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先锋拔营寨-《镇压梁山:开局建立天策府》

  第183章:先锋拔营寨

  湖州城外,连绵的宋军大营,像一头从冬眠中苏醒的巨兽,开始活动筋骨,准备扑向南方。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紧张、兴奋和不安的躁动。军议定下了基调,仗,是非打不可了。而大军行动,讲究个章法,得有个尖刀,先捅出去,试试水深水浅。这先锋的重任,毫无悬念地落在了梁山的两位顶尖大佬——“玉麒麟”卢俊义和“大刀”关胜的肩上。

  为啥是他俩?道理简单。卢俊义,梁山泊二当家,名满天下的河北“玉麒麟”,要威望有威望,要武艺有武艺,沉稳大气,能镇住场子;关胜,据传是三国关云长的后代,一把青龙偃月刀耍得出神入化,有万夫不当之勇,是冲锋陷阵的一把好手。这两人搭档,一个坐镇中军,稳如泰山;一个突前破阵,锐不可当,正是先锋官的最佳组合。

  军令一下,先锋营里顿时就炸了锅。这可不是小打小闹,是实打实的头阵,面对的是把前任东南王童贯都打得没脾气的方腊!士兵们忙着检查兵器铠甲,给战马喂足草料,收拾营帐辎重。军官们跑前跑后,大声吆喝着,核对人员名册,分配任务。整个营地人喊马嘶,尘土飞扬,那叫一个热闹。

  卢俊义的行事风格,就是一个“稳”字。他把自己关在中军帐里,对着那张都快被摸出包浆的地图,看了又看。从湖州到临安,这一路怎么走,哪里适合扎营,哪里可能有埋伏,水源在哪儿,他都得在心里过上好几遍。他还把戴宗手下的几个机灵斥候叫来,反复询问前方最新的情况,连路边多了一堆新土、林子里的鸟雀有没有异常飞动这种细节都不放过。用他的话说:“先锋者,大军之耳目手足也。胜,则士气大振;败,则动摇全局。岂能不慎?”

  关胜那边,则是另一番景象。他更侧重于“战”。亲自跑到校场,看士卒们操练阵型,检查刀枪是否锋利,弓弦是否绷得紧。他还特意去看了看随军携带的、用来对付可能出现的坚固工事或者象兵(虽然江南没有)的“钩镰枪”队和“挠钩”队,叮嘱他们关键时刻得顶上去。他那张红脸膛上,看不出太多表情,但握着青龙刀的手,关节微微发白,显见内心也是憋着一股劲,要会一会方腊麾下的猛将。

  底下各营的头领们,心态就更杂了。被编入先锋军的“急先锋”索超,兴奋得摩拳擦掌,就等着一声令下冲出去砍杀;“黑旋风”李逵没捞着先锋,气得在自个儿营帐里直骂娘,抡着板斧砍木桩发泄;“金枪手”徐宁、“没羽箭”张清这些本事高强的,也都盼着在头阵里立下功劳,好在宋江哥哥和朝廷面前露脸。当然,也有像林冲、鲁智深这样心思重些的,对打方腊这事儿心里有点别别扭扭,但军令如山,也只能整装待发。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湖州城南门大开。卢俊义一身亮银甲,白色战袍,骑在照夜玉狮子上,稳居队中;关胜则是绿袍金甲,卧蚕眉,丹凤眼,青龙刀横在马上,走在最前头,真有关云长再世的威风。身后,五千精锐步骑,排着整齐的队伍,旌旗招展,刀枪如林,浩浩荡荡地开拔了。

  这队伍一拉出来,气势就不一样。骑兵都是高头大马,骑士矫健;步兵盔明甲亮,步伐有力。尤其是那面“卢”字帅旗和“关”字将旗,迎风猎猎作响,看着就提气。道路两旁的百姓,躲得远远地瞧着,指指点点,心里都明白,这是要动真格的了,这江南地面的天,怕是要被捅个窟窿。

  队伍走得不快,卢俊义求的就是个稳当。斥候像撒出去的豆子,一波接一波地往前窜,左右两侧的山林、河沟,都搜得仔细。大队人马走的官道,但也时刻防备着被人打了埋伏。走了大半天,也就往前推进了二三十里地。傍晚时分,选了一处靠近水源、地势开阔的地方安营扎寨。挖壕沟,立栅栏,设岗哨,巡夜查营,一切井井有条,显示着这支先锋军的训练有素。

  夜里,中军帐内灯火通明。卢俊义和关胜听着斥候带回的最新消息:前方道路暂无大军阻挡,但发现有零星敌方探马活动的痕迹。临安方向的方腊军似乎加强了戒备,但并没有主动北上的迹象。

  “看来,那庞万春是想倚城而守,等我们上门了。”卢俊义捻须道。

  关胜冷哼一声:“哼,倒是沉得住气。明日再行一日,便可望见临安城了。届时,某家倒要先去城下,会一会那庞万春,看他有何本事!”

  就在这先锋营垒灯火闪烁、枕戈待旦之时,几匹快马,正借着夜色掩护,悄无声息地掠过原野,将先锋军已动的消息,带向南边临安城。大战的齿轮,随着卢俊义、关胜这支锋利箭头的射出,正式缓缓咬合,开始转动。接下来,就是看是卢俊义的“稳”能先扎住阵脚,还是庞万春在临安备下的“惊喜”能先给这头阵来个下马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