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再见千柳-《向光而生,向尘而安》

  这好事儿要是不来,一个没有;一来,就跟赶着块儿似的。

  送走陈海,向志学关上房门,后背靠在门板上,长长地舒了口气。屋里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咚咚咚”的,又重又急。他走到饭桌前,手指无意识地划过那两瓶汾酒光滑的瓶身。汾酒,这在他往常的认知里,可是逢年过节才舍得抿上一小口的好东西。陈海出手就是两瓶,这份量,沉甸甸的。

  “至少是你原来的两倍!”

  陈海那热切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嗡嗡作响。向志学下意识地攥了攥手,掌心有些汗湿。两倍工资……那得是多少钱?他脑子里飞快地算着一笔账:秀儿不用再为买米发愁了,牧晨那双露脚趾的棉鞋明天就能换新的,给妈和尘娃寄回去的钱也能宽裕不少,说不定,还能给尘娃找更好的大夫……

  想到这里,他心里那点因为丢了“铁饭碗”而空落落的感觉,似乎被这实实在在的盼头填满了一些。可另一头,是十几年在红星厂挥洒的汗水,是车间里熟悉的机油味,是“国企工人”这个曾经让他挺直腰杆的身份……就这么没了,心里头总归像是缺了一角,凉飕飕地灌着风。

  他正盯着酒瓶子出神,门外又响起了敲门声。

  “咚咚咚”。

  这次的声音不疾不徐,带着点文气,跟陈海那火急火燎的动静完全不同。

  向志学一愣,下意识抬手看了眼腕上的老上海表——表盘上的指针明明还没走到牧晨放学的时间。秀儿这会儿应该还在学校门口,踮着脚在放学的孩子堆里找晨晨呢。

  “谁啊?”他一边问,一边带着疑惑走过去拉开了房门。

  门外,站着笑意盈盈的一家三口。小千柳穿着件崭新的红色灯芯绒棉衣,衬得小脸白里透红,头上梳着整整齐齐的羊角辫,怀里抱着个看起来就很精致的纸盒子。一见到向志学,她立刻弯起眼睛,脆生生地喊:“向叔叔好!”

  站在她身后的,是千柳的父母。苏建明今天换了件深灰色的中山装,风纪扣扣得一丝不苟,金丝眼镜后的目光温和中带着审视。他手里提着两盒包装讲究的茶叶,还有一网兜黄澄澄的黄岩蜜桔。他身边的周淑芬,穿着浅灰色的呢子大衣,气质温婉娴静,手里捧着个印着“稻香村”三个大字的正方形点心匣子。

  “向工,冒昧打扰了。”苏建明上前一步,脸上带着诚恳的笑意,语气自然而然地用上了“向工”这个在工厂里代表尊称的叫法。他示意了一下手里的东西,“早就该来登门道谢,不巧最近一直跟着书记在下边调研,今天才抽出空来,希望没有打扰到您休息。”

  向志学一时有些手足无措,连忙侧开身子:“没有没有!快请进,苏同志,周同志,屋里窄巴,别嫌弃,快请坐。”

  周淑芬将点心匣子轻轻放在刚修好不久的饭桌上,声音柔和:“向大哥,你别这么客气。千柳回去后,天天在家里念叨牧晨,说想找晨晨哥哥玩,还想看看画里的那个哥哥回来没有……这孩子,跟你们亲得很。”

  大人们在客厅里寒暄,小千柳一开始还规规矩矩地坐在妈妈身边的凳子上,但没几分钟,那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就开始不安分地往门口瞟,小身子在凳子上微微扭动,显然有些坐不住了。周淑芬轻轻拍了拍女儿的背,示意她要耐心。

  就在这时,一个清脆又带着奔跑后急促喘气的声音,像颗小炮弹似的从楼道里由远及近,清晰地传了进来:

  “爸爸!我回来啦!妈妈给我买了糖葫芦!”

  真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晨晨!”

  刚才还努力保持安静的千柳,眼睛瞬间像通了电的灯泡一样,“唰”地亮了。她“哗啦”一下从小凳子上跳下来,也顾不上跟大人们打招呼了,迈开小腿就“噔噔噔”地冲向门口,迫不及待地要去迎接她分别已久、心心念念的小伙伴。

  这急切的小模样,惹得苏建明和周淑芬相视一笑,向志学脸上也露出了今天第一个轻松的笑容。

  门框边,举着半串晶莹糖葫芦的牧晨刚探进半个身子,就被冲过来的千柳吓了一跳。

  “千柳?!”牧晨惊讶地叫出声,随即脸上绽放出大大的笑容,把糖葫芦往旁边一递,“给你吃!可甜了!”

  千柳也不客气,小脸红扑扑地,接过糖葫芦就咬了一小口,两个小家伙立刻凑到一块,叽叽喳喳地说起悄悄话来,仿佛有说不完的秘密。

  牧晨被千柳拉着,这才注意到屋里的客人,他礼貌地对着苏建明和周淑芬鞠了个躬:“叔叔好!阿姨好!”然后兴奋地转向向志学,“爸爸,千柳来找我玩了!”

  “好,好,带千柳去里屋玩吧,小心别碰倒东西。”向志学慈爱地看着儿子。

  “嗯!”牧晨用力点头,然后和千柳手拉着手,像两只快乐的小鸟,蹦蹦跳跳地钻进了里屋。

  很快,里面就传来了两个孩子欢快的笑声和低低的交谈声,给这间略显沉闷的屋子注满了鲜活的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