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深处那“坐标”烙印带来的灼痛,如同永不熄灭的阴火,持续炙烤着林风的神经。即使在深度冥想中,那组指向南极冰盖之下的冰冷数据,以及那双非人眼眸的影像,也会如同幽灵般浮现,打断他的恢复。医疗部的灵能安抚药剂只能暂时舒缓,无法根除这种源自概念层面的污染。
他大部分时间待在静室,脸色依旧苍白,但眼神深处那因强行承载而引发的混乱光泽,正被一种更加沉淀、更加坚毅的东西取代。S-002石碑的虚影在他识海中缓慢旋转,每一次转动,都仿佛将一丝那外来污染的狂躁磨碎、压实,化为自身“承载”的一部分。过程痛苦而缓慢,却也是一种另类的锤炼。
白烨的恢复则更符合常理——卧床、吃药、固定,以及不间断的抱怨。他所在的医疗隔间里总是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草药味和消毒水混合的气息。
“妈的,那铁疙瘩下手真黑……”他龇牙咧嘴地试图换个舒服点的姿势,牵动了肋骨的伤处,又是一阵倒吸凉气,“等老子好了,非把那‘园丁’揪出来,把他浑身零件都拆了当废铁卖!”
罗青峰抱着他那本厚厚的符号学大典,试图用“骨骼损伤在炼金术中的重生象征”来安慰白烨,结果被一个飞来的枕头精准击中面部,只能讪讪地退到角落继续他的研究。
在B-7区工作室,苏小婉成了最忙碌的人。她不仅要协调林风和白烨的康复监测,更要全力分析从那场惨烈战斗中带回来的唯一实质性收获——南极坐标与非人眼眸的数据。主控屏幕上,南极毛德皇后地的卫星地图、冰层厚度数据、历史气候记录、以及少数几份早期探险队的模糊报告被不断调取、对比。那组精确到令人发指的坐标,指向了一片绝对荒芜、冰层厚度超过三千米的区域。
“没有任何已知地质活动,没有探测到大型人造热源,连企鹅和海豹都不会去到那么深的内陆。”苏小婉的声音带着熬夜后的沙哑,但逻辑依旧清晰得可怕,“如果那里真的存在什么东西,它要么是彻底与环境融为一体,要么……其存在形式超出了我们常规的探测手段。”
她将那双非人眼眸的图像进行多维度增强和分析,虹膜结构确认非自然,存在类似光学传感器的分层滤光结构,瞳孔放大和收缩模式不符合人类生理规律。初步判断,目标视觉系统经过高度机械化改造,或本身即为拟人化机械体。更关键的是,眼眸中流动的暗红色能量特征,与“铸炉”核心能量,以及“园丁”信息毒素中的某些底层代码频率,存在高度相似性。可以基本确定,“园丁”与“铸炉会”关联极深,其本身很可能就是“铸炉会”某种终极改造技术的“成功”样本。
这个结论让工作室的气氛更加凝重。一个掌握了高端信息污染技术,背后可能还有“铸炉会”乃至“净世教团”支持,并且自身可能非人的敌人,潜藏在网络与现实的阴影中,目标直指S-002和南极冰盖下的未知之物。
林风扶着门框出现在工作室门口,他的脸色依旧不好,但眼神已经恢复了锐利。“我们需要更多关于南极那个坐标的情报。”他的目光落在了角落正在给R-Zero做维护的林涛身上,或者说,落在了蜷缩在林涛脚边、轮廓模糊的阿薄身上。
他走过去,蹲下身,尽可能让自己的气息平和。他能感觉到,阿薄对那种扭曲的、“非自然”的信息有着超乎寻常的敏感。“阿薄……你能……感觉到这个吗?”他指向屏幕上那双非人的眼眸图像。
阿薄那模糊的轮廓波动了一下,传递出一种混杂着“厌恶”、“警惕”以及一丝……“熟悉?”的复杂情绪。它似乎想靠近屏幕,又本能地想后退。
林涛小声翻译着:“阿薄说……这个‘硬梆梆的假眼睛’……味道很‘冲’,很‘坏’……它好像在……很多很多‘乱糟糟的线’里……都闻到过一点点类似的味道……”
很多“乱糟糟的线”?是指互联网的信息洪流吗?阿薄能在浩瀚的网络信息中,捕捉到与这双眼眸相似的气息?
“能试着……顺着味道,找找看吗?不一定要找到源头,看看哪里这种味道比较‘浓’。”林风尝试着引导。他知道这很冒险,可能会让阿薄暴露,但眼下没有更好的办法。
阿薄沉默了片刻,轮廓缓缓贴近地面,仿佛在仔细“嗅探”。几分钟后,它传递回一段模糊的、断断续续的信息碎片。
林涛努力解读:“它说……味道……很淡……很远……像是在……‘冰盒子’里……还有一些……‘铁锈和火星’的味道混在一起……还有一个……‘很多很多书的地方’……也有一点点……”
冰盒子?很可能指南极。铁锈和火星?这指向“铸炉会”。很多书的地方?是图书馆?数据库?还是……像第七深渊这样的收容机构?阿薄的感知虽然模糊,却提供了宝贵的方向。南极、“铸炉会”、以及某个可能同样被渗透或盯上的知识库。
持续的紧张和高强度工作,让团队每个人都绷紧了一根弦。细微的摩擦开始出现。白烨因为养伤无所事事,脾气愈发暴躁,对林涛小心翼翼的技术提问显得不耐烦。李明因为长时间监控网络标记,精神消耗巨大,有一次甚至在汇报时突然情绪崩溃,大哭起来。罗青峰的学术分析有时显得过于不合时宜,引发了赵猛几次毫不客气的呵斥。就连苏小婉,在一次数据模拟连续失败后,罕见地用力拍了一下控制台,虽然立刻恢复了冷静,但那瞬间的失态被林风看在眼里。
只有叶晚晴,依旧保持着她的纯真,像一缕不受污染的微风,穿梭在众人之间。她时而给林风带去一束不知从哪儿摘来的、在人工光照下顽强开放的小花,时而安静地坐在白烨床边,听他吹嘘那些不知真假的江湖往事,时而笨拙地想帮苏小婉整理文件。
林风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他知道,这是长期压力下的必然反应。在又一次团队小会上,他没有讨论具体任务,而是看着略显憔悴的众人,缓缓开口:“我们不是机器,会累,会怕,会烦躁,这很正常。”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安定人心的力量,“重要的是,别忘了我们为什么站在这里,别忘了身边是谁在和你一起扛。”他看向白烨,看向李明,看向罗青峰,最后目光与苏小婉交汇,没有言语,却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理解与支撑。简单的几句话,并没有解决所有问题,却像一阵清风,暂时吹散了弥漫的焦躁。
几天后,一个来自高权限加密渠道的信息,打破了暂时的平静。信息发自陈默,内容只有短短一行:“国际收容合作会议紧急召集,议题:南极异常能量活动及‘归寂’频率扩散。准备一下,我们可能有‘客人’要来了。”
林风看着这条信息,又看了看主控屏幕上那组冰冷的南极坐标。风暴,终究还是来了。而且,比预想的更快,更猛。第七深渊,这个藏于地下的堡垒,即将被卷入一场波及全球超自然势力的巨大漩涡之中。
他大部分时间待在静室,脸色依旧苍白,但眼神深处那因强行承载而引发的混乱光泽,正被一种更加沉淀、更加坚毅的东西取代。S-002石碑的虚影在他识海中缓慢旋转,每一次转动,都仿佛将一丝那外来污染的狂躁磨碎、压实,化为自身“承载”的一部分。过程痛苦而缓慢,却也是一种另类的锤炼。
白烨的恢复则更符合常理——卧床、吃药、固定,以及不间断的抱怨。他所在的医疗隔间里总是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草药味和消毒水混合的气息。
“妈的,那铁疙瘩下手真黑……”他龇牙咧嘴地试图换个舒服点的姿势,牵动了肋骨的伤处,又是一阵倒吸凉气,“等老子好了,非把那‘园丁’揪出来,把他浑身零件都拆了当废铁卖!”
罗青峰抱着他那本厚厚的符号学大典,试图用“骨骼损伤在炼金术中的重生象征”来安慰白烨,结果被一个飞来的枕头精准击中面部,只能讪讪地退到角落继续他的研究。
在B-7区工作室,苏小婉成了最忙碌的人。她不仅要协调林风和白烨的康复监测,更要全力分析从那场惨烈战斗中带回来的唯一实质性收获——南极坐标与非人眼眸的数据。主控屏幕上,南极毛德皇后地的卫星地图、冰层厚度数据、历史气候记录、以及少数几份早期探险队的模糊报告被不断调取、对比。那组精确到令人发指的坐标,指向了一片绝对荒芜、冰层厚度超过三千米的区域。
“没有任何已知地质活动,没有探测到大型人造热源,连企鹅和海豹都不会去到那么深的内陆。”苏小婉的声音带着熬夜后的沙哑,但逻辑依旧清晰得可怕,“如果那里真的存在什么东西,它要么是彻底与环境融为一体,要么……其存在形式超出了我们常规的探测手段。”
她将那双非人眼眸的图像进行多维度增强和分析,虹膜结构确认非自然,存在类似光学传感器的分层滤光结构,瞳孔放大和收缩模式不符合人类生理规律。初步判断,目标视觉系统经过高度机械化改造,或本身即为拟人化机械体。更关键的是,眼眸中流动的暗红色能量特征,与“铸炉”核心能量,以及“园丁”信息毒素中的某些底层代码频率,存在高度相似性。可以基本确定,“园丁”与“铸炉会”关联极深,其本身很可能就是“铸炉会”某种终极改造技术的“成功”样本。
这个结论让工作室的气氛更加凝重。一个掌握了高端信息污染技术,背后可能还有“铸炉会”乃至“净世教团”支持,并且自身可能非人的敌人,潜藏在网络与现实的阴影中,目标直指S-002和南极冰盖下的未知之物。
林风扶着门框出现在工作室门口,他的脸色依旧不好,但眼神已经恢复了锐利。“我们需要更多关于南极那个坐标的情报。”他的目光落在了角落正在给R-Zero做维护的林涛身上,或者说,落在了蜷缩在林涛脚边、轮廓模糊的阿薄身上。
他走过去,蹲下身,尽可能让自己的气息平和。他能感觉到,阿薄对那种扭曲的、“非自然”的信息有着超乎寻常的敏感。“阿薄……你能……感觉到这个吗?”他指向屏幕上那双非人的眼眸图像。
阿薄那模糊的轮廓波动了一下,传递出一种混杂着“厌恶”、“警惕”以及一丝……“熟悉?”的复杂情绪。它似乎想靠近屏幕,又本能地想后退。
林涛小声翻译着:“阿薄说……这个‘硬梆梆的假眼睛’……味道很‘冲’,很‘坏’……它好像在……很多很多‘乱糟糟的线’里……都闻到过一点点类似的味道……”
很多“乱糟糟的线”?是指互联网的信息洪流吗?阿薄能在浩瀚的网络信息中,捕捉到与这双眼眸相似的气息?
“能试着……顺着味道,找找看吗?不一定要找到源头,看看哪里这种味道比较‘浓’。”林风尝试着引导。他知道这很冒险,可能会让阿薄暴露,但眼下没有更好的办法。
阿薄沉默了片刻,轮廓缓缓贴近地面,仿佛在仔细“嗅探”。几分钟后,它传递回一段模糊的、断断续续的信息碎片。
林涛努力解读:“它说……味道……很淡……很远……像是在……‘冰盒子’里……还有一些……‘铁锈和火星’的味道混在一起……还有一个……‘很多很多书的地方’……也有一点点……”
冰盒子?很可能指南极。铁锈和火星?这指向“铸炉会”。很多书的地方?是图书馆?数据库?还是……像第七深渊这样的收容机构?阿薄的感知虽然模糊,却提供了宝贵的方向。南极、“铸炉会”、以及某个可能同样被渗透或盯上的知识库。
持续的紧张和高强度工作,让团队每个人都绷紧了一根弦。细微的摩擦开始出现。白烨因为养伤无所事事,脾气愈发暴躁,对林涛小心翼翼的技术提问显得不耐烦。李明因为长时间监控网络标记,精神消耗巨大,有一次甚至在汇报时突然情绪崩溃,大哭起来。罗青峰的学术分析有时显得过于不合时宜,引发了赵猛几次毫不客气的呵斥。就连苏小婉,在一次数据模拟连续失败后,罕见地用力拍了一下控制台,虽然立刻恢复了冷静,但那瞬间的失态被林风看在眼里。
只有叶晚晴,依旧保持着她的纯真,像一缕不受污染的微风,穿梭在众人之间。她时而给林风带去一束不知从哪儿摘来的、在人工光照下顽强开放的小花,时而安静地坐在白烨床边,听他吹嘘那些不知真假的江湖往事,时而笨拙地想帮苏小婉整理文件。
林风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他知道,这是长期压力下的必然反应。在又一次团队小会上,他没有讨论具体任务,而是看着略显憔悴的众人,缓缓开口:“我们不是机器,会累,会怕,会烦躁,这很正常。”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安定人心的力量,“重要的是,别忘了我们为什么站在这里,别忘了身边是谁在和你一起扛。”他看向白烨,看向李明,看向罗青峰,最后目光与苏小婉交汇,没有言语,却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理解与支撑。简单的几句话,并没有解决所有问题,却像一阵清风,暂时吹散了弥漫的焦躁。
几天后,一个来自高权限加密渠道的信息,打破了暂时的平静。信息发自陈默,内容只有短短一行:“国际收容合作会议紧急召集,议题:南极异常能量活动及‘归寂’频率扩散。准备一下,我们可能有‘客人’要来了。”
林风看着这条信息,又看了看主控屏幕上那组冰冷的南极坐标。风暴,终究还是来了。而且,比预想的更快,更猛。第七深渊,这个藏于地下的堡垒,即将被卷入一场波及全球超自然势力的巨大漩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