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温家那栋临河的老宅,客厅不算宽敞,但收拾得干净整洁,透着温馨的生活气息。温寻在妈妈眼神的再三“鞭策”下,秉持着最基本的待客之道,内心极度不情愿,动作却不得不做。
她默默地去洗了水果,苹果、梨子,摆了一盘,又倒了一杯温水,端到陆时与面前的茶几上,全程眼观鼻鼻观心,硬邦邦地吐出三个字:“吃水果。”
陆时与坐在那张有些年头的木质沙发上,姿态却不见局促。他看着她那副如临大敌、恨不得立刻隐身却又不得不履行“职责”的模样,眼底的笑意几乎要溢出来,嘴角噙着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那眼神分明在说:看,我还是进来了。
温寻被他看得浑身不自在,赶紧找了个借口溜进厨房,美其名曰帮妈妈打下手,实则是不想再面对他那意味深长的目光。
饭桌上,气氛更是“诡异”。妈妈热情得像对待失散多年的亲儿子,不停地给陆时与夹菜,“小陆啊,尝尝这个笋干烧肉,我们本地的笋干!”“这个河虾很鲜的,多吃点!”“别客气,就当自己家一样!”
一边夹菜,还一边不忘“出卖”自家女儿:“我们家寻寻啊,小时候可皮了,跟着男娃娃爬树掏鸟窝,结果下不来,在树上哇哇哭,最后还是她爸扛着梯子去救下来的!”
“别看她现在安安静静的,大学选专业那会儿,死活不肯听我们的学会计,非要学什么中文,说什么要‘我手写我心’,啧啧……”
“这丫头就是太宅了,回来就知道窝在家里对着电脑,也不出去多交交朋友……”
温寻埋头扒拉着碗里的米饭,听着妈妈抖搂自己的“黑历史”和“现状吐槽”,脸上毫无波澜,心里已经在疯狂呐喊:妈!我才是你亲生的!你能不能少说两句!她感觉自己像个透明人,或者更像是这个家里多余的那个,而陆时与则成了座上宾。
陆时与始终保持着温和的笑容,应对得体,对妈妈的每一道菜都真诚夸赞,对温寻的“光荣事迹”也听得饶有兴致,偶尔还会附和两句“很有主见”、“安静些也好”,把妈妈哄得眉开眼笑。
这顿饭对温寻来说,吃得无比漫长且煎熬。
好不容易捱到吃完饭,妈妈利落地收拾着碗筷,又给温寻派发了新任务:“寻寻,你带小陆去镇上逛逛呗,消消食。人家第一次来,你作为本地人,尽尽地主之谊。”
温寻:“……” 她可以拒绝吗?
显然不能。在妈妈不容置疑的目光下,她只能再次屈服。
初夏的夜晚,天色已然昏暗,古镇两岸逐渐亮起了暖黄色的灯火,勾勒出飞檐翘角的轮廓,倒映在沉静的河水里,碎成一片摇曳的光斑。青石板路在灯下泛着湿润的光泽,空气中飘浮着栀子花的淡淡香气。
两人一前一后,沉默地走在沿河的小路上。气氛比河边石椅那次还要僵硬。
温寻打定主意不开口,只管埋头带路,心里盘算着随便走一圈就赶紧回去交差。
最终还是陆时与打破了沉默。他加快一步,走到与她并肩的位置,声音在夜色里显得格外低沉:
“还在生气?”
温寻没看他,硬邦邦地回答:“没有。”语气里的不满几乎能凝成实体。
陆时与低笑了一声,那笑声顺着夜风钻进温寻的耳朵,有点痒。“你生气的时候,后颈会绷得很直。”
温寻下意识地想摸自己的后颈,又强行忍住,梗着脖子道:“陆先生看错了。”
“好,是我看错了。”他从善如流,没有争辩。停顿了片刻,他转换了话题,语气认真了些:“今天谢谢你和你母亲的款待,饭菜很好吃。”
“不客气,待客之道。”温寻依旧没什么情绪。
又是一阵沉默。只有两人的脚步声在石板路上轻轻回响。
陆时与看着前方蜿蜒的灯火,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她耳中:“温寻,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温寻脚步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
“你可能觉得,我所谓的‘更多’,是一时兴起,或者是……出于补偿心理。”他的语调很平稳,没有急切地辩解,只是在陈述,“甚至觉得,我没见过你多久,这点时间产生不了多认真的想法。”
温寻的心微微一紧,他几乎猜中了她所有的腹诽。
“但我认识你,其实比你以为的要久。”他侧过头,看向她笼罩在朦胧灯光下的侧脸,“五年前的那四个月,虽然看不见,但你的声音,说话的习惯,走路的节奏,甚至……开心时轻微的哼歌,烦恼时无意识的叹气,我都记得。”
他的话语像夜色一样,悄然包裹过来。
“眼睛看见的,只是皮囊。而有些认识,不需要依赖眼睛。”他继续说道,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所以,不要怀疑我的动机,也不要低估……时间的分量。”
他没有说喜欢,没有说爱,更没有表白。他只是告诉她,他的“认识”并非始于复明后的这短短时日,他的想法也并非无根之萍。
温寻听着他的话,原本紧绷的心防,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撬开了一道缝隙。夜风吹拂着她的发丝,带着河水微凉的气息。她依旧没有看他,但一直梗着的脖子,似乎微微放松了一些。
她沉默地走着,内心却远不如表面平静。他这番话,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她之前那些“天马行空”的负面猜测。
陆时与也没有再逼问,只是安静地陪在她身边,漫步在古镇昏黄的灯火下。有些冰,需要慢慢融化,有些路,需要耐心地走。
他知道,今晚能说到这个程度,已经是一个不错的开始了。至少,她愿意听,并且,似乎听进去了一些。
前方的灯火渐密,游客也多了一些,人声稍稍打破了两人之间凝滞的气氛。
她默默地去洗了水果,苹果、梨子,摆了一盘,又倒了一杯温水,端到陆时与面前的茶几上,全程眼观鼻鼻观心,硬邦邦地吐出三个字:“吃水果。”
陆时与坐在那张有些年头的木质沙发上,姿态却不见局促。他看着她那副如临大敌、恨不得立刻隐身却又不得不履行“职责”的模样,眼底的笑意几乎要溢出来,嘴角噙着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那眼神分明在说:看,我还是进来了。
温寻被他看得浑身不自在,赶紧找了个借口溜进厨房,美其名曰帮妈妈打下手,实则是不想再面对他那意味深长的目光。
饭桌上,气氛更是“诡异”。妈妈热情得像对待失散多年的亲儿子,不停地给陆时与夹菜,“小陆啊,尝尝这个笋干烧肉,我们本地的笋干!”“这个河虾很鲜的,多吃点!”“别客气,就当自己家一样!”
一边夹菜,还一边不忘“出卖”自家女儿:“我们家寻寻啊,小时候可皮了,跟着男娃娃爬树掏鸟窝,结果下不来,在树上哇哇哭,最后还是她爸扛着梯子去救下来的!”
“别看她现在安安静静的,大学选专业那会儿,死活不肯听我们的学会计,非要学什么中文,说什么要‘我手写我心’,啧啧……”
“这丫头就是太宅了,回来就知道窝在家里对着电脑,也不出去多交交朋友……”
温寻埋头扒拉着碗里的米饭,听着妈妈抖搂自己的“黑历史”和“现状吐槽”,脸上毫无波澜,心里已经在疯狂呐喊:妈!我才是你亲生的!你能不能少说两句!她感觉自己像个透明人,或者更像是这个家里多余的那个,而陆时与则成了座上宾。
陆时与始终保持着温和的笑容,应对得体,对妈妈的每一道菜都真诚夸赞,对温寻的“光荣事迹”也听得饶有兴致,偶尔还会附和两句“很有主见”、“安静些也好”,把妈妈哄得眉开眼笑。
这顿饭对温寻来说,吃得无比漫长且煎熬。
好不容易捱到吃完饭,妈妈利落地收拾着碗筷,又给温寻派发了新任务:“寻寻,你带小陆去镇上逛逛呗,消消食。人家第一次来,你作为本地人,尽尽地主之谊。”
温寻:“……” 她可以拒绝吗?
显然不能。在妈妈不容置疑的目光下,她只能再次屈服。
初夏的夜晚,天色已然昏暗,古镇两岸逐渐亮起了暖黄色的灯火,勾勒出飞檐翘角的轮廓,倒映在沉静的河水里,碎成一片摇曳的光斑。青石板路在灯下泛着湿润的光泽,空气中飘浮着栀子花的淡淡香气。
两人一前一后,沉默地走在沿河的小路上。气氛比河边石椅那次还要僵硬。
温寻打定主意不开口,只管埋头带路,心里盘算着随便走一圈就赶紧回去交差。
最终还是陆时与打破了沉默。他加快一步,走到与她并肩的位置,声音在夜色里显得格外低沉:
“还在生气?”
温寻没看他,硬邦邦地回答:“没有。”语气里的不满几乎能凝成实体。
陆时与低笑了一声,那笑声顺着夜风钻进温寻的耳朵,有点痒。“你生气的时候,后颈会绷得很直。”
温寻下意识地想摸自己的后颈,又强行忍住,梗着脖子道:“陆先生看错了。”
“好,是我看错了。”他从善如流,没有争辩。停顿了片刻,他转换了话题,语气认真了些:“今天谢谢你和你母亲的款待,饭菜很好吃。”
“不客气,待客之道。”温寻依旧没什么情绪。
又是一阵沉默。只有两人的脚步声在石板路上轻轻回响。
陆时与看着前方蜿蜒的灯火,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她耳中:“温寻,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温寻脚步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
“你可能觉得,我所谓的‘更多’,是一时兴起,或者是……出于补偿心理。”他的语调很平稳,没有急切地辩解,只是在陈述,“甚至觉得,我没见过你多久,这点时间产生不了多认真的想法。”
温寻的心微微一紧,他几乎猜中了她所有的腹诽。
“但我认识你,其实比你以为的要久。”他侧过头,看向她笼罩在朦胧灯光下的侧脸,“五年前的那四个月,虽然看不见,但你的声音,说话的习惯,走路的节奏,甚至……开心时轻微的哼歌,烦恼时无意识的叹气,我都记得。”
他的话语像夜色一样,悄然包裹过来。
“眼睛看见的,只是皮囊。而有些认识,不需要依赖眼睛。”他继续说道,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所以,不要怀疑我的动机,也不要低估……时间的分量。”
他没有说喜欢,没有说爱,更没有表白。他只是告诉她,他的“认识”并非始于复明后的这短短时日,他的想法也并非无根之萍。
温寻听着他的话,原本紧绷的心防,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撬开了一道缝隙。夜风吹拂着她的发丝,带着河水微凉的气息。她依旧没有看他,但一直梗着的脖子,似乎微微放松了一些。
她沉默地走着,内心却远不如表面平静。他这番话,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她之前那些“天马行空”的负面猜测。
陆时与也没有再逼问,只是安静地陪在她身边,漫步在古镇昏黄的灯火下。有些冰,需要慢慢融化,有些路,需要耐心地走。
他知道,今晚能说到这个程度,已经是一个不错的开始了。至少,她愿意听,并且,似乎听进去了一些。
前方的灯火渐密,游客也多了一些,人声稍稍打破了两人之间凝滞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