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十二轮回-《疑难杂案》

  刑部大牢的地面上,暗红色的血迹还没有完全干涸,仿佛在诉说着刚刚发生的血腥与惨烈。程仲甫面色苍白如纸,他双膝跪地,身体微微颤抖着,手中捧着一个精致的锦盒,里面装着的,是佛牙舍利。

  在他的面前,是宏伟庄严的养心殿,殿门紧闭,让人感觉有些压抑。程仲甫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然后缓缓地将锦盒打开,露出了里面的密旨。

  那密旨上的墨迹犹新,显然是刚刚写好不久。程仲甫凝视着密旨上的文字,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这竟然是咸丰帝亲笔为林御史平反的诏书!

  “陛下,”程仲甫终于开口,他的声音有些沙哑,“林清瑶虽然犯下命案,但事出有因……”

  龙榻上的光绪帝剧烈咳嗽,袖口渗出的血迹在明黄缎面上洇开:程爱卿...朕需要佛牙镇住龙脉...

  殿外突然传来齐半夏的一声惊呼,声音中充满了惊讶和不可思议。众人的注意力瞬间被吸引过去,只见齐半夏手中的铜钥匙竟然发出了幽幽的光芒,与佛牙舍利产生了奇妙的共鸣。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而更令人震惊的是,随着钥匙柄端的星形标记突然投射出一道光晕,殿墙上竟显现出了一幅完整的紫禁城地下密道图!

  原来如此……威廉喃喃自语道,他迅速举起相机,将这惊人的一幕记录下来,佛牙是钥匙,星钥是地图……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九门提督面色凝重地疾步进殿,向皇帝禀报:陛下!林清瑶在法场劫囚!

  法场上,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刽子手高高举起的鬼头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眼看就要落下。然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阵如雷的马蹄声骤然响起,一群蒙面的白衣人如旋风般冲入重围。

  这些白衣人个个身手矫健,剑法凌厉,他们迅速与法场的守卫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厮杀。为首之人更是剑法高超,只见他身形如电,瞬间便挑飞了刽子手手中的刀,那刀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然后“铛”的一声掉落在地。

  随着刀的落地,那清脆的声响仿佛一道惊雷,在法场上空炸响。人们的目光都被吸引过去,只见为首之人的面纱如雪花般飘落下来,露出了他的面容——竟然是本该重伤卧床的周勉之!

  “先帝密旨到!”周勉之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在法场上回荡。他面色凝重,双手展开了手中的黄绫,上面的字迹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所有人都惊呆了。法场上原本紧张的气氛瞬间凝固,人们面面相觑,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林氏满门忠烈,特赦林清瑶死罪,流放琼州!”周勉之念完圣旨,将其递给了林清瑶。林清瑶怔怔地接过圣旨,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她的手微微颤抖着,仿佛这圣旨有千斤重。

  林清瑶的目光穿过人群,与赶来的程仲甫相遇。程仲甫站在不远处,他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高大。他微微颔首,向林清瑶示意。他拇指上的青玉扳指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三日后,澄心斋后院堆满了箱笼。齐秉渊抚摸着追回的文物,老泪纵横:“十二件宝物,总算找齐十一件……”他的声音带着些许哽咽,这些文物不仅是珍贵的历史遗产,更是他多年来的心血。

  还差最后一件。齐半夏展开关系图,庆亲王私藏的《十二业报经》原稿。

  威廉抱着资料进来:我在普鲁士档案馆找到了线索!经书去年被日本玄洋社买走,现在...

  在天津港,夜幕笼罩着繁忙的港口,一片静谧。突然,清瑶的声音打破了这份宁静,她的身影出现在门口,宛如幽灵一般。

  清瑶已经换上了朴素的布衣,与她平日里的华丽装扮形成鲜明对比。她的发间别着一朵洁白的花朵,仿佛在诉说着某种哀伤。

  “三日后,有一艘日本商船要运送经书去东京。”清瑶的声音清脆而坚定,透露出一丝决绝。

  程仲甫默默地点了点头,他递给清瑶一个行囊,里面装满了必要的物品。

  “流放琼州的船,今晚子时开。”程仲甫的声音低沉而压抑,似乎隐藏着无尽的无奈。

  月光如水洒在天津港上,雾气弥漫,使得整个港口都笼罩在一层朦胧的薄纱之中。日本商船“扶桑丸”静静地停靠在三号码头,甲板上的浪人们腰间佩带着星形令牌,在月光下闪烁着寒光。

  “果然还有余党。”程仲甫与清瑶对视一眼,两人的眼中都闪过一丝警觉。

  然而,行动却比他们预想的要顺利得多。经书就放在船长室的铁柜里,而守卫早已被齐半夏的迷香放倒,毫无反抗之力。

  清瑶小心翼翼地打开铁柜,当她的手触碰到经书的瞬间,整艘船突然铃声大作,尖锐的警报声响彻整个港口!

  “中计了!”威廉失声喊道,他的脸色变得惨白,“这是个陷阱!”

  刹那间,原本平静的海面像是被惊扰的蜂群一般,突然变得躁动起来。一群身着黑衣的浪人如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来,他们手持利刃,面露凶光,迅速将清瑶和程仲甫等人团团围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刀光剑影交错,喊杀声此起彼伏,一场惊心动魄的混战就此展开。清瑶在人群中左冲右突,手中的长剑不断地格挡着敌人的攻击,她的身上已经溅满了鲜血,但她的目光却始终紧盯着怀中的经书,那是他们此行的目的,绝不能有失。

  然而,就在清瑶奋力保护经书的时候,一个浪人突然从她背后偷袭,一剑刺向她的后背。清瑶侧身一闪,险之又险地避开了这致命的一击,但经书却在混乱中被撞落在地。

  清瑶急忙俯身去捡,当她打开经书盒盖时,却惊愕地发现里面竟然是空的!

  她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空无一物的盒子,心中涌起一股绝望。而就在这时,她注意到盒底似乎刻着一行小字,凑近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十二轮回,因果不空。”

  程仲甫在不远处看到这一幕,心中也是猛地一沉。他突然意识到,他们一直以来苦苦追寻的经书,或许并不是真正的目标,而是那背后所代表的公道和正义。

  “我们追查的从来不是经书,是经书代表的公道!”程仲甫大声喊道,声音在嘈杂的喊杀声中显得格外响亮。

  就在这时,那些原本凶猛的狼人突然像是接到了什么命令一般,纷纷退散开来。清瑶和程仲甫等人惊疑不定地看着这一幕,不知道这些浪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片刻之后,只见一个戴着斗笠的老僧缓缓地从甲板上走来。他的步伐稳健,每一步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深意。当他走到清瑶和程仲甫面前时,停下了脚步,然后慢慢地掀开了斗笠。

  斗笠下露出的,是一张与程仲甫的父亲有七分相似的面容。

  “仲甫,”老僧微笑着说道,“你长大了。”

  程仲甫如遭雷击,他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着眼前的老僧,满脸都是难以置信的神色。

  “这……这怎么可能?”程仲甫喃喃道,“你是……叔父?”

  老僧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之色。

  “没错,仲甫,我就是你的叔父,程远河。”他说道,“二十年前,我奉命卧底玄洋……”社,就是为了查清他们与庆亲王的勾结。程远河取出真正的经书,但现在,该物归原主了。

  经书在清瑶手中发出一阵低沉的嗡鸣,仿佛是在诉说着什么秘密。书页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吹动一般,缓缓地翻动起来,最终停在了画着莲花的那一页。

  那朵原本洁白如雪的莲花,此刻却渐渐变成了血红色,鲜艳欲滴,仿佛是用鲜血染成的一般。在花瓣的中央,一行小字若隐若现,随着血色的加深,逐渐清晰起来。

  “吾妻齐氏,护经而殁……”

  这是林御史的绝笔!齐半夏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这行字,心中的震惊如同惊涛骇浪一般。她突然明白了,母亲当年为何会突然失踪,原来竟是为了保护这本经书而牺牲!

  泪水如决堤的洪水般涌出眼眶,齐半夏双膝一软,跪倒在地,放声痛哭起来。她怎么也想不到,母亲的离去竟然隐藏着这样一个惊天秘密。

  一个月后,北京的首座私人博物馆——“十二鉴堂”正式开张。齐半夏父女将追回的文物一一陈列在展柜中,供人们参观欣赏。然而,在众多珍贵的文物中,唯独缺少了那卷经书。

  “经书物归原主了。”程仲甫站在院子里,望着不远处的新坟,轻声说道。那座新坟是为林清瑶而立的衣冠冢,里面埋葬着她的琵琶和程父的官帽。

  在博物馆的开展仪式上,威廉走上讲台,郑重地宣布:“经过多方努力,大英博物馆已同意归还所有掠夺的星标记文物。”这个消息如同春风一般,吹遍了整个北京城,人们纷纷为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欢呼雀跃。

  人群欢呼中,程仲甫悄然离场。他婉拒了皇帝恢复官职的旨意,只在澄心斋门楣添了新匾:明镜止水。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他收到了一份神秘的礼物,没有落款,也没有任何提示。当他打开包装时,发现里面是一把精美的手工古琴。琴身通体漆黑,散发着淡淡的木质香气,琴腹处刻着一朵盛开的莲花,花心处还镶嵌着一块星形的玉片,显得格外别致。

  齐半夏站在窗外,看着他手中的古琴,嘴角微微上扬,轻声笑道:“她到琼州了。”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新年的元宵之夜。十二鉴堂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然而,就在这个欢乐的时刻,却发生了一起盗窃案。被盗的并非什么珍贵的宝物,而是一个空荡荡的展柜,柜前还摆放着一朵刚刚采摘下来的新鲜莲花。

  程仲甫站在被盗的展柜前,眉头微皱,若有所思。他轻轻抚摸着手上的青玉扳指,目光凝视着东南方向,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新的一轮故事,就这样悄然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