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宁宫的暖阁内,沈静姝正手持谢九渊的回信,指尖轻轻摩挲着信纸边缘,嘴角噙着一抹淡淡的笑意。信中的字句情真意切,字里行间的坚定与牵挂,如同冬日里的暖阳,驱散了宫中的寒意。
“娘娘,镇南侯对您可真是痴心一片。”挽月站在一旁,笑着说道,“那苏清晏就算再有才貌,也终究是白费心思。”
沈静姝放下信件,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话虽如此,但也不能太过掉以轻心。那位苏大人能在江南闯出‘第一才女’的名头,绝非寻常女子。她既敢对九渊示好,想必也有几分韧性,若是就此罢手,倒也罢了,若是执迷不悟,怕是会给九渊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挽月心中一紧:“娘娘的意思是,这苏清晏可能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可能性不大,但也不得不防。”沈静姝语气平淡地说道,“九渊如今在江南身负重任,既要清理漕运弊政,又要提防太后与藩王的反扑,不能让这些儿女情长的事情分散他的精力。而且,我身为皇后,也该让旁人知道,九渊是我沈静姝的人,不是谁都能觊觎的。”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挽月,替我取来笔墨,再备一份特殊的礼物,我要亲自给苏大人写一封信。”
挽月心中疑惑,却还是连忙照做。她知道,娘娘向来有自己的考量,这封信,定然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沈静姝铺好宣纸,笔尖饱蘸墨汁,开始缓缓书写。她的字迹娟秀清丽,却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威严。
信中写道:“苏大人台鉴:久闻大人才貌双全,巾帼不让须眉,在江南漕运整改中屡立奇功,本宫甚为钦佩。近日听闻大人对镇南侯心存爱慕,本宫心中甚是欣慰。镇南侯风姿卓绝,为国为民,确实值得女子倾心。只是,本宫与镇南侯相识多年,情深意笃,早已定下终身。静云轩一处,是他为我精心打造的家园,园中梅花,是他为我亲手栽种;案上笔墨,是他为我特意挑选。他身上佩戴的平安符,是我亲手绣制;他口中念叨的青梅酒,是我亲手酿造。这些点点滴滴,早已融入我们彼此的生命,密不可分。本宫知道,大人是性情中人,想必也能理解这份深情。望大人日后能专心公务,在仕途上再创佳绩,本宫与镇南侯定会为大人送上祝福。另外,附上本宫亲手绘制的《同心梅图》一幅,愿大人能早日觅得良缘,与心爱之人同心同德,相守一生。皇后沈氏 亲笔”
写完信,沈静姝拿起一旁的《同心梅图》。这幅图是她昨日特意绘制的,图中两株红梅相依相偎,开得灼灼其华,象征着她与谢九渊之间牢不可破的感情。
她将信件与画作一同放入锦盒,盖上皇后的印玺,递给挽月:“立刻派人将这份礼物送往苏州府,亲手交给苏清晏。记住,一定要让她当着所有人的面打开。”
“是,娘娘。”挽月接过锦盒,心中已然明白。娘娘这是在不动声色地宣示主权,既给了苏清晏足够的体面,又明确地告诉她,谢九渊早已心有所属,让她不要再抱有任何幻想。
几日后,苏州府的苏清晏收到了来自京城坤宁宫的锦盒。当她得知这是皇后娘娘亲自送来的礼物时,心中既惊讶又忐忑。她隐隐猜到,皇后这是为了谢九渊之事而来。
在苏州府衙的官员们好奇的目光中,苏清晏打开了锦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皇后沈静姝亲笔书写的信件。她逐字逐句地读着,脸色渐渐变得苍白。
信中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把温柔的刀,刺穿了她心中的幻想。皇后与镇南侯之间的深情,那些点点滴滴的细节,让她明白,她与谢九渊之间,隔着的不仅仅是身份地位,更是一份早已根深蒂固的感情。
她拿起一旁的《同心梅图》,看着图中相依相偎的两株红梅,眼中闪过一丝失落与自嘲。她一直以为,凭借自己的才貌与能力,总能打动谢九渊,却没想到,他心中早已有人,而且两人的感情如此深厚。
周围的官员们也都看到了信件与画作,心中了然。皇后娘娘这是在委婉地提醒苏清晏,不要觊觎镇南侯,同时也是在向所有人宣告,镇南侯是皇后的人。
苏清晏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失落与不甘,脸上露出一抹得体的笑容:“皇后娘娘的厚爱,属下愧不敢当。多谢娘娘的教诲与祝福,属下定会铭记在心。”
她将信件与画作小心翼翼地收好,心中却已然明白,她与谢九渊之间,再也没有任何可能。皇后的手段如此高明,既没有羞辱她,又明确地划清了界限,让她不得不知难而退。
当日下午,苏清晏便向苏州知府递交了辞呈,请求调往偏远地区任职。她知道,留在苏州府,只会让她更加痛苦,也会让旁人笑话。不如远离这个伤心地,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谢九渊得知苏清晏主动调离苏州府的消息后,心中不由得对沈静姝更加敬佩。他知道,这一定是静姝的手笔。她没有哭闹,没有指责,只用一封书信、一幅画作,便妥善地解决了这件事,既保全了苏清晏的体面,又维护了他们之间的感情,更没有影响他在江南的公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立刻写下一封密信,派人送往京城,信中满是对沈静姝的赞赏与思念:“静姝,你真是我的解语花。苏大人之事,你处理得恰到好处,既不失皇后的威严,又尽显你的温柔与智慧。能得你如此,是我此生最大的幸运。江南之事已渐入佳境,我定会尽快处理完所有事务,早日回京,与你团聚。”
沈静姝收到谢九渊的密信时,正在静云轩赏梅。看着信中的字句,她脸上露出了温柔的笑容。她知道,这场小小的风波,不仅没有影响她与谢九渊之间的感情,反而让彼此更加信任,更加珍惜对方。
“娘娘,镇南侯的信中,满是对您的敬佩与爱慕呢。”挽月笑着说道,“这下您总该放心了吧?”
沈静姝点了点头,眼中满是憧憬:“是啊,我放心了。九渊是个重情重义之人,我从未怀疑过他。只是,有些时候,适当的宣示主权,也是必要的。既可以让旁人知难而退,也可以让九渊感受到我的在意。”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感情就像一株花,需要用心浇灌,也需要适当的守护。若是放任不管,再好的感情,也可能会被外界的风雨所摧残。我与九渊之间的感情,经历了太多的磨难,我珍惜还来不及,自然要好好守护。”
挽月看着沈静姝眼中的坚定与温柔,心中不由得感慨。皇后娘娘不仅有过人的智慧与谋略,更有一颗对感情无比珍视的心。也正是因为如此,镇南侯才会对她如此倾心,如此执着。
而远在江南的谢九渊,处理完苏清晏之事后,便全身心地投入到漕运整改与贪墨案的深挖中。他按照沈静姝之前制定的策略,继续分化瓦解太后与藩王的残余势力,收集他们的罪证。
随着调查的深入,他发现,这场贪墨案远比他想象的更加复杂。除了太后、国舅爷与三藩之外,还有一些朝中的重臣也参与其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这些人相互勾结,相互包庇,想要彻底扳倒他们,并非易事。
但谢九渊并没有退缩。他知道,这不仅是为了朝廷,为了百姓,更是为了他与静姝的未来。只有彻底清除这些蛀虫,朝廷才能安定,百姓才能安居乐业,他与静姝才能真正地过上平静安稳的生活。
他派人将最新的调查进展告知沈静姝,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静姝,贪墨案牵扯甚广,朝中不少重臣都参与其中,想要彻底查办,难度极大。而且,这些人必定会狗急跳墙,对我下手。你在宫中务必小心,密切关注太后与外戚的动向,一旦有任何异常,立刻通知我。”
沈静姝收到谢九渊的密信后,心中不由得泛起一丝担忧。她知道,九渊在江南的处境越来越危险,那些参与贪墨案的重臣,绝不会轻易束手就擒。
她立刻写下回信,提醒谢九渊:“九渊,你在江南务必多加小心,加强自身的安保。那些人既然敢参与贪墨,就一定不会轻易认输,他们很可能会派杀手对你不利。你要记住,你的安全比什么都重要。若是事不可为,不必强求,先保全自身,日后再图大计。我在宫中会密切关注朝中动向,收集那些重臣参与贪墨的证据,一旦有机会,便会向陛下进言,为你提供支持。你放心,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与你并肩作战,不离不弃。”
夜色渐深,两封密信在京城与江南之间穿梭,承载着两人的牵挂与信任。这场小小的“醋海微澜”已经平息,但更大的风暴,却正在悄然酝酿。谢九渊在江南的调查,已经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一场生死较量,即将拉开序幕。
而沈静姝与谢九渊之间的感情,在这场小小的风波之后,愈发深厚,愈发坚定。他们知道,未来的路依旧充满了荆棘与坎坷,但只要彼此信任,彼此扶持,就一定能够克服所有的困难,最终实现他们的理想与抱负,相守一生。
“娘娘,镇南侯对您可真是痴心一片。”挽月站在一旁,笑着说道,“那苏清晏就算再有才貌,也终究是白费心思。”
沈静姝放下信件,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话虽如此,但也不能太过掉以轻心。那位苏大人能在江南闯出‘第一才女’的名头,绝非寻常女子。她既敢对九渊示好,想必也有几分韧性,若是就此罢手,倒也罢了,若是执迷不悟,怕是会给九渊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挽月心中一紧:“娘娘的意思是,这苏清晏可能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可能性不大,但也不得不防。”沈静姝语气平淡地说道,“九渊如今在江南身负重任,既要清理漕运弊政,又要提防太后与藩王的反扑,不能让这些儿女情长的事情分散他的精力。而且,我身为皇后,也该让旁人知道,九渊是我沈静姝的人,不是谁都能觊觎的。”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挽月,替我取来笔墨,再备一份特殊的礼物,我要亲自给苏大人写一封信。”
挽月心中疑惑,却还是连忙照做。她知道,娘娘向来有自己的考量,这封信,定然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沈静姝铺好宣纸,笔尖饱蘸墨汁,开始缓缓书写。她的字迹娟秀清丽,却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威严。
信中写道:“苏大人台鉴:久闻大人才貌双全,巾帼不让须眉,在江南漕运整改中屡立奇功,本宫甚为钦佩。近日听闻大人对镇南侯心存爱慕,本宫心中甚是欣慰。镇南侯风姿卓绝,为国为民,确实值得女子倾心。只是,本宫与镇南侯相识多年,情深意笃,早已定下终身。静云轩一处,是他为我精心打造的家园,园中梅花,是他为我亲手栽种;案上笔墨,是他为我特意挑选。他身上佩戴的平安符,是我亲手绣制;他口中念叨的青梅酒,是我亲手酿造。这些点点滴滴,早已融入我们彼此的生命,密不可分。本宫知道,大人是性情中人,想必也能理解这份深情。望大人日后能专心公务,在仕途上再创佳绩,本宫与镇南侯定会为大人送上祝福。另外,附上本宫亲手绘制的《同心梅图》一幅,愿大人能早日觅得良缘,与心爱之人同心同德,相守一生。皇后沈氏 亲笔”
写完信,沈静姝拿起一旁的《同心梅图》。这幅图是她昨日特意绘制的,图中两株红梅相依相偎,开得灼灼其华,象征着她与谢九渊之间牢不可破的感情。
她将信件与画作一同放入锦盒,盖上皇后的印玺,递给挽月:“立刻派人将这份礼物送往苏州府,亲手交给苏清晏。记住,一定要让她当着所有人的面打开。”
“是,娘娘。”挽月接过锦盒,心中已然明白。娘娘这是在不动声色地宣示主权,既给了苏清晏足够的体面,又明确地告诉她,谢九渊早已心有所属,让她不要再抱有任何幻想。
几日后,苏州府的苏清晏收到了来自京城坤宁宫的锦盒。当她得知这是皇后娘娘亲自送来的礼物时,心中既惊讶又忐忑。她隐隐猜到,皇后这是为了谢九渊之事而来。
在苏州府衙的官员们好奇的目光中,苏清晏打开了锦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皇后沈静姝亲笔书写的信件。她逐字逐句地读着,脸色渐渐变得苍白。
信中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把温柔的刀,刺穿了她心中的幻想。皇后与镇南侯之间的深情,那些点点滴滴的细节,让她明白,她与谢九渊之间,隔着的不仅仅是身份地位,更是一份早已根深蒂固的感情。
她拿起一旁的《同心梅图》,看着图中相依相偎的两株红梅,眼中闪过一丝失落与自嘲。她一直以为,凭借自己的才貌与能力,总能打动谢九渊,却没想到,他心中早已有人,而且两人的感情如此深厚。
周围的官员们也都看到了信件与画作,心中了然。皇后娘娘这是在委婉地提醒苏清晏,不要觊觎镇南侯,同时也是在向所有人宣告,镇南侯是皇后的人。
苏清晏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失落与不甘,脸上露出一抹得体的笑容:“皇后娘娘的厚爱,属下愧不敢当。多谢娘娘的教诲与祝福,属下定会铭记在心。”
她将信件与画作小心翼翼地收好,心中却已然明白,她与谢九渊之间,再也没有任何可能。皇后的手段如此高明,既没有羞辱她,又明确地划清了界限,让她不得不知难而退。
当日下午,苏清晏便向苏州知府递交了辞呈,请求调往偏远地区任职。她知道,留在苏州府,只会让她更加痛苦,也会让旁人笑话。不如远离这个伤心地,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谢九渊得知苏清晏主动调离苏州府的消息后,心中不由得对沈静姝更加敬佩。他知道,这一定是静姝的手笔。她没有哭闹,没有指责,只用一封书信、一幅画作,便妥善地解决了这件事,既保全了苏清晏的体面,又维护了他们之间的感情,更没有影响他在江南的公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立刻写下一封密信,派人送往京城,信中满是对沈静姝的赞赏与思念:“静姝,你真是我的解语花。苏大人之事,你处理得恰到好处,既不失皇后的威严,又尽显你的温柔与智慧。能得你如此,是我此生最大的幸运。江南之事已渐入佳境,我定会尽快处理完所有事务,早日回京,与你团聚。”
沈静姝收到谢九渊的密信时,正在静云轩赏梅。看着信中的字句,她脸上露出了温柔的笑容。她知道,这场小小的风波,不仅没有影响她与谢九渊之间的感情,反而让彼此更加信任,更加珍惜对方。
“娘娘,镇南侯的信中,满是对您的敬佩与爱慕呢。”挽月笑着说道,“这下您总该放心了吧?”
沈静姝点了点头,眼中满是憧憬:“是啊,我放心了。九渊是个重情重义之人,我从未怀疑过他。只是,有些时候,适当的宣示主权,也是必要的。既可以让旁人知难而退,也可以让九渊感受到我的在意。”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感情就像一株花,需要用心浇灌,也需要适当的守护。若是放任不管,再好的感情,也可能会被外界的风雨所摧残。我与九渊之间的感情,经历了太多的磨难,我珍惜还来不及,自然要好好守护。”
挽月看着沈静姝眼中的坚定与温柔,心中不由得感慨。皇后娘娘不仅有过人的智慧与谋略,更有一颗对感情无比珍视的心。也正是因为如此,镇南侯才会对她如此倾心,如此执着。
而远在江南的谢九渊,处理完苏清晏之事后,便全身心地投入到漕运整改与贪墨案的深挖中。他按照沈静姝之前制定的策略,继续分化瓦解太后与藩王的残余势力,收集他们的罪证。
随着调查的深入,他发现,这场贪墨案远比他想象的更加复杂。除了太后、国舅爷与三藩之外,还有一些朝中的重臣也参与其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这些人相互勾结,相互包庇,想要彻底扳倒他们,并非易事。
但谢九渊并没有退缩。他知道,这不仅是为了朝廷,为了百姓,更是为了他与静姝的未来。只有彻底清除这些蛀虫,朝廷才能安定,百姓才能安居乐业,他与静姝才能真正地过上平静安稳的生活。
他派人将最新的调查进展告知沈静姝,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静姝,贪墨案牵扯甚广,朝中不少重臣都参与其中,想要彻底查办,难度极大。而且,这些人必定会狗急跳墙,对我下手。你在宫中务必小心,密切关注太后与外戚的动向,一旦有任何异常,立刻通知我。”
沈静姝收到谢九渊的密信后,心中不由得泛起一丝担忧。她知道,九渊在江南的处境越来越危险,那些参与贪墨案的重臣,绝不会轻易束手就擒。
她立刻写下回信,提醒谢九渊:“九渊,你在江南务必多加小心,加强自身的安保。那些人既然敢参与贪墨,就一定不会轻易认输,他们很可能会派杀手对你不利。你要记住,你的安全比什么都重要。若是事不可为,不必强求,先保全自身,日后再图大计。我在宫中会密切关注朝中动向,收集那些重臣参与贪墨的证据,一旦有机会,便会向陛下进言,为你提供支持。你放心,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与你并肩作战,不离不弃。”
夜色渐深,两封密信在京城与江南之间穿梭,承载着两人的牵挂与信任。这场小小的“醋海微澜”已经平息,但更大的风暴,却正在悄然酝酿。谢九渊在江南的调查,已经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一场生死较量,即将拉开序幕。
而沈静姝与谢九渊之间的感情,在这场小小的风波之后,愈发深厚,愈发坚定。他们知道,未来的路依旧充满了荆棘与坎坷,但只要彼此信任,彼此扶持,就一定能够克服所有的困难,最终实现他们的理想与抱负,相守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