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衢界。
万衢中京坊顶层观景台。
陆怀瑾负手而立,深邃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层层空间壁垒,落在那座正被战火笼罩的北境孤城。
烈风城头升起的狼烟、城墙上惨烈的厮杀、还有林家姐妹那绝望而又坚毅的面容,皆在他眼底清晰浮现。
“看来,也是该去找李世民谈谈这件事情了。”
他低声自语,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玻璃幕墙:
“想来,这位‘天策上将’怕是也抵挡不住延寿的诱惑吧。”
而就在他沉吟之际,万象的提示音骤然响起,打破了寂静:
【提示:检测到位面波动,有随机来访者即将抵达。】
【来访者:大明——朱棣。】
【来访者:大秦——始皇帝嬴政。】
陆怀瑾眉峰一挑,眼中瞬间迸发出锐利的光彩。
“卧槽?!朱棣?迷人的老祖宗?两位狠人啊!”
他几乎要放声长笑,唇角勾起一抹玩味的弧度:
“一位是五征漠北、马上定江山的永乐大帝;一位是吞并六国、筑长城以镇九州的千古一帝…”
不知是那林家姐妹运气好,还是天命在我陆怀瑾,竟在此刻送来了这两位狠人!?并且联袂而至?”
更妙的是,根据万象传来的模糊信息:
这位永乐帝似乎正身处阅兵现场,周身萦绕着尚未散去的凛然杀气与赫赫军威。而始皇帝…
“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陆怀瑾唇角再次勾起一抹难以捉摸的弧度,先前盘桓于心的计划,瞬间被新的变数所改变:
“我不想学外语怎么了?还有我那迷人的老祖宗,想要个长生怎么了?”
或许,这位意图开创万世太平的永乐大帝,携带着鼎盛国威与赫赫兵锋;
或是那位寻求长生、掌控着强大力量的老祖宗,渴望与天同寿…才是解烈风城之围的最佳人选。
……
大明,北平,郊外大营。
时值初秋,天高云阔,凛冽的朔风却吹不散校场上空那几乎凝成实质的肃杀之气。
这是一片钢铁与意志构筑的海洋,一座为战争而生的巨大机器。
放眼望去,旌旗如林,遮天蔽日。
赤色的“明”字大纛、各卫所指挥使旗、千总旗、百总旗…无数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如同翻涌的血色波涛。
旗下,是数以万计默然肃立的精锐明军。
他们按照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的严密序列,排成一个个横平竖直、刀切斧凿般的钢铁方阵。
五军营的步兵们身着赤色战袄,外罩铁网甲或皮甲,头戴范阳帽或铁盔,
手持长枪、盾牌、腰刀,如同一片沉默的红色森林。
他们的眼神坚定而麻木,那是见惯了生死的老兵才有的眼神。
三千营的骑兵则立于战马之侧,人马皆披玄甲,骑士手持马槊或骑弓,
马鞍旁挂着弯刀,虽未上马,那股蓄势待发的冲击力已让人心惊。
战马偶尔不耐地打着响鼻,蹄子刨动着地面,带起些许烟尘。
最令人瞩目的,是神机营的阵列。
他们装备着最新式的火铳,铳口闪烁着冷冽的寒光。
除了单兵火铳,还有车载的盏口炮、碗口炮等轻型火炮,以及需要数人操作的较大型将军炮。
火药、铅子、搠杖等物资整齐码放在旁。
这些火器,代表着这个时代东方最顶尖的军事科技,是朱棣横扫漠北的信心所在。
整个校场鸦雀无声,唯有风吹动无数旗帜和枪缨发出的呜呜之声,
以及战马偶尔的嘶鸣,更衬得这场景宏大而压抑,仿佛暴风雨前的死寂。
点将高台之上,大明永乐皇帝朱棣,并未穿戴那套象征帝王最高威仪的金甲,
而是选择了一身更便于行动的玄色织金蟠龙戎装,外罩一件猩猩红缎面、内衬紫貂的斗篷。
他按着腰间那柄伴随他经历靖难血战、象征着无上权威的“永乐剑”,身形挺拔如松,屹立在猎猎风中。
他那张被北地风霜与常年征伐刻下坚毅线条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唯有一双深邃如渊、锐利如鹰隼的眸子;
缓缓地、极具压迫感地扫视着台下这支他倾注了无数心血、赖以横扫漠北的无敌雄师。
北元残部犹如草原上的饿狼,虽屡遭重创,却始终阴魂不散,滋扰边陲。
他此次御驾亲临北平,集结如此重兵,正是要再次祭出雷霆手段,
誓要以泰山压顶之势,行犁庭扫穴之举,彻底荡平边患,为大明的北疆打出一个至少二十年的太平!
侍立在他身旁的,是锦衣卫指挥使纪纲,面色冷峻,眼神如鹰,手始终不离绣春刀柄;
还有征虏大将军张辅、左都督朱能等一干靖难勋贵、沙场老将,个个顶盔贯甲,杀气内敛,如同即将出鞘的利刃。
“陛下,”张辅上前一步,声若洪钟,打破了这死寂的沉默:
“诸军已列阵完毕,弓上弦,刀出鞘,火器装填完毕,只待陛下检阅,便可誓师北伐,直捣黄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朱棣微微颔颌,刚毅的嘴角似乎牵起一丝满意的弧度,
正欲抬手示意阅兵开始,下达那注定将载入史册的北伐诏令——
异变,就在这历史性的时刻,毫无征兆地发生!
“嗡——!!”
一声低沉、浑厚却仿佛能直透灵魂深处的奇异嗡鸣,毫无预兆地在他身前约十丈处的虚空中炸响!
那处的空气如同被投入巨石的湖面,猛地剧烈扭曲、荡漾起来。
光线在其中折射、破碎,形成一个急速旋转的巨大旋涡!
这旋涡初时只有磨盘大小,但瞬息之间便扩张至三丈方圆。
内部幽暗深邃,仿佛连接着不可知的彼岸,散发出一种与整个肃杀校场格格不入的、难以言喻的空间波动。
“护驾!!有刺客!妖人作祟!”
纪纲反应快如闪电,“锵啷”一声,腰间的绣春刀已如一道冷电般完全出鞘,
他身形一错,已然如同鬼魅般挡在了朱棣身前,冰冷的目光死死锁定那诡异旋涡,周身杀气四溢。
台下的军阵也出现了一阵难以抑制的骚动,前排的刀盾手下意识地将盾牌竖起,
长枪兵压低枪尖,而神机营的火铳手更是紧张地将铳口对准了漩涡方向,引信几乎要点燃!
若非军纪严明,恐怕早已开火。
然而,身处风暴中心的朱棣,在这远超常人理解范畴的诡异景象面前,
虽瞳孔骤然收缩,心脏亦是猛地一紧,但脸上却并未显出多少惊慌之色。
他的一生,便是从尸山血海、阴谋诡计中蹚出来的,靖难之役,
多少次险死还生,比这更危急、更诡异的场面他也并非没有经历过。
他抬手,用了一个不容置疑的手势,止住了更多想要冲上来组成人墙的亲卫,也压下了台下军队的骚动。
他死死盯着那稳定存在的旋涡,以及其后隐约可见的、绝非人间应有的奇异光影与景致。
是陷阱?还是旷世奇遇?电光火石之间,这位雄才大略、敢于以藩王之身逆夺天下的帝王,已然做出了决断。
“朕一生,不信天命,只信掌中之剑,麾下之兵!”
朱棣的声音洪亮,压下了现场的骚动,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意味:
“然,此等异象,关乎北伐大计,朕必须亲往一探!若是机缘,岂可错过?
若是魑魅魍魉,朕便亲率大军,踏平此界!”
他猛地回头,对纪纲及身边几位心腹重臣下令:
“纪纲,你即刻挑选二十名最精锐的‘大汉将军’,随朕入内!
张辅、朱能,你二人乃朕之臂膀,亦随朕同行,以备不测!
其余人等,给朕牢牢守在此地,没有朕的亲口命令,任何人不得靠近此门半步,亦不得轻举妄动!
若朕一日未归,便由太子监国,尔等辅之,按既定方略,暂缓北伐,固守待命!”
“陛下!万金之躯,岂可轻涉险地!让臣等先入内探查!”
张辅、朱能等人急忙跪地劝阻,脸色煞白,皇帝亲入未知之地,这风险实在太大了!
“朕意已决,勿再多言!”
朱棣大手一挥,帝王威严展露无遗,带着一种一往无前的决绝:
“尔等守好大军,便是对朕最大的护卫!”
他深吸一口气,随即整了整本就一丝不苟的戎装斗篷,按紧腰间佩剑,龙行虎步,
竟第一个毫不犹豫地,踏入了那旋转的空间旋涡之中!
纪纲见状,牙关紧咬,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对身后低喝:
“快!跟上陛下!”
二十名精心挑选的、身材高大、武艺超群、身披精良铁甲的大汉将军;
以及张辅、朱能两位大将,立刻紧随其后,鱼贯而入,瞬间被那旋涡吞没了身影。
万衢中京坊顶层观景台。
陆怀瑾负手而立,深邃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层层空间壁垒,落在那座正被战火笼罩的北境孤城。
烈风城头升起的狼烟、城墙上惨烈的厮杀、还有林家姐妹那绝望而又坚毅的面容,皆在他眼底清晰浮现。
“看来,也是该去找李世民谈谈这件事情了。”
他低声自语,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玻璃幕墙:
“想来,这位‘天策上将’怕是也抵挡不住延寿的诱惑吧。”
而就在他沉吟之际,万象的提示音骤然响起,打破了寂静:
【提示:检测到位面波动,有随机来访者即将抵达。】
【来访者:大明——朱棣。】
【来访者:大秦——始皇帝嬴政。】
陆怀瑾眉峰一挑,眼中瞬间迸发出锐利的光彩。
“卧槽?!朱棣?迷人的老祖宗?两位狠人啊!”
他几乎要放声长笑,唇角勾起一抹玩味的弧度:
“一位是五征漠北、马上定江山的永乐大帝;一位是吞并六国、筑长城以镇九州的千古一帝…”
不知是那林家姐妹运气好,还是天命在我陆怀瑾,竟在此刻送来了这两位狠人!?并且联袂而至?”
更妙的是,根据万象传来的模糊信息:
这位永乐帝似乎正身处阅兵现场,周身萦绕着尚未散去的凛然杀气与赫赫军威。而始皇帝…
“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陆怀瑾唇角再次勾起一抹难以捉摸的弧度,先前盘桓于心的计划,瞬间被新的变数所改变:
“我不想学外语怎么了?还有我那迷人的老祖宗,想要个长生怎么了?”
或许,这位意图开创万世太平的永乐大帝,携带着鼎盛国威与赫赫兵锋;
或是那位寻求长生、掌控着强大力量的老祖宗,渴望与天同寿…才是解烈风城之围的最佳人选。
……
大明,北平,郊外大营。
时值初秋,天高云阔,凛冽的朔风却吹不散校场上空那几乎凝成实质的肃杀之气。
这是一片钢铁与意志构筑的海洋,一座为战争而生的巨大机器。
放眼望去,旌旗如林,遮天蔽日。
赤色的“明”字大纛、各卫所指挥使旗、千总旗、百总旗…无数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如同翻涌的血色波涛。
旗下,是数以万计默然肃立的精锐明军。
他们按照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的严密序列,排成一个个横平竖直、刀切斧凿般的钢铁方阵。
五军营的步兵们身着赤色战袄,外罩铁网甲或皮甲,头戴范阳帽或铁盔,
手持长枪、盾牌、腰刀,如同一片沉默的红色森林。
他们的眼神坚定而麻木,那是见惯了生死的老兵才有的眼神。
三千营的骑兵则立于战马之侧,人马皆披玄甲,骑士手持马槊或骑弓,
马鞍旁挂着弯刀,虽未上马,那股蓄势待发的冲击力已让人心惊。
战马偶尔不耐地打着响鼻,蹄子刨动着地面,带起些许烟尘。
最令人瞩目的,是神机营的阵列。
他们装备着最新式的火铳,铳口闪烁着冷冽的寒光。
除了单兵火铳,还有车载的盏口炮、碗口炮等轻型火炮,以及需要数人操作的较大型将军炮。
火药、铅子、搠杖等物资整齐码放在旁。
这些火器,代表着这个时代东方最顶尖的军事科技,是朱棣横扫漠北的信心所在。
整个校场鸦雀无声,唯有风吹动无数旗帜和枪缨发出的呜呜之声,
以及战马偶尔的嘶鸣,更衬得这场景宏大而压抑,仿佛暴风雨前的死寂。
点将高台之上,大明永乐皇帝朱棣,并未穿戴那套象征帝王最高威仪的金甲,
而是选择了一身更便于行动的玄色织金蟠龙戎装,外罩一件猩猩红缎面、内衬紫貂的斗篷。
他按着腰间那柄伴随他经历靖难血战、象征着无上权威的“永乐剑”,身形挺拔如松,屹立在猎猎风中。
他那张被北地风霜与常年征伐刻下坚毅线条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唯有一双深邃如渊、锐利如鹰隼的眸子;
缓缓地、极具压迫感地扫视着台下这支他倾注了无数心血、赖以横扫漠北的无敌雄师。
北元残部犹如草原上的饿狼,虽屡遭重创,却始终阴魂不散,滋扰边陲。
他此次御驾亲临北平,集结如此重兵,正是要再次祭出雷霆手段,
誓要以泰山压顶之势,行犁庭扫穴之举,彻底荡平边患,为大明的北疆打出一个至少二十年的太平!
侍立在他身旁的,是锦衣卫指挥使纪纲,面色冷峻,眼神如鹰,手始终不离绣春刀柄;
还有征虏大将军张辅、左都督朱能等一干靖难勋贵、沙场老将,个个顶盔贯甲,杀气内敛,如同即将出鞘的利刃。
“陛下,”张辅上前一步,声若洪钟,打破了这死寂的沉默:
“诸军已列阵完毕,弓上弦,刀出鞘,火器装填完毕,只待陛下检阅,便可誓师北伐,直捣黄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朱棣微微颔颌,刚毅的嘴角似乎牵起一丝满意的弧度,
正欲抬手示意阅兵开始,下达那注定将载入史册的北伐诏令——
异变,就在这历史性的时刻,毫无征兆地发生!
“嗡——!!”
一声低沉、浑厚却仿佛能直透灵魂深处的奇异嗡鸣,毫无预兆地在他身前约十丈处的虚空中炸响!
那处的空气如同被投入巨石的湖面,猛地剧烈扭曲、荡漾起来。
光线在其中折射、破碎,形成一个急速旋转的巨大旋涡!
这旋涡初时只有磨盘大小,但瞬息之间便扩张至三丈方圆。
内部幽暗深邃,仿佛连接着不可知的彼岸,散发出一种与整个肃杀校场格格不入的、难以言喻的空间波动。
“护驾!!有刺客!妖人作祟!”
纪纲反应快如闪电,“锵啷”一声,腰间的绣春刀已如一道冷电般完全出鞘,
他身形一错,已然如同鬼魅般挡在了朱棣身前,冰冷的目光死死锁定那诡异旋涡,周身杀气四溢。
台下的军阵也出现了一阵难以抑制的骚动,前排的刀盾手下意识地将盾牌竖起,
长枪兵压低枪尖,而神机营的火铳手更是紧张地将铳口对准了漩涡方向,引信几乎要点燃!
若非军纪严明,恐怕早已开火。
然而,身处风暴中心的朱棣,在这远超常人理解范畴的诡异景象面前,
虽瞳孔骤然收缩,心脏亦是猛地一紧,但脸上却并未显出多少惊慌之色。
他的一生,便是从尸山血海、阴谋诡计中蹚出来的,靖难之役,
多少次险死还生,比这更危急、更诡异的场面他也并非没有经历过。
他抬手,用了一个不容置疑的手势,止住了更多想要冲上来组成人墙的亲卫,也压下了台下军队的骚动。
他死死盯着那稳定存在的旋涡,以及其后隐约可见的、绝非人间应有的奇异光影与景致。
是陷阱?还是旷世奇遇?电光火石之间,这位雄才大略、敢于以藩王之身逆夺天下的帝王,已然做出了决断。
“朕一生,不信天命,只信掌中之剑,麾下之兵!”
朱棣的声音洪亮,压下了现场的骚动,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意味:
“然,此等异象,关乎北伐大计,朕必须亲往一探!若是机缘,岂可错过?
若是魑魅魍魉,朕便亲率大军,踏平此界!”
他猛地回头,对纪纲及身边几位心腹重臣下令:
“纪纲,你即刻挑选二十名最精锐的‘大汉将军’,随朕入内!
张辅、朱能,你二人乃朕之臂膀,亦随朕同行,以备不测!
其余人等,给朕牢牢守在此地,没有朕的亲口命令,任何人不得靠近此门半步,亦不得轻举妄动!
若朕一日未归,便由太子监国,尔等辅之,按既定方略,暂缓北伐,固守待命!”
“陛下!万金之躯,岂可轻涉险地!让臣等先入内探查!”
张辅、朱能等人急忙跪地劝阻,脸色煞白,皇帝亲入未知之地,这风险实在太大了!
“朕意已决,勿再多言!”
朱棣大手一挥,帝王威严展露无遗,带着一种一往无前的决绝:
“尔等守好大军,便是对朕最大的护卫!”
他深吸一口气,随即整了整本就一丝不苟的戎装斗篷,按紧腰间佩剑,龙行虎步,
竟第一个毫不犹豫地,踏入了那旋转的空间旋涡之中!
纪纲见状,牙关紧咬,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对身后低喝:
“快!跟上陛下!”
二十名精心挑选的、身材高大、武艺超群、身披精良铁甲的大汉将军;
以及张辅、朱能两位大将,立刻紧随其后,鱼贯而入,瞬间被那旋涡吞没了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