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如刀,割裂沉沉雾霭。
卫渊立于银库高台之上,玄色斗篷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脚下是南方商会七郡账册堆叠如山的核查现场,灯火通明,巡卫森然,每一笔进出流水皆经他亲审。
他神色平静,谈笑间处置数起贪墨小案,手段凌厉却不失分寸,震慑之余更显掌控之力。
可他的心,早已飞出这重重院墙。
“雁门”二字牵动的不只是军情,更是十年前那段被深埋的秘档——苏娘子查到的那份记录,本该无人知晓。
如今却成了北方商会发难的导火索。
“共商大义”?
不过是披着道义外衣的政变前奏。
他转身步入密室,吴谋士已在等候,面色凝重:“张老板传来消息,紧急联席会议定于明日辰时召开,议题直指您的出身与过往行迹。北线三商会已暗中结盟,意图借机夺权。”
“夺权?”卫渊冷笑,指尖轻叩案上地图,“他们真以为,没有我,这南七郡的盐铁漕运还能运转一日?没有火药坊、玻璃工坊和肥皂厂撑起的财源,他们拿什么养兵抗敌?”
吴谋士低声道:“可人心易惑。您虽有功绩,但身份成谜。十年来从未回京述职,早年又以纨绔之名败尽家产……如今骤然崛起,谁不生疑?”
卫渊沉默片刻,眸光渐冷:“那就让他们亲眼看看,这个‘来历不明’的人,是如何一步步把一群溃兵变成铁军,把一片穷壤变成钱粮重地的。”
他抬眼,语气不容置疑:“通知苏娘子,让她连夜联络陈氏布行、许家船帮、林氏矿局三位老东家,务必到场。再传令火器营,即刻将最新一批震天雷运至浔阳江畔,对外宣称‘援军前锋已抵江南’。”
吴谋士一怔:“假情报?”
“不,是心理战。”卫渊缓缓起身,踱步至沙盘前,手指划过雁门关至江南千里防线,“敌军统帅亲自率主力南下,表面强攻,实则试探。他在赌我们的士气是否动摇,内部是否分裂。若我们慌了,他便长驱直入;若我们稳如泰山,他反而不敢轻进。”
他目光如炬:“所以,我要让他看到一座固若金汤的南方——援军云集、粮草充足、民心归附。哪怕全是虚影,也要让他信以为真。”
吴谋士颔首称是,正欲退下,却被卫渊叫住:“还有一事。让暗桩放出风声:就说我在三个月前就已秘密会见西狄使臣,谈妥借兵二十万,只待春雪消融便从背后抄其老巢。”
“这……太过冒险!”吴谋士皱眉,“一旦泄露,恐惹外交风波。”
“正因危险,才可信。”卫渊嘴角微扬,“乱世之中,最怕的不是谎言,而是不敢说大话的人。一个敢与异族谈合纵连横的领袖,才真正令人忌惮。”
话音落罢,风雪忽止。
翌日清晨,南方商会总堂。
朱漆大门洞开,群商云集。
北方三董联袂而至,身后跟着数十名持异议的商董,气氛剑拔弩张。
张老板坐在主位一侧,神情不动,手中茶盏却微微倾斜,溢出一线热痕。
辰时刚到,门外传来整齐脚步声。
众人回首,只见卫渊缓步而入,一身墨袍未佩饰物,却自带威压。
他身后仅随两名亲卫,步伐沉稳,目光扫过全场,无一人敢直视。
“诸位。”他站定中央,声音不高,却清晰入耳,“我知道你们为何而来。”
堂内寂静。
一名白须老商终于开口:“世子殿下,非是我等不信您,只是近来流言四起,说您并非卫国公亲孙,而是……冒名顶替之人。更有甚者,言您曾勾结番邦,图谋不轨。此等传闻若不澄清,何以服众?”
卫渊笑了。
他并不否认,也不愤怒,反而从容道:“不错,我的确有些特殊经历。”
全场哗然。
他举手示意安静:“十年前,我醉死青楼,世人皆道卫家绝后。可谁能想到,那一夜之后,我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下《农垦策》《火器初论》《商税改制八条》?谁能想到,我用一块肥皂换来了第一个作坊?用一面玻璃窗打开了南洋贸易?”
他环视众人,一字一句:“我不否认自己行事乖张,曾扮纨绔、装疯卖傻,甚至故意败光祖产。为何?因为那时朝中有奸相掌权,皇帝设局欲灭卫门满族!若我不装废物,早被人杀了祭旗!”
他声调陡然转厉:“十年隐忍,换来今日南方自立。你们的钱庄因我而兴,你们的货船因我远航,你们的孩子能读书识字,是因为我建了百所义学!现在,有人问我‘你是谁’?”
他猛然上前一步:“我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没有我,你们现在还能坐在这里说话吗?”
满堂寂然。
张老板缓缓起身,沉声道:“诸位,我记得三年前旱灾,是他调江淮米粮十万石,平价放赈;两年前海寇犯境,是他一夜造火船三十,焚敌舰于海口。这样的领袖,你们要质疑?”
几位原本犹豫的老商互视一眼,纷纷点头。
会议最终以压倒性支持结束。
反对者虽未当场屈服,却已被张老板安插的眼线严密监控。
当日黄昏,卫渊登上城楼,遥望北方雪原。
吴谋士低声汇报:“假情报已通过俘虏释放渠道传入敌营。另外,火器营已完成最后布防,震天雷埋设完毕,只待时机。”
卫渊望着天边残阳,喃喃道:“李将军……你带兵来得倒是快。”
“只可惜,你不知道,这一仗,从你决定南下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输了。”夜色如墨,朔风卷起残雪,在南方防线外的旷野上翻涌成雾。
李将军勒马于一处山丘之上,铁甲覆霜,目光如鹰隼般扫视前方那道蜿蜒横亘的土石长墙——那是卫渊以水泥、火药与人力构筑的“铁脊防线”,据斥候回报,仅凭三千守军驻防。
“区区南商乌合之众,也敢称天堑?”他冷笑一声,手中长槊一指,“全军压进!破关之后,屠城三日!”
战鼓轰鸣,铁蹄踏碎冻土。
五千先锋精骑如黑潮奔涌,直扑关隘。
然而就在前锋距城墙不足三百步之时,大地突生异动——轰然巨响自地面炸裂,一道火光沿着预埋的引线疾驰而过,瞬间引爆两侧山壁间密布的火药罐!
轰!轰!轰!
连环爆震撕开寂静,滚石伴着烈焰从高坡滚落,尘土冲天,骑兵阵型顷刻大乱。
未等重整,城墙上号角齐鸣,千张强弓齐发,箭雨遮天蔽日,带着尖啸倾泻而下。
更有特制火箭点燃了预先洒满松油的道路,烈火腾空而起,将整片战场化作炼狱。
李将军怒吼挥刀,亲自率亲卫冲锋,却见前方地表猛然塌陷——陷坑连环开启,深达数丈,底部插满淬毒竹签,数十骑连人带马坠入其中,哀嚎不绝。
更可怕的是,敌军竟在高处设有火炮阵地,随着一声令下,十余枚震天雷凌空炸裂,气浪掀翻战马,碎甲纷飞。
“有埋伏!撤!立即撤退!”李将军目眦欲裂,眼睁睁看着自己引以为傲的先锋部队在短短半个时辰内折损近半。
他最后回望那座看似孤弱的城池,只见城头一面玄旗缓缓升起,上书一个血红的“卫”字,在火光中猎猎招展,仿佛讥笑。
败军狼狈北返,而南方关内,士气沸腾。
士兵们欢呼呐喊,称此战为“火狱断脊”,言卫世子算无遗策,神鬼难侵。
卫渊立于城楼,披风染尘未解,神色淡漠地看着溃敌远去的方向。
他并未欣喜,反而眉心微蹙。
这一仗太顺了——顺得近乎刻意。
敌军统帅何等老辣,怎会让李将军孤军深入至此?
除非……这是试探,是用鲜血换情报的一场博弈。
就在此时,一名亲卫悄然递上一封密信,无署名,无印记,是从城门岗哨一名乞丐手中截获。
卫渊拆开,纸上仅有一行墨字:
“你的时间不多了。”
笔迹陌生,墨色新润,却是用极细的蝇头小楷写就,像是出自文吏之手。
他盯着那句话良久,指尖渐冷。
不是恐吓。
若是敌军所留,必带挑衅或威胁之语。
可这句话……冷静、克制,甚至带着一丝悲悯。
更像是提醒,而非警告。
他忽然想到什么,猛地抬头:“今日进出城门的文书记录,可已归档?”
“回世子,正在清点。”
“立刻调出所有夜间值守名单,尤其是西角门和粮仓附近的轮值兵卒。另外——”他声音低沉下来,“查最近一个月内,是否有人员频繁接触北方商队随行杂役。”
吴谋士匆匆赶来,见他神情凝重,不由一惊:“可是战报有变?”
卫渊没有回答,只是将那封信递过去。烛光下,两人都沉默了。
片刻后,卫渊缓缓道:“有人知道我在等什么……也知道我最怕什么。”
他望向南方商会总堂的方向,眼中寒光闪动。
“真正的刀,从来不在战场上。”
卫渊立于银库高台之上,玄色斗篷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脚下是南方商会七郡账册堆叠如山的核查现场,灯火通明,巡卫森然,每一笔进出流水皆经他亲审。
他神色平静,谈笑间处置数起贪墨小案,手段凌厉却不失分寸,震慑之余更显掌控之力。
可他的心,早已飞出这重重院墙。
“雁门”二字牵动的不只是军情,更是十年前那段被深埋的秘档——苏娘子查到的那份记录,本该无人知晓。
如今却成了北方商会发难的导火索。
“共商大义”?
不过是披着道义外衣的政变前奏。
他转身步入密室,吴谋士已在等候,面色凝重:“张老板传来消息,紧急联席会议定于明日辰时召开,议题直指您的出身与过往行迹。北线三商会已暗中结盟,意图借机夺权。”
“夺权?”卫渊冷笑,指尖轻叩案上地图,“他们真以为,没有我,这南七郡的盐铁漕运还能运转一日?没有火药坊、玻璃工坊和肥皂厂撑起的财源,他们拿什么养兵抗敌?”
吴谋士低声道:“可人心易惑。您虽有功绩,但身份成谜。十年来从未回京述职,早年又以纨绔之名败尽家产……如今骤然崛起,谁不生疑?”
卫渊沉默片刻,眸光渐冷:“那就让他们亲眼看看,这个‘来历不明’的人,是如何一步步把一群溃兵变成铁军,把一片穷壤变成钱粮重地的。”
他抬眼,语气不容置疑:“通知苏娘子,让她连夜联络陈氏布行、许家船帮、林氏矿局三位老东家,务必到场。再传令火器营,即刻将最新一批震天雷运至浔阳江畔,对外宣称‘援军前锋已抵江南’。”
吴谋士一怔:“假情报?”
“不,是心理战。”卫渊缓缓起身,踱步至沙盘前,手指划过雁门关至江南千里防线,“敌军统帅亲自率主力南下,表面强攻,实则试探。他在赌我们的士气是否动摇,内部是否分裂。若我们慌了,他便长驱直入;若我们稳如泰山,他反而不敢轻进。”
他目光如炬:“所以,我要让他看到一座固若金汤的南方——援军云集、粮草充足、民心归附。哪怕全是虚影,也要让他信以为真。”
吴谋士颔首称是,正欲退下,却被卫渊叫住:“还有一事。让暗桩放出风声:就说我在三个月前就已秘密会见西狄使臣,谈妥借兵二十万,只待春雪消融便从背后抄其老巢。”
“这……太过冒险!”吴谋士皱眉,“一旦泄露,恐惹外交风波。”
“正因危险,才可信。”卫渊嘴角微扬,“乱世之中,最怕的不是谎言,而是不敢说大话的人。一个敢与异族谈合纵连横的领袖,才真正令人忌惮。”
话音落罢,风雪忽止。
翌日清晨,南方商会总堂。
朱漆大门洞开,群商云集。
北方三董联袂而至,身后跟着数十名持异议的商董,气氛剑拔弩张。
张老板坐在主位一侧,神情不动,手中茶盏却微微倾斜,溢出一线热痕。
辰时刚到,门外传来整齐脚步声。
众人回首,只见卫渊缓步而入,一身墨袍未佩饰物,却自带威压。
他身后仅随两名亲卫,步伐沉稳,目光扫过全场,无一人敢直视。
“诸位。”他站定中央,声音不高,却清晰入耳,“我知道你们为何而来。”
堂内寂静。
一名白须老商终于开口:“世子殿下,非是我等不信您,只是近来流言四起,说您并非卫国公亲孙,而是……冒名顶替之人。更有甚者,言您曾勾结番邦,图谋不轨。此等传闻若不澄清,何以服众?”
卫渊笑了。
他并不否认,也不愤怒,反而从容道:“不错,我的确有些特殊经历。”
全场哗然。
他举手示意安静:“十年前,我醉死青楼,世人皆道卫家绝后。可谁能想到,那一夜之后,我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下《农垦策》《火器初论》《商税改制八条》?谁能想到,我用一块肥皂换来了第一个作坊?用一面玻璃窗打开了南洋贸易?”
他环视众人,一字一句:“我不否认自己行事乖张,曾扮纨绔、装疯卖傻,甚至故意败光祖产。为何?因为那时朝中有奸相掌权,皇帝设局欲灭卫门满族!若我不装废物,早被人杀了祭旗!”
他声调陡然转厉:“十年隐忍,换来今日南方自立。你们的钱庄因我而兴,你们的货船因我远航,你们的孩子能读书识字,是因为我建了百所义学!现在,有人问我‘你是谁’?”
他猛然上前一步:“我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没有我,你们现在还能坐在这里说话吗?”
满堂寂然。
张老板缓缓起身,沉声道:“诸位,我记得三年前旱灾,是他调江淮米粮十万石,平价放赈;两年前海寇犯境,是他一夜造火船三十,焚敌舰于海口。这样的领袖,你们要质疑?”
几位原本犹豫的老商互视一眼,纷纷点头。
会议最终以压倒性支持结束。
反对者虽未当场屈服,却已被张老板安插的眼线严密监控。
当日黄昏,卫渊登上城楼,遥望北方雪原。
吴谋士低声汇报:“假情报已通过俘虏释放渠道传入敌营。另外,火器营已完成最后布防,震天雷埋设完毕,只待时机。”
卫渊望着天边残阳,喃喃道:“李将军……你带兵来得倒是快。”
“只可惜,你不知道,这一仗,从你决定南下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输了。”夜色如墨,朔风卷起残雪,在南方防线外的旷野上翻涌成雾。
李将军勒马于一处山丘之上,铁甲覆霜,目光如鹰隼般扫视前方那道蜿蜒横亘的土石长墙——那是卫渊以水泥、火药与人力构筑的“铁脊防线”,据斥候回报,仅凭三千守军驻防。
“区区南商乌合之众,也敢称天堑?”他冷笑一声,手中长槊一指,“全军压进!破关之后,屠城三日!”
战鼓轰鸣,铁蹄踏碎冻土。
五千先锋精骑如黑潮奔涌,直扑关隘。
然而就在前锋距城墙不足三百步之时,大地突生异动——轰然巨响自地面炸裂,一道火光沿着预埋的引线疾驰而过,瞬间引爆两侧山壁间密布的火药罐!
轰!轰!轰!
连环爆震撕开寂静,滚石伴着烈焰从高坡滚落,尘土冲天,骑兵阵型顷刻大乱。
未等重整,城墙上号角齐鸣,千张强弓齐发,箭雨遮天蔽日,带着尖啸倾泻而下。
更有特制火箭点燃了预先洒满松油的道路,烈火腾空而起,将整片战场化作炼狱。
李将军怒吼挥刀,亲自率亲卫冲锋,却见前方地表猛然塌陷——陷坑连环开启,深达数丈,底部插满淬毒竹签,数十骑连人带马坠入其中,哀嚎不绝。
更可怕的是,敌军竟在高处设有火炮阵地,随着一声令下,十余枚震天雷凌空炸裂,气浪掀翻战马,碎甲纷飞。
“有埋伏!撤!立即撤退!”李将军目眦欲裂,眼睁睁看着自己引以为傲的先锋部队在短短半个时辰内折损近半。
他最后回望那座看似孤弱的城池,只见城头一面玄旗缓缓升起,上书一个血红的“卫”字,在火光中猎猎招展,仿佛讥笑。
败军狼狈北返,而南方关内,士气沸腾。
士兵们欢呼呐喊,称此战为“火狱断脊”,言卫世子算无遗策,神鬼难侵。
卫渊立于城楼,披风染尘未解,神色淡漠地看着溃敌远去的方向。
他并未欣喜,反而眉心微蹙。
这一仗太顺了——顺得近乎刻意。
敌军统帅何等老辣,怎会让李将军孤军深入至此?
除非……这是试探,是用鲜血换情报的一场博弈。
就在此时,一名亲卫悄然递上一封密信,无署名,无印记,是从城门岗哨一名乞丐手中截获。
卫渊拆开,纸上仅有一行墨字:
“你的时间不多了。”
笔迹陌生,墨色新润,却是用极细的蝇头小楷写就,像是出自文吏之手。
他盯着那句话良久,指尖渐冷。
不是恐吓。
若是敌军所留,必带挑衅或威胁之语。
可这句话……冷静、克制,甚至带着一丝悲悯。
更像是提醒,而非警告。
他忽然想到什么,猛地抬头:“今日进出城门的文书记录,可已归档?”
“回世子,正在清点。”
“立刻调出所有夜间值守名单,尤其是西角门和粮仓附近的轮值兵卒。另外——”他声音低沉下来,“查最近一个月内,是否有人员频繁接触北方商队随行杂役。”
吴谋士匆匆赶来,见他神情凝重,不由一惊:“可是战报有变?”
卫渊没有回答,只是将那封信递过去。烛光下,两人都沉默了。
片刻后,卫渊缓缓道:“有人知道我在等什么……也知道我最怕什么。”
他望向南方商会总堂的方向,眼中寒光闪动。
“真正的刀,从来不在战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