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陵舟的手指还停在凤昭月的鬓角,那根新长出的白发被他轻轻捻起,放在唇边吻了一下。
阳光照在两人身上,暖得不像话。
三年前他们还在荒漠里拼死破阵,如今却站在桃源村外的小路上,听着田埂边溪水流过的声音。远处有农人吆喝牛进田,近处桃花开得漫山遍野,风一吹,花瓣落在肩头也不急着拂去。
凤昭月抬手扶了扶耳侧的木簪,这是她现在常戴的,不似宫中那些金玉累赘。她看了谢陵舟一眼,他也正低头看她,眼神很静,像春水。
他们没说话,只是继续往前走。
忽然前方拐角传来笑声,一个孩子蹦跳着跑出来,差点撞上凤昭月。后面有人轻声喊住他,声音熟悉得让人心头一颤。
“慢点。”
萧寒牵着孩子的手走过来,穿着青灰布衫,腰间挂着三个酒葫芦,红袍早不见了。他脸上少了从前的狂气,多了几分沉稳,眼角也有了细纹。
四个人站着,谁都没先开口。
最后是孩子先问:“你们认识我爹吗?”
萧寒笑了下,“别说胡话,叫叔叔阿姨。”
孩子仰头看着凤昭月,“可姐姐说你手会冒火,是真的吗?”
凤昭月没答,只缓缓摊开掌心。一道淡金色的纹路浮现,像夕阳落进掌中,温润却不灼人。她轻轻合拢手指,火光就消失了。
孩子睁大眼,“哇!”
谢陵舟解下腰间的苍雪剑,递过去,“想摸吗?”
孩子怯生生伸出手,碰到剑鞘时咯咯笑起来,“冰冰的。”
“现在它只用来削苹果。”谢陵舟说。
萧寒摇头笑,“当年你说这剑不出鞘则已,一出必见血。现在连鞘都懒得拔了?”
“日子太平了。”谢陵舟淡淡道,“用不上。”
凤昭月接过话,“你也变了,不喝酒了?”
萧寒拍拍腰间酒葫芦,“第一只装酒,第二只装迷药,第三只装解药——还是老样子。不过现在迷药和解药用得多,酒喝得少。”
几个人都笑了。
孩子拉着凤昭月的裙角,“姐姐,你们以前是不是打过很多坏人?”
“有啊。”凤昭月蹲下来,“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那你怕不怕?”
“怕。”她点头,“但我身边有人比我更不怕。”
孩子转头看向谢陵舟,又问:“那你呢?你最怕什么?”
谢陵舟低头想了想,“怕她不在身边。”
这话出口,连萧寒都愣了一下。
凤昭月抬头看他,目光很轻,却像压住了整个春天。
“都是别人的故事了。”她说。
萧寒抱起孩子,对身后几个随行江湖客摆手,“走吧,去江南。”
“替我们看看那年的断桥。”凤昭月说。
“记得。”萧寒回头一笑,“我还欠你们一顿酒。”
人影渐远,脚步声消失在花林深处。
小路上只剩他们两个。
凤昭月伸手,谢陵舟立刻握住。他的手掌宽厚,带着常年握剑的茧,却从不曾用力捏疼她一次。
他们沿着田埂往上走,坡不陡,走得也不快。风吹动衣袖,露出内衬暗绣的凤凰纹,金线在日光下微微闪动。
走到半山腰,谢陵舟忽然停下。
“怎么了?”她问。
他没答,只是松开她的手,转身背对着她蹲下。
“上来。”他说。
凤昭月愣住,“我不重吗?”
“重了三年了。”他语气平静,“再重也背得起。”
她笑了,趴上他背,双手环住他脖子。他站起来,脚步稳稳地继续往上走。
“你还记得第一次见我吗?”她贴着他耳朵问。
“记得。”他说,“你在宫门口摔了一跤,鞋都掉了。”
“那你为什么不扶我?”
“那时还不知道你会是我的命。”
山坡越来越陡,桃花也越来越密。枝条交错 overhead,像是搭起一条通往天边的路。
终于到了山顶。
谢陵舟放下她,两人并肩站着。远处是连绵青山,近处是村落炊烟。风很大,把他们的衣袂吹得猎猎作响。
凤昭月忽然拉住他的手,按在自己心口。
那里跳得平稳有力。
然后她另一只手覆上他胸口,指尖正好落在那道疤痕上。
曾经那里流过血,裂过肉,嵌过毒针,如今只剩下一圈深红色的印记,像一枚胎记。
火纹在她掌心微微亮起,金色的光顺着皮肤蔓延,与他胸口的痕迹遥相呼应。
没有燃烧,没有剧痛,只有温暖流动。
“以前我以为改命是要赢过所有人。”她说,“后来才知道,改命是能和一个人一起活到老。”
谢陵舟转头看她,眼睛很黑,映着整片天空。
他抬起手,指腹擦过她眼角。
那里有一丝细纹,是笑出来的。
“我们回去吧。”他说。
“好。”
他们转身往山下走,身影慢慢被桃林吞没。
风吹过树梢,一片花瓣飘落,正好停在他们刚才站的地方。
阳光斜照,袖口的凤凰纹一闪而灭。
谢陵舟的脚步忽然顿了一下。
凤昭月察觉,“怎么了?”
他没回头,只低声说:“我记得你说过,火纹每日只能用三次。”
“现在不用数了。”她握紧他的手,“它愿意为谁亮,就一直亮着。”
他点点头,继续往前走。
山路蜿蜒,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交叠在一起。
快到村口时,一只纸鸢从头顶飞过,孩子在下面追着跑,嘴里喊着:
“凤凰飞啦!凤凰飞啦!”
凤昭月抬头看了眼。
那只纸鸢歪歪斜斜地飞着,尾巴拖着红布条,在蓝天里像一道火焰。
谢陵舟握紧她的手。
他们没有停下,也没有回头。
风吹起她的发,一缕银丝从黑发中滑出,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他的拇指轻轻摩挲过她的掌心。
火纹又亮了一下。
这次没人看见。
阳光照在两人身上,暖得不像话。
三年前他们还在荒漠里拼死破阵,如今却站在桃源村外的小路上,听着田埂边溪水流过的声音。远处有农人吆喝牛进田,近处桃花开得漫山遍野,风一吹,花瓣落在肩头也不急着拂去。
凤昭月抬手扶了扶耳侧的木簪,这是她现在常戴的,不似宫中那些金玉累赘。她看了谢陵舟一眼,他也正低头看她,眼神很静,像春水。
他们没说话,只是继续往前走。
忽然前方拐角传来笑声,一个孩子蹦跳着跑出来,差点撞上凤昭月。后面有人轻声喊住他,声音熟悉得让人心头一颤。
“慢点。”
萧寒牵着孩子的手走过来,穿着青灰布衫,腰间挂着三个酒葫芦,红袍早不见了。他脸上少了从前的狂气,多了几分沉稳,眼角也有了细纹。
四个人站着,谁都没先开口。
最后是孩子先问:“你们认识我爹吗?”
萧寒笑了下,“别说胡话,叫叔叔阿姨。”
孩子仰头看着凤昭月,“可姐姐说你手会冒火,是真的吗?”
凤昭月没答,只缓缓摊开掌心。一道淡金色的纹路浮现,像夕阳落进掌中,温润却不灼人。她轻轻合拢手指,火光就消失了。
孩子睁大眼,“哇!”
谢陵舟解下腰间的苍雪剑,递过去,“想摸吗?”
孩子怯生生伸出手,碰到剑鞘时咯咯笑起来,“冰冰的。”
“现在它只用来削苹果。”谢陵舟说。
萧寒摇头笑,“当年你说这剑不出鞘则已,一出必见血。现在连鞘都懒得拔了?”
“日子太平了。”谢陵舟淡淡道,“用不上。”
凤昭月接过话,“你也变了,不喝酒了?”
萧寒拍拍腰间酒葫芦,“第一只装酒,第二只装迷药,第三只装解药——还是老样子。不过现在迷药和解药用得多,酒喝得少。”
几个人都笑了。
孩子拉着凤昭月的裙角,“姐姐,你们以前是不是打过很多坏人?”
“有啊。”凤昭月蹲下来,“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那你怕不怕?”
“怕。”她点头,“但我身边有人比我更不怕。”
孩子转头看向谢陵舟,又问:“那你呢?你最怕什么?”
谢陵舟低头想了想,“怕她不在身边。”
这话出口,连萧寒都愣了一下。
凤昭月抬头看他,目光很轻,却像压住了整个春天。
“都是别人的故事了。”她说。
萧寒抱起孩子,对身后几个随行江湖客摆手,“走吧,去江南。”
“替我们看看那年的断桥。”凤昭月说。
“记得。”萧寒回头一笑,“我还欠你们一顿酒。”
人影渐远,脚步声消失在花林深处。
小路上只剩他们两个。
凤昭月伸手,谢陵舟立刻握住。他的手掌宽厚,带着常年握剑的茧,却从不曾用力捏疼她一次。
他们沿着田埂往上走,坡不陡,走得也不快。风吹动衣袖,露出内衬暗绣的凤凰纹,金线在日光下微微闪动。
走到半山腰,谢陵舟忽然停下。
“怎么了?”她问。
他没答,只是松开她的手,转身背对着她蹲下。
“上来。”他说。
凤昭月愣住,“我不重吗?”
“重了三年了。”他语气平静,“再重也背得起。”
她笑了,趴上他背,双手环住他脖子。他站起来,脚步稳稳地继续往上走。
“你还记得第一次见我吗?”她贴着他耳朵问。
“记得。”他说,“你在宫门口摔了一跤,鞋都掉了。”
“那你为什么不扶我?”
“那时还不知道你会是我的命。”
山坡越来越陡,桃花也越来越密。枝条交错 overhead,像是搭起一条通往天边的路。
终于到了山顶。
谢陵舟放下她,两人并肩站着。远处是连绵青山,近处是村落炊烟。风很大,把他们的衣袂吹得猎猎作响。
凤昭月忽然拉住他的手,按在自己心口。
那里跳得平稳有力。
然后她另一只手覆上他胸口,指尖正好落在那道疤痕上。
曾经那里流过血,裂过肉,嵌过毒针,如今只剩下一圈深红色的印记,像一枚胎记。
火纹在她掌心微微亮起,金色的光顺着皮肤蔓延,与他胸口的痕迹遥相呼应。
没有燃烧,没有剧痛,只有温暖流动。
“以前我以为改命是要赢过所有人。”她说,“后来才知道,改命是能和一个人一起活到老。”
谢陵舟转头看她,眼睛很黑,映着整片天空。
他抬起手,指腹擦过她眼角。
那里有一丝细纹,是笑出来的。
“我们回去吧。”他说。
“好。”
他们转身往山下走,身影慢慢被桃林吞没。
风吹过树梢,一片花瓣飘落,正好停在他们刚才站的地方。
阳光斜照,袖口的凤凰纹一闪而灭。
谢陵舟的脚步忽然顿了一下。
凤昭月察觉,“怎么了?”
他没回头,只低声说:“我记得你说过,火纹每日只能用三次。”
“现在不用数了。”她握紧他的手,“它愿意为谁亮,就一直亮着。”
他点点头,继续往前走。
山路蜿蜒,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交叠在一起。
快到村口时,一只纸鸢从头顶飞过,孩子在下面追着跑,嘴里喊着:
“凤凰飞啦!凤凰飞啦!”
凤昭月抬头看了眼。
那只纸鸢歪歪斜斜地飞着,尾巴拖着红布条,在蓝天里像一道火焰。
谢陵舟握紧她的手。
他们没有停下,也没有回头。
风吹起她的发,一缕银丝从黑发中滑出,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他的拇指轻轻摩挲过她的掌心。
火纹又亮了一下。
这次没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