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最喜欢的朝代(4)-《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一起发展》

  宋太祖赵匡胤把玩着手中的玉如意,语气有些无奈:“哎,世人只爱那金戈铁马的豪情,却不懂朕‘杯酒释兵权’的苦心。朕结束五代战乱,让百姓休养生息,开创了文化昌盛、经济繁荣的大宋。宋词的婉约豪放,清明上河图的市井繁华,难道不比那盛唐的军功更有韵味?”

  宋仁宗赵祯语气平和,带着书卷气:“我不像秦皇汉武那般好大喜功,也没有唐宗宋祖那般赫赫战功。但我在位四十余年,始终宽厚待人,虚心纳谏。北宋的文化在我这一朝达到了顶峰,苏轼、欧阳修、范仲淹……这些名字哪个不是响当当的?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空前繁荣,这难道不是一种盛世吗?后世只爱金戈铁马,却忽略了这份难得的平和与雅致。”

  元世祖忽必烈语气豪迈,带着草原民族的爽朗:“哈哈,你们汉人就知道唐宗宋祖!朕建立的大元,疆域之辽阔,是你们想都不敢想的!从大都到欧洲,驿站遍布,商旅不绝。我们蒙古铁骑踏遍欧亚,这等气魄,难道不比一个长安城里的繁华更值得说道说道?”

  明太祖朱元璋表情严肃,语气沉重:“朕出身布衣,推翻暴元,重建汉人江山,制定《大明律》,严惩贪官污吏,让天下百姓能安居乐业。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后世怎可只看其光鲜,不见其隐患?朕治下的大明,虽无李唐那般张扬,却有实实在在的安稳。”

  明成祖朱棣眼神锐利,语气坚定:“朕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派郑和七下西洋,扬我国威于海外,那船队的规模,唐朝有吗?编修《永乐大典》,包罗万象,这才是盛世的气度!后世只知有唐,不知有我永乐盛世,实在是见识短浅。”

  清圣祖康熙端坐龙椅,目光深邃:“朕在位六十一年,平三藩,收台湾,亲征噶尔丹,奠定了大清的疆域。朕还组织编修《康熙字典》,弘扬文化。唐朝虽强,却也有安史之乱的衰败;我大清‘康乾盛世’,持续百余年,国泰民安,难道不值得后世称颂?他们偏爱唐朝,怕是因为不了解我大清的功绩罢了。”

  清高宗乾隆自信满满,带着一丝得意:“朕的‘康乾盛世’,在祖父和父亲的基础上达到了顶峰!朕编纂《四库全书》,奠定了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地位;朕十全武功,巩固了大清的疆域。论国力强盛、文化繁荣,朕的时代不输于任何朝代!唐朝?不过是朕辉煌人生中的一段注脚罢了。”

  天幕继续播放

  【四:明朝

  臣朱元璋昭告天地皇祉,立国大明,建元洪武——朱元璋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朱瞻基

  明朝是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国祚绵延二百七十六载。

  也是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这是一个有着无数缺憾和劣根性,同时也有着无数荣耀与坚守的王朝。

  其开国时,太祖朱元璋仅凭借一只破碗,白手起家,覆灭时,崇祯帝自缢于一根绳索之上,悲壮落幕。

  大明王朝这般的铮铮铁骨,赢得了无数人的倾心与尊崇。

  华夏王朝的皇位可以禅让,可以政变,也可以继承,但绝不允许外族染指。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大明王朝始终不变的作风。

  不和亲,不赔款,不卖国,不割地,是大明一贯秉持的原则。

  明朝是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它驱逐鞑掳,恢复中华,赶走了蒙元的野蛮统治,使华夏民族得以延续,其对整个民族的贡献无比巨大。

  从洪武之治的重整河山,到永乐盛世的万国来朝,仁宣之治的富足升平,土木堡之变到弘治中兴,万历年间的逐渐沉沦,再到崇祯末年嗯无奈与悲歌。

  今天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