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廉政公署的审讯室泛着冷白的光,是那种能照见人毛孔的荧光灯,灯管在天花板上嗡嗡作响,墙上的时钟滴答作响,秒针每跳一下,都像敲在人心上的锤子。
陈家豪坐在审讯椅上,椅背是铁制的,带着凉意渗进衬衫,他的警服外套被脱下来搭在椅背上,肩章在灯光下闪着冷光,露出里面熨烫平整的白衬衫,袖口挽到小臂,露出的皮肤还算光洁。
而他左手腕上却空空的——那只他常年戴着的劳力士手表不见了踪影,腕骨处留着圈比周围皮肤略浅的印记,像枚褪了色的戒指。
“陈警长,1975年3月12日,你在旺角警署后巷收受英资财团赠送的劳力士手表一块,型号1601,有这回事吗?”
这时,一名探员把那张折叠的收据推到他面前,纸页边缘已经发脆,折痕处泛着黄褐色,上面的“陈家豪”三个字龙飞凤舞,带着股张扬的劲,旁边的指印虽模糊,却能看出边缘有块不规则的缺口,像被什么东西咬过一口,又像是小时候玩剪刀时不小心剪到的疤。
陈家豪冷笑一声,指尖在收据上敲了敲,发出“笃笃”的轻响,指节泛着用力后的青白:“这东西伪造得也太糙了。我当警察这么多年,拿的是政府俸禄,每月九号准时到账,一分不少,怎么可能收黑钱?”
他抬起左手,掌心对着探员,五指张开,手腕转动着展示,“你们看,我手上哪有疤?这指印分明是假的,想栽赃也找个像样的理由。”
他的指腹确实光滑,常年握枪磨出的薄茧分布均匀,像层细密的砂纸,只是无名指第二关节处有块淡粉色的印记,指甲盖大小,像被烟头烫过,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得凑到跟前才能看出那圈浅浅的凸起。
司徒倩坐在观察室里,透过单向玻璃看着里面的动静,玻璃上蒙着层薄灰,她用指尖无意识地划着,留下道浅浅的白痕,手心捏出了汗,连带着指尖都有些发凉,握着的传呼机外壳滑溜溜的。
许峰坐在她旁边,左臂的绷带刚换过药,纱布上的药味是那种碘酒混着药膏的味道,混着廉政公署特有的消毒水味,让她想起医院的味道,心里莫名发紧。
“别担心,”许峰握住她的手,他的掌心带着体温,能驱散些凉意,“王婆婆今早特意拄着拐杖来的,说他的疤在指根,不是指腹,他这是故意藏着,想蒙混过关。”
王婆婆清晨特意赶来,手里拿着双旧布鞋,鞋面上沾着泥垢,鞋帮都磨塌了,鞋头处还破了个洞,露出里面泛黄的棉絮…。
说是当年从陈家豪脚上扒下来的——那天他带人拆移民棚屋,被司徒倩的父亲用扁担打在手上,疼得摔了跤,鞋都掉了一只,她趁乱捡了藏在床底下的木箱里,垫着旧报纸,说是“留着总有一天能当证据”。
“他左手无名指根有块月牙形的疤,是小时候被开水烫的,皮肉都翻起来过,缝了三针,一辈子都消不了。”
王婆婆的声音还在司徒倩耳边回响,带着点喘,说话时手里的拐杖在地板上点出“笃笃”声,“那劳力士表他宝贝得很,天天戴在手上,见人就亮,说‘这是身份的象征,你们这些移民一辈子都别想有’,我在菜市场听他跟鱼贩吹过好几次。”
这名探员拿出印泥,红色的朱砂泥装在个白瓷碟里,边缘磕掉了块瓷,露出里面的陶土,要求陈家豪按指印比对。
他明显犹豫了一下,眼角的肌肉跳了跳,像有虫子在爬,手指在印泥盒上悬了悬,离着半寸远,像在掂量什么,才不情不愿地按下去,动作快得像怕沾染上什么脏东西,按完立刻掏出手帕擦手指,帕子是白色的,擦出片红印。
此刻,在观察室里的司徒倩忽然站起来,椅子腿在地上蹭出“吱呀”一声,传呼机从腿上滑下来,她慌忙接住:“不对,他按的是指腹,王婆婆说疤在指根!”
许峰立刻按响了通话器,黑色的话筒里传来电流声,他把司徒倩的话一字不落地传了进去,声音透过麦克风有些失真,却足够清晰。
审讯室里的探员收到提示,抬眼看了看陈家豪,语气不变,像在说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陈警长,请按指根的位置再按一次。”
他的脸色瞬间沉了下去,像被泼了盆冷水,从额头凉到脖子,捏着手指的关节泛白,指节处的皮肤都快透明了,却还是硬着头皮按了,只是按下去的时候,指尖明显在发抖,印泥被抖出几个小星点,落在白纸上像溅了滴血。
这对比结果很快出来,观察室的屏幕上,收据上的指印与陈家豪刚按的指印重叠,那块月牙形的疤痕像枚印章,带着岁月的印记,死死地钉在了证据上,连边缘的锯齿状纹路都分毫不差,连当年缝针留下的那道细痕都能对上。
“这……这是巧合!绝对是巧合!”陈家豪的声音有些发颤,尾音都带上了气音,像被人掐住了脖子,却依旧嘴硬,“肯定是你们动了手脚,用电脑合成的!我知道你们有那东西!”
这名探员没理会他的辩解,拿出搜查令,纸页上盖着红色的公章,边缘还有骑缝章,清晰醒目,纸张带着刚从打印机里出来的温度:“我们要搜查你的储物柜和住所,希望你配合。”
陈家豪猛地站起来,椅子被带得向后翻倒,发出刺耳的“哐当”声,在安静的审讯室里格外响亮,惊得墙角的电扇都晃了晃:“你们没有权利!我是警察!是维护治安的!你们不能这么对我!”
但许峰还是让司徒倩在观察室等着,自己跟着探员去了旺角警署。
在警署的楼道里弥漫着烟味和泡面味,还有股淡淡的霉味,墙上的公告栏贴着通缉令和失物招领,照片都有些泛黄,边角卷了起来,用图钉按着,图钉上锈迹斑斑。
陈家豪的储物柜在值班室最里面,铁柜是墨绿色的,上面掉了块漆,露出里面的铁皮,生了层薄锈,上了三把锁,钥匙由他自己保管,连搭档都不知道放在哪,只见过他每次开柜时都要左右看几遍。
这名探员用工具把柜门撬开,里面堆满了警服和文件,最底下有个黑色的皮盒子,巴掌大小,锁是黄铜的,上面刻着简单的花纹,和粤剧社戏箱上的锁很像,都是梅花样式,花瓣边缘还有点磨损。
“这锁……”许峰忽然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摸出那枚从青石板下找到的铜钥匙,钥匙柄上的“社”字还沾着点泥,是前几天在粤剧社后院翻找时蹭上的,他把钥匙插进锁孔轻轻一转,“咔哒”一声,锁开了,声音清脆,在堆满文件的值班室里格外清楚。
盒子里铺着红色的绒布,绒布有些褪色,露出底下的黑色衬里,上面放着只劳力士手表,银色的表壳在灯光下闪着光,表盘上的日期停留在1975年3月12日,像被时间冻结了。
而表链内侧刻着串编号,与收据上的记录完全一致,连数字的间距都一样,甚至能看到编号末尾有个极小的圆点,是当时刻字时不小心蹭到的。
“这不可能……怎么会……”陈家豪被押到储物柜前,看到那只手表时,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像被抽走了所有血色,嘴唇都哆嗦起来,说话时牙齿都在打颤。
这名探员拿起手表,对着光看了看,表镜上还有道细微的划痕,像根头发丝:“陈警长,这表你还有什么话说?”
“在1975年3月12日,你收了这表之后,第二天就带人拆了移民棚屋,打伤三人,有当时的目击者可以作证,张阿婆的胳膊被你们的警棍打青了,到现在阴雨天还疼。”
他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喉咙里像堵着团棉花,双腿一软,差点瘫在地上,还是旁边的警员扶了他一把才站稳,扶着他的警员都能感觉到他在发抖,像筛糠一样。
回到廉政公署时,已是中午。许峰买了两碗云吞面,是街角那家老字号的,铁皮推车支在路边,冒着白气,热气腾腾的汤里漂着翠绿的葱花,还有几滴香油。
并且,这云吞的馅料是鲜虾和猪肉,剁得很细,能看见里面的虾线都挑干净了,是司徒倩
陈家豪坐在审讯椅上,椅背是铁制的,带着凉意渗进衬衫,他的警服外套被脱下来搭在椅背上,肩章在灯光下闪着冷光,露出里面熨烫平整的白衬衫,袖口挽到小臂,露出的皮肤还算光洁。
而他左手腕上却空空的——那只他常年戴着的劳力士手表不见了踪影,腕骨处留着圈比周围皮肤略浅的印记,像枚褪了色的戒指。
“陈警长,1975年3月12日,你在旺角警署后巷收受英资财团赠送的劳力士手表一块,型号1601,有这回事吗?”
这时,一名探员把那张折叠的收据推到他面前,纸页边缘已经发脆,折痕处泛着黄褐色,上面的“陈家豪”三个字龙飞凤舞,带着股张扬的劲,旁边的指印虽模糊,却能看出边缘有块不规则的缺口,像被什么东西咬过一口,又像是小时候玩剪刀时不小心剪到的疤。
陈家豪冷笑一声,指尖在收据上敲了敲,发出“笃笃”的轻响,指节泛着用力后的青白:“这东西伪造得也太糙了。我当警察这么多年,拿的是政府俸禄,每月九号准时到账,一分不少,怎么可能收黑钱?”
他抬起左手,掌心对着探员,五指张开,手腕转动着展示,“你们看,我手上哪有疤?这指印分明是假的,想栽赃也找个像样的理由。”
他的指腹确实光滑,常年握枪磨出的薄茧分布均匀,像层细密的砂纸,只是无名指第二关节处有块淡粉色的印记,指甲盖大小,像被烟头烫过,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得凑到跟前才能看出那圈浅浅的凸起。
司徒倩坐在观察室里,透过单向玻璃看着里面的动静,玻璃上蒙着层薄灰,她用指尖无意识地划着,留下道浅浅的白痕,手心捏出了汗,连带着指尖都有些发凉,握着的传呼机外壳滑溜溜的。
许峰坐在她旁边,左臂的绷带刚换过药,纱布上的药味是那种碘酒混着药膏的味道,混着廉政公署特有的消毒水味,让她想起医院的味道,心里莫名发紧。
“别担心,”许峰握住她的手,他的掌心带着体温,能驱散些凉意,“王婆婆今早特意拄着拐杖来的,说他的疤在指根,不是指腹,他这是故意藏着,想蒙混过关。”
王婆婆清晨特意赶来,手里拿着双旧布鞋,鞋面上沾着泥垢,鞋帮都磨塌了,鞋头处还破了个洞,露出里面泛黄的棉絮…。
说是当年从陈家豪脚上扒下来的——那天他带人拆移民棚屋,被司徒倩的父亲用扁担打在手上,疼得摔了跤,鞋都掉了一只,她趁乱捡了藏在床底下的木箱里,垫着旧报纸,说是“留着总有一天能当证据”。
“他左手无名指根有块月牙形的疤,是小时候被开水烫的,皮肉都翻起来过,缝了三针,一辈子都消不了。”
王婆婆的声音还在司徒倩耳边回响,带着点喘,说话时手里的拐杖在地板上点出“笃笃”声,“那劳力士表他宝贝得很,天天戴在手上,见人就亮,说‘这是身份的象征,你们这些移民一辈子都别想有’,我在菜市场听他跟鱼贩吹过好几次。”
这名探员拿出印泥,红色的朱砂泥装在个白瓷碟里,边缘磕掉了块瓷,露出里面的陶土,要求陈家豪按指印比对。
他明显犹豫了一下,眼角的肌肉跳了跳,像有虫子在爬,手指在印泥盒上悬了悬,离着半寸远,像在掂量什么,才不情不愿地按下去,动作快得像怕沾染上什么脏东西,按完立刻掏出手帕擦手指,帕子是白色的,擦出片红印。
此刻,在观察室里的司徒倩忽然站起来,椅子腿在地上蹭出“吱呀”一声,传呼机从腿上滑下来,她慌忙接住:“不对,他按的是指腹,王婆婆说疤在指根!”
许峰立刻按响了通话器,黑色的话筒里传来电流声,他把司徒倩的话一字不落地传了进去,声音透过麦克风有些失真,却足够清晰。
审讯室里的探员收到提示,抬眼看了看陈家豪,语气不变,像在说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陈警长,请按指根的位置再按一次。”
他的脸色瞬间沉了下去,像被泼了盆冷水,从额头凉到脖子,捏着手指的关节泛白,指节处的皮肤都快透明了,却还是硬着头皮按了,只是按下去的时候,指尖明显在发抖,印泥被抖出几个小星点,落在白纸上像溅了滴血。
这对比结果很快出来,观察室的屏幕上,收据上的指印与陈家豪刚按的指印重叠,那块月牙形的疤痕像枚印章,带着岁月的印记,死死地钉在了证据上,连边缘的锯齿状纹路都分毫不差,连当年缝针留下的那道细痕都能对上。
“这……这是巧合!绝对是巧合!”陈家豪的声音有些发颤,尾音都带上了气音,像被人掐住了脖子,却依旧嘴硬,“肯定是你们动了手脚,用电脑合成的!我知道你们有那东西!”
这名探员没理会他的辩解,拿出搜查令,纸页上盖着红色的公章,边缘还有骑缝章,清晰醒目,纸张带着刚从打印机里出来的温度:“我们要搜查你的储物柜和住所,希望你配合。”
陈家豪猛地站起来,椅子被带得向后翻倒,发出刺耳的“哐当”声,在安静的审讯室里格外响亮,惊得墙角的电扇都晃了晃:“你们没有权利!我是警察!是维护治安的!你们不能这么对我!”
但许峰还是让司徒倩在观察室等着,自己跟着探员去了旺角警署。
在警署的楼道里弥漫着烟味和泡面味,还有股淡淡的霉味,墙上的公告栏贴着通缉令和失物招领,照片都有些泛黄,边角卷了起来,用图钉按着,图钉上锈迹斑斑。
陈家豪的储物柜在值班室最里面,铁柜是墨绿色的,上面掉了块漆,露出里面的铁皮,生了层薄锈,上了三把锁,钥匙由他自己保管,连搭档都不知道放在哪,只见过他每次开柜时都要左右看几遍。
这名探员用工具把柜门撬开,里面堆满了警服和文件,最底下有个黑色的皮盒子,巴掌大小,锁是黄铜的,上面刻着简单的花纹,和粤剧社戏箱上的锁很像,都是梅花样式,花瓣边缘还有点磨损。
“这锁……”许峰忽然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摸出那枚从青石板下找到的铜钥匙,钥匙柄上的“社”字还沾着点泥,是前几天在粤剧社后院翻找时蹭上的,他把钥匙插进锁孔轻轻一转,“咔哒”一声,锁开了,声音清脆,在堆满文件的值班室里格外清楚。
盒子里铺着红色的绒布,绒布有些褪色,露出底下的黑色衬里,上面放着只劳力士手表,银色的表壳在灯光下闪着光,表盘上的日期停留在1975年3月12日,像被时间冻结了。
而表链内侧刻着串编号,与收据上的记录完全一致,连数字的间距都一样,甚至能看到编号末尾有个极小的圆点,是当时刻字时不小心蹭到的。
“这不可能……怎么会……”陈家豪被押到储物柜前,看到那只手表时,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像被抽走了所有血色,嘴唇都哆嗦起来,说话时牙齿都在打颤。
这名探员拿起手表,对着光看了看,表镜上还有道细微的划痕,像根头发丝:“陈警长,这表你还有什么话说?”
“在1975年3月12日,你收了这表之后,第二天就带人拆了移民棚屋,打伤三人,有当时的目击者可以作证,张阿婆的胳膊被你们的警棍打青了,到现在阴雨天还疼。”
他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喉咙里像堵着团棉花,双腿一软,差点瘫在地上,还是旁边的警员扶了他一把才站稳,扶着他的警员都能感觉到他在发抖,像筛糠一样。
回到廉政公署时,已是中午。许峰买了两碗云吞面,是街角那家老字号的,铁皮推车支在路边,冒着白气,热气腾腾的汤里漂着翠绿的葱花,还有几滴香油。
并且,这云吞的馅料是鲜虾和猪肉,剁得很细,能看见里面的虾线都挑干净了,是司徒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