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台旁堆着废料。一块导轨切歪了,边缘参差不齐。布伦希尔德蹲下身,将那块金属翻了个面,指尖轻轻抚过划痕。
她没说话,转身走向工坊角落的木箱,掀开盖子,取出一块巴掌大的铁板。这是昨天报废的一块,边缘卷曲,表面布满刮痕。
她走回工作台,把铁板放在中央。三个哥布林工匠围站在台边,双手扶着台沿,身体前倾。
“看好了。”她说,“今天第一课——稳定锚点符文。就这一道线,决定了整个符文能不能用。”
她取出刻刀,刀尖轻压在铁板上。手腕发力,刻刀缓缓切入金属。声音极轻,像石面擦过石面。一道笔直的凹槽浮现出来,深浅均匀,收尾干脆利落。
“这不是画画。”她语气平静却带着分量,“这是给魔力铺路。线歪一点,断一处,魔力就会卡住,炸的就是你们自己。”
她放下刻刀,拿起共鸣石扫过凹槽。绿光一闪,槽内泛起微弱荧光。
“通了。”她说。
她将铁板递给最近的哥布林。那家伙双手接过,低头凝视良久,手指一遍遍摩挲那条刻线。
布伦希尔德从工具架取下三把练习用的刻刀。刀刃比正式的钝些,手柄缠着布条防滑。她逐一递出。
“每人五次机会。材料只有这块。错了就重来,直到对为止。”
第一个工匠开始动刀。刚划出一半,手一抖,线条偏左,未至终点便崩出一个缺口。他停下,看向布伦希尔德。
她摇头:“废了。下一个。”
第二个小心翼翼,但用力不足,刻痕太浅。共鸣石扫过,毫无反应。
第三个起初尚可,临近收尾时手臂突然一颤,线条断裂成两截。
布伦希尔德收回三块铁板,无一合格。
“不行。”她说,“手不听脑子使唤。”
段逸一直站在门口。这时他走了进来,站到工作台另一侧。
他抬起右手,掌心朝下。绿色光丝自指尖延伸而出,缠绕住三位工匠的手腕,随即没入皮肤。
这是生命之种的新应用。他将失败时的能量中断感与神经反馈相连。只要刻刀偏离超过0.5毫米,他们便会感受到类似“跳电”的警示。
“再试。”他说。
第一个工匠刚划到一半,手猛地一震,刀锋弹开。他愣了一下,重新调整姿势。第二次动作缓慢许多,但终于完整地连上了线条。
布伦希尔德用共鸣石检测,荧光亮起,虽微弱,却持续不断。
“通了。”她点头。
其余两人相继尝试。第二个仍偏浅,但线条完整;第三个中途被提醒两次,第三次才成功。
布伦希尔德将三块铁板并排摆好。三条线歪斜不一,长短各异,但每一条都贯通到底。
“记住这个感觉。”她说,“线要直,力要稳,心不能急。你们不是在刻金属,是在修一条让魔力通行的路。”
她从箱子底部抽出一张羊皮纸,上面绘有十种基础符文图样。她将纸钉在墙上,指向第二幅。
“明天教这个:导流环。今天只练直线。谁能在五次内连续做出三条合格的,就算过关。”
工匠们开始练习。段逸立于一旁,注视他们的动作。每一次失败,他都能通过灵魂链接感知到他们神经的细微波动。
两小时后,第一个工匠完成了三次合格刻线。布伦希尔德检查完最后一块,嘴角微微扬起。
“行了。”她说,“你去旁边练导流环的边框,先别加弧度,只画外圈。”
那人走到侧台,取来新铁板,开始描边。其余两人仍在主台苦练直线。
中午阳光从高窗洒落,映照在台面上。金属反着光,几双绿色的手不停移动。
下午第三个小时,第二个工匠也通过了考核。交上最后一块铁板时,他的手指已泛红,但动作比清晨沉稳得多。
布伦希尔德让他也去练习导流环。如今两人并肩而坐,对照墙上的图样,一笔一划描摹圆圈的外框。
最后一个进度最慢。他刻了七次才完成第一条合格线。布伦希尔德没有催促,每次失败后,都会把正确的铁板推到他面前。
“看。”她说,“差在哪。”
傍晚前,他也完成了三连合格。布伦希尔德发给他们每人三张导流环边框图,要求今晚至少画满十块废板。
收拾工具时,段逸走了过来。
“他们能学会吗?”他问。
“现在不能。”她说,“但只要天天练,一个月后就能上手。三个月能独立刻简单的阵。你要的不只是会刻的人,是能教别人的人。”
段逸望着那三个背影。他们坐在灯下,低着头,手中的刻刀在金属上来回划动。灯光映在绿色皮肤上,照亮了一张张专注的脸庞。
第二天清晨,布伦希尔德踏入工坊,发现三人早已开始练习。地上堆着十几块昨夜的废铁板,每一块上都是重复的直线与边框。
她没有打扰,静静站在一旁观察。
第一个工匠正尝试将直线与导流环连接。他在直线上预留接口,再引出一段圆弧。虽衔接不够精准,但整体结构已然成型。
布伦希尔德走近,用共鸣石扫过一遍。绿光顺着线条前行,在转角处略作停顿,最终连成闭环。
“通了。”她说。
那人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光亮。
她翻开羊皮纸,取出炭笔,在空白处画出一个组合结构:稳定锚点 导流环 能量聚焦点。
“今天的目标。”她说,“把这个刻出来。谁先完成,谁以后负责教新人。”
三人立刻动手。段逸站在门口,手中握着刚录好参数的共鸣石。他没有进去,也没有离开。
阳光洒进工坊,尘埃在光柱中浮游。刻刀刮擦金属的声音此起彼伏,节奏渐趋稳定。
将近中午时,第一个工匠举起铁板。上面的符文歪歪扭扭,但三个部分全部连通。共鸣石一扫,绿光完整地流转一圈。
布伦希尔德接过铁板,仔细检查每一处连接点。沉默数秒后,她开口:“总算没白讲三遍。”
她将铁板置于台面中央。另两人停下手中活计,凑近观看。
片刻后,他们回到各自位置继续雕刻。但姿势悄然改变——有人模仿那人的握刀方式,有人调整了座椅高度。
段逸靠在柱子上,双臂环抱胸前。他望着那一排矮小的绿色身影在金属板上反复刻画,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共鸣石。
阳光从高窗倾泻而下,落在他们粗糙却坚定的手上。
她没说话,转身走向工坊角落的木箱,掀开盖子,取出一块巴掌大的铁板。这是昨天报废的一块,边缘卷曲,表面布满刮痕。
她走回工作台,把铁板放在中央。三个哥布林工匠围站在台边,双手扶着台沿,身体前倾。
“看好了。”她说,“今天第一课——稳定锚点符文。就这一道线,决定了整个符文能不能用。”
她取出刻刀,刀尖轻压在铁板上。手腕发力,刻刀缓缓切入金属。声音极轻,像石面擦过石面。一道笔直的凹槽浮现出来,深浅均匀,收尾干脆利落。
“这不是画画。”她语气平静却带着分量,“这是给魔力铺路。线歪一点,断一处,魔力就会卡住,炸的就是你们自己。”
她放下刻刀,拿起共鸣石扫过凹槽。绿光一闪,槽内泛起微弱荧光。
“通了。”她说。
她将铁板递给最近的哥布林。那家伙双手接过,低头凝视良久,手指一遍遍摩挲那条刻线。
布伦希尔德从工具架取下三把练习用的刻刀。刀刃比正式的钝些,手柄缠着布条防滑。她逐一递出。
“每人五次机会。材料只有这块。错了就重来,直到对为止。”
第一个工匠开始动刀。刚划出一半,手一抖,线条偏左,未至终点便崩出一个缺口。他停下,看向布伦希尔德。
她摇头:“废了。下一个。”
第二个小心翼翼,但用力不足,刻痕太浅。共鸣石扫过,毫无反应。
第三个起初尚可,临近收尾时手臂突然一颤,线条断裂成两截。
布伦希尔德收回三块铁板,无一合格。
“不行。”她说,“手不听脑子使唤。”
段逸一直站在门口。这时他走了进来,站到工作台另一侧。
他抬起右手,掌心朝下。绿色光丝自指尖延伸而出,缠绕住三位工匠的手腕,随即没入皮肤。
这是生命之种的新应用。他将失败时的能量中断感与神经反馈相连。只要刻刀偏离超过0.5毫米,他们便会感受到类似“跳电”的警示。
“再试。”他说。
第一个工匠刚划到一半,手猛地一震,刀锋弹开。他愣了一下,重新调整姿势。第二次动作缓慢许多,但终于完整地连上了线条。
布伦希尔德用共鸣石检测,荧光亮起,虽微弱,却持续不断。
“通了。”她点头。
其余两人相继尝试。第二个仍偏浅,但线条完整;第三个中途被提醒两次,第三次才成功。
布伦希尔德将三块铁板并排摆好。三条线歪斜不一,长短各异,但每一条都贯通到底。
“记住这个感觉。”她说,“线要直,力要稳,心不能急。你们不是在刻金属,是在修一条让魔力通行的路。”
她从箱子底部抽出一张羊皮纸,上面绘有十种基础符文图样。她将纸钉在墙上,指向第二幅。
“明天教这个:导流环。今天只练直线。谁能在五次内连续做出三条合格的,就算过关。”
工匠们开始练习。段逸立于一旁,注视他们的动作。每一次失败,他都能通过灵魂链接感知到他们神经的细微波动。
两小时后,第一个工匠完成了三次合格刻线。布伦希尔德检查完最后一块,嘴角微微扬起。
“行了。”她说,“你去旁边练导流环的边框,先别加弧度,只画外圈。”
那人走到侧台,取来新铁板,开始描边。其余两人仍在主台苦练直线。
中午阳光从高窗洒落,映照在台面上。金属反着光,几双绿色的手不停移动。
下午第三个小时,第二个工匠也通过了考核。交上最后一块铁板时,他的手指已泛红,但动作比清晨沉稳得多。
布伦希尔德让他也去练习导流环。如今两人并肩而坐,对照墙上的图样,一笔一划描摹圆圈的外框。
最后一个进度最慢。他刻了七次才完成第一条合格线。布伦希尔德没有催促,每次失败后,都会把正确的铁板推到他面前。
“看。”她说,“差在哪。”
傍晚前,他也完成了三连合格。布伦希尔德发给他们每人三张导流环边框图,要求今晚至少画满十块废板。
收拾工具时,段逸走了过来。
“他们能学会吗?”他问。
“现在不能。”她说,“但只要天天练,一个月后就能上手。三个月能独立刻简单的阵。你要的不只是会刻的人,是能教别人的人。”
段逸望着那三个背影。他们坐在灯下,低着头,手中的刻刀在金属上来回划动。灯光映在绿色皮肤上,照亮了一张张专注的脸庞。
第二天清晨,布伦希尔德踏入工坊,发现三人早已开始练习。地上堆着十几块昨夜的废铁板,每一块上都是重复的直线与边框。
她没有打扰,静静站在一旁观察。
第一个工匠正尝试将直线与导流环连接。他在直线上预留接口,再引出一段圆弧。虽衔接不够精准,但整体结构已然成型。
布伦希尔德走近,用共鸣石扫过一遍。绿光顺着线条前行,在转角处略作停顿,最终连成闭环。
“通了。”她说。
那人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光亮。
她翻开羊皮纸,取出炭笔,在空白处画出一个组合结构:稳定锚点 导流环 能量聚焦点。
“今天的目标。”她说,“把这个刻出来。谁先完成,谁以后负责教新人。”
三人立刻动手。段逸站在门口,手中握着刚录好参数的共鸣石。他没有进去,也没有离开。
阳光洒进工坊,尘埃在光柱中浮游。刻刀刮擦金属的声音此起彼伏,节奏渐趋稳定。
将近中午时,第一个工匠举起铁板。上面的符文歪歪扭扭,但三个部分全部连通。共鸣石一扫,绿光完整地流转一圈。
布伦希尔德接过铁板,仔细检查每一处连接点。沉默数秒后,她开口:“总算没白讲三遍。”
她将铁板置于台面中央。另两人停下手中活计,凑近观看。
片刻后,他们回到各自位置继续雕刻。但姿势悄然改变——有人模仿那人的握刀方式,有人调整了座椅高度。
段逸靠在柱子上,双臂环抱胸前。他望着那一排矮小的绿色身影在金属板上反复刻画,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共鸣石。
阳光从高窗倾泻而下,落在他们粗糙却坚定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