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阳谋无声-《摩托侠》

  日内瓦,万国宫。

  巨大的环形会议厅内,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龙国驻联合国大使李正南站在发言席上,身后是深红色的国家名牌。他穿着一丝不苟的深色西装,声音通过同声传译系统,清晰地回荡在每个代表的耳中。

  “主席先生,各位代表,”李正南的目光扫过全场,尤其在星盟国代表团的方向略有停顿,“我方再次郑重提请审议《关于禁止完全自主性杀手机器人研发与使用的国际公约》草案。”

  他身后的巨型全息屏上,开始播放一段模拟视频:无人战斗机器人如何在复杂城市环境中,因算法错误将举着白旗的平民和儿童误判为威胁,进行无差别火力清除。画面逼真,冲击力极强。

  “赋予机器自主决定生死的权力,是对人类伦理底线的挑战,也是对国际人道法的公然践踏!”李正南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不容置疑的严肃,“这将打开潘多拉魔盒,让弱国在小国面前毫无招架之力,彻底颠覆现有国际安全秩序。我们必须在此刻,为这股危险的力量套上缰绳!”

  发言完毕,会场一片窃窃私语。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代表频频点头,面露忧色。

  星盟国代表,一位头发梳得油亮、眼神锐利的中年人约翰逊,几乎是立刻要求发言。他嘴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讥诮。

  “尊敬的李大使,您的担忧……听起来很感人。”约翰逊语气轻松,甚至带着点调侃,“但星盟国认为,技术进步不应被恐惧扼杀。人工智能的军事应用,恰恰可以减少士兵伤亡,让战争更‘文明’。”他刻意加重了“文明”二字。

  “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的国际监管框架,而非一刀切的禁止。”他挥动手中的电子笔,“我方坚决反对这项不切实际的提案。我们应该讨论的是‘如何用好’,而不是‘要不要用’。”

  俄联邦、印度等国的代表也相继发言,虽措辞不同,但核心意思一致:反对禁令,主张监管。

  投票环节毫无悬念。反对票远多于赞成票。提案被否决。

  李正南面色凝重地坐下,与身旁的助手低声交流时,眉头紧锁,任谁看去都是一副挫败而忧虑的模样。会议间隙,他还特意走到几个非洲和小岛国的代表席前,握手、低声安慰,表达对结果失望但仍将继续关注此议题的决心。

  龙国,第七所地下指挥中心。

  全息投影上正在回放联合国会议的新闻片段。岳卫国关掉声音,转过身,脸上哪里还有半分“挫败”,只有冷冽如刀锋般的锐利。

  “戏,演完了。”他环视着眼前的羽升、苏颖和龙卫小队,“星盟国以为靠技术代差就能永远卡住我们的脖子,否决禁令,是想让他们自己的‘泰坦’、‘收割者’计划能合法地横行无忌。”

  苏颖今天穿了一身利落的工程师制服,她接话道,语气冷静而专业:“根据锦融科技渗透获取的情报,星盟国的地面无人作战平台‘地狱犬’已经完成了第七代迭代,其战场感知和自主决策能力,比我们公开的最新型号领先至少五年。”

  “所以,我们没时间沮丧,更没资格天真。”岳卫国指向另一块屏幕,上面显示着一个庞大的、不断有数据流更新的三维组织架构图——“烛龙”项目。“最高层指示:既然规则他们不定,那我们就用自己的方式,打造守护国门的盾与矛!”

  项目图迅速放大,显示出清晰的分工:

  第七所(岳卫国):总协调,资源调配,与军方对接。

  锦融科技(苏颖):负责核心AI算法、数据链通信、以及部分精密传感器的研发与生产。

  龙卫小队:作为一线使用者和实战测试员,提供最直接的反馈和改进意见。

  羽升与流银:技术突破的“催化剂”。

  羽升感受到流银在体内传来一阵轻微的、带着探究意味的波动。“分析‘烛龙’项目技术难点。”他在心中默念。

  “难点:能源微型化、复杂环境适应性算法、抗电磁干扰能力。”流银的意识回应迅速而精准,“解决方案:我可优化高能量密度电池结构;提供极端环境下的材料行为模拟数据;重构通信编码逻辑,提升抗干扰系数。”

  “开始吧。”羽升对岳卫国和苏颖点头。

  接下来的日子,第七所一处高度保密的试验场内,景象堪称热火朝天。

  蜂群无人机测试区:密密麻麻的微型无人机如同被惊扰的蜂群升空,在流银优化过的AI指挥下,时而分散侦察,时而聚合成特定形状进行电磁干扰,甚至能对特定目标发起自杀式冲击。它们的续航时间远超设计指标。

  铁爪机器狗攻坚场:仿生机器狗悄无声息地在模拟废墟中穿行,利用流银增强的关节算法,跳跃、攀爬如履平地。装备的电磁枪瞬间瘫痪模拟敌方电子设备,破门锤则轻松摧毁障碍。

  外骨骼穿戴测试:龙卫队员们穿着新一代“影武者”外骨骼进行战术演练。在流银提供的拟态材料协助下,外骨骼能在特定角度和光线条件下实现短时光学迷彩,效果惊人。

  张军(雷公)操控着一台装备了爆破装置的机器狗,精准地炸开一堵模拟墙后,兴奋地大喊:“过瘾!这玩意儿扫楼比带一个班还利索!”

  王辉(鹰眼)则更关注无人机的侦察精度,他盯着回传的高清画面和数据流,对身边的纪灵(灵枢)说:“灵枢,目标识别算法的误判率又下降了0.7个百分点,流银提供的特征库功不可没。”

  纪灵点点头,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快敲击:“它重构了通信协议,现在我们的指令传输延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星盟国的电子战系统很难捕捉和干扰。”

  苏颖穿梭在各个测试台之间,与技术人员激烈讨论,不时用平板记录数据。她的眼神专注而明亮,这是属于她的战场。

  羽升则常常静立一旁,意识与流银深度交融,实时处理着海量数据,优化着每一个细节。他感受到的不仅是技术的飞跃,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这些冰冷的机器,将是未来守护同胞生命的热血壁垒。

  数月后,一场代号“铸盾”的多国联合军事观察演习在西北荒漠举行。星盟国的高级观察员威尔逊将军受邀参观。

  演习中段,龙国一支轻型合成营在“遭受重大电磁压制”的情况下,突然展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战术:成群的小型无人机如乌云般掠过低空,精确瘫痪“敌”指挥节点;机器狗分队在复杂地形下快速突进,清剿据点;单兵在外骨骼助力下,机动性和火力投射能力倍增。

  威尔逊举着望远镜的手微微僵硬,脸上的从容消失了。他认出,这些无人装备的战术协同水平和环境适应性,远远超出了星盟国情报部门的预估,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实现了反超。

  “贵国的无人作战技术,发展速度令人印象深刻。”威尔逊在演习后的交流会上,语气复杂地对龙国指挥官说。

  龙国指挥官只是礼貌地微笑回应:“都是为了反恐和救灾需求,顺便展示一下。毕竟,某些技术,国际上不是不同意禁止嘛,我们只能想办法保护好自己。”

  威尔逊嘴角抽搐了一下,无言以对。他清楚地意识到,龙国在联合国的那场“失败”,根本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阳谋。他们用道义高地占据了舆论优势,反过来将了星盟国一军,并利用这段时间,悄无声息地完成了技术力量的惊人跨越。

  当晚,第七所食堂加了餐。没有欢呼雀跃,但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属于胜利者的沉稳笑容。

  岳卫国端起一碗汤,对围坐在一起的龙卫成员和苏颖说:“第一步,我们走成了。但这只是开始,‘烛龙’的眼睛,要永远睁得比敌人更大更亮。”

  羽升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流银在他体内平静地流淌。他知道,在这无声的战场上,他们刚刚赢得了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役。而真正的较量,此刻才真正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