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一幅地图-《李云龙穿成大宋皇帝?不服就干》

  那轻飘飘的一句话,落入嵬名阿山的耳中,却不啻于九天惊雷!

  那不是威胁,更不是恐吓。

  那是一种陈述。

  一种平静地,陈述一个即将发生的,无可更改的事实!

  嵬名阿山的双眼,在一瞬间瞪到了最大。

  他清楚地看见,这个年轻皇帝的眼底深处,没有愤怒,没有杀意,只有一片纯粹的,漠视一切的……疯狂!

  那是一种要把整个世界都拖入毁灭的,纯粹的疯狂!

  他想开口说点什么,却发现喉咙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死死扼住,一个音节都发不出来。

  一股极致的冰寒,从他的尾椎骨瞬间窜上天灵盖,全身的血液仿佛都在这一刻被冻结了。

  “扑通!”

  这位方才还不可一世,傲慢无比的西夏使者,双腿一软,整个人瘫倒在地。

  他面如金纸,嘴唇哆嗦着,双目圆睁,已然失神。

  一股浓烈的骚臭味,迅速在金碧辉煌的紫宸殿内弥漫开来。

  他,竟被活活吓尿了。

  满朝文武,呆呆地看着瘫软如泥的西夏使者,又看看那个负手而立,脸上恢复了云淡风轻的皇帝。

  所有人,都齐齐倒吸了一口凉气。

  什么叫霸气?

  这就叫他娘的霸气!

  不跟你争辩,不跟你对骂,只用最平静的一句话,就让你知道死字到底有几种写法!

  他转身,重新走上御阶。

  “拖下去。”

  西夏使者是被两个禁军士兵拖出大庆殿的。

  他确实是被吓傻了。

  整个人瘫软得没有一丝力气,像一滩烂泥,任由禁军的铁钳般的大手拽着他的官袍衣领,。

  他的官帽早就歪到了一边,发髻散乱,华丽的使臣袍服也蹭满了灰尘,哪里还有半点使节的威仪。

  他嘴里还在不停地,翻来覆去地念叨着那几句话。

  “魔鬼……你这个彻头彻尾的魔鬼……”

  “你这是穷兵黩武,上天不会让你得逞的,我们大白高国绝对不会屈服……”

  声音越来越小,越来越远,最后消失在大殿外刺眼的阳光里,只留下满殿文武百官,和一片死寂。

  大殿之内,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金漆雕龙的立柱依然巍峨,御座上的皇帝依然高高在上,但气氛却和片刻之前截然不同。

  刚才因收复燕云十六州而升腾起来的那股自豪、那份飘飘然,被那个被拖出去的西夏使者,用他那狼狈不堪的身影和语无伦次的话语,冲刷得一干二净。

  官员们瞬间清醒了过来,后背渗出一层细密的冷汗。

  是啊,大宋的周边,从来就不是歌舞升平的乐土。

  一个金国被打残了,可那头猛虎只是回窝舔舐伤口,獠牙和利爪依然锋利。

  现在,西夏这条养不熟的狼,又一次在旁边露出了它贪婪的白牙,妄图趁着大宋和金国两败俱伤的空档,扑上来狠狠撕咬下一块肥肉。

  更别提南方那个自成一国的大理,西南高原上那些桀骜不驯的吐蕃诸部,哪一个又是省油的灯。

  他们就像一群嗅到血腥味的豺狼,潜伏在大宋这头刚刚打赢了一场血战,正在喘息的狮子周围,随时准备着扑上来分食。

  一时间,刚刚平息下去没多久的“攘外”之声,再次甚嚣尘上。

  “陛下!西夏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当发雄兵,予以痛击,以儆效尤!”

  “臣附议!西夏蕞尔小邦,竟敢勒索天朝,若不严惩,则我大宋国威何在!”

  一份份言辞激烈的奏折,雪片般地飞向了御案。

  朝堂上,主张立刻对西夏用兵的呼声,几乎要掀翻大庆殿的屋顶。

  然而,龙椅上的李云龙,却表现得像个没事人。

  他对那些慷慨激昂的陈词置若罔闻,对那些堆积如山的奏折,也只是一概留中不发。

  他好像把西夏使者前来勒索这码事,给忘得一干二净了。

  这一下,可把满朝大臣给整不会了。

  所有人的心里都直犯嘀咕,绞尽脑汁也想不明白,这位向来比谁都强硬,比谁都记仇的皇帝,这次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他不是应该当场就下令点兵,派人去把西夏国都给平了吗?

  怎么反而没动静了?

  这完全不符合他“滚刀肉皇帝”的人设啊!

  就在这种百思不得其解的煎熬中,又一次早朝来临了。

  天还未亮,文武百官便已齐聚殿前,一个个面色凝重,怀里揣着早就拟好的奏章,准备就边防问题,特别是如何应对西夏的挑衅,展开一场注定激烈的廷辩。

  然而,他们今天注定要失望了。

  就在群臣按照班列站定,准备开始他们的长篇大论时,龙椅上的李云龙却压根没给他们开口的机会,抢先一步,干了件让所有人都摸不着头脑的事。

  “来人。”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整座空旷的大殿。

  “把朕的东西,抬上来!”

  随着他一声令下,几个膀大腰圆的内侍,从大殿的侧后方走了出来。

  他们一个个憋红了脸,青筋暴起,嘴里发出“嘿呦、嘿呦”的号子声,合力抬着一个异常巨大的,用明黄色绸布严密覆盖着的木架子,吭哧吭哧地,一步一挪地走上了御阶。

  那架子之大,几乎占据了半个御台,沉重的脚步声在寂静的大殿里发出“咚、咚”的闷响,每一下都敲在百官的心坎上。

  所有人都好奇地伸长了脖子,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这是何物?”

  “好大的架子,里面藏着什么宝贝不成?”

  “莫非是陛下得了什么祥瑞之兆,要展示给咱们看?”

  在无数双好奇、疑惑、探究的视线中,李云龙缓缓站起身,一步步走下了龙椅。

  他没有让任何人代劳,而是亲手抓住了那块巨大黄布的一角。

  然后,猛地一扯。

  哗啦一声。

  黄布飘然落地,露出了后面那件东西的真容。

  一瞬间,整个大庆殿,陷入了诡异的寂静。

  所有人的呼吸,都在这一刻停滞了。

  那是一幅地图。

  一幅巨大到超乎想象,样式也古怪到闻所未闻的地图。

  它根本不像大宋官方颁行的《禹迹图》或是《华夷图》那样,天圆地方,以泱泱中原为绝对的世界中心,四周点缀着一些蛮夷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