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智破楪榆-《汉阙孤臣》

  北地王刘谌亲率三千平叛军南下,旌旗所指,直逼烽火连天的楪榆郡。永昌不韦城内,暂时的平静下掩藏着极度的焦虑。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南方,期盼着刘谌能迅速扑灭朵思叛乱,打通南撤的生命线。然而南疆的战局,远比预想的更为复杂险恶。

  刘谌大军疾行数日,抵达楪榆郡边境时,接应的牙门将柳隐带来的军情却令人心头沉重。叛首朵思并非莽夫,其叛乱准备已久,势头极猛。叛军不仅攻占了郡内多处要隘,劫掠粮草,更已包围了郡治楪榆城,城中守军不足千人,在郡尉的率领下拼死抵抗,但形势岌岌可危,城破恐在旦夕之间。更棘手的是,朵思兵力雄厚,据险而守,且其麾下夷兵悍勇,熟悉地形,若强攻,不仅伤亡巨大,且耗时日久,北线根本等不起。

  军中大帐内,气氛凝重。张奕、赵戬等年轻将领摩拳擦掌,主张立即进军,与朵思决一死战,解楪榆之围。老成持重的柳隐则眉头紧锁:“殿下,朵思势大,据守险要,强攻恐非上策。且其叛乱,恐与北边有所勾连,若久攻不下,北线生变,则大势去矣。”

  年仅十岁、作为参军书记随行的诸葛尚,安静地坐在帐中一角,面前铺着简陋的楪榆地图,小眉头也紧紧蹙着,努力思索着。

  刘谌没有立刻表态,他走到地图前,目光锐利地扫过山川河流、城池要道,沉声道:“柳将军所言在理。强攻乃下策,必须智取。” 他手指点着楪榆城周边地形,“朵思主力围城,其老巢‘野狼谷’必然空虚。且其骤然而反,裹挟部众,其内部未必铁板一块。若能出奇兵,直捣其巢穴,或施离间,乱其军心,方可速胜。”

  “殿下英明!”柳隐眼睛一亮,“野狼谷是朵思囤积粮草、安置家小之地,守军不多。若遣一精锐奇袭,纵不能尽焚其粮,亦能令其军心大乱,必回师救援!届时,我可半路设伏,或趁其撤围时掩杀,可收奇效!”

  “好!”刘谌决断道,“然,此计关键,在于奇袭部队需隐秘、迅猛,且需有人能说动被朵思裹挟的部族头人,至少使其按兵不动,甚至倒戈。”

  帐中众将面面相觑,深入敌后,风险极大,且需通晓夷情、善于言辞之人。

  这时,一个清脆却坚定的声音响起:“殿下,末将愿往!”

  众人看去,请命的竟是傅佥之弟,年方十四的傅着!他虽年少,但经历北上驰援、肃奸等事,目光沉稳,毫无惧色。

  “傅着?”刘谌有些意外,“此行九死一生,你……”

  傅着拱手,条理清晰地说道:“殿下,末将年幼,不易引起叛军警觉。末将随兄长征战,略通武艺,更重要的,末将平日好读杂书,对南中夷族风俗语言略有知晓。家兄曾言,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末将愿率死士,潜入野狼谷,见机行事。若能说动谷中留守头人,或散布流言,或纵火焚粮,必可搅乱叛军后方!纵事不成,末将亦当效死,绝不辱命!”

  张奕、赵戬等见状,亦纷纷请命愿同往。

  刘谌看着傅着坚毅的眼神,又看向柳隐。柳隐微微点头,低声道:“傅小将军机敏果敢,通晓文墨,或可一试。可派一老成校尉辅佐,率百人精悍死士,轻装简从,沿柳隐所知之猎户小径潜入。”

  刘谌沉吟片刻,深知时间紧迫,不容犹豫,终于重重点头:“准!傅着,本王命你为奇袭队参军,柳隐将军麾下校尉李球为队长,率百名死士,即刻出发,潜入野狼谷!见机行事,以火光为号!”

  “末将领命!”傅着与李球慨然应诺。

  当夜,傅着、李球便率领精心挑选的百名悍卒,换上夷人服饰,由熟悉小径的向导带领,消失在茫茫夜色山林之中。刘谌则亲率主力,偃旗息鼓,秘密运动至楪榆城外围一处名为落云坡的险要山地潜伏下来,静待时机。

  等待是煎熬的。两天两夜过去,野狼谷方向毫无动静。楪榆城方向传来的喊杀声却日渐稀疏,似乎守军已到了强弩之末。张奕、赵戬等年轻将领开始焦躁不安,连柳隐也面露忧色。刘谌表面沉静,心中亦如油煎火燎。唯有诸葛尚,每日除了整理军报,便是对着地图沉思,偶尔向柳隐请教夷地风俗,似乎在默默学习着什么。

  第三日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野狼谷方向终于升起了冲天的火光!紧接着,隐约传来阵阵骚动和喊杀声!

  “成功了!”潜伏的汉军将士精神大振!

  刘谌立即下令:“全军准备!斥候密切监视朵思大营动向!”

  果然,不久后,围困楪榆城的叛军大营一片混乱,朵思气急败坏的吼声远远传来,大队叛军匆忙拔营,乱哄哄地向野狼谷方向回撤,显然是老巢被袭,军心已乱。

  “时机已到!”刘谌长剑出鞘,厉声下令,“张奕、赵戬!率你部骑兵,冲击叛军后队,搅乱其阵型!柳隐将军,率主力随后掩杀!目标,击溃朵思,解楪榆之围!”

  “诺!”众将轰然应命。

  刹那间,埋伏已久的汉军如同猛虎下山,从落云坡冲杀而出!张奕一马当先,手中长矛如蛟龙出海,接连挑翻数名叛军头目;赵戬率骑兵左冲右突,将叛军后队切割得七零八落。叛军归心似箭,猝不及防,顿时溃不成军。柳隐率主力趁势猛攻,斩杀无数。

  朵思见大势已去,只得舍弃大部,率亲信残兵狼狈逃往深山。楪榆城围遂解。

  当刘谌大军进入一片狼藉但终于得以喘息的楪榆城时,郡尉率残存守军跪地迎接,泣不成声。不久,傅着、李球也率奇袭队伤痕累累却胜利归来。原来他们潜入野狼谷后,傅着凭借对夷情的了解和胆识,竟真的说服了一名早对朵思不满的留守小头人,里应外合,放火烧毁了部分粮草,并散布“朵思勾结魏人,欲卖族求荣”的流言,致使谷中人心惶惶,成功引发了混乱。

  刘谌亲自扶起傅着,看着这个满脸烟尘却目光明亮的少年,赞叹道:“傅着,你年纪轻轻,智勇双全,此战你当记首功!” 傅着谦逊道:“全赖殿下决断,将士用命,末将不敢居功。” 一旁的诸葛尚看着傅着,眼中充满了敬佩。

  南线叛乱,在北地王刘谌的果断决策和傅着的奇谋冒险下,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被平定。消息传回永昌,朝野振奋!皇帝刘禅下旨嘉奖,诸葛瞻、霍弋等人也长舒一口气。然而,刘谌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深知永昌的危机远未解除。他立即以朝廷名义,安抚楪榆郡众夷帅,惩办附逆首恶,赏赐有功之人,并紧急修复城防,囤积粮草,将楪榆郡真正纳入掌控,为可能的南撤建立起一个稳固的支点。

  就在刘谌忙于稳定南线之时,一封来自北线的十万火急军报,由大将军姜维的亲兵死士冒死送至永昌,内容让刚刚稍缓的局势瞬间再度紧绷:邓艾得知永昌内乱,判断汉军主力南顾,北线空虚,已集结所有兵力,发动了前所未有的总攻!牂牁江防线多处被突破,姜维率残部退守最后一道险关鹰愁涧,且战且退,伤亡惨重,箭尽粮绝!军报最后几乎是血书:“……永昌根本,不可有失!维誓死断后,然恐难久持……请朝廷……早作决断!”

  这封军报,如同丧钟,敲响在永昌朝廷每个人的心头。北线终于到了崩溃的边缘。“磐石”撤退计划,必须立即启动!然而,大军南撤,谈何容易?北地王刘谌尚在南线未归,大将军姜维身陷重围,永昌城内,谁能主持这关乎存亡的绝命大撤退?所有的压力,再次落在了病体未愈的卫将军诸葛瞻和坐镇中枢的安南将军霍弋身上。

  南线的捷报与北线的噩耗几乎同时抵达,永昌朝廷的命运,再次被推到了悬崖边缘。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死神共舞的大撤退,即将在这风雨飘摇的南疆边城,惨烈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