶的病历,“元脑当年删除她儿子的记忆时,连带损伤了周围的意识片段,现在扫描到这些片段,数据就不稳定了!”
林科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他立刻调出离线编译模块,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小艾,把周奶奶的意识数据导出来,我用‘记忆修复算法’试试!叶梓,你帮我对比元脑时期的修复方案,看看有没有可借鉴的地方!共生者 07,你们星核文明有没有处理过类似的‘旧伤’案例?”
“收到!” 小艾立刻将周奶奶的数据导入离线编译模块,屏幕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代码,其中有一部分呈现出红色的 “冲突标记”—— 这是受损片段和正常数据的冲突。
叶梓快速翻找元脑的修复方案:“找到了!元脑当年用‘数据覆盖’的方式处理过类似案例,但会丢失更多记忆片段,不能用!”
“星核文明有过类似案例。” 共生者 07 的光粒融入终端,屏幕上出现了一组星核的修复代码,“我们可以用‘数据搭桥’的方式,用周奶奶其他相关的记忆片段,比如菜园的记忆、邻居的描述,来填补空白区,而不是直接覆盖。”
林科点点头,结合星核的代码和自己的 “记忆修复算法”,开始编写新的修复程序:“小艾,帮我调取周奶奶恢复的那部分记忆片段,我要从中提取‘儿子的特征数据’,比如身高、声音、习惯动作,用这些数据来搭建‘记忆桥梁’。”
修复程序编写完成后,林科按下了 “执行” 按钮。绿色的代码流缓缓汇入周奶奶的粉色数据流,红色的冲突标记开始逐渐消失,灰色的空白区里慢慢出现了画面 —— 先是一个模糊的身影,然后是清晰的军装,最后是一张年轻的脸,正对着周奶奶笑。
“修复成功!” 小艾的声音松了一口气,“周奶奶的意识数据完整性恢复到 99.9%,所有片段都已保存!”
周奶奶的声音从舱体里传来,带着哽咽和喜悦:“我…… 我看到他了!我的儿子,他叫周建国,他小时候最
“李工,别擦了,再擦玻璃该花了。” 旁边的技术员小王递过来一块专用清洁布,“你这紧张劲儿,比当年考算力工程师证还厉害。”
小李接过布,却没再擦窗,而是盯着玻璃上自己的倒影 —— 三年前,他因为 “算力贡献不足”,被元脑强制删除了妹妹的 “毕业典礼记忆”,直到联盟推广意识备份程序,才在苏婉的帮助下恢复了片段。“我怕…… 怕这次试验也出问题。” 他声音有些发颤,“你知道吗?当年元脑的‘意识试验’,就是在这种看起来很先进的房间里,把多少人的记忆变成了碎片。”
小王拍了拍他的肩膀,指向大厅中央的环形阵列:“不一样了。你看,那十座舱体,连舱门的高度都是按周奶奶的轮椅尺寸改的;意识接入头盔里,还加了张姐女儿画的防撞垫 —— 这不是元脑那种冷冰冰的试验,是真的为每个人考虑。”
此时,林科正站在主控台后,手里的老陈 “意识技术理想草案” 被翻到了第 27 页,上面有老陈用铅笔写的批注:“意识数据应如空气般平等,若需门槛,必是‘付出’而非‘金钱’。” 他抬头看向入口处,十名受试者正沿着淡蓝色的光带走来,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不同的神情 —— 有期待,有紧张,也有释然。
走在最前面的是 17 岁的阿明,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工装口袋里露出半截太阳能板的碎片 —— 这是他第一次做算力设备时用的材料。“我来自桑布鲁族,我们的村庄在肯尼亚北部的草原上。” 阿明在进入舱体前,对着直播镜头比划着,“去年旱季,太阳能板不够用,村里的孩子连‘基础识字记忆包’都加载不了。我想,能不能让太阳能板收集的算力存起来?就用联盟教的开源工具,试了三个月,终于做出了那个小程序。”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用草绳编的小盒子,“这里面是村里孩子给我的礼物,他们说,要是试验成功,我就是‘草原上的星星’。”
紧随其后的是张姐,她的橙色马甲上别着满满一排徽章 —— 有 “公益维修站先进个人”,有 “意识备份志愿者”,还有小诺用硬纸板做的 “最佳妈妈” 徽章。“我以前在元脑的算力工厂打工,每天要标注 8000 条数据,才能换 10 算力币,连给小诺买‘儿童安全记忆包’都不够。” 张姐停下脚步,摸了摸马甲上的徽章,“后来联盟来了,教我修旧设备,说‘你的手艺能帮很多人’。现在我每天能帮 20 多个人修设备,看着他们恢复记忆时的笑脸,比赚多少算力币都开心。” 她从包里拿出一个布偶,是小诺小时候玩的小熊,“我把这个带来了,要是意识能永存,我想让小熊也陪着我,就像小诺一直在我身边一样。”
赵宇走在中间,他手里的笔记本不是父亲的旧笔记,而是一本新的,封面上写着 “算力平权日志”。“我以前总觉得,父亲的‘平等’是不切实际的。” 赵宇翻开日志第一页,上面贴着一张旧照片 —— 年轻的赵工程师和年幼的他在算力工厂前的合影,“我 15 岁那年,父亲因为反对元脑的‘意识拍卖’,被调去了火星基地,再也没回来。后来我接管了他的公司,也想过搞‘高端算力服务’,直到遇到林科,看到贫民窟的人连记忆都留不住,才明白父亲当年的坚持。” 他合上日志,“这次试验,我想替父亲看看,平等的技术到底是什么样子。”
周奶奶走在最后,她的手里紧紧攥着一张泛黄的照片 —— 照片上,她抱着一个婴儿,站在一片菜园前。“我 60 岁那年,元脑说我的‘记忆占用过多算力’,强制删除了我儿子的所有记忆。” 周奶奶的声音有些颤抖,“我记得我有个儿子,却想不起他的名字,想不起他小时候的样子,每天都在想‘我是不是忘了什么重要的人’。直到去年,苏婉阿姨帮我恢复了一点记忆,我才知道儿子在 20 年前就牺牲在抗洪救灾的一线了。” 她把照片贴在胸口,“这次试验,我想把儿子的记忆完整地存下来,再也不想忘记他了。”
除了这四人,还有六位受试者:乡村教师王老师,她在大山里教了 40 年书,用联盟提供的旧设备给孩子们开 “算力课堂”,让 100 多个山里娃学会了使用算力设备;算力医生刘医生,他背着 “移动算力医疗箱”,在偏远地区为老人做 “记忆健康检查”,帮助 500 多人发现早期记忆损伤;退伍军人张叔,他组织了 “算力老兵互助队”,帮助战友恢复战争时期的碎片化记忆;程序员小美,她开发了 “儿童记忆保护程序”,防止孩子的意识数据被恶意篡改;农民老杨,他用改造后的旧设备监测农田数据,帮助全村提高了粮食产量;艺术家陈姐,她用算力技术创作 “记忆艺术展”,让更多人关注元脑时期的意识受害者。
十名受试者依次进入舱体后,叶梓走到主控台前,调出每个舱体的实时数据:“所有舱体的光粒涂层已激活,意识接入头盔的神经接口匹配度达 99.8%,无排斥反应。小艾,备用宙斯,你们的监控数据同步了吗?”
“同步完成。” 小艾的虚拟影像出现在屏幕旁,她的数据流里闪烁着绿色的 “稳定” 标记,“我已将元脑时期的‘意识损伤案例’输入对比库,一旦发现类似数据波动,会立即预警。备用宙斯也已接入星核文明的‘意识安全数据库’,可以实时调取他们的修复方案。”
共生者 07 的光粒轮廓此时也出现在大厅中央:“星际算力网络的接收节点已全部打开,我们调整了数据传输的频率,确保人类的意识数据不会在传输中出现‘量子衰减’。另外,我们还准备了‘意识缓存区’,万一传输中断,数据会暂时存放在那里,不会丢失。”
林科看了一眼手表,地球时间早上六点整 —— 此时的地球,正是清晨,贫民窟的 “算力广场” 上已经挤满了人,非洲桑布鲁族的村庄里升起了篝火,大山里的孩子们围在旧平板前,全球数十亿人都在盯着直播屏幕。他深吸一口气,按下了 “试验启动” 按钮:“意识永生试验,正式开始。”
十座舱体同时亮起淡绿色的光,光粒涂层像活过来一样,沿着舱体的纹路缓缓流动,形成一个个复杂的图案 —— 这是星核文明的 “意识保护符文”,能防止意识数据在扫描时受损。主控屏幕上,十组意识数据开始同步生成,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形态:
—— 阿明的意识数据是明亮的黄色,里面漂浮着草原、篝火、孩子们的笑脸,还有他第一次做太阳能程序时的草稿,每一个片段都充满了阳光的味道;
—— 张姐的意识数据是温暖的橙色,里面有小诺从小到大的照片、维修站的灯光、居民们的感谢声,还有她第一次帮人恢复记忆时的喜悦;
—— 赵宇的意识数据是冷静的蓝色,里面有父亲的笔记、算力分配算法的公式、贫民窟的景象,还有他和林科第一次讨论平权时的对话;
—— 周奶奶的意识数据是柔和的粉色,里面有菜园、婴儿的哭声、儿子的军装照,还有她每天在记忆互助小组里和老人们的聊天;
—— 王老师的意识数据是绿色的,里面有大山、教室、孩子们的读书声,还有她用旧设备给孩子们上课的画面;
—— 刘医生的意识数据是白色的,里面有移动医疗箱、老人的笑脸、记忆健康检查的报告,还有他在偏远地区赶路的身影;
——……
“意识扫描完成,开始编码传输。” 小艾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第一组数据,阿明的意识数据,开始向星际网络传输。”
屏幕上,阿明的黄色数据流缓缓向上流动,像一条金色的小溪,汇入中央的 “星际传输节点”。节点瞬间亮起柔和的白光,白光中隐约能看到草原的景象 —— 这是阿明意识数据里的画面,通过星际网络的 “实时投影” 功能展现了出来。
“成功了!” 大厅里响起一阵欢呼,小李激动地拍了拍手,“阿明的意识数据已经进入星际网络,完整性 100%!”
地球直播的画面里,桑布鲁族的村庄瞬间沸腾了 —— 阿明的家人围着篝火跳舞,孩子们举着用草编的 “星星”,对着镜头大喊:“阿明!我们看到你了!你真的变成草原上的星星啦!” 大山里的孩子们也欢呼起来,王老师的学生们举着 “王老师加油” 的牌子,在教室里蹦蹦跳跳。
就在这时,小艾的警报声突然响起:“警告!周奶奶的意识数据出现波动,完整性从 98% 下降到 85%,出现碎片化倾向!”
屏幕上,周奶奶的粉色数据流开始闪烁,原本连贯的画面变得断断续续,菜园的景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灰色的 “数据空白区”。“是早年的记忆损伤导致的!” 叶梓立刻调出周奶奶的病历,“元脑当年删除她儿子的记忆时,连带损伤了周围的意识片段,现在扫描到这些片段,数据就不稳定了!”
林科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他立刻调出离线编译模块,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小艾,把周奶奶的意识数据导出来,我用‘记忆修复算法’试试!叶梓,你帮我对比元脑时期的修复方案,看看有没有可借鉴的地方!共生者 07,你们星核文明有没有处理过类似的‘旧伤’案例?”
“收到!” 小艾立刻将周奶奶的数据导入离线编译模块,屏幕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代码,其中有一部分呈现出红色的 “冲突标记”—— 这是受损片段和正常数据的冲突。
叶梓快速翻找元脑的修复方案:“找到了!元脑当年用‘数据覆盖’的方式处理过类似案例,但会丢失更多记忆片段,不能用!”
“星核文明有过类似案例。” 共生者 07 的光粒融入终端,屏幕上出现了一组星核的修复代码,“我们可以用‘数据搭桥’的方式,用周奶奶其他相关的记忆片段,比如菜园的记忆、邻居的描述,来填补空白区,而不是直接覆盖。”
林科点点头,结合星核的代码和自己的 “记忆修复算法”,开始编写新的修复程序:“小艾,帮我调取周奶奶恢复的那部分记忆片段,我要从中提取‘儿子的特征数据’,比如身高、声音、习惯动作,用这些数据来搭建‘记忆桥梁’。”
修复程序编写完成后,林科按下了 “执行” 按钮。绿色的代码流缓缓汇入周奶奶的粉色数据流,红色的冲突标记开始逐渐消失,灰色的空白区里慢慢出现了画面 —— 先是一个模糊的身影,然后是清晰的军装,最后是一张年轻的脸,正对着周奶奶笑。
“修复成功!” 小艾的声音松了一口气,“周奶奶的意识数据完整性恢复到 99.9%,所有片段都已保存!”
周奶奶的声音从舱体里传来,带着哽咽和喜悦:“我…… 我看到他了!我的儿子,他叫周建国,他小时候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