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鸿门宴-《穿越流放当奴隶妈宝女?直接断亲》

  天色刚刚擦黑,清远居客栈外便传来一阵整齐而略显急促的马蹄声与脚步声,打破了傍晚的宁静。

  灯笼火把将客栈门前照得亮如白昼。

  邕州城主刘明远,一身便服却难掩官威,在一群盔甲鲜明的亲兵护卫下,亲自来到了客栈门前。

  巡抚赵同舟早已得到通报,派人在门口等候,神色肃穆,不卑不亢。

  “刘大人。”为首的侍卫抱拳行礼。

  “你们辛苦了,”刘明远脸上堆起热情的笑容,声音洪亮,“听闻巡抚大人驾临,下官欣喜万分!

  怎可让钦差大人屈居客栈?府中已备好薄宴雅舍,特来迎请大人过府,也好让下官略尽地主之谊,汇报本州政务。”

  他话语诚恳,目光却快速扫过客栈内外,尤其在那些戒备森严的护卫身上停留了一瞬。

  侍卫统领沉声回应:“有劳刘大人费心。只是巡抚大人舟车劳顿,已吩咐下来,今夜就在此歇息,不便移动。大人若有事,容卑职通传。”

  刘明远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霾,但笑容不变:“理解,理解!巡抚大人体恤下情,是下官考虑不周。

  那便请通禀一声,容下官当面拜见,给大人请安。”

  片刻后,刘明远被引至二楼巡抚房外。

  他让亲兵留在楼下,只带了两名心腹文吏,整理了一下衣冠,这才轻轻叩门。

  房门打开,文士子敬立于门侧,微微躬身:“刘大人,请。”

  刘明远迈步而入,只见巡抚正临窗而坐,手边矮几上放着一杯清茶,那叠致命的信件却已不见踪影。

  赵同舟神色平静,甚至带着一丝旅途后的倦怠,与下午初看信件时的冰寒判若两人。

  “下官邕州城主刘明远,拜见巡抚大人!”刘明远上前几步,躬身行礼,姿态放得极低。

  “刘大人不必多礼。”赵同舟虚扶一下,声音温和,“本官此行,主要是巡察地方,体察民情,本不欲过多叨扰地方。

  没想到刘大人消息如此灵通,这么快就找来了。”

  这话听起来像是客套,却让刘明远心中一跳,连忙道:“大人说哪里话!钦差驾临,下官若未能远迎,已是失职,岂敢再怠慢?

  大人一路辛苦,下官备了些本地特产与酒水,已命人送至客栈厨房,还望大人笑纳。”

  “刘大人有心了。”赵同舟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气,看似随意地问道,“邕州地处边陲,事务繁杂,刘大人治理此地多年,想必不易吧?”

  刘明远立刻打起精神,开始汇报邕州近年来的“政绩”——

  如何安抚边民、发展商贸、巩固城防,言语间不乏自夸之意,同时也巧妙地将一些可能存在问题的环节一语带过或粉饰太平。

  赵同舟静静地听着,偶尔插问一两句,问题都点在关键处,让刘明远不得不更加小心应对。

  他隐约感觉,这位巡抚看似温和,实则心思缜密,绝非易与之辈。

  交谈间,刘明远的目光不经意地扫过房间,尤其是那张临窗的梨花木桌,上面空空如也。

  他心下稍安,但那股莫名的疑虑却始终挥之不去。

  他安排在清远居的眼线只来得及报信说巡抚入住后似乎情绪有异,具体为何却探听不到。

  这更让他如坐针毡。

  大约一炷香的功夫后,刘明远见巡抚面露疲色,便知趣地起身告辞:“大人旅途劳顿,下官就不多打扰了。

  明日再设宴为大人接风洗尘,还望大人务必赏光。”

  “好,刘大人盛情,本官却之不恭。”赵同舟点了点头,并未拒绝。

  刘明远再次行礼,在子敬的陪同下退出了房间。

  直到走下楼梯,回到自己的亲兵队伍中,他才暗暗松了口气,但眉头却皱得更紧。

  巡抚的态度看似正常,但他总觉得有一种无形的压力笼罩在刚才的会面中。

  “回府!”刘明远低声下令,眼神变得锐利,“加派人手,给我盯紧清远居,任何出入之人,都要详细记录汇报!

  还有,去查,今天下午都有谁接近过巡抚的房间!”

  ---

  二楼房间内,窗户轻轻合上。

  文士子敬走到巡抚身边,低声道:“东翁,这刘明远来得可真快。看来,他心中确实有鬼。”

  赵同舟望着窗外刘明远队伍离去的火光,冷冷一笑:“他这是试探来了。看看我们收到了什么,态度如何。可惜,他什么也试探不出来。”

  “那明日之宴……”

  “宴无好宴。”赵同舟转身,目光再次落在那叠如今已被妥善收起的信件上。

  “不过,这正是我们想要的。他动得越多,破绽可能就越大。

  子敬,今晚我们就要把这些东西理出个头绪来。明日,才好陪这位刘城主,好好演一场戏。”

  “是,东翁。”

  夜色渐深,清远居巡抚房间的灯光,亮了很久。

  次日清晨,邕州城从沉睡中苏醒,市井的喧嚣渐渐取代了夜的宁静。

  巡抚赵同舟果然拒绝了刘明远派来的华丽轿撵,只带了子敬和四名扮作寻常家丁的精干护卫。

  身着半旧青灰色直裰,如同一位寻常的游学先生,步行前往城主府。

  他刻意绕开了主干道,选择穿行于人群熙攘的街巷之间。

  阳光洒在青石板路上,两旁店铺陆续开张,小贩的吆喝声、妇人的讨价还价声、孩童的嬉闹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鲜活的生活气息。

  赵同舟看似步履从容,目光平和,实则耳听八方,仔细捕捉着市井百姓的闲谈碎语。

  起初,听到的多是些家长里短、柴米油盐,偶有提及官府,也无非是税赋、劳役等老生常谈。

  赵同舟面色如常,心中却暗自思忖,这刘明远表面功夫做得倒是不差,至少明面上没有怨声载道。

  然而,随着行至一处较为开阔的十字路口,靠近一个香火颇旺的城隍庙时,一阵异常热烈的议论声吸引了他的注意。

  几个提着菜篮的妇人正围着一个说书摊模样的老者,七嘴八舌,神情间充满了敬畏与好奇。

  “王老爹,你消息最灵通,再说说那两位神女的事呗!”一个胖妇人急切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