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南瞻部洲中原大地,早已换了人间。
短短十余年间,王朝更迭如走马观花。
先是北魏分裂为东、西二魏,东魏由权臣高欢把持朝政,西魏则落入曾效力于贺拔岳的宇文泰掌控之中。
直至高欢病逝,其子高洋于去年悍然废黜东魏皇帝,自立为帝,建立了北齐政权。
而就在今年,元明月的兄长、西魏文帝元宝炬亦溘然长逝,太子元钦继位,史称西魏废帝。待得数年之后,宇文泰病故,其子宇文觉亦将效仿高洋,废黜西魏,另立北周。
中原局势愈发混乱不堪,战火频仍,民不聊生。
大量流离失所的百姓如潮水般涌向两界山寻求庇护,只为求得一线生机。
不知从何处传出的消息,只说只要抵达两界村,诚心供奉三清圣人、玉皇大帝与平心娘娘,便能得享温饱,免受饥寒之苦。
更令人称奇的是,连那盘踞在双叉岭上的凶恶妖怪,听闻是前往两界村的流民,非但不加伤害,反而会派遣小妖一路护送,确保其平安抵达。
时至今日,两界村已汇聚了万余户人家,人烟稠密,屋舍俨然。
若非缺少一道城墙,其规模气象,几乎堪称一座“两界城”了。
人口激增,粮食消耗亦巨。
陈布在随身空间中闭关的十年间,无暇顾及外界农事。
敖望与熊大每日闲极无聊,一番商议之后,便自作主张,率领人手自两界山起,一路开垦至黑风山西麓,广辟良田。
一位是擅操水元的龙族,一位是精通土性之力的黑熊精,二人联手,竟将这片土地打理得沃野千里,禾稼丰茂。
两界村的百姓皆深知,村东那座气象恢弘的陈府之中,居住着庇佑一方的神仙,是他们赐予了这片土地安宁与丰饶。
因此,民众供奉香火极其虔诚、热烈,竟使得此地的三清、玉帝与平心娘娘香火之鼎盛,远比南瞻部洲中原腹地都更为浓郁旺盛。
人口繁盛,言语自然纷杂。
不知从何处起,有人提及了元明月的名讳,连同当年陈布将她从乱军中救出的旧事,也一并流传开来。
这些话语几经辗转,竟传入了如今西魏皇帝元钦以及散落各处的元氏宗亲耳中。
许多元魏宗室本就对“政由宰辅,祭则寡人”的境地深感屈辱,不甘心权柄长期旁落于宇文泰之手,无时无刻不想着夺回大权。
此刻惊闻失踪二十余年的元明月不仅安然无恙,更是嫁与了神通广大的仙家,顿时如溺水之人抓住了浮木,心思立刻活络起来。
元宝炬乃是元明月一母同胞的亲兄,当今皇帝元钦则是她的亲侄。
既有如此强大的外援隐于山野,岂有不用之理?
于是,皇帝元钦与亲信宗室密议之后,决意派遣其三弟、武都王元戊为秘使,携重礼前往两界山,拜见那位传说中已非凡俗的姑母——元明月,以期寻求那逆转乾坤的仙缘助力。
陈府之内,仙霭氤氲。
陈晏清与陈晏宁这对兄妹,自降生便身具天仙根骨,又因常随父亲陈布往来于翠光两仪灯内修行,修为进境可谓一日千里,如今皆已是金仙巅峰修为。
若按凡间岁月计算,二人不过十一岁的稚龄,但其历经灯内时空洗礼,实际年岁与道行积累,早已远超表象,只差一步便可晋级太乙。
这一日,一家正共进午膳,其乐融融。
门外值守的敖望前来禀报,称有一人自称是元明月娘娘的亲侄、名唤元戊,携重礼在外求见。
元明月听闻娘家来人,便与儿子陈晏清于南书房见了这位侄儿。
多年未见亲人,初始自是一番唏嘘寒暄,元明月这才得知兄长元宝炬已然驾崩的消息。
然而,当元戊小心翼翼地道出来意,希望借助姑母家的“仙缘”重振元魏皇权时,元明月却毫不犹豫地婉拒了。
她始终牢记母亲当年的叮嘱:陈家人,无陈布亲自陪同,绝不可轻易离开府邸。
多年杳无音信的亲戚突然登门求助,此事透着蹊跷,她不愿卷入这般是非之中。
赠予了些珍稀物件以示抚慰,送走元戊后,元明月便将此事暂且搁下。
然而,始终在一旁静听的陈晏清,却将此番对话深深记在了心中。
因频繁出入翠光两仪灯,他早已深知父亲、孙伯伯、二舅爷他们与西方佛门势同水火。
他暗自思忖:如今西天灵山的大雷音寺或许暂不可撼动,难道还奈何不了南瞻部洲土地上那些凡间的佛寺吗?
他常听人说起,父亲当年仅凭三转修为便敢独自横行南瞻部洲。如今他身负四转玄功,差一步便可五转,岂非一人之力便足以扫尽南瞻部洲所有佛寺?
“人争一口气,佛受一炷香。” 陈晏清心中念头愈发清晰。
如今两界村乃至周遭地域,皆虔心供奉三清祖师、玉帝外曾祖与平心娘娘。若能一举荡平南瞻部洲的佛寺,岂不是能断去佛门在人间的一大根基香火?
再说了,母亲乃是元魏皇室,那他陈晏清岂不是也有皇室血脉?
元钦做得皇帝,他为什么做不得?
待他称帝之后,一统中原,岂不是可以把南瞻部洲的佛寺都灭了?
晚饭后,陈晏清偷偷将妹妹陈晏宁叫到房间,开了隔音阵法,将之前听到的、推测的事情,一股脑告诉了陈晏宁。
“哥,你疯啦!”陈晏宁听完,非但不怕,一双灵动的眼眸反而熠熠生辉,笑嘻嘻地看着哥哥,脸上露出一抹小狐狸般的狡黠,“这么大的事,你敢不先跟爹爹通气,就打算偷偷跑去长安干?不过嘛……听起来确实好刺激的样子!”
她越说越兴奋,开始细数自己的“本领”:“我跟着老师学艺,天文地理、文才武学、五行八卦、奇门遁甲、琴棋书画、算数韬略、医卜星相,甚至农田水利、经济兵略……可谓无一不晓,正恨一身本事无处施展呢!”
她猛地一拍手,眼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这样,哥哥你若去做那人间皇帝,我便给你做个女丞相!咱兄妹二人联手,一同灭了那些和尚的香火,岂不快哉?”
“等等……打住!”
陈晏清被妹妹这一连串的话砸得有点发懵,连忙解释道:“我何时说过要瞒着爹了?我只是想先与你商量一下,该如何同爹爹说这件事。怎么到你嘴里,就变成要瞒着他偷偷去干了?”
陈晏宁闻言,丢给哥哥一个“你真不开窍”的眼神,老气横秋地叹道:“哎呀,我的傻哥哥!爹爹是何等神通?你以为我们不说,他就真的不知道了吗?你这几年光跟着猴伯伯和二舅爷学那些挨揍的硬功夫,脑子是不是都被他们打傻啦?”
她自小被众人捧在手心,翠光两仪灯内外无数大佬护着,养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当下便兴致勃勃地提议:
“择日不如撞日,我们现在就走!”
短短十余年间,王朝更迭如走马观花。
先是北魏分裂为东、西二魏,东魏由权臣高欢把持朝政,西魏则落入曾效力于贺拔岳的宇文泰掌控之中。
直至高欢病逝,其子高洋于去年悍然废黜东魏皇帝,自立为帝,建立了北齐政权。
而就在今年,元明月的兄长、西魏文帝元宝炬亦溘然长逝,太子元钦继位,史称西魏废帝。待得数年之后,宇文泰病故,其子宇文觉亦将效仿高洋,废黜西魏,另立北周。
中原局势愈发混乱不堪,战火频仍,民不聊生。
大量流离失所的百姓如潮水般涌向两界山寻求庇护,只为求得一线生机。
不知从何处传出的消息,只说只要抵达两界村,诚心供奉三清圣人、玉皇大帝与平心娘娘,便能得享温饱,免受饥寒之苦。
更令人称奇的是,连那盘踞在双叉岭上的凶恶妖怪,听闻是前往两界村的流民,非但不加伤害,反而会派遣小妖一路护送,确保其平安抵达。
时至今日,两界村已汇聚了万余户人家,人烟稠密,屋舍俨然。
若非缺少一道城墙,其规模气象,几乎堪称一座“两界城”了。
人口激增,粮食消耗亦巨。
陈布在随身空间中闭关的十年间,无暇顾及外界农事。
敖望与熊大每日闲极无聊,一番商议之后,便自作主张,率领人手自两界山起,一路开垦至黑风山西麓,广辟良田。
一位是擅操水元的龙族,一位是精通土性之力的黑熊精,二人联手,竟将这片土地打理得沃野千里,禾稼丰茂。
两界村的百姓皆深知,村东那座气象恢弘的陈府之中,居住着庇佑一方的神仙,是他们赐予了这片土地安宁与丰饶。
因此,民众供奉香火极其虔诚、热烈,竟使得此地的三清、玉帝与平心娘娘香火之鼎盛,远比南瞻部洲中原腹地都更为浓郁旺盛。
人口繁盛,言语自然纷杂。
不知从何处起,有人提及了元明月的名讳,连同当年陈布将她从乱军中救出的旧事,也一并流传开来。
这些话语几经辗转,竟传入了如今西魏皇帝元钦以及散落各处的元氏宗亲耳中。
许多元魏宗室本就对“政由宰辅,祭则寡人”的境地深感屈辱,不甘心权柄长期旁落于宇文泰之手,无时无刻不想着夺回大权。
此刻惊闻失踪二十余年的元明月不仅安然无恙,更是嫁与了神通广大的仙家,顿时如溺水之人抓住了浮木,心思立刻活络起来。
元宝炬乃是元明月一母同胞的亲兄,当今皇帝元钦则是她的亲侄。
既有如此强大的外援隐于山野,岂有不用之理?
于是,皇帝元钦与亲信宗室密议之后,决意派遣其三弟、武都王元戊为秘使,携重礼前往两界山,拜见那位传说中已非凡俗的姑母——元明月,以期寻求那逆转乾坤的仙缘助力。
陈府之内,仙霭氤氲。
陈晏清与陈晏宁这对兄妹,自降生便身具天仙根骨,又因常随父亲陈布往来于翠光两仪灯内修行,修为进境可谓一日千里,如今皆已是金仙巅峰修为。
若按凡间岁月计算,二人不过十一岁的稚龄,但其历经灯内时空洗礼,实际年岁与道行积累,早已远超表象,只差一步便可晋级太乙。
这一日,一家正共进午膳,其乐融融。
门外值守的敖望前来禀报,称有一人自称是元明月娘娘的亲侄、名唤元戊,携重礼在外求见。
元明月听闻娘家来人,便与儿子陈晏清于南书房见了这位侄儿。
多年未见亲人,初始自是一番唏嘘寒暄,元明月这才得知兄长元宝炬已然驾崩的消息。
然而,当元戊小心翼翼地道出来意,希望借助姑母家的“仙缘”重振元魏皇权时,元明月却毫不犹豫地婉拒了。
她始终牢记母亲当年的叮嘱:陈家人,无陈布亲自陪同,绝不可轻易离开府邸。
多年杳无音信的亲戚突然登门求助,此事透着蹊跷,她不愿卷入这般是非之中。
赠予了些珍稀物件以示抚慰,送走元戊后,元明月便将此事暂且搁下。
然而,始终在一旁静听的陈晏清,却将此番对话深深记在了心中。
因频繁出入翠光两仪灯,他早已深知父亲、孙伯伯、二舅爷他们与西方佛门势同水火。
他暗自思忖:如今西天灵山的大雷音寺或许暂不可撼动,难道还奈何不了南瞻部洲土地上那些凡间的佛寺吗?
他常听人说起,父亲当年仅凭三转修为便敢独自横行南瞻部洲。如今他身负四转玄功,差一步便可五转,岂非一人之力便足以扫尽南瞻部洲所有佛寺?
“人争一口气,佛受一炷香。” 陈晏清心中念头愈发清晰。
如今两界村乃至周遭地域,皆虔心供奉三清祖师、玉帝外曾祖与平心娘娘。若能一举荡平南瞻部洲的佛寺,岂不是能断去佛门在人间的一大根基香火?
再说了,母亲乃是元魏皇室,那他陈晏清岂不是也有皇室血脉?
元钦做得皇帝,他为什么做不得?
待他称帝之后,一统中原,岂不是可以把南瞻部洲的佛寺都灭了?
晚饭后,陈晏清偷偷将妹妹陈晏宁叫到房间,开了隔音阵法,将之前听到的、推测的事情,一股脑告诉了陈晏宁。
“哥,你疯啦!”陈晏宁听完,非但不怕,一双灵动的眼眸反而熠熠生辉,笑嘻嘻地看着哥哥,脸上露出一抹小狐狸般的狡黠,“这么大的事,你敢不先跟爹爹通气,就打算偷偷跑去长安干?不过嘛……听起来确实好刺激的样子!”
她越说越兴奋,开始细数自己的“本领”:“我跟着老师学艺,天文地理、文才武学、五行八卦、奇门遁甲、琴棋书画、算数韬略、医卜星相,甚至农田水利、经济兵略……可谓无一不晓,正恨一身本事无处施展呢!”
她猛地一拍手,眼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这样,哥哥你若去做那人间皇帝,我便给你做个女丞相!咱兄妹二人联手,一同灭了那些和尚的香火,岂不快哉?”
“等等……打住!”
陈晏清被妹妹这一连串的话砸得有点发懵,连忙解释道:“我何时说过要瞒着爹了?我只是想先与你商量一下,该如何同爹爹说这件事。怎么到你嘴里,就变成要瞒着他偷偷去干了?”
陈晏宁闻言,丢给哥哥一个“你真不开窍”的眼神,老气横秋地叹道:“哎呀,我的傻哥哥!爹爹是何等神通?你以为我们不说,他就真的不知道了吗?你这几年光跟着猴伯伯和二舅爷学那些挨揍的硬功夫,脑子是不是都被他们打傻啦?”
她自小被众人捧在手心,翠光两仪灯内外无数大佬护着,养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当下便兴致勃勃地提议:
“择日不如撞日,我们现在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