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千斤重担一肩挑-《李云龙穿成大宋皇帝?不服就干》

  “胆敢抢掠百姓、欺压乡里者,不论官职高低,一经发现,立即处决!”

  “朕要让大宋的百姓看看,我大宋的军队,是保护他们的仁义之师,也是保家卫国的铁血之师!”

  他的目光如刀,最后一次扫过每一位将领的脸庞,仿佛要将这道命令刻进他们的灵魂深处。

  “明白了吗?!”

  三位将领心神剧震,再无半分杂念。他们猛地单膝跪地,右手握拳重重捶在左胸的甲胄上,发出“砰”的一声闷响。

  “臣,遵旨!”

  他们的声音洪亮如钟,震彻大殿,每个字都掷地有声。

  那一张张刚毅的脸上,交织着即将出征的兴奋、被委以重任的敬畏,以及对这如山军令最绝对的服从。

  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道军令。

  这是太上皇给予他们的信任,更是对天下万民立下的承诺。

  他们将要率领的,是一支崭新的军队,一支既有铁血,也有仁义的军队。

  那几声沉闷的甲胄撞击声与山呼海啸般的誓言,仍在空旷的大庆殿内回荡不休。

  李云龙的目光从那三位单膝跪地的将领身上移开,缓缓转向了队列中始终肃立如松的岳飞。

  那眼神不再是方才的凌厉与审视,反而多了一份深沉的信任和期许,就如同一个最高明的匠人,在端详自己倾注了最多心血、也寄予了最大希望的一件绝世宝器。

  “鹏举,”李云龙的声音沉稳下来,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安排,“把你手上已经练成的那支神武军,拆成三份,平均分给张俊、刘光世、杨再兴他们三个!”

  岳飞闻言,心头微微一震,旋即抱拳躬身,甲胄发出清脆的摩擦声:“臣遵旨!”

  他明白,太上皇这不是在拆分他的心血,而是在用他训练出的兵作为火种,去点燃整片大宋禁军的燎原之火。

  这是对他训练成果的最高肯定,更是无以复加的信任。

  “你手头空出来了,但担子更重了。”

  李云龙的声音陡然拔高,像是一记重锤敲在殿中所有人的心上,带着一种迫在眉睫的紧迫感,仿佛能听到时间在耳边呼啸而过,

  “你即刻接手京师所有剩余的禁军,还有周边州府的厢军,把他们统统给朕操练起来!”

  “用你练神武军的法子,给朕往死里练!”

  他往前走了一步,直视着岳飞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时间不等人!”

  “岳飞,朕现在就把这大宋江山的未来,掰开一半,结结实实地交到你手里了!”

  “这可是‘千斤重担一肩挑’啊!”

  岳飞只觉得一股热流从胸膛直冲头顶,浑身的血液都仿佛要燃烧起来。

  他能清晰地感受到这番话里蕴含的重量,这已不仅仅是一道军事命令,这是将一个王朝的存亡、亿万百姓的生死,都压在了他的肩上。

  这不是一句“说着玩”的玩笑话,而是赌上国运的重托。

  他深吸一口气,再次抱拳,这一次,他没有躬身,而是挺直了脊梁,声音坚定得如同钢铁相击,在大殿中发出金石之声:“臣,遵旨!”

  “纵然粉身碎骨,亦在所不辞!”

  望着岳飞那张年轻却写满坚毅的脸,李云龙心中稍安。

  他知道,岳飞是那种能打硬仗,也敢啃硬骨头的主儿,把军队交给他,放心。

  但他更清楚,一个国家想要在绝境中站起来,单单依靠军队这根枪杆子,是远远不够的。

  人心,百姓的人心,才是最坚实的根基。

  他转过身,再一次环视殿内神情各异的文武百官,声音变得平缓,却带着一丝让人捉摸不透的意味:“诸位爱卿,军事上的事,暂时就这么定了。”

  “但除了备战,朕还有一桩事,想和诸位商议商议。”

  他顿了顿,似乎在酝酿一个全新的词汇,“朕打算,在我大宋新设一个衙门,暂定名为‘宣传部’,由国子监的诸位学士牵头负责,你们觉得如何?”

  宣传部?

  这个闻所未闻的词,就像一颗凭空丢进平静湖泊的石子,瞬间在文武百官的人群中激起了千层涟漪。

  众人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眼神里满是茫然与困惑。

  武将们还好,只是觉得这名字古怪;而那些文臣,尤其是饱读诗书的言官和学士们,更是眉头紧锁,在脑海里飞速地搜罗着历朝历代的典籍,却根本找不到任何与“宣传部”相关的记载。

  这是个什么稀奇古怪的玩意儿?

  站在文臣之首的李纲,那双刚刚还因激动而炯炯有神的眼睛里,此刻也充满了不解。

  他思忖片刻,还是向前一步,恭敬地躬身问道:“陛下,恕臣愚钝,敢问……何为‘宣传部’?”

  “此部职能为何,又为何要由国子监来牵头?”

  “还请陛下明示。”

  他的语气十分谦恭,却也代表了所有人的心声,对于这个完全超出他们认知范畴的新事物,实在是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李云龙看着李纲那一脸真诚的困惑,倒也不恼,反倒是嘴角微微扯了一下,露出一个似笑非笑的表情。

  他早就料到了,跟这帮满脑子之乎者也的老学究们解释新名词,比打一场攻城战还费劲。

  他伸出一根手指,在空中点了点,语气里带着几分恨铁不成钢的无奈:“宣传部,宣传部……李爱卿,你们读书人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