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一年,十月初,黎明前的黑暗最是浓重。通州城外的余烬尚未完全熄灭,皇太极已率残部仓皇北撤。
织金龙旗的倾覆,曹变蛟那柄“利刃”带来的刺骨寒意,以及通州坚城下折损的兵将,都像无形的鞭子抽打着这支曾经不可一世的军队。
士气低迷,队伍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恐慌。皇太极本人更是面沉如水,那杆被曹变蛟劈断的龙旗仿佛一直在他眼前晃动,提醒着他此番入塞的惨痛失败。
然而,他并不知道,一张精心编织的大网,正借助黎明前的夜幕,悄然向他罩来。
孙传庭,这位被朱由检寄予厚望的秦军统帅,早已不是被动等待的将领。皇帝通过锦衣卫北镇抚司构建的庞大情报网络,此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道道加密的讯息,通过快马、信鸽乃至烽火暗号,跨越山河,将皇太极主力的动向、兵力构成、可能的撤退路线,源源不断地汇总到孙传庭的大帐。
“虏酋主力已离通州,正沿潮白河谷地向北,意图自古北口或墙子岭出塞。”孙传庭站在巨大的沙盘前,手指精准地点在潮白河与燕山山脉交汇的一处险要峡谷——“断魂峪”。
此地两山夹一沟,道路狭窄,一侧是湍急的河流,一侧是陡峭的崖壁,乃是设伏的绝佳之地。
“陛下圣明,锦衣卫的兄弟们辛苦了。”孙传庭对身旁的锦衣卫千户微微顿首,“传令下去,秦军主力即刻秘密向断魂峪两侧山地运动!多设旌旗以为疑兵,弓弩火器尽数前置。
告诉儿郎们,报仇雪耻,就在今日!要让奴酋知道,我大明的山河,不是他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
皇太极的撤退队伍,带着劫掠来的部分物资和沉重的失败阴影,逶迤前行。先锋由阿济格率领,试图扫清前路,但孙传庭的埋伏做得极其隐蔽,斥候并未发现异常。当清军主力大半进入“断魂峪”那狭窄的谷道时,灾难骤然降临!
山顶之上,一声号炮冲天而起!刹那间,峡谷两侧的山林中,无数明军旗帜竖起,战鼓声、呐喊声震天动地!
“放箭!”
孙传庭令旗挥下,早已蓄势待发的秦军弓弩手万箭齐发!密集的箭矢如同飞蝗般从空中倾泻而下,居高临下,穿透力极强,谷道中的清军骑兵顿时人仰马翻,惨叫声此起彼伏。这还没完,隐藏在树林中的火炮也发出了怒吼,虽然口径不大,但轰击拥挤在谷道中的队伍,效果惊人!
“有埋伏!快撤!”岳托在队伍中段声嘶力竭地大吼,试图组织反击。然而,谷道狭窄,人马拥挤,掉头谈何容易!落石、滚木又从两侧山崖轰隆隆砸下,进一步加剧了混乱。
阿巴泰率领部分精锐试图向一侧山坡发起反冲击,打开缺口。但秦军占据地利,以逸待劳,火铳轮射,长枪如林,一次次将清军的冲锋打退。混战中,一员秦军骁将认出了阿巴泰的旗帜,集中火铳射击,阿巴泰身中数弹,落马身亡!
噩耗接连传来。正黄旗固山额真图赖,在指挥部队抵御侧面攻击时,被一枚明军火炮发射的霰弹击中,当场毙命。蒙古科尔沁部台吉吴克善,也在试图突围时被乱箭射杀。这些随皇太极南征北战的骁将,一个个倒在了回家的路上。
皇太极在中军护拥下,目睹这惨烈的一幕,心如刀绞。他试图稳住阵脚,但军队已彻底失控,恐慌像瘟疫一样蔓延。败兵相互践踏,马匹受惊狂奔,整个峡谷变成了屠宰场。
“皇上!快走!奴才断后!”岳托浑身浴血,带着最后的亲兵死死挡住追兵,为皇太极争取到了一丝喘息之机。
在巴牙喇的拼死护卫下,皇太极终于从一条极其险峻的小路杀出重围,回首望去,“断魂峪”中已是尸横遍野,浓烟滚滚,那面代表着他权威、曾被曹变蛟砍倒后又匆忙立起的织金龙旗,在混乱中不知遗落何处,或许正被明军践踏于脚下。
接连的惨败——辽阳失陷、通州受挫、龙旗被夺、如今归途遭此重伏,损兵折将……这一连串的打击,终于击垮了这位素以坚韧着称的雄主。一口压抑了许久的鲜血,猛地从他口中喷出,染红了胸前的衣甲。
“皇上!”左右亲随大惊失色,连忙上前扶住。
皇太极脸色惨白,眼神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疲惫、不甘,还有一丝……绝望。他望着南方,仿佛能看到那座他梦寐以求却始终无法逾越的北京城,能看到那个比他更年轻、拥有更庞大帝国和更强动员能力的对手——崇祯皇帝朱由检。
“天……不佑我大清乎?”他喃喃自语,声音沙哑而虚弱。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面对一个上下同心、军民效死、且正在迅速焕发新生力量的大明,他和他一手建立的大清,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力。那种横扫辽东、东征朝鲜、西灭蒙古数次破关的骄傲,在此刻被击得粉碎。
在残部拼死护卫下,皇太极一路北遁,狼狈不堪地逃至漠南。早已接到消息在此接应的豪格,看到父皇如此模样,亦是震惊悲愤。然而,身后追兵不绝,明军孙传庭部、以及得到消息从宣大出关的明军骑兵,仍在不断追击、蚕食。
漠南亦非安全之地。皇太极深知,大明绝不会放过这个一举重创甚至消灭他们的机会。
在豪格等人的保护下,这位吐血受伤、身心俱疲的大清皇帝,为防止明军的堵截不得不做出了一个决定——放弃漠南草场,继续向北,择路再设法返回沈阳。
曾经不可一世的八旗铁骑,如今只剩下残兵败将,护佑着他们重病的皇帝,消失在茫茫草原的尽头。
崇祯十一年的这场惊天豪赌,最终以皇太极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大明的国运,在此一役之后,已然拨云见日,光芒万丈。
织金龙旗的倾覆,曹变蛟那柄“利刃”带来的刺骨寒意,以及通州坚城下折损的兵将,都像无形的鞭子抽打着这支曾经不可一世的军队。
士气低迷,队伍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恐慌。皇太极本人更是面沉如水,那杆被曹变蛟劈断的龙旗仿佛一直在他眼前晃动,提醒着他此番入塞的惨痛失败。
然而,他并不知道,一张精心编织的大网,正借助黎明前的夜幕,悄然向他罩来。
孙传庭,这位被朱由检寄予厚望的秦军统帅,早已不是被动等待的将领。皇帝通过锦衣卫北镇抚司构建的庞大情报网络,此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道道加密的讯息,通过快马、信鸽乃至烽火暗号,跨越山河,将皇太极主力的动向、兵力构成、可能的撤退路线,源源不断地汇总到孙传庭的大帐。
“虏酋主力已离通州,正沿潮白河谷地向北,意图自古北口或墙子岭出塞。”孙传庭站在巨大的沙盘前,手指精准地点在潮白河与燕山山脉交汇的一处险要峡谷——“断魂峪”。
此地两山夹一沟,道路狭窄,一侧是湍急的河流,一侧是陡峭的崖壁,乃是设伏的绝佳之地。
“陛下圣明,锦衣卫的兄弟们辛苦了。”孙传庭对身旁的锦衣卫千户微微顿首,“传令下去,秦军主力即刻秘密向断魂峪两侧山地运动!多设旌旗以为疑兵,弓弩火器尽数前置。
告诉儿郎们,报仇雪耻,就在今日!要让奴酋知道,我大明的山河,不是他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
皇太极的撤退队伍,带着劫掠来的部分物资和沉重的失败阴影,逶迤前行。先锋由阿济格率领,试图扫清前路,但孙传庭的埋伏做得极其隐蔽,斥候并未发现异常。当清军主力大半进入“断魂峪”那狭窄的谷道时,灾难骤然降临!
山顶之上,一声号炮冲天而起!刹那间,峡谷两侧的山林中,无数明军旗帜竖起,战鼓声、呐喊声震天动地!
“放箭!”
孙传庭令旗挥下,早已蓄势待发的秦军弓弩手万箭齐发!密集的箭矢如同飞蝗般从空中倾泻而下,居高临下,穿透力极强,谷道中的清军骑兵顿时人仰马翻,惨叫声此起彼伏。这还没完,隐藏在树林中的火炮也发出了怒吼,虽然口径不大,但轰击拥挤在谷道中的队伍,效果惊人!
“有埋伏!快撤!”岳托在队伍中段声嘶力竭地大吼,试图组织反击。然而,谷道狭窄,人马拥挤,掉头谈何容易!落石、滚木又从两侧山崖轰隆隆砸下,进一步加剧了混乱。
阿巴泰率领部分精锐试图向一侧山坡发起反冲击,打开缺口。但秦军占据地利,以逸待劳,火铳轮射,长枪如林,一次次将清军的冲锋打退。混战中,一员秦军骁将认出了阿巴泰的旗帜,集中火铳射击,阿巴泰身中数弹,落马身亡!
噩耗接连传来。正黄旗固山额真图赖,在指挥部队抵御侧面攻击时,被一枚明军火炮发射的霰弹击中,当场毙命。蒙古科尔沁部台吉吴克善,也在试图突围时被乱箭射杀。这些随皇太极南征北战的骁将,一个个倒在了回家的路上。
皇太极在中军护拥下,目睹这惨烈的一幕,心如刀绞。他试图稳住阵脚,但军队已彻底失控,恐慌像瘟疫一样蔓延。败兵相互践踏,马匹受惊狂奔,整个峡谷变成了屠宰场。
“皇上!快走!奴才断后!”岳托浑身浴血,带着最后的亲兵死死挡住追兵,为皇太极争取到了一丝喘息之机。
在巴牙喇的拼死护卫下,皇太极终于从一条极其险峻的小路杀出重围,回首望去,“断魂峪”中已是尸横遍野,浓烟滚滚,那面代表着他权威、曾被曹变蛟砍倒后又匆忙立起的织金龙旗,在混乱中不知遗落何处,或许正被明军践踏于脚下。
接连的惨败——辽阳失陷、通州受挫、龙旗被夺、如今归途遭此重伏,损兵折将……这一连串的打击,终于击垮了这位素以坚韧着称的雄主。一口压抑了许久的鲜血,猛地从他口中喷出,染红了胸前的衣甲。
“皇上!”左右亲随大惊失色,连忙上前扶住。
皇太极脸色惨白,眼神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疲惫、不甘,还有一丝……绝望。他望着南方,仿佛能看到那座他梦寐以求却始终无法逾越的北京城,能看到那个比他更年轻、拥有更庞大帝国和更强动员能力的对手——崇祯皇帝朱由检。
“天……不佑我大清乎?”他喃喃自语,声音沙哑而虚弱。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面对一个上下同心、军民效死、且正在迅速焕发新生力量的大明,他和他一手建立的大清,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力。那种横扫辽东、东征朝鲜、西灭蒙古数次破关的骄傲,在此刻被击得粉碎。
在残部拼死护卫下,皇太极一路北遁,狼狈不堪地逃至漠南。早已接到消息在此接应的豪格,看到父皇如此模样,亦是震惊悲愤。然而,身后追兵不绝,明军孙传庭部、以及得到消息从宣大出关的明军骑兵,仍在不断追击、蚕食。
漠南亦非安全之地。皇太极深知,大明绝不会放过这个一举重创甚至消灭他们的机会。
在豪格等人的保护下,这位吐血受伤、身心俱疲的大清皇帝,为防止明军的堵截不得不做出了一个决定——放弃漠南草场,继续向北,择路再设法返回沈阳。
曾经不可一世的八旗铁骑,如今只剩下残兵败将,护佑着他们重病的皇帝,消失在茫茫草原的尽头。
崇祯十一年的这场惊天豪赌,最终以皇太极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大明的国运,在此一役之后,已然拨云见日,光芒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