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北门,这座平日里车水马龙的都城要隘,此刻却如同蛰伏的钢铁巨兽,在冬夜的寒风中散发着凛冽的杀气。城墙之上,火把密布,映照着重甲士卒手中兵刃的冷光。吊桥高悬,护城河黑黢黢的水面反射着跳动的火焰,更添几分森严。阎宇坐镇于此,已将北门经营得如同铁桶一般。
然而这铁桶般的防御,却被北方原野上骤然亮起的三堆烽火和西方怡心苑冲天的火光,撕开了一道无形的裂痕。城头守军骚动起来,惊疑不定的目光在北方黑暗和西方火光之间来回逡巡,窃窃私语声如同瘟疫般蔓延。黄皓已死的传言,伴随着风声,悄然钻入每个士卒的耳中,搅动着原本就被强行压制的军心。
就在这人心浮动之际,一阵沉闷如雷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从北方黑暗中滚滚而来!声音越来越响,越来越近,带着一股决死的惨烈气势,震得城墙上的砖石似乎都在微微颤抖。
“敌袭!戒备!全军戒备!”值守的校尉声嘶力竭地吼叫起来,城头顿时一片忙乱,弓弩手纷纷扑到垛口,箭矢上弦,瞄准了下方的黑暗。滚木礌石也被迅速抬上城垛。
阎宇在一众亲兵簇拥下,大步登上城楼,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极目远眺,只见黑暗中,一支规模不大却气势惊人的骑兵队伍,正风驰电掣般冲向城门!为首两骑,虽看不清面容,但那熟悉的身影和决绝的姿态,让他瞬间确认了来者的身份。
“姜维!诸葛瞻!”阎宇从牙缝里挤出这两个名字,眼中爆射出刻骨的恨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悸。他们果然来了!而且来得如此之快,如此决绝!
转瞬之间,姜维和诸葛瞻已率三百死士冲至护城河边,在强弩射程的边缘勒住战马。队伍瞬间由极动转为极静,显示出极高的训练素养。三百人,鸦雀无声,只有战马偶尔喷出的沉重鼻息和甲叶摩擦的轻响,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形成一股无形的压力,笼罩着整个北门。
姜维深吸一口气,催马向前一步,独自立于阵前。他并未披甲,只着一身略显陈旧的战袍,斑白的鬓发在火把光下格外刺眼。他抬起头,目光如电,扫过城头密密麻麻的守军,最后定格在阎宇身上。
“阎宇!”姜维的声音并不如何响亮,却沉稳有力,穿透夜空,清晰地传到了城头每一个士卒的耳中,“睁开你的狗眼看看!西边那冲天之火,乃是国贼黄皓伏诛之信号!此獠闭塞圣听,祸乱朝纲,克扣军粮,欲置我前线数万将士于死地!今日授首,乃天佑大汉!”
城头守军一阵哗然,虽然已有传言,但从姜维口中得到证实,冲击力依然巨大。许多士卒的脸上露出了复杂的神色,看向阎宇的目光也带上了疑虑。
阎宇又惊又怒,厉声喝道:“姜维老贼!休得胡言乱语,蛊惑军心!你擅离防地,拥兵逼宫,才是真正的谋逆!弓箭手准备……”
“且慢!”诸葛瞻清朗的声音响起,他也催马向前,与姜维并辔而立。年轻的卫将军面容坚毅,毫无惧色,他目光扫过城头,声音带着一种悲愤和力量:“城上的将士们!尔等皆是我蜀中子弟,大汉儿郎!可还记得先帝创业之艰,武侯鞠躬尽瘁之志?可曾见绵竹关下,我同袍将士饿着肚子,用血肉之躯抵挡魏狗铁骑?而黄皓阎宇这等国贼,却在后方断我粮草,散播谣言,欲将我大好河山,拱手让于敌寇!尔等手握刀剑,不去杀敌报国,难道要助纣为虐,成为国贼的帮凶,背负千古骂名吗?”
这番话情深意切,直指人心。城头上,不少中下层军官和士卒低下了头,握弓的手微微颤抖。他们之中许多人的亲朋故旧就在军中,对前线的惨状和后勤的艰难早有耳闻。
阎宇见军心动摇,气得暴跳如雷:“放箭!给本将军放箭!射死这两个逆贼!”
然而,他身边的弓弩手们却犹豫了,目光纷纷投向自己的直属上官。那些都伯、屯长们,则看向更高级别的将领,而一些将领,则面露难色,窃窃私语。姜维和诸葛瞻的威望,尤其是他们指控的事实,像一块巨石,压得他们无法轻易下令攻击。
就在这时,城内宫门方向,隐隐传来了更加激烈和密集的喊杀声、兵刃撞击声!显然,张遵、郤正等人与阎宇留守宫门亲兵的战斗已经进入了白热化!
这声音传到北门,让城头的骚动更加明显。阎宇心中大急,他知道必须立刻稳住局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他拔出佩剑,指向身边一名迟疑的校尉,怒吼道:“你敢违抗军令?再不放箭,本将军先斩了你!”
那校尉脸色惨白,正要咬牙下令——
“陛下有旨!陛下有旨!”
突然,一阵急促的呼喊声从城内通往北门的马道上传来!只见几名宦官打扮的人,在一小队宫廷侍卫的护卫下,气喘吁吁地跑上城楼,为首一人手中高高举着一卷明黄色的绢帛!
所有人都是一愣,包括阎宇和城下的姜维、诸葛瞻。
那宦官展开绢帛,用尖细的声音高声宣读:“陛下口谕!着大将军姜维、卫将军诸葛瞻,即刻单骑入宫见驾!不得携带兵刃,其余部众于城外候旨!钦此!”
这道旨意来得突然,内容更是蹊跷!单骑入宫,不得携带兵刃?这分明是诱杀之计!
阎宇先是一怔,随即眼中闪过一丝狂喜和阴狠!这一定是刘禅在极度恐慌和犹豫下,被身边残余的黄皓党羽或妥协派怂恿发出的乱命!正好给了他除掉姜维二人的绝佳借口!
“姜维!诸葛瞻!陛下圣旨已下,尔等还不速速卸甲弃兵,入城面圣!”阎宇厉声喝道,同时暗中对身边亲信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们准备在姜维等人过吊桥时动手。
城下的气氛瞬间紧绷到了极点!三百死士齐齐握紧了兵器,目光聚焦于姜维和诸葛瞻。入城,是显而易见的陷阱;不入,则是抗旨不遵,坐实了“谋逆”的罪名。
诸葛瞻看向姜维,低声道:“大将军,此乃乱命,必不可从!”
姜维面色沉静如水,他望着城头那卷明黄的绢帛,又看向城内宫门方向越来越激烈的厮杀声,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他缓缓抬起手,示意部下稍安勿躁。
然后,他再次面向城头,声音如同洪钟,响彻夜空:
“阎宇!休要以陛下之名,行奸佞之事!本将军与卫将军,此来非为逼宫,乃为清君侧,靖国难!若要面圣,须当着我麾下忠勇将士之面,当着这成都百万军民之面,光明正大,陈说利害!若要我等卸甲弃兵,孤身入你这龙潭虎穴,除非陛下亲至城头,下旨擒拿国贼阎宇,否则,恕难从命!”
此言一出,掷地有声!既表明了对皇帝的尊重,又彻底撕破了与阎宇的伪装,将矛盾直指核心。同时,也将皮球踢给了城头上的守军——是听从阎宇这个“国贼”的命令,攻击国家柱石,还是等待陛下的明确旨意?
北门局势,顿时陷入了僵持。而每一分僵持,都对城内的张遵和郤正更加有利。姜维和诸葛瞻,用自己的身躯和威望,牢牢地钉在了北门之下,为城内的最终决战,争取着最关键的时间。冰冷的护城河边,三百颗忠魂之心,在寒风中灼灼燃烧。
然而这铁桶般的防御,却被北方原野上骤然亮起的三堆烽火和西方怡心苑冲天的火光,撕开了一道无形的裂痕。城头守军骚动起来,惊疑不定的目光在北方黑暗和西方火光之间来回逡巡,窃窃私语声如同瘟疫般蔓延。黄皓已死的传言,伴随着风声,悄然钻入每个士卒的耳中,搅动着原本就被强行压制的军心。
就在这人心浮动之际,一阵沉闷如雷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从北方黑暗中滚滚而来!声音越来越响,越来越近,带着一股决死的惨烈气势,震得城墙上的砖石似乎都在微微颤抖。
“敌袭!戒备!全军戒备!”值守的校尉声嘶力竭地吼叫起来,城头顿时一片忙乱,弓弩手纷纷扑到垛口,箭矢上弦,瞄准了下方的黑暗。滚木礌石也被迅速抬上城垛。
阎宇在一众亲兵簇拥下,大步登上城楼,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极目远眺,只见黑暗中,一支规模不大却气势惊人的骑兵队伍,正风驰电掣般冲向城门!为首两骑,虽看不清面容,但那熟悉的身影和决绝的姿态,让他瞬间确认了来者的身份。
“姜维!诸葛瞻!”阎宇从牙缝里挤出这两个名字,眼中爆射出刻骨的恨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悸。他们果然来了!而且来得如此之快,如此决绝!
转瞬之间,姜维和诸葛瞻已率三百死士冲至护城河边,在强弩射程的边缘勒住战马。队伍瞬间由极动转为极静,显示出极高的训练素养。三百人,鸦雀无声,只有战马偶尔喷出的沉重鼻息和甲叶摩擦的轻响,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形成一股无形的压力,笼罩着整个北门。
姜维深吸一口气,催马向前一步,独自立于阵前。他并未披甲,只着一身略显陈旧的战袍,斑白的鬓发在火把光下格外刺眼。他抬起头,目光如电,扫过城头密密麻麻的守军,最后定格在阎宇身上。
“阎宇!”姜维的声音并不如何响亮,却沉稳有力,穿透夜空,清晰地传到了城头每一个士卒的耳中,“睁开你的狗眼看看!西边那冲天之火,乃是国贼黄皓伏诛之信号!此獠闭塞圣听,祸乱朝纲,克扣军粮,欲置我前线数万将士于死地!今日授首,乃天佑大汉!”
城头守军一阵哗然,虽然已有传言,但从姜维口中得到证实,冲击力依然巨大。许多士卒的脸上露出了复杂的神色,看向阎宇的目光也带上了疑虑。
阎宇又惊又怒,厉声喝道:“姜维老贼!休得胡言乱语,蛊惑军心!你擅离防地,拥兵逼宫,才是真正的谋逆!弓箭手准备……”
“且慢!”诸葛瞻清朗的声音响起,他也催马向前,与姜维并辔而立。年轻的卫将军面容坚毅,毫无惧色,他目光扫过城头,声音带着一种悲愤和力量:“城上的将士们!尔等皆是我蜀中子弟,大汉儿郎!可还记得先帝创业之艰,武侯鞠躬尽瘁之志?可曾见绵竹关下,我同袍将士饿着肚子,用血肉之躯抵挡魏狗铁骑?而黄皓阎宇这等国贼,却在后方断我粮草,散播谣言,欲将我大好河山,拱手让于敌寇!尔等手握刀剑,不去杀敌报国,难道要助纣为虐,成为国贼的帮凶,背负千古骂名吗?”
这番话情深意切,直指人心。城头上,不少中下层军官和士卒低下了头,握弓的手微微颤抖。他们之中许多人的亲朋故旧就在军中,对前线的惨状和后勤的艰难早有耳闻。
阎宇见军心动摇,气得暴跳如雷:“放箭!给本将军放箭!射死这两个逆贼!”
然而,他身边的弓弩手们却犹豫了,目光纷纷投向自己的直属上官。那些都伯、屯长们,则看向更高级别的将领,而一些将领,则面露难色,窃窃私语。姜维和诸葛瞻的威望,尤其是他们指控的事实,像一块巨石,压得他们无法轻易下令攻击。
就在这时,城内宫门方向,隐隐传来了更加激烈和密集的喊杀声、兵刃撞击声!显然,张遵、郤正等人与阎宇留守宫门亲兵的战斗已经进入了白热化!
这声音传到北门,让城头的骚动更加明显。阎宇心中大急,他知道必须立刻稳住局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他拔出佩剑,指向身边一名迟疑的校尉,怒吼道:“你敢违抗军令?再不放箭,本将军先斩了你!”
那校尉脸色惨白,正要咬牙下令——
“陛下有旨!陛下有旨!”
突然,一阵急促的呼喊声从城内通往北门的马道上传来!只见几名宦官打扮的人,在一小队宫廷侍卫的护卫下,气喘吁吁地跑上城楼,为首一人手中高高举着一卷明黄色的绢帛!
所有人都是一愣,包括阎宇和城下的姜维、诸葛瞻。
那宦官展开绢帛,用尖细的声音高声宣读:“陛下口谕!着大将军姜维、卫将军诸葛瞻,即刻单骑入宫见驾!不得携带兵刃,其余部众于城外候旨!钦此!”
这道旨意来得突然,内容更是蹊跷!单骑入宫,不得携带兵刃?这分明是诱杀之计!
阎宇先是一怔,随即眼中闪过一丝狂喜和阴狠!这一定是刘禅在极度恐慌和犹豫下,被身边残余的黄皓党羽或妥协派怂恿发出的乱命!正好给了他除掉姜维二人的绝佳借口!
“姜维!诸葛瞻!陛下圣旨已下,尔等还不速速卸甲弃兵,入城面圣!”阎宇厉声喝道,同时暗中对身边亲信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们准备在姜维等人过吊桥时动手。
城下的气氛瞬间紧绷到了极点!三百死士齐齐握紧了兵器,目光聚焦于姜维和诸葛瞻。入城,是显而易见的陷阱;不入,则是抗旨不遵,坐实了“谋逆”的罪名。
诸葛瞻看向姜维,低声道:“大将军,此乃乱命,必不可从!”
姜维面色沉静如水,他望着城头那卷明黄的绢帛,又看向城内宫门方向越来越激烈的厮杀声,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他缓缓抬起手,示意部下稍安勿躁。
然后,他再次面向城头,声音如同洪钟,响彻夜空:
“阎宇!休要以陛下之名,行奸佞之事!本将军与卫将军,此来非为逼宫,乃为清君侧,靖国难!若要面圣,须当着我麾下忠勇将士之面,当着这成都百万军民之面,光明正大,陈说利害!若要我等卸甲弃兵,孤身入你这龙潭虎穴,除非陛下亲至城头,下旨擒拿国贼阎宇,否则,恕难从命!”
此言一出,掷地有声!既表明了对皇帝的尊重,又彻底撕破了与阎宇的伪装,将矛盾直指核心。同时,也将皮球踢给了城头上的守军——是听从阎宇这个“国贼”的命令,攻击国家柱石,还是等待陛下的明确旨意?
北门局势,顿时陷入了僵持。而每一分僵持,都对城内的张遵和郤正更加有利。姜维和诸葛瞻,用自己的身躯和威望,牢牢地钉在了北门之下,为城内的最终决战,争取着最关键的时间。冰冷的护城河边,三百颗忠魂之心,在寒风中灼灼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