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坐北观南-《我统一了战国》

  田文的亲笔信,如同北地吹来的一股暗藏冰棱的风,让刚刚因平定雒邑而稍显暖意的王宫,温度骤降。信中的措辞恭敬依旧,但字里行间透出的撤军之意,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久战疲惫,粮草不继,理由充分,情真意切,仿佛若姬延不允,便是刻薄寡恩,不恤将士。

  殿内,苏厉、淳于髡、晋鄙等核心臣僚齐聚,气氛凝重。所有人都明白,田文此举绝非表面那么简单。齐军一旦北撤,不仅北疆防线可能出现漏洞,更意味着合纵联盟实质上的解体,以及田文将彻底摆脱姬延的钳制,回到齐国经营他自己的势力。届时,一个拥有灭秦之功、掌控强齐、且与燕国有所勾连的孟尝君,将成为比昔日秦国更具威胁的潜在对手。

  “陛下,田文此请,绝不可准!”晋鄙率先开口,声音洪亮带着怒意,“齐军若撤,匈奴卷土重来如何是好?更何况,此例一开,楚、魏等国必有效仿,联军顷刻瓦解!他田文是想拥兵自重,裂土称雄!”

  苏厉沉吟片刻,道:“晋鄙将军所言在理。然,田文以‘休整’为名,占据大义。若强行驳回,恐其狗急跳墙,甚至公然反目。如今雒邑初定,秦国故地未稳,实不宜再启大规模战端。”

  “难道就眼睁睁看着他带走大军,尾大不掉?”晋鄙不甘道。

  姬延一直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王座的扶手上轻轻敲击。他没有看那封信,目光似乎落在虚空中的某一点,深邃难测。

  “他当然想走。”姬延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洞察一切的冰冷,“北疆战事,于他而言,已无利可图。匈奴难灭,徒耗兵力。与燕国接触,或许已得了某些承诺。此刻携军返齐,既可保全实力,又能以‘抗胡功臣’之名巩固权位,甚至……觊觎朕这刚刚坐稳的天下。”

  他缓缓站起身,走到殿中悬挂的巨幅舆图前,目光扫过北疆,扫过齐国,扫过整个中原。

  “他算准了朕此刻内忧未靖,外患犹存,不敢与他翻脸。他这是在试探,也是在逼宫。”

  “那陛下之意是……”淳于髡试探着问。

  “准。”姬延吐出一个字。

  “陛下?!”众臣皆惊。

  姬延转过身,脸上没有任何被逼迫的恼怒,反而带着一丝奇异的、近乎嘲讽的笑意:“他既然想‘休整’,朕便让他‘休整’个够!不仅要准,朕还要大大地褒奖他!”

  他语速加快,一条条指令清晰吐出,带着一种将计就计的凌厉:

  “第一,以朕之名义,颁布诏书,大肆褒奖孟尝君田文北伐之功,称其‘力挫胡虏,扬威塞北,功在社稷’!加封其为‘齐公’,增封食邑三千户!并赐丹书铁券,彰其功勋!”

  明升暗降!将其高高架起!齐公之位,看似尊崇,实则将其置于诸侯公卿之首,成为众矢之的。丹书铁券更是催命符,历史上得此物者,有几个善终?此举既能暂时安抚田文,又能挑动其他诸侯对其的嫉妒与警惕。

  “第二,准其率军返齐休整。但,诏书中需明确,齐军主力可归,然北疆防务不可松懈。命田文择其麾下‘善守之将’、‘忠勇之师’,留驻北地三郡,受朕直接指派之北疆都督节制,继续防备匈奴!所需粮草,由秦国故地及朕之内帑拨付!”

  这一手更是狠辣!名义上同意撤军,实则要分化其军队,留下部分精锐置于中央控制之下!既削弱了田文直接掌控的兵力,又保证了北疆不至于完全空虚,更在齐军内部埋下了忠于朝廷的钉子!

  “第三,”姬延目光转向苏厉,“苏卿,你即刻以私人名义,修书几封,给你在齐国朝中的故旧,尤其是与田文不甚和睦的田氏宗亲或其他重臣。信中只需‘无意’提及,陛下对孟尝君北伐之功甚是感念,此番加封齐公,实至名归。只是……陛下曾私下感叹,孟尝君门下食客数千,良莠不齐,恐有小人蛊惑,离间君臣之情,望彼等能时时劝谏,使孟尝君永葆忠贞。”

  诛心之论!这是在齐国内部散布对田文的猜疑,提醒那些潜在的反对者,田文权势过盛,已引起天子忌惮,鼓励他们加以制衡!

  “第四,”姬延最后看向舆图上的燕国,“派一能言善辩、身份足够的使者,携带重礼,出使燕国。恭贺燕王,并感谢燕国出兵协助防御匈奴(尽管可能只是象征性的)。与燕王细数昔日姬周与燕国先祖(召公奭)的情谊,强调华夏诸侯同气连枝。同时,‘不经意’地透露,朕对孟尝君忠诚毫不怀疑,已准其率军返齐,并加封齐公,望两国永结盟好,共御外侮。”

  这是要稳住燕国,离间齐燕可能存在的默契!向燕国示好,强调正统和周室情谊,暗示田文已受封赏,势力将更大,你燕国与他合作,小心反受其制!

  一连串的组合拳,如同行云流水,从明面褒奖到暗中分化,从外部离间到内部制衡,层层递进,将田文“撤军休整”的主动之举,瞬间化解为被动受制的局面!

  殿内众臣听得心潮澎湃,方才的忧虑一扫而空。陛下此举,非但没有屈服于田文的压力,反而借此机会,反过来给田文套上了层层枷锁!这才是真正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陛下圣明!臣等领命!”众人齐声应诺,信心倍增。

  诏书和密令迅速发出。

  不久,田文在齐军大营接到了姬延的诏书。看着那“齐公”的封号和丹书铁券,他脸上并无多少喜色,反而眉头紧锁。姬延的反应,完全出乎他的意料。这看似隆重的封赏,背后却透着冰冷的算计。尤其是那份要求留驻部分军队受中央节制的诏令,更是如同在他心头扎下了一根刺。

  与此同时,齐国国内,关于田文功高震主、已引天子忌惮的流言开始悄然传播,一些原本就对他不满的宗室和大臣,眼神也变得微妙起来。

  燕国那边,接到姬延使者的厚礼和友善表态后,燕王对与田文之间本就脆弱的“默契”也产生了动摇。与一个可能被中央猜忌、势力膨胀的权臣合作,似乎并非明智之举。

  雒邑王宫内,姬延听着各方反馈,神色平静。他深知,这只是权宜之计,暂时稳住了局面。田文绝非易与之辈,此刻的隐忍,或许是为了更大的图谋。

  “北疆之事,暂且如此。”姬延对苏厉和淳于髡道,“如今雒邑已定,秦国初平,然天下格局,已然巨变。接下来,朕要做的,便是重新梳理这天下秩序。”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那幅巨舆,眼神锐利。

  “传诏天下诸侯:朕,将于三月之后,在雒邑王城,大会诸侯,共商——封禅大典与九州一统之制!”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

  封禅?一统之制?

  陛下这是要……彻底终结诸侯分治,真正实现天下一统吗?!

  可以想见,这道诏书传出,将在天下掀起何等滔天巨浪!

  而此刻,远在齐国的田文,刚刚处理完军务,正准备班师回朝,也接到了这道震动天下的诏书。他拿着诏书,站在营帐之外,望向西方雒邑的方向,脸色阴沉如水。

  姬延……你这一步,迈得可真够大的!

  这天下诸侯,又有几人,会心甘情愿,赴你这“鸿门之宴”?

  新的风暴,已在酝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