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北京,刚下过一场小雨,“向日葵情绪疗愈机构”的实验室里却暖意融融。苏清鸢戴着白手套,正小心翼翼地调试着新升级的情绪监测设备,屏幕上跳动的脑电波曲线像一条灵动的蓝色溪流。桌上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屏幕上“哈佛医学院 艾伦教授”的名字让她眼睛一亮——这是她盼了整整三个月的电话。
“苏,我们的合作申请通过了!”电话那头,艾伦教授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哈佛医学院神经科学实验室正式同意与你联合开展情绪锚点技术的深度研究,资金和设备都已到位,下周我就带团队去北京!”苏清鸢握着手机的手微微发抖,窗外的玉兰花瓣上还挂着水珠,在阳光下发着光,像极了她此刻激动的心情。
这个合作机会来得格外不易。去年在瑞士举办的国际心理学大会上,苏清鸢关于情绪锚点技术的报告引起了全场轰动,艾伦教授更是在提问环节追着她聊了整整一个小时。这位以严谨着称的神经科学权威,曾公开表示“东方心理学与西方神经科学的结合将开启新的时代”,而这次合作,正是实现这一理念的第一步。
林舟得知消息后,特意在驰远集团的会议室布置了“欢迎墙”,上面贴满了苏清鸢的学术成果和双方团队的合影。“清鸢,这不仅是你的荣誉,更是我们国家心理学研究走向世界的机会,”林舟递给她一份厚厚的文件,“驰远已经成立了专项支持基金,实验室需要的任何设备,我们都全力配合;还有,我已经和法务部打好招呼,合作协议的细节他们会全程跟进,确保你的研究成果得到保护。”
艾伦教授的团队抵达北京那天,苏清鸢特意带着他们去了石头村分校。当看到心晴驿站里,孩子们通过情绪锚点技术衍生的心理游戏变得开朗自信,看到陈默拿着自己设计的“情绪监测小工具”向他们介绍时,艾伦教授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苏,你的研究不是停留在实验室里的理论,而是真正能温暖人心的技术——这正是我最想做的科研。”
合作的最初三个月,一切都像初春的天气一样充满生机。苏清鸢的团队擅长情绪锚点的临床应用与理论构建,艾伦教授的团队则在神经影像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有着深厚积累。他们一起在实验室里熬夜分析数据,一起去乡村分校做临床观察,一起在食堂里就着包子讨论研究方案。艾伦教授的助手露西还学会了用筷子,每次吃张老头送来的向日葵馒头都赞不绝口:“这是我吃过最有‘幸福感’的食物,或许我们可以研究一下它的情绪价值。”
转机出现在盛夏。一天凌晨,苏清鸢在实验室里发现了一个重大突破——通过将情绪锚点技术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结合,能够精准定位抑郁症患者的情绪调节脑区,进而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这个发现让整个团队都沸腾了,艾伦教授抱着苏清鸢激动地说:“苏,这是历史性的突破!我们可以在《自然·神经科学》上发表论文,让全世界都看到我们的成果!”
可就在论文初稿完成,准备提交的时候,争议却突然爆发了。艾伦教授的团队提出,论文的第一作者应该是艾伦教授,通讯单位要以哈佛医学院为主,理由是“研究中使用的核心成像技术来自哈佛”。苏清鸢的学生李薇当场就急了:“这怎么行?情绪锚点技术的核心理论是苏教授提出的,临床数据也是我们团队花了三年时间积累的,凭什么要把第一作者让出去?”
实验室里的气氛瞬间降到冰点。露西涨红了脸:“我们带来了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支持,没有这些,这个突破根本不可能实现!”“但没有苏教授的理论基础,你们的设备就是一堆没有灵魂的机器!”李薇寸步不让。苏清鸢看着争吵的双方,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她一直以为,科研是纯粹的追求真理,却忘了在荣誉面前,人心总会变得复杂。
艾伦教授把苏清鸢请到了办公室,脸上带着疲惫:“苏,我知道你很难过,但你要理解,哈佛医学院对科研成果的归属有严格要求。这个第一作者对我,对我的团队都很重要——它关系到后续的科研经费,关系到年轻学者的晋升。”苏清鸢沉默了,她想起自己刚入行时,为了一个研究数据通宵达旦的日子,想起那些在情绪锚点技术帮助下重获新生的患者,她不能让这个成果失去应有的价值,更不能让团队的心血白费。
“艾伦教授,我尊重你的团队做出的贡献,但情绪锚点技术是我们团队的心血,是无数患者的希望,”苏清鸢的声音很轻,却异常坚定,“论文的第一作者必须是我,通讯单位要同时标注我们双方的机构——这不是我个人的荣誉,而是所有为这个研究付出过的人的荣誉,更是属于情绪锚点技术本身的尊严。”
谈判陷入了僵局。艾伦教授的团队暂停了所有合作工作,实验室里一半的设备都被贴上了“暂停使用”的标签。李薇和其他学生看着辛苦收集的数据躺在电脑里无法处理,都红了眼眶:“苏教授,实在不行我们就单独发表,大不了不用他们的成像技术!”可苏清鸢知道,没有双方的技术融合,这个成果就像缺了一条腿的桌子,无法站稳脚跟,更无法真正应用到临床。
林舟得知情况后,没有立刻让法务部介入,而是特意安排了一场“科研初心”分享会,邀请双方团队一起参加。会上,他播放了一段视频——里面有苏清鸢团队在乡村分校给孩子们做心理辅导的画面,有艾伦教授在非洲参与公益医疗的场景,还有双方团队一起熬夜研究的片段。“我不是科研工作者,但我知道,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企业还是高校,我们做事情的初心都应该是‘创造价值’,而不是‘争夺荣誉’,”林舟看着在场的所有人,“这个研究成果能帮助无数抑郁症患者,这才是它最大的意义,不是吗?”
视频结束后,实验室里一片寂静。露西突然站起来,声音有些哽咽:“我想起三年前,我母亲因为抑郁症自杀,那时候我就发誓要做能帮助患者的科研。可现在,我却因为第一作者的位置,忘了自己的初心。”艾伦教授的眼里也泛起了泪光,他走到苏清鸢面前,深深鞠了一躬:“苏,对不起,是我太执着于荣誉,忽略了科研的本质。你说得对,这个成果属于我们所有人,属于那些需要它的患者。”
打破僵局的是一个意外的电话。瑞士国际心理学大会的组委会打来电话,邀请苏清鸢和艾伦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旨发言人,介绍情绪锚点技术的最新突破。“组委会希望我们以‘东西方科研合作典范’的身份出现,”艾伦教授挂了电话,笑着对苏清鸢说,“看来,我们的争议连国际学术界都知道了。”苏清鸢也笑了,这一刻,所有的矛盾都在相视一笑中烟消云散。
双方最终达成共识:论文的第一作者为苏清鸢,艾伦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通讯单位同时标注“向日葵情绪疗愈机构”和“哈佛医学院神经科学实验室”;研究成果由双方共享,共同申请国际专利,未来的临床转化收益,将拿出一部分设立“国际情绪健康公益基金”,用于贫困地区的心理医疗援助。
协议签订的那天,张老头特意送来一个巨大的“双味向日葵馒头”——一半是传统的芝麻味,一半是加入了西方黄油的奶香口味。“这就叫‘中西合璧’,”张老头举着馒头说,“就像你们的科研合作,把好东西凑在一起,才能更美味,才能让更多人
“苏,我们的合作申请通过了!”电话那头,艾伦教授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哈佛医学院神经科学实验室正式同意与你联合开展情绪锚点技术的深度研究,资金和设备都已到位,下周我就带团队去北京!”苏清鸢握着手机的手微微发抖,窗外的玉兰花瓣上还挂着水珠,在阳光下发着光,像极了她此刻激动的心情。
这个合作机会来得格外不易。去年在瑞士举办的国际心理学大会上,苏清鸢关于情绪锚点技术的报告引起了全场轰动,艾伦教授更是在提问环节追着她聊了整整一个小时。这位以严谨着称的神经科学权威,曾公开表示“东方心理学与西方神经科学的结合将开启新的时代”,而这次合作,正是实现这一理念的第一步。
林舟得知消息后,特意在驰远集团的会议室布置了“欢迎墙”,上面贴满了苏清鸢的学术成果和双方团队的合影。“清鸢,这不仅是你的荣誉,更是我们国家心理学研究走向世界的机会,”林舟递给她一份厚厚的文件,“驰远已经成立了专项支持基金,实验室需要的任何设备,我们都全力配合;还有,我已经和法务部打好招呼,合作协议的细节他们会全程跟进,确保你的研究成果得到保护。”
艾伦教授的团队抵达北京那天,苏清鸢特意带着他们去了石头村分校。当看到心晴驿站里,孩子们通过情绪锚点技术衍生的心理游戏变得开朗自信,看到陈默拿着自己设计的“情绪监测小工具”向他们介绍时,艾伦教授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苏,你的研究不是停留在实验室里的理论,而是真正能温暖人心的技术——这正是我最想做的科研。”
合作的最初三个月,一切都像初春的天气一样充满生机。苏清鸢的团队擅长情绪锚点的临床应用与理论构建,艾伦教授的团队则在神经影像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有着深厚积累。他们一起在实验室里熬夜分析数据,一起去乡村分校做临床观察,一起在食堂里就着包子讨论研究方案。艾伦教授的助手露西还学会了用筷子,每次吃张老头送来的向日葵馒头都赞不绝口:“这是我吃过最有‘幸福感’的食物,或许我们可以研究一下它的情绪价值。”
转机出现在盛夏。一天凌晨,苏清鸢在实验室里发现了一个重大突破——通过将情绪锚点技术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结合,能够精准定位抑郁症患者的情绪调节脑区,进而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这个发现让整个团队都沸腾了,艾伦教授抱着苏清鸢激动地说:“苏,这是历史性的突破!我们可以在《自然·神经科学》上发表论文,让全世界都看到我们的成果!”
可就在论文初稿完成,准备提交的时候,争议却突然爆发了。艾伦教授的团队提出,论文的第一作者应该是艾伦教授,通讯单位要以哈佛医学院为主,理由是“研究中使用的核心成像技术来自哈佛”。苏清鸢的学生李薇当场就急了:“这怎么行?情绪锚点技术的核心理论是苏教授提出的,临床数据也是我们团队花了三年时间积累的,凭什么要把第一作者让出去?”
实验室里的气氛瞬间降到冰点。露西涨红了脸:“我们带来了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支持,没有这些,这个突破根本不可能实现!”“但没有苏教授的理论基础,你们的设备就是一堆没有灵魂的机器!”李薇寸步不让。苏清鸢看着争吵的双方,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她一直以为,科研是纯粹的追求真理,却忘了在荣誉面前,人心总会变得复杂。
艾伦教授把苏清鸢请到了办公室,脸上带着疲惫:“苏,我知道你很难过,但你要理解,哈佛医学院对科研成果的归属有严格要求。这个第一作者对我,对我的团队都很重要——它关系到后续的科研经费,关系到年轻学者的晋升。”苏清鸢沉默了,她想起自己刚入行时,为了一个研究数据通宵达旦的日子,想起那些在情绪锚点技术帮助下重获新生的患者,她不能让这个成果失去应有的价值,更不能让团队的心血白费。
“艾伦教授,我尊重你的团队做出的贡献,但情绪锚点技术是我们团队的心血,是无数患者的希望,”苏清鸢的声音很轻,却异常坚定,“论文的第一作者必须是我,通讯单位要同时标注我们双方的机构——这不是我个人的荣誉,而是所有为这个研究付出过的人的荣誉,更是属于情绪锚点技术本身的尊严。”
谈判陷入了僵局。艾伦教授的团队暂停了所有合作工作,实验室里一半的设备都被贴上了“暂停使用”的标签。李薇和其他学生看着辛苦收集的数据躺在电脑里无法处理,都红了眼眶:“苏教授,实在不行我们就单独发表,大不了不用他们的成像技术!”可苏清鸢知道,没有双方的技术融合,这个成果就像缺了一条腿的桌子,无法站稳脚跟,更无法真正应用到临床。
林舟得知情况后,没有立刻让法务部介入,而是特意安排了一场“科研初心”分享会,邀请双方团队一起参加。会上,他播放了一段视频——里面有苏清鸢团队在乡村分校给孩子们做心理辅导的画面,有艾伦教授在非洲参与公益医疗的场景,还有双方团队一起熬夜研究的片段。“我不是科研工作者,但我知道,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企业还是高校,我们做事情的初心都应该是‘创造价值’,而不是‘争夺荣誉’,”林舟看着在场的所有人,“这个研究成果能帮助无数抑郁症患者,这才是它最大的意义,不是吗?”
视频结束后,实验室里一片寂静。露西突然站起来,声音有些哽咽:“我想起三年前,我母亲因为抑郁症自杀,那时候我就发誓要做能帮助患者的科研。可现在,我却因为第一作者的位置,忘了自己的初心。”艾伦教授的眼里也泛起了泪光,他走到苏清鸢面前,深深鞠了一躬:“苏,对不起,是我太执着于荣誉,忽略了科研的本质。你说得对,这个成果属于我们所有人,属于那些需要它的患者。”
打破僵局的是一个意外的电话。瑞士国际心理学大会的组委会打来电话,邀请苏清鸢和艾伦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旨发言人,介绍情绪锚点技术的最新突破。“组委会希望我们以‘东西方科研合作典范’的身份出现,”艾伦教授挂了电话,笑着对苏清鸢说,“看来,我们的争议连国际学术界都知道了。”苏清鸢也笑了,这一刻,所有的矛盾都在相视一笑中烟消云散。
双方最终达成共识:论文的第一作者为苏清鸢,艾伦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通讯单位同时标注“向日葵情绪疗愈机构”和“哈佛医学院神经科学实验室”;研究成果由双方共享,共同申请国际专利,未来的临床转化收益,将拿出一部分设立“国际情绪健康公益基金”,用于贫困地区的心理医疗援助。
协议签订的那天,张老头特意送来一个巨大的“双味向日葵馒头”——一半是传统的芝麻味,一半是加入了西方黄油的奶香口味。“这就叫‘中西合璧’,”张老头举着馒头说,“就像你们的科研合作,把好东西凑在一起,才能更美味,才能让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