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二年十二月十八,凛冽的寒风卷着细碎的雪粒,如锋利的沙砾般掠过白马山寨的木屋顶,屋檐下悬挂的冰棱被吹得轻轻晃动,发出清脆的碰撞声。可这刺骨的寒意,却丝毫吹不散寨内沸腾的热闹气息——一大早,负责传递消息的年轻祭师阿木就骑着一匹汗津津的枣红马从武都州府赶回,马背上的褡裢还沾着沿途的泥雪。他刚到寨门前,便翻身下马,顾不得揉一揉冻得通红的脸颊,双手高高举起一份叠得整齐的红色文书,用尽全身力气朝着寨内大喊:“安史之乱平了!史朝义在幽州自缢了!朝廷的文书,千真万确!”
这声呼喊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在山寨里激起千层浪。正在耕作区清理积雪的农夫们,手中的木锨“哐当”一声掉在雪地里,有人甚至忘了戴上落在肩头的草帽,踩着没过脚踝的积雪就往寨门跑;医祭院后院里,几名妇人正将晒好的甘草、当归收进竹筐,听到消息后,竹筐从手中滑落,草药撒了一地也顾不上捡,拉着身边人的手就往广场方向赶;就连练兵场上,护寨队队员们正握着玄铁刀进行劈砍训练,听到喊声后,三十余人几乎同时停下动作,刀身插在雪地里,溅起一片雪雾。护寨队队长陈虎抹了把脸上的雪水,朝着队员们挥了挥手:“走!去看看!”众人便簇拥着朝着寨门的方向涌去,脚步声震得地上的积雪簌簌掉落。
此时的班哲,正在圣灵寺的藏经阁里整理杨石留下的祭法典籍。藏经阁的窗户敞开着一条缝,寒风钻进来,吹动了案上摊开的《白马魂术要义》。他手中握着一支狼毫毛笔,正小心翼翼地在泛黄的书页上批注着魂咒的易错点,笔尖刚蘸了墨,准备在“镇魂咒”旁写下注解,就听到了阿木的呼喊。班哲的手猛地一顿,墨汁在宣纸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痕迹,如同一块小小的乌云。他愣了片刻,随即反应过来,将毛笔往笔洗里一放,快步走出殿门。
刚到藏经阁的台阶下,班哲就看到寨内的百姓们已经自发地聚集在中央广场上,人群像潮水般从各个角落涌来,原本宽敞的广场很快就变得拥挤。有人从家中翻出珍藏多年的红布,踩着木梯挂在木屋的屋檐下,红色的布料在白雪的映衬下格外鲜艳;几个年轻的小伙子搬出了过年时才舍得放的鞭炮,用火种点燃引线,“噼啪”的声响瞬间炸开,烟雾缭绕中,欢呼声、笑声交织在一起,将冬日的寒冷驱散了大半。就连平日里最沉稳的老木匠赵伯,也拄着拐杖站在人群中,脸上带着激动的笑容,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师弟!师弟!”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阿彪和马泽快步走了过来。阿彪手中还握着那把伴随他多年的玄铁弓,弓梢上还沾着练兵时的雪屑,他的脸上满是激动,说话时气息都有些不稳:“师弟,真的平了!安史之乱真的平了!整整八年啊,我们终于不用再跟叛军打仗了!以后百姓们再也不用颠沛流离了!”他一边说,一边用力拍了拍班哲的肩膀,力道大得让班哲都忍不住晃了晃。
马泽站在一旁,脸上也带着笑容,但眼神中却多了一丝冷静。他看着广场上欢呼的百姓,轻声说道:“战乱暂平是天大的好事,百姓们能安心过日子,这是我们一直期盼的。但你也看到了,这些年因为战乱,多少人流离失所,多少人家破人亡——他们心中的苦,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弥补的。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扩建新寨,开垦更多的荒地,让更多还在外面漂泊的流民能在山寨安家,这才是真正的安稳。”
班哲点了点头,目光扫过广场上的百姓,心中既有欣慰,也有一丝沉甸甸的责任感。他深吸一口气,朝着广场中央的高台走去。那高台是平日里祭师们宣讲魂术、传达消息的地方,用青石砌成,上面还刻着简单的魂纹。班哲走上高台,站在台子边缘,等百姓们的欢呼声渐渐平息,才开口说道:“乡亲们,安史之乱平定,这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福气,值得我们好好庆祝。但我要提醒大家,朝廷的动荡还没有结束——李辅国虽被革职查办,但鱼朝恩还在朝堂上掌权,各地的地方官吏欺压百姓的事,也没有彻底断绝。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太平就放松警惕,守护山寨的安宁,守护我们自己的家,还需要我们所有人共同努力。”
百姓们闻言,欢呼声渐渐低了下去,广场上的气氛也从之前的狂热变得平静。张老栓拄着拐杖,一步步走到高台前,他的头发已经全白了,脸上布满了皱纹,那是多年战乱留下的痕迹。他抬起头,看着高台上的班哲,声音洪亮地说道:“班祭师说得对!我们以前在老家的时候,就是因为以为太平了,放松了警惕,才被那些贪官污吏强征了田产,逼得我们不得不背井离乡。现在有班祭师和祭师团的各位护着我们,我们更要听班祭师的话,好好守着这个山寨,守着我们的家!”
“对!听班祭师的!”“我们一定好好守着山寨!”百姓们纷纷附和,原本浮躁的情绪渐渐沉淀下来,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清醒认知。有人开始收拾地上的鞭炮碎屑,有人帮着将晒乱的草药重新装回竹筐,广场上的秩序很快就恢复了,每个人的脸上都多了一份坚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天下午,山寨里张灯结彩,百姓们自发地从家中拿出粮食和肉菜——王屠户杀了两头肥猪,将猪肉切成大块分给各家各户;李婆从地窖里取出了储存的白菜和萝卜,还煮了一大锅热腾腾的红薯粥;就连孩子们,也跟着大人们一起打扫广场,准备晚上的庆祝晚宴。祭师们则在广场的东侧搭建了一座临时的高台,高台上摆放着香炉和祭品,班哲亲自率领二十余名祭师,穿着整齐的祭师礼服,手持圣灵法杖,吟唱《白马镇魂歌》。低沉而庄重的歌声在广场上回荡,既是为了祭奠在战乱中死去的百姓,告慰他们的亡灵,也是为了祈求山寨未来的安宁,祈求上天能庇佑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夜幕降临时,广场上点燃了数十个火把,火光冲天,照亮了每个人的笑脸。百姓们围着篝火唱歌跳舞,有人弹起了胡琴,有人唱起了家乡的歌谣,欢快的旋律在山谷间回荡。孩子们拿着用红纸糊的灯笼,在人群中穿梭嬉戏,灯笼上用墨笔画着简单的图案,有的是白马,有的是圣灵草,还有的写着“平安”二字,映得孩子们的脸上满是喜悦。老人们则坐在篝火旁,一边喝着温热的米酒,一边聊着这些年的经历——有人说起了战乱中失去的亲人,声音有些哽咽,但很快又被身边人的安慰打断;有人说起了来到山寨后的生活,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说着说着,就忍不住感叹:“能有今天这样的日子,真是不容易啊。”
班哲站在高台边缘,看着眼前的景象,手中握着一枚小小的圣灵草叶片,叶片的清香在指尖萦绕。他的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但心中却没有丝毫松懈——他想起了杨石恩师临终前对他说的话:“乱世如黑夜,我们祭师,就是照亮黑夜的灯。灯不灭,百姓才有希望。”安史之乱的结束,只是乱世的一个逗号,不是句号。朝廷的腐朽、幽荧教的余孽、还有那些尚未平息的地方纷争,都像隐藏在黑暗中的猛兽,随时可能扑出来。真正的太平,还需要漫长的等待,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守护。
夜渐渐深了,篝火依旧在燃烧,歌声和笑声也没有停歇。班哲抬头望向夜空,天空中繁星闪烁,月光皎洁,洒在白雪覆盖的山头上,如同披上了一层银纱。他轻轻握紧了手中的圣灵草叶片,在心中默念:“恩师,百姓们现在很平安,我会守住这片土地,守住您的嘱托。”
这声呼喊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在山寨里激起千层浪。正在耕作区清理积雪的农夫们,手中的木锨“哐当”一声掉在雪地里,有人甚至忘了戴上落在肩头的草帽,踩着没过脚踝的积雪就往寨门跑;医祭院后院里,几名妇人正将晒好的甘草、当归收进竹筐,听到消息后,竹筐从手中滑落,草药撒了一地也顾不上捡,拉着身边人的手就往广场方向赶;就连练兵场上,护寨队队员们正握着玄铁刀进行劈砍训练,听到喊声后,三十余人几乎同时停下动作,刀身插在雪地里,溅起一片雪雾。护寨队队长陈虎抹了把脸上的雪水,朝着队员们挥了挥手:“走!去看看!”众人便簇拥着朝着寨门的方向涌去,脚步声震得地上的积雪簌簌掉落。
此时的班哲,正在圣灵寺的藏经阁里整理杨石留下的祭法典籍。藏经阁的窗户敞开着一条缝,寒风钻进来,吹动了案上摊开的《白马魂术要义》。他手中握着一支狼毫毛笔,正小心翼翼地在泛黄的书页上批注着魂咒的易错点,笔尖刚蘸了墨,准备在“镇魂咒”旁写下注解,就听到了阿木的呼喊。班哲的手猛地一顿,墨汁在宣纸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痕迹,如同一块小小的乌云。他愣了片刻,随即反应过来,将毛笔往笔洗里一放,快步走出殿门。
刚到藏经阁的台阶下,班哲就看到寨内的百姓们已经自发地聚集在中央广场上,人群像潮水般从各个角落涌来,原本宽敞的广场很快就变得拥挤。有人从家中翻出珍藏多年的红布,踩着木梯挂在木屋的屋檐下,红色的布料在白雪的映衬下格外鲜艳;几个年轻的小伙子搬出了过年时才舍得放的鞭炮,用火种点燃引线,“噼啪”的声响瞬间炸开,烟雾缭绕中,欢呼声、笑声交织在一起,将冬日的寒冷驱散了大半。就连平日里最沉稳的老木匠赵伯,也拄着拐杖站在人群中,脸上带着激动的笑容,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师弟!师弟!”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阿彪和马泽快步走了过来。阿彪手中还握着那把伴随他多年的玄铁弓,弓梢上还沾着练兵时的雪屑,他的脸上满是激动,说话时气息都有些不稳:“师弟,真的平了!安史之乱真的平了!整整八年啊,我们终于不用再跟叛军打仗了!以后百姓们再也不用颠沛流离了!”他一边说,一边用力拍了拍班哲的肩膀,力道大得让班哲都忍不住晃了晃。
马泽站在一旁,脸上也带着笑容,但眼神中却多了一丝冷静。他看着广场上欢呼的百姓,轻声说道:“战乱暂平是天大的好事,百姓们能安心过日子,这是我们一直期盼的。但你也看到了,这些年因为战乱,多少人流离失所,多少人家破人亡——他们心中的苦,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弥补的。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扩建新寨,开垦更多的荒地,让更多还在外面漂泊的流民能在山寨安家,这才是真正的安稳。”
班哲点了点头,目光扫过广场上的百姓,心中既有欣慰,也有一丝沉甸甸的责任感。他深吸一口气,朝着广场中央的高台走去。那高台是平日里祭师们宣讲魂术、传达消息的地方,用青石砌成,上面还刻着简单的魂纹。班哲走上高台,站在台子边缘,等百姓们的欢呼声渐渐平息,才开口说道:“乡亲们,安史之乱平定,这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福气,值得我们好好庆祝。但我要提醒大家,朝廷的动荡还没有结束——李辅国虽被革职查办,但鱼朝恩还在朝堂上掌权,各地的地方官吏欺压百姓的事,也没有彻底断绝。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太平就放松警惕,守护山寨的安宁,守护我们自己的家,还需要我们所有人共同努力。”
百姓们闻言,欢呼声渐渐低了下去,广场上的气氛也从之前的狂热变得平静。张老栓拄着拐杖,一步步走到高台前,他的头发已经全白了,脸上布满了皱纹,那是多年战乱留下的痕迹。他抬起头,看着高台上的班哲,声音洪亮地说道:“班祭师说得对!我们以前在老家的时候,就是因为以为太平了,放松了警惕,才被那些贪官污吏强征了田产,逼得我们不得不背井离乡。现在有班祭师和祭师团的各位护着我们,我们更要听班祭师的话,好好守着这个山寨,守着我们的家!”
“对!听班祭师的!”“我们一定好好守着山寨!”百姓们纷纷附和,原本浮躁的情绪渐渐沉淀下来,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清醒认知。有人开始收拾地上的鞭炮碎屑,有人帮着将晒乱的草药重新装回竹筐,广场上的秩序很快就恢复了,每个人的脸上都多了一份坚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天下午,山寨里张灯结彩,百姓们自发地从家中拿出粮食和肉菜——王屠户杀了两头肥猪,将猪肉切成大块分给各家各户;李婆从地窖里取出了储存的白菜和萝卜,还煮了一大锅热腾腾的红薯粥;就连孩子们,也跟着大人们一起打扫广场,准备晚上的庆祝晚宴。祭师们则在广场的东侧搭建了一座临时的高台,高台上摆放着香炉和祭品,班哲亲自率领二十余名祭师,穿着整齐的祭师礼服,手持圣灵法杖,吟唱《白马镇魂歌》。低沉而庄重的歌声在广场上回荡,既是为了祭奠在战乱中死去的百姓,告慰他们的亡灵,也是为了祈求山寨未来的安宁,祈求上天能庇佑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夜幕降临时,广场上点燃了数十个火把,火光冲天,照亮了每个人的笑脸。百姓们围着篝火唱歌跳舞,有人弹起了胡琴,有人唱起了家乡的歌谣,欢快的旋律在山谷间回荡。孩子们拿着用红纸糊的灯笼,在人群中穿梭嬉戏,灯笼上用墨笔画着简单的图案,有的是白马,有的是圣灵草,还有的写着“平安”二字,映得孩子们的脸上满是喜悦。老人们则坐在篝火旁,一边喝着温热的米酒,一边聊着这些年的经历——有人说起了战乱中失去的亲人,声音有些哽咽,但很快又被身边人的安慰打断;有人说起了来到山寨后的生活,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说着说着,就忍不住感叹:“能有今天这样的日子,真是不容易啊。”
班哲站在高台边缘,看着眼前的景象,手中握着一枚小小的圣灵草叶片,叶片的清香在指尖萦绕。他的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但心中却没有丝毫松懈——他想起了杨石恩师临终前对他说的话:“乱世如黑夜,我们祭师,就是照亮黑夜的灯。灯不灭,百姓才有希望。”安史之乱的结束,只是乱世的一个逗号,不是句号。朝廷的腐朽、幽荧教的余孽、还有那些尚未平息的地方纷争,都像隐藏在黑暗中的猛兽,随时可能扑出来。真正的太平,还需要漫长的等待,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守护。
夜渐渐深了,篝火依旧在燃烧,歌声和笑声也没有停歇。班哲抬头望向夜空,天空中繁星闪烁,月光皎洁,洒在白雪覆盖的山头上,如同披上了一层银纱。他轻轻握紧了手中的圣灵草叶片,在心中默念:“恩师,百姓们现在很平安,我会守住这片土地,守住您的嘱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