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薇回到自己的控制台前,指尖落在冰冷的按键上,触感坚硬而熟悉。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悸动,手指开始飞快操作。屏幕上跳出一个个监控窗口,像拼图一样铺满整个显示屏,指挥中心内部所有监控摄像头的实时画面依次展开。
走廊里的摄像头拍到巡逻的警卫正快步跑动,他们穿着黑色的战术背心,上面挂满了弹匣和装备,手里握着制式步枪,枪口微微下垂,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周围。每经过一个拐角,他们都会停下脚步,一人警戒,一人检查拐角后的情况,确认没有异常后才继续前进。科室里的摄像头显示,工作人员都已各就各位,有的双手放在键盘上快速敲击,屏幕上滚动着密密麻麻的数据;有的拿着对讲机,低声汇报着情况;有的则紧盯着屏幕上的图表,眉头微蹙,似乎在分析着什么。连卫生间门口的摄像头都清晰地捕捉到空旷的走廊,地面一尘不染,应急灯光在地板上投下均匀的光斑。
她同时接入安保系统,屏幕上跳出各个区域的传感器数据。大门的门禁系统显示已锁定,红色的指示灯不停闪烁,旁边的屏幕上显示着各岗哨的实时画面,岗哨的警卫正仔细核对每一个试图出入的人员身份。红外探测器正常运行,屏幕上呈现出绿色的网格状图案,覆盖了整个指挥中心区域,没有任何异常热源。烟雾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数据稳定,数值都在正常范围内,没有出现任何波动。
林薇的目光在各个屏幕之间快速切换,像一台精密的仪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她的视线掠过走廊的通风口,那里的格栅完好无损,没有被撬动的痕迹;掠过墙角的电源插座,插头插得牢固,没有松动;掠过天花板上的消防喷头,处于正常待命状态。她知道,自己现在就是这座“堡垒”内部最敏锐的眼睛,任何一点异常都可能是危险的信号。
耳机里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电流声,紧接着,陆沉舟的声音响起。那声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冷峻,没有一丝温度,却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像寒冬里的一块磐石。“情况我知道了。”
林薇握着耳机的手指紧了紧,指腹感受到耳机外壳的冰凉。“明白。”她的回应简短而有力,没有多余的话语。
“你和李师长留在指挥中心,不要外出。”陆沉舟的声音继续传来,背景里似乎有隐约的脚步声和车辆引擎声,还有风吹过的呼啸声,“外围安保由我协调,我已经联系了附近的驻军,他们会在十分钟内抵达,守住所有外围通道。另外,我已经让‘夜枭’情报组加急分析‘信鸽’的通讯记录,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多线索。”
“好。”林薇的回应依旧简短。她知道,此刻她所在的位置既是可能的目标,也必须是反击的中枢。指挥中心是整个战区的大脑,一旦这里出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她必须坚守在这里,守住这最后一道防线。挂掉通讯,她抬手揉了揉眉心,长时间高度集中注意力让她的太阳穴隐隐作痛,但她不敢有丝毫放松,只是稍微调整了一下坐姿,又将目光投向监控屏幕。
高远已经带着一队全副武装的警卫守在了作战协调中心的入口处。他们穿着黑色的战术背心,上面缀满了弹匣、手雷、急救包等装备,腰间别着军用匕首,手里握着制式步枪,枪口加装了消音器,微微下垂,却始终对着入口方向。高远站在最前面,他的身高在人群中格外突出,肌肉线条在作训服下隐约可见。他眼神锐利如鹰,扫视着每一个角落,包括天花板上的通风口、地面的缝隙,甚至是入口旁边的消防栓。他的身体微微前倾,肌肉紧绷,像是随时准备扑出去的猎豹,周身散发着强烈的压迫感。
警卫们呈扇形分布,彼此之间保持着三米左右的距离,形成了一道严密的防线。他们的呼吸都很平稳,没有丝毫慌乱,只有眼神里的警惕暴露了内心的紧张。每个人的手指都搭在扳机护圈上,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入口处的金属探测器和门禁系统已经启动,红色的指示灯不停闪烁,像是在提醒着所有人潜在的危险。旁边的显示屏上,滚动着进入作战协调中心的人员名单和权限等级,每一个进入的人都需要经过双重核验。
技术部门的扫描结果很快出来了。技术组长陈默快步走到李师长身边,递上一份打印出来的报告,纸张边缘因为匆忙而有些褶皱。他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作训服上,留下一小片深色的痕迹。“报告师长,指挥中心内部未发现炸弹或不明信号源。所有核心设备运行正常,cpU负载、内存占用率都在正常范围内,通讯线路没有被篡改的痕迹,光纤接口完好,电力系统的电压、电流稳定,没有出现波动。”
李师长接过报告,快速翻阅着。报告上密密麻麻地列着各项数据,扫描范围覆盖了指挥中心的每一个角落,包括地下设备层、天花板夹层、通风管道等隐蔽区域。每一项数据后面都标注着“正常”的字样,旁边还有对应的检测时间和检测人员签名。他看完后,将报告递给林薇,眉头却没有丝毫舒展,反而拧得更紧了。
“这并不能让人安心。”林薇接过报告,快速浏览了一遍,抬头说道。她的目光扫过在场的人,声音清晰而坚定,“斩首行动未必需要爆炸。一次精密的网络攻击,就能瘫痪我们的指挥系统,让所有设备陷入瘫痪;一次内部人员的突然发难,趁着混乱直击核心,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对方既然敢放出这个消息,肯定有恃无恐,绝不会只做表面功夫。”
高远点点头,补充道:“没错。‘信鸽’刚落网,这份图纸就准备发送,时机太巧了。这太不合常理了,像是故意让我们发现。说不定这就是一个陷阱,故意让我们以为目标是指挥中心,实际上他们的真实目标是别处,比如通讯枢纽或者弹药库。”
指挥中心里的人都沉默了。每个人的心里都压着一块石头,虽然扫描结果显示暂时安全,但那种无形的危机感却越来越强烈。就像头顶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落下,这种未知的恐惧比明确的危险更让人煎熬。
时间在高度紧张中缓慢流逝。
墙上的时钟滴答作响,每一声都像是敲在所有人的心上。一秒钟,两秒钟,三秒钟……原本短暂的时间仿佛被无限拉长,变得格外漫长。林薇紧盯着监控屏幕,眼睛酸涩得厉害,眼角泛起了红血丝,但她不敢有丝毫放松,只是偶尔眨一下眼睛,缓解疲劳。她的指尖放在键盘上,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指腹因为长时间按压按键而有些发麻。
监控画面里,走廊里的警卫正沿着固定路线巡逻,脚步沉稳而有力,每一步都踩在规定的位置上。他们时不时停下脚步,检查一下周围的环境,用手电筒照射通风口和墙角,确认没有异常后才继续前进。各科室的人员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有的在操作设备,屏幕上的数据不停跳动;有的在核对数据,眉头微蹙,神情专注;有的在低声交流,声音压得很低,生怕打扰到别人。一切都符合应急预案的要求,却又处处透着不寻常的寂静。
这种寂静不是平静,而是暴风雨前的压抑。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却又说不出来。就像平静的海面下涌动着汹涌的暗流,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掀起惊涛骇浪。
林薇的目光再次落在监控屏幕上,扫过作战协调中心的入口。高远和警卫们依旧保持着原来的姿势,眼神警惕,没有丝毫懈怠。她又看向技术部门的方向,陈默正带领着工作人员进行第二轮扫描,屏幕上的代码滚动得更快了。李师长站在作战地图前,双手背在身后,目光依旧紧锁着地图上的某个点,不知道在思考着什么。
她的心里突然升起一个念头:对方会不会已经混入了指挥中心?他们可能伪装成任何身份,军官、文职人员、甚至是刚才被抓获的“信鸽”的同伙。这个念头让她的心跳骤然加快,手心再次沁出冷汗。她立刻操作键盘,调出指挥中心所有人员的名单和照片,开始逐一核对。
名单上的每个人都经过了严格的背景审查,没有任何问题。但林薇还是不放心,她又调出了今天所有人员的出入记录,仔细查看有没有异常。早上八点到现在,共有127人进入指挥中心,其中包括32名文职人员、65名技术人员、28名安保人员和2名外来办事人员,所有人员的身份都经过了核实,没有问题。
她松了口气,却又立刻提起心来。对方既然敢策划“斩首”行动,肯定有办法避开常规的审查。或许他们不是今天进来的,而是早就潜伏在了内部;或许他们没有使用常规的方式进入,而是通过通风管道、地下通道等隐蔽路线。
林薇的目光转向地下设备层的监控画面。那里的走廊空荡荡的,只有几台大型设备在运行,发出低沉的嗡鸣。监控画面没有任何异常,但她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她放大画面,仔细查看每一个角落,通风口的格栅、设备的缝隙、走廊的尽头……没有任何可疑人员的踪迹。
就在这时,墙上的时钟又滴答响了一声,指针指向了下午三点十分。距离发现“斩首”图纸已经过去了二十分钟,指挥中心依旧安全,但那种强烈的危机感却丝毫没有减弱,反而越来越浓。林薇知道,暴风雨很快就要来了。
走廊里的摄像头拍到巡逻的警卫正快步跑动,他们穿着黑色的战术背心,上面挂满了弹匣和装备,手里握着制式步枪,枪口微微下垂,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周围。每经过一个拐角,他们都会停下脚步,一人警戒,一人检查拐角后的情况,确认没有异常后才继续前进。科室里的摄像头显示,工作人员都已各就各位,有的双手放在键盘上快速敲击,屏幕上滚动着密密麻麻的数据;有的拿着对讲机,低声汇报着情况;有的则紧盯着屏幕上的图表,眉头微蹙,似乎在分析着什么。连卫生间门口的摄像头都清晰地捕捉到空旷的走廊,地面一尘不染,应急灯光在地板上投下均匀的光斑。
她同时接入安保系统,屏幕上跳出各个区域的传感器数据。大门的门禁系统显示已锁定,红色的指示灯不停闪烁,旁边的屏幕上显示着各岗哨的实时画面,岗哨的警卫正仔细核对每一个试图出入的人员身份。红外探测器正常运行,屏幕上呈现出绿色的网格状图案,覆盖了整个指挥中心区域,没有任何异常热源。烟雾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数据稳定,数值都在正常范围内,没有出现任何波动。
林薇的目光在各个屏幕之间快速切换,像一台精密的仪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她的视线掠过走廊的通风口,那里的格栅完好无损,没有被撬动的痕迹;掠过墙角的电源插座,插头插得牢固,没有松动;掠过天花板上的消防喷头,处于正常待命状态。她知道,自己现在就是这座“堡垒”内部最敏锐的眼睛,任何一点异常都可能是危险的信号。
耳机里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电流声,紧接着,陆沉舟的声音响起。那声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冷峻,没有一丝温度,却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像寒冬里的一块磐石。“情况我知道了。”
林薇握着耳机的手指紧了紧,指腹感受到耳机外壳的冰凉。“明白。”她的回应简短而有力,没有多余的话语。
“你和李师长留在指挥中心,不要外出。”陆沉舟的声音继续传来,背景里似乎有隐约的脚步声和车辆引擎声,还有风吹过的呼啸声,“外围安保由我协调,我已经联系了附近的驻军,他们会在十分钟内抵达,守住所有外围通道。另外,我已经让‘夜枭’情报组加急分析‘信鸽’的通讯记录,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多线索。”
“好。”林薇的回应依旧简短。她知道,此刻她所在的位置既是可能的目标,也必须是反击的中枢。指挥中心是整个战区的大脑,一旦这里出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她必须坚守在这里,守住这最后一道防线。挂掉通讯,她抬手揉了揉眉心,长时间高度集中注意力让她的太阳穴隐隐作痛,但她不敢有丝毫放松,只是稍微调整了一下坐姿,又将目光投向监控屏幕。
高远已经带着一队全副武装的警卫守在了作战协调中心的入口处。他们穿着黑色的战术背心,上面缀满了弹匣、手雷、急救包等装备,腰间别着军用匕首,手里握着制式步枪,枪口加装了消音器,微微下垂,却始终对着入口方向。高远站在最前面,他的身高在人群中格外突出,肌肉线条在作训服下隐约可见。他眼神锐利如鹰,扫视着每一个角落,包括天花板上的通风口、地面的缝隙,甚至是入口旁边的消防栓。他的身体微微前倾,肌肉紧绷,像是随时准备扑出去的猎豹,周身散发着强烈的压迫感。
警卫们呈扇形分布,彼此之间保持着三米左右的距离,形成了一道严密的防线。他们的呼吸都很平稳,没有丝毫慌乱,只有眼神里的警惕暴露了内心的紧张。每个人的手指都搭在扳机护圈上,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入口处的金属探测器和门禁系统已经启动,红色的指示灯不停闪烁,像是在提醒着所有人潜在的危险。旁边的显示屏上,滚动着进入作战协调中心的人员名单和权限等级,每一个进入的人都需要经过双重核验。
技术部门的扫描结果很快出来了。技术组长陈默快步走到李师长身边,递上一份打印出来的报告,纸张边缘因为匆忙而有些褶皱。他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作训服上,留下一小片深色的痕迹。“报告师长,指挥中心内部未发现炸弹或不明信号源。所有核心设备运行正常,cpU负载、内存占用率都在正常范围内,通讯线路没有被篡改的痕迹,光纤接口完好,电力系统的电压、电流稳定,没有出现波动。”
李师长接过报告,快速翻阅着。报告上密密麻麻地列着各项数据,扫描范围覆盖了指挥中心的每一个角落,包括地下设备层、天花板夹层、通风管道等隐蔽区域。每一项数据后面都标注着“正常”的字样,旁边还有对应的检测时间和检测人员签名。他看完后,将报告递给林薇,眉头却没有丝毫舒展,反而拧得更紧了。
“这并不能让人安心。”林薇接过报告,快速浏览了一遍,抬头说道。她的目光扫过在场的人,声音清晰而坚定,“斩首行动未必需要爆炸。一次精密的网络攻击,就能瘫痪我们的指挥系统,让所有设备陷入瘫痪;一次内部人员的突然发难,趁着混乱直击核心,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对方既然敢放出这个消息,肯定有恃无恐,绝不会只做表面功夫。”
高远点点头,补充道:“没错。‘信鸽’刚落网,这份图纸就准备发送,时机太巧了。这太不合常理了,像是故意让我们发现。说不定这就是一个陷阱,故意让我们以为目标是指挥中心,实际上他们的真实目标是别处,比如通讯枢纽或者弹药库。”
指挥中心里的人都沉默了。每个人的心里都压着一块石头,虽然扫描结果显示暂时安全,但那种无形的危机感却越来越强烈。就像头顶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落下,这种未知的恐惧比明确的危险更让人煎熬。
时间在高度紧张中缓慢流逝。
墙上的时钟滴答作响,每一声都像是敲在所有人的心上。一秒钟,两秒钟,三秒钟……原本短暂的时间仿佛被无限拉长,变得格外漫长。林薇紧盯着监控屏幕,眼睛酸涩得厉害,眼角泛起了红血丝,但她不敢有丝毫放松,只是偶尔眨一下眼睛,缓解疲劳。她的指尖放在键盘上,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指腹因为长时间按压按键而有些发麻。
监控画面里,走廊里的警卫正沿着固定路线巡逻,脚步沉稳而有力,每一步都踩在规定的位置上。他们时不时停下脚步,检查一下周围的环境,用手电筒照射通风口和墙角,确认没有异常后才继续前进。各科室的人员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有的在操作设备,屏幕上的数据不停跳动;有的在核对数据,眉头微蹙,神情专注;有的在低声交流,声音压得很低,生怕打扰到别人。一切都符合应急预案的要求,却又处处透着不寻常的寂静。
这种寂静不是平静,而是暴风雨前的压抑。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却又说不出来。就像平静的海面下涌动着汹涌的暗流,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掀起惊涛骇浪。
林薇的目光再次落在监控屏幕上,扫过作战协调中心的入口。高远和警卫们依旧保持着原来的姿势,眼神警惕,没有丝毫懈怠。她又看向技术部门的方向,陈默正带领着工作人员进行第二轮扫描,屏幕上的代码滚动得更快了。李师长站在作战地图前,双手背在身后,目光依旧紧锁着地图上的某个点,不知道在思考着什么。
她的心里突然升起一个念头:对方会不会已经混入了指挥中心?他们可能伪装成任何身份,军官、文职人员、甚至是刚才被抓获的“信鸽”的同伙。这个念头让她的心跳骤然加快,手心再次沁出冷汗。她立刻操作键盘,调出指挥中心所有人员的名单和照片,开始逐一核对。
名单上的每个人都经过了严格的背景审查,没有任何问题。但林薇还是不放心,她又调出了今天所有人员的出入记录,仔细查看有没有异常。早上八点到现在,共有127人进入指挥中心,其中包括32名文职人员、65名技术人员、28名安保人员和2名外来办事人员,所有人员的身份都经过了核实,没有问题。
她松了口气,却又立刻提起心来。对方既然敢策划“斩首”行动,肯定有办法避开常规的审查。或许他们不是今天进来的,而是早就潜伏在了内部;或许他们没有使用常规的方式进入,而是通过通风管道、地下通道等隐蔽路线。
林薇的目光转向地下设备层的监控画面。那里的走廊空荡荡的,只有几台大型设备在运行,发出低沉的嗡鸣。监控画面没有任何异常,但她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她放大画面,仔细查看每一个角落,通风口的格栅、设备的缝隙、走廊的尽头……没有任何可疑人员的踪迹。
就在这时,墙上的时钟又滴答响了一声,指针指向了下午三点十分。距离发现“斩首”图纸已经过去了二十分钟,指挥中心依旧安全,但那种强烈的危机感却丝毫没有减弱,反而越来越浓。林薇知道,暴风雨很快就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