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准备离村-《穿越流放当奴隶妈宝女?直接断亲》

  杨思韵一见小雪儿被带出来,脸色骤变,慌忙上前两步。

  声音因急切而显得有些尖利扭曲:“雪儿!你怎么出来了?乖,快回去!

  娘亲一会儿就处理完这里的事情,回去陪你玩儿,给你吃最好的点心……”

  她试图用哄骗的语气让雪儿回去,脸上挤出一个僵硬的笑容。

  然而,小雪儿却用力地摇头,小小的身子更紧地偎向慕千月。

  声音虽带着孩童的稚嫩,却异常清晰和坚定:“我不回去!我要跟阿姐回家!”

  杨思韵闻言,胸口剧烈起伏,一股怒火直冲头顶。

  可碍于老夫人冰冷的目光,她只能硬生生将斥骂咽了回去,脸色憋得一阵青一阵白。

  慕千月不再看杨思韵那副可笑的姿态。

  她紧紧握住雪儿的小手,转向老夫人,微微颔首。

  语气虽仍清冷,却带上了几分客套:“多谢老夫人深明大义,肯将幼妹归还。今日打扰之处,还请见谅。”

  老夫人目光深沉地看了慕千月一眼,又扫过一旁敢怒不敢言的杨思韵。

  缓缓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告诫:“罢了。是苏府治家不严,让你看笑话了。

  孩子,你带走吧。只是,往后……望你好自为之,莫要再行今日这般冲动之举了。”

  眼见慕千月牵着雪儿就要转身离开,杨思韵再也按捺不住。

  猛地冲上前拦住去路,尖声道:“不行!你不能带她走!”

  “放肆!”老夫人手中拐杖重重一顿,发出沉闷的响声,眼中已满是怒意,“你还嫌闹得不够难看吗?!”

  杨思韵此刻仿佛被冲昏了头脑,竟梗着脖子顶撞道:“母亲!雪儿是我的女儿,这是我自己的事,您……您无权干涉!”

  老夫人显然没料到她会如此忤逆,气得脸色发青,连连点头:“好,好!你的事?既然是你自己的事,那就滚出苏家去处理!

  老身眼不见为净,自然懒得插手!别在这苏府的门里,丢人现眼,碍我的眼!”

  这声“滚出苏家”如同惊雷炸响在杨思韵耳边。

  她猛地一个激灵,这才意识到自己情急之下说了什么蠢话,滔天的气焰瞬间被浇灭。

  脸色唰地变得惨白,低下头再不敢吭声,连退了两步,瑟缩在一旁。

  慕千月趁机拉着雪儿往外走,脚步未停。

  杨思韵看着那道纤细却决绝的背影,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眼中满是怨毒,却终究不敢再追。

  老夫人望着两人消失在门外的身影,拐杖在青石板上又顿了顿。

  对身旁的管事冷声道:“把三夫人带回院子,禁足三个月,抄百遍《女诫》。若再敢兴风作浪,就按家规处置。”

  杨思韵听到“禁足三月,抄百遍《女诫》”的处罚,心头猛地一沉,像是被冰水浇透。

  她知道老夫人因方才的顶撞动了真怒,却没想到惩罚会如此严厉苛刻,这分明是要她在下人面前彻底颜面扫地。

  然而,触及老夫人那毫无温度、甚至带着一丝厌弃的眼神。

  她比谁都清楚,此刻再多说一个字,恐怕就真的要被彻底厌弃。

  最终,她只能将头埋得更低,从牙缝里挤出细若蚊蚋、带着颤音的三个字:

  “是……媳妇……领罚。”

  暮色四合时,慕千月终于牵着雪儿回到了大河村的家中。

  早已等在院门口的小姑林月娘一见她们的身影,立刻快步迎了上来。

  一把将雪儿搂进怀里,声音带着哽咽的后怕:“雪儿!你可算回来了!吓死小姑了!”

  站在一旁的翠儿更是眼圈通红,满脸都是自责和愧疚。

  带着哭腔道:“姑娘,都是奴婢的错!是奴婢没看好雪儿小姐,才让她被人带走了!奴婢……奴婢该死!”

  小雪儿见状,从林月娘怀里挣脱出来,走到翠儿面前,伸出小手想拉她起来。

  小脸上满是懂事和认真:“翠儿姐姐,不怪你,是雪儿不好,雪儿不该任性的……”

  她说着,声音也带上了几分委屈和后怕。

  慕千月看着这一幕,心中酸涩,语气坚定而温和:“都别自责了。这事,归根结底不是你们的错。”

  她目光扫过众人,声音沉了下来,带着冷意:“是杨思韵,她太过自私,枉为人母,才做出这等强掳孩子的事来。”

  林月娘搂着雪儿,闻言叹了口气,随即又打起精神。

  脸上露出一丝对未来的期盼:“好了好了,人回来就好,万幸千月你把孩子带回来了。

  过去的事就不提了,咱们收拾好东西,明日天一亮就随着村里人一起离开这儿。

  等到了新地方,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

  慕千月轻轻拍了拍雪儿的背,目光转向林月娘:“小姑,离村的行装可都收拾妥当了?”

  林月娘松开雪儿,用袖口擦了擦眼角,连忙点头:“都按你的吩咐收拾齐整了。

  粮食细软、衣裳被褥都分门别类装好了箱笼。”

  她说着伸手指向院门外,“你看,特意备了两辆牛车装家用,还有一辆马车供人乘坐。

  牛车结实,能多载些物什;马车垫了厚褥子,坐着也不会颠着。”

  暮色中,三辆车静静停靠在篱笆旁。

  两辆牛车上箱笼捆得结实,麻绳交错勒紧。

  另一辆青帷马车打扫得干净,帘子用银钩仔细挽起。

  慕千月走近查看,伸手试了试绳索的松紧:“如今路上不太平,明日启程估计会早些。”

  “是,村长通知了,天蒙蒙亮就出发。”林月娘应道,“明日在村口老槐树下会合。我们互相照应着,总比单独走安全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