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原本深陷泥沙的明军大型战舰。
竟在清军惊愕的注视下,开始缓缓移动起来!
原来明军在搁浅之际。
袁象和许万才就立刻派出熟悉水性的工兵队伍。
分兵潜入每艘搁浅战舰的船底。
他们用铁锹、簸箕,甚至徒手,一点点清除卡住船底的淤泥和沙石。
虽然进度缓慢,但到第二天黎明时分,多数战舰的船底已经与河床分离了。
此刻正值清晨涨潮,江水微微上涨,正好为这些战船提供了浮力。
他们搁浅的船...居然能动了?!
阿尔津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更让他心惊的事发生了。
沿江两岸峭壁之上,突然跃出无数明军身影,正是许万才布置的水师陆战队。
这些精锐士卒借助崖壁的天然屏障,迅速列成战斗队形。
两岸有伏兵!放箭!放铳!
阿尔津声嘶力竭地怒吼,声音中带着几分慌乱。
清军士兵慌忙调转方向,朝着崖顶胡乱射击。
然而明军占据着绝对地利,他们稳稳立在十余丈高的崖壁上。
从容不迫地向江中的清军战船倾泻绑着火油的箭雨和铳弹。
清军射出的箭矢多数在半空中就力竭坠江,偶尔几支侥幸射至崖顶,也已是强弩之末,被明军轻易格开。
炮手!瞄准崖顶开火!
阿尔津急得双目赤红,声音嘶哑。
清军战船上的火炮发出沉闷的轰鸣,炮弹却大多砸在陡峭的崖壁中部,只激起一片尘土碎石。
偶有炮弹侥幸擦过崖顶,也因射程不足而威力大减,完全无法对明军构成实质威胁。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明军的火箭如同飞蝗般从两岸倾泻而下。
这些绑着火油的箭雨拖着长长的尾焰,在空中划出致命的弧线,精准地射向清军战船的帆缆、甲板。
保护统领!
亲兵队长高声呼喊,举着盾牌护在阿尔津身前。
就在这时,一支火箭不偏不倚地射中主桅顶端的帅旗。
绣着龙纹的旗帜瞬间燃起熊熊烈火,在晨光中化作一缕青烟。
这仿佛是一个不祥的预兆,紧接着,又一支火箭精准地命中了船尾的火药库。
轰——!
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撕裂长空,阿尔津只觉得一股灼热的气浪迎面扑来,整个人被狠狠掀飞在甲板上。
等他挣扎着抬起头时,只见船尾已经陷入一片火海,浓烟滚滚,亲兵们正手忙脚乱地试图控制火势。
这场伏击,让阿尔津的水师陷入了大乱。
统领,快走!伪明的大船要过来了!
副将嘶声喊道,手指颤抖地指向江心。
三艘明军福船正排成战斗队形直冲过来,不远处,黑黝黝的炮口已经对准了他们。
转舵!快转舵!
阿尔津声嘶力竭。
但一切都太迟了。
明军旗舰上,许万才冷静下令:
目标,敌军座舰,齐射!
震耳欲聋的炮声接连响起,实心弹呼啸着飞来。
一枚炮弹击中了左舷水面,激起冲天水柱;
另一枚直接命中了前桅,粗大的桅杆缓缓倾倒;
最致命的一发打穿了船体吃水线位置,江水顿时汹涌而入。
统领,船要沉了!
亲兵队长一把扶住踉跄的阿尔津。
四周其他清军战船同样在劫难逃。
一艘艨艟被链弹撕碎了船帆,在原地打转;
另一艘走舸被实心弹直接命中,瞬间支离破碎。
阿尔津望着越逼越近的明军战舰,看着对方炮窗内正在重新装填的火炮,终于长叹一声:
撤吧......
在亲兵搀扶下,他狼狈地爬上一艘小艇。
就在他们划离的瞬间,明军第二轮齐射如期而至。
他苦心经营的座舰在炮火中缓缓沉入江中。
江面上,失去指挥的清军水师彻底崩溃,残存的船只四散逃窜。
袁象站在船头,手持千里镜望着溃退的清军船影。
缓缓放下镜筒,转身对身旁的许万才郑重抱拳:
此战能获全胜,全赖许将军深谋远虑。”
“若非将军提前布置钩拒船,又精准预判水情,我军恐怕真要在这青居梁吃大亏。
许万才郑重还礼,目光诚挚:
将军过誉了。全赖袁将军运筹帷幄,指挥有方。”
袁象顿时有些被夸得不好意思了。
实际上他也没做什么。
水战指挥大部分都是许万才下的命令。
许万才见状,顿时话锋一转,适时化解了这份尴尬:
不过邓军门所创的水师陆战队,今日首战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这些士卒既能驾舟破浪,又能登陆陷阵,进退之间章法井然,实乃难得的精锐之师。
袁象尴尬神色稍缓,颔首接道:
许将军所言极是。这套水陆协同的战法,确是义父的心血所系。
他望向正在登岸整队的陆战队员。
每艘福船标配两百陆战兵,平日既习水战,也练陆战。”
“这次能将他们运用得当,也多亏将军指点水战要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顿了顿,想起什么似的说道:
义父曾提过,将来若我军战舰驰骋海上,这些陆战队必是登陆作战的主力。
许万才闻言一怔,眼神渐渐亮了起来。
他望向东方,仿佛透过群山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海上...登陆...将军这一说,倒让末将想起早年听过的海外见闻。”
“若真有一日,我军既能驰骋波涛,又能登陆夺港,那才是真正的水陆并进。
袁象欣赏地点头:
这套水陆协同的战法,往后还要多多倚仗将军共同钻研。
二人相视一笑,晨曦映照在两人的铠甲上。
江风掠过,带着硝烟与江水的气息。
而他们心中所想,却已越过重山,飞向那无垠的蔚蓝。
此刻朝阳已完全升起,南充方向。
袁象派出的另外一支水师陆战队,也已逐渐抵达南充城下。
另一场战斗,即将打响。
-
南充城头的守军,也被下游江面上突如其来的隆隆炮声和冲天火光所吸引。
纷纷涌到面向江边的西城墙上观望,如同吃瓜看热闹般议论着。
就在这注意力被完全吸引的绝佳时机!
“动手!”
潜伏在城东废弃坊区的明军水师陆战队将领,果断下达了攻城命令。
五百明军陆战队精锐悄无声息地扑向南充东城墙。
正如战前侦察所见,南充城墙多年失修。
多处坍塌后仅用泥土和夯木勉强填补,墙体低矮破败。
“上!”
二十余名先登死士利落地抛出飞钩,悄无声息地攀上墙头。
这段城墙的守军果然稀疏,只有几个老弱兵丁。
不是在打盹就是伸着脖子看江面的热闹。
直到明军士兵矫健地翻上城垛,他们才惊觉敌袭!
“敌袭!东城有贼!”
凄厉的警报终于响起,但为时已晚。
陈骁亲率主力,迅速架起十余架简易木梯,如同潮水般向上攀登。
守将叶立人正在南城楼观望江面战况,闻讯后魂飞魄散,慌忙带着几十个亲兵家丁往东城赶。
“快!快堵住缺口!”
叶立人声嘶力竭地呼喊。
他手下的十几个亲兵家丁确实还算骁勇,挥舞着腰刀想要把明军赶下城去。
然而明军显然有备而来,前排士兵立即举起燧发枪。
“砰砰砰”
一阵密集射击,硝烟弥漫中,冲在最前的几个家丁应声倒地。
“放箭!放箭!”
叶立人还在嘶吼,可城上的守军大多是川蜀地区被强征来的新兵蛋子及老弱病残,见到这阵势早已腿软。
明军士兵趁机在城头站稳脚跟,迅速组成战斗队形。
陈骁一马当先,手中钢刀翻飞,连续砍翻两个试图抵抗的清兵。
他看准时机,大喝一声:
“夺城门!”
一队明军立即沿着马道向下冲杀。
守门的清军见势不妙,竟然一哄而散。
明军士兵利落地砍断门栓,沉重的城门在吱呀声中被缓缓推开。
这时叶立人在亲兵护卫下还想负隅顽抗,但明军火铳手已经占据有利位置。
又是一轮齐射,铅子呼啸着从他们头顶飞过,打得墙砖碎屑四溅。
“大人,顶不住了!”
一个家丁捂着流血的胳膊喊道。
叶立人环顾四周,只见守军已经溃散,明军正从四面八方涌来。
他长叹一声,知道大势已去,只得在亲兵护卫下试图从北门突围。
然而明军早已料到这一着,一队人早已迂回到北门附近。
乱军之中,叶立人被流矢射中肩胛,跌落马下,很快就被明军生擒。
主将被擒,残存的清军彻底失去斗志,纷纷跪地请降。
至黎明时分,城中零星的抵抗全部停止,南充城头换上了明军的旗帜。
这一战明军大获全胜,伤亡不过十余人,却俘获守军数百人。
-
袁象的船队在青居梁大破阿尔津水师后,进驻南充城休整一日。
他和许万才漫步在残破的城墙上,心情复杂。
就在月余前,南充尚在明军掌控中。
不料李国英趁邓名主力东调湖广之际,南下围攻重庆,顺道突袭占领了这座城池。
虽然仅仅不到一个月就被明军夺回。
但城墙上新添的箭痕和焦黑的痕迹,无声诉说着这场短暂的易主经历过的伤痕。
袁将军回来咯!
一个稚嫩的声音从街角传来。
几个半大的娃儿从残破的屋檐下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支队伍。
很快,更多的百姓从各处现出身形——有的推开半掩的木门。
有的从地窖里头爬出来,仿佛春笋破土般,寂静的街道渐渐有了人烟气。
一个须发花白的老翁颤巍巍地走上前来,作揖道:
将军,鞑子可算遭赶跑咯?
袁象认得这是城西茶馆的刘老丈,前年他军务曾来过此地时,常去店里喝茶。
他上前扶住老人:
放心哈,南充又回到咱们手中咯。咱们不用再留那龟儿子的辫子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要得,要得。
刘老丈连连点头,转身对陆续聚拢的街坊喊道:
大家都出来嘛,是袁将军的队伍!
许万才在一旁静静看着,眼神复杂。
这位前清军降将目睹眼前景象,不禁想起当年在清军时百姓见兵即逃的情形。
与眼前军民亲如一家的场面形成鲜明对比。他低声感叹:
百姓们...倒是习惯咯这般来来去去。
刘老丈听见这话,咧嘴笑道:
这位将军怕是不晓得,咱们南充人认的是仁义之师。”
“邓军门的兵,不抢粮,不拉夫,咱们自然要出来迎嘛!
几个妇人已经开始在街边支起灶台,一个系着围裙的大婶朝袁象喊道:
将军,弟兄们吃饭没得?我这儿还有些米,给你们煮锅汤!
袁象笑着摆手:
不必咯大娘,军粮还够。你们留着自己吃。
哎呀,跟我们还客气啥子嘛!
大婶不由分说地开始生火。
前年要不是你们打跑鞑子,我屋头那几个娃儿早就饿死咯!
许万才默默注视着这一切,忽然对袁象低声道:
末将在清营多年,从未见过这般军民鱼水之情。
袁象拍拍他的肩:
所以我义父常说,民心向背,才是胜负关键。
许万才久久不语。
确实,这些川中百姓早已习惯了战乱的轮回。
清军来时躲藏避祸,明军归来便重新露面。
几个妇人甚至已经开始在街边支起炉灶,准备给将士们做饭。
袁象走到曾经喝过茶的茶馆前,发现门板少了半扇,桌椅也残缺不全。
刘老丈跟过来叹道:
鞑子们临走前抢掠了一番,好在老朽把茶具都藏在地窖里。
我记得我去年来时,您这店里还坐满了客人。
袁象环视着冷清的街道。
如今街上行人不及当初三成。
能活下来就不易了。
刘老丈摇摇头。
这些年,城头旗帜换来换去,百姓只求一口安稳饭吃。
这番话让袁象沉默良久。
他转身对许万才道:
开仓,取十石米粮分与这些百姓。
许万才略显迟疑:
将军,我军粮草也不充裕......
照做便是。
袁象望着陆续从藏身之处走出的百姓。
我们打仗,不就是为了让百姓不必再这样东躲西藏么?
分发粮米时,一个瘦弱的小男孩怯生生地拽了拽袁象的衣角:
将军,你们这回要待好久?
袁象蹲下身来,与孩子平视,手掌轻轻抚过孩子稀疏的头发:
娃儿莫怕,这回咱们不走了。就是要让那些龟儿子鞑子晓得,这块地盘是咱们四川人的!
他望了望周围渐渐聚拢的百姓,声音提高了些:
乡亲们都听好咯,我袁象今天把话摆在这儿——只要还有一个弟兄在,这南充城就丢不了!
小男孩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脏兮兮的小手紧紧抓住袁象的铠甲:
那...那我爹娘就不用天天往山里躲了?
不用咯!。
让你爹娘好生过日子,有我们在,看哪个龟儿子敢来欺负你们!
站在一旁的许万才,他低声对袁象说:
将军这般许诺,万一...
袁象站起身来,目光坚定:
没有万一,咱们既然举着大明的旗帜,就要对得起这面旗!”
“我义父常教导,当兵吃粮,为的就是保境安民。连句硬话都不敢说,还打啥子仗嘛!
他转身对众将士朗声道:
弟兄们都听见咯!咱们是大明的兵。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围观的百姓中响起一片叫好声,几个老者激动地抹着眼角。
许万才很有感触,不禁想起当年在清军时,百姓见到官兵就如见虎狼般躲避。
此刻他终于明白,为何邓名麾下的明军能在川中屡战屡胜。
这军民一心的场面,他在清军阵营中从未见过。
袁象又补充道:
老许,你记住,咱们打仗不是为了哪个人的功名利禄,是为了让大家不再当鞑子的奴隶!
竟在清军惊愕的注视下,开始缓缓移动起来!
原来明军在搁浅之际。
袁象和许万才就立刻派出熟悉水性的工兵队伍。
分兵潜入每艘搁浅战舰的船底。
他们用铁锹、簸箕,甚至徒手,一点点清除卡住船底的淤泥和沙石。
虽然进度缓慢,但到第二天黎明时分,多数战舰的船底已经与河床分离了。
此刻正值清晨涨潮,江水微微上涨,正好为这些战船提供了浮力。
他们搁浅的船...居然能动了?!
阿尔津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更让他心惊的事发生了。
沿江两岸峭壁之上,突然跃出无数明军身影,正是许万才布置的水师陆战队。
这些精锐士卒借助崖壁的天然屏障,迅速列成战斗队形。
两岸有伏兵!放箭!放铳!
阿尔津声嘶力竭地怒吼,声音中带着几分慌乱。
清军士兵慌忙调转方向,朝着崖顶胡乱射击。
然而明军占据着绝对地利,他们稳稳立在十余丈高的崖壁上。
从容不迫地向江中的清军战船倾泻绑着火油的箭雨和铳弹。
清军射出的箭矢多数在半空中就力竭坠江,偶尔几支侥幸射至崖顶,也已是强弩之末,被明军轻易格开。
炮手!瞄准崖顶开火!
阿尔津急得双目赤红,声音嘶哑。
清军战船上的火炮发出沉闷的轰鸣,炮弹却大多砸在陡峭的崖壁中部,只激起一片尘土碎石。
偶有炮弹侥幸擦过崖顶,也因射程不足而威力大减,完全无法对明军构成实质威胁。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明军的火箭如同飞蝗般从两岸倾泻而下。
这些绑着火油的箭雨拖着长长的尾焰,在空中划出致命的弧线,精准地射向清军战船的帆缆、甲板。
保护统领!
亲兵队长高声呼喊,举着盾牌护在阿尔津身前。
就在这时,一支火箭不偏不倚地射中主桅顶端的帅旗。
绣着龙纹的旗帜瞬间燃起熊熊烈火,在晨光中化作一缕青烟。
这仿佛是一个不祥的预兆,紧接着,又一支火箭精准地命中了船尾的火药库。
轰——!
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撕裂长空,阿尔津只觉得一股灼热的气浪迎面扑来,整个人被狠狠掀飞在甲板上。
等他挣扎着抬起头时,只见船尾已经陷入一片火海,浓烟滚滚,亲兵们正手忙脚乱地试图控制火势。
这场伏击,让阿尔津的水师陷入了大乱。
统领,快走!伪明的大船要过来了!
副将嘶声喊道,手指颤抖地指向江心。
三艘明军福船正排成战斗队形直冲过来,不远处,黑黝黝的炮口已经对准了他们。
转舵!快转舵!
阿尔津声嘶力竭。
但一切都太迟了。
明军旗舰上,许万才冷静下令:
目标,敌军座舰,齐射!
震耳欲聋的炮声接连响起,实心弹呼啸着飞来。
一枚炮弹击中了左舷水面,激起冲天水柱;
另一枚直接命中了前桅,粗大的桅杆缓缓倾倒;
最致命的一发打穿了船体吃水线位置,江水顿时汹涌而入。
统领,船要沉了!
亲兵队长一把扶住踉跄的阿尔津。
四周其他清军战船同样在劫难逃。
一艘艨艟被链弹撕碎了船帆,在原地打转;
另一艘走舸被实心弹直接命中,瞬间支离破碎。
阿尔津望着越逼越近的明军战舰,看着对方炮窗内正在重新装填的火炮,终于长叹一声:
撤吧......
在亲兵搀扶下,他狼狈地爬上一艘小艇。
就在他们划离的瞬间,明军第二轮齐射如期而至。
他苦心经营的座舰在炮火中缓缓沉入江中。
江面上,失去指挥的清军水师彻底崩溃,残存的船只四散逃窜。
袁象站在船头,手持千里镜望着溃退的清军船影。
缓缓放下镜筒,转身对身旁的许万才郑重抱拳:
此战能获全胜,全赖许将军深谋远虑。”
“若非将军提前布置钩拒船,又精准预判水情,我军恐怕真要在这青居梁吃大亏。
许万才郑重还礼,目光诚挚:
将军过誉了。全赖袁将军运筹帷幄,指挥有方。”
袁象顿时有些被夸得不好意思了。
实际上他也没做什么。
水战指挥大部分都是许万才下的命令。
许万才见状,顿时话锋一转,适时化解了这份尴尬:
不过邓军门所创的水师陆战队,今日首战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这些士卒既能驾舟破浪,又能登陆陷阵,进退之间章法井然,实乃难得的精锐之师。
袁象尴尬神色稍缓,颔首接道:
许将军所言极是。这套水陆协同的战法,确是义父的心血所系。
他望向正在登岸整队的陆战队员。
每艘福船标配两百陆战兵,平日既习水战,也练陆战。”
“这次能将他们运用得当,也多亏将军指点水战要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顿了顿,想起什么似的说道:
义父曾提过,将来若我军战舰驰骋海上,这些陆战队必是登陆作战的主力。
许万才闻言一怔,眼神渐渐亮了起来。
他望向东方,仿佛透过群山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海上...登陆...将军这一说,倒让末将想起早年听过的海外见闻。”
“若真有一日,我军既能驰骋波涛,又能登陆夺港,那才是真正的水陆并进。
袁象欣赏地点头:
这套水陆协同的战法,往后还要多多倚仗将军共同钻研。
二人相视一笑,晨曦映照在两人的铠甲上。
江风掠过,带着硝烟与江水的气息。
而他们心中所想,却已越过重山,飞向那无垠的蔚蓝。
此刻朝阳已完全升起,南充方向。
袁象派出的另外一支水师陆战队,也已逐渐抵达南充城下。
另一场战斗,即将打响。
-
南充城头的守军,也被下游江面上突如其来的隆隆炮声和冲天火光所吸引。
纷纷涌到面向江边的西城墙上观望,如同吃瓜看热闹般议论着。
就在这注意力被完全吸引的绝佳时机!
“动手!”
潜伏在城东废弃坊区的明军水师陆战队将领,果断下达了攻城命令。
五百明军陆战队精锐悄无声息地扑向南充东城墙。
正如战前侦察所见,南充城墙多年失修。
多处坍塌后仅用泥土和夯木勉强填补,墙体低矮破败。
“上!”
二十余名先登死士利落地抛出飞钩,悄无声息地攀上墙头。
这段城墙的守军果然稀疏,只有几个老弱兵丁。
不是在打盹就是伸着脖子看江面的热闹。
直到明军士兵矫健地翻上城垛,他们才惊觉敌袭!
“敌袭!东城有贼!”
凄厉的警报终于响起,但为时已晚。
陈骁亲率主力,迅速架起十余架简易木梯,如同潮水般向上攀登。
守将叶立人正在南城楼观望江面战况,闻讯后魂飞魄散,慌忙带着几十个亲兵家丁往东城赶。
“快!快堵住缺口!”
叶立人声嘶力竭地呼喊。
他手下的十几个亲兵家丁确实还算骁勇,挥舞着腰刀想要把明军赶下城去。
然而明军显然有备而来,前排士兵立即举起燧发枪。
“砰砰砰”
一阵密集射击,硝烟弥漫中,冲在最前的几个家丁应声倒地。
“放箭!放箭!”
叶立人还在嘶吼,可城上的守军大多是川蜀地区被强征来的新兵蛋子及老弱病残,见到这阵势早已腿软。
明军士兵趁机在城头站稳脚跟,迅速组成战斗队形。
陈骁一马当先,手中钢刀翻飞,连续砍翻两个试图抵抗的清兵。
他看准时机,大喝一声:
“夺城门!”
一队明军立即沿着马道向下冲杀。
守门的清军见势不妙,竟然一哄而散。
明军士兵利落地砍断门栓,沉重的城门在吱呀声中被缓缓推开。
这时叶立人在亲兵护卫下还想负隅顽抗,但明军火铳手已经占据有利位置。
又是一轮齐射,铅子呼啸着从他们头顶飞过,打得墙砖碎屑四溅。
“大人,顶不住了!”
一个家丁捂着流血的胳膊喊道。
叶立人环顾四周,只见守军已经溃散,明军正从四面八方涌来。
他长叹一声,知道大势已去,只得在亲兵护卫下试图从北门突围。
然而明军早已料到这一着,一队人早已迂回到北门附近。
乱军之中,叶立人被流矢射中肩胛,跌落马下,很快就被明军生擒。
主将被擒,残存的清军彻底失去斗志,纷纷跪地请降。
至黎明时分,城中零星的抵抗全部停止,南充城头换上了明军的旗帜。
这一战明军大获全胜,伤亡不过十余人,却俘获守军数百人。
-
袁象的船队在青居梁大破阿尔津水师后,进驻南充城休整一日。
他和许万才漫步在残破的城墙上,心情复杂。
就在月余前,南充尚在明军掌控中。
不料李国英趁邓名主力东调湖广之际,南下围攻重庆,顺道突袭占领了这座城池。
虽然仅仅不到一个月就被明军夺回。
但城墙上新添的箭痕和焦黑的痕迹,无声诉说着这场短暂的易主经历过的伤痕。
袁将军回来咯!
一个稚嫩的声音从街角传来。
几个半大的娃儿从残破的屋檐下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支队伍。
很快,更多的百姓从各处现出身形——有的推开半掩的木门。
有的从地窖里头爬出来,仿佛春笋破土般,寂静的街道渐渐有了人烟气。
一个须发花白的老翁颤巍巍地走上前来,作揖道:
将军,鞑子可算遭赶跑咯?
袁象认得这是城西茶馆的刘老丈,前年他军务曾来过此地时,常去店里喝茶。
他上前扶住老人:
放心哈,南充又回到咱们手中咯。咱们不用再留那龟儿子的辫子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要得,要得。
刘老丈连连点头,转身对陆续聚拢的街坊喊道:
大家都出来嘛,是袁将军的队伍!
许万才在一旁静静看着,眼神复杂。
这位前清军降将目睹眼前景象,不禁想起当年在清军时百姓见兵即逃的情形。
与眼前军民亲如一家的场面形成鲜明对比。他低声感叹:
百姓们...倒是习惯咯这般来来去去。
刘老丈听见这话,咧嘴笑道:
这位将军怕是不晓得,咱们南充人认的是仁义之师。”
“邓军门的兵,不抢粮,不拉夫,咱们自然要出来迎嘛!
几个妇人已经开始在街边支起灶台,一个系着围裙的大婶朝袁象喊道:
将军,弟兄们吃饭没得?我这儿还有些米,给你们煮锅汤!
袁象笑着摆手:
不必咯大娘,军粮还够。你们留着自己吃。
哎呀,跟我们还客气啥子嘛!
大婶不由分说地开始生火。
前年要不是你们打跑鞑子,我屋头那几个娃儿早就饿死咯!
许万才默默注视着这一切,忽然对袁象低声道:
末将在清营多年,从未见过这般军民鱼水之情。
袁象拍拍他的肩:
所以我义父常说,民心向背,才是胜负关键。
许万才久久不语。
确实,这些川中百姓早已习惯了战乱的轮回。
清军来时躲藏避祸,明军归来便重新露面。
几个妇人甚至已经开始在街边支起炉灶,准备给将士们做饭。
袁象走到曾经喝过茶的茶馆前,发现门板少了半扇,桌椅也残缺不全。
刘老丈跟过来叹道:
鞑子们临走前抢掠了一番,好在老朽把茶具都藏在地窖里。
我记得我去年来时,您这店里还坐满了客人。
袁象环视着冷清的街道。
如今街上行人不及当初三成。
能活下来就不易了。
刘老丈摇摇头。
这些年,城头旗帜换来换去,百姓只求一口安稳饭吃。
这番话让袁象沉默良久。
他转身对许万才道:
开仓,取十石米粮分与这些百姓。
许万才略显迟疑:
将军,我军粮草也不充裕......
照做便是。
袁象望着陆续从藏身之处走出的百姓。
我们打仗,不就是为了让百姓不必再这样东躲西藏么?
分发粮米时,一个瘦弱的小男孩怯生生地拽了拽袁象的衣角:
将军,你们这回要待好久?
袁象蹲下身来,与孩子平视,手掌轻轻抚过孩子稀疏的头发:
娃儿莫怕,这回咱们不走了。就是要让那些龟儿子鞑子晓得,这块地盘是咱们四川人的!
他望了望周围渐渐聚拢的百姓,声音提高了些:
乡亲们都听好咯,我袁象今天把话摆在这儿——只要还有一个弟兄在,这南充城就丢不了!
小男孩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脏兮兮的小手紧紧抓住袁象的铠甲:
那...那我爹娘就不用天天往山里躲了?
不用咯!。
让你爹娘好生过日子,有我们在,看哪个龟儿子敢来欺负你们!
站在一旁的许万才,他低声对袁象说:
将军这般许诺,万一...
袁象站起身来,目光坚定:
没有万一,咱们既然举着大明的旗帜,就要对得起这面旗!”
“我义父常教导,当兵吃粮,为的就是保境安民。连句硬话都不敢说,还打啥子仗嘛!
他转身对众将士朗声道:
弟兄们都听见咯!咱们是大明的兵。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围观的百姓中响起一片叫好声,几个老者激动地抹着眼角。
许万才很有感触,不禁想起当年在清军时,百姓见到官兵就如见虎狼般躲避。
此刻他终于明白,为何邓名麾下的明军能在川中屡战屡胜。
这军民一心的场面,他在清军阵营中从未见过。
袁象又补充道:
老许,你记住,咱们打仗不是为了哪个人的功名利禄,是为了让大家不再当鞑子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