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那片危机四伏的毒物丛林,小泉和阿蛮还没来得及喘匀气,就被眼前的景象给拦住了去路。
只见前方,一片浓郁得化不开的白色雾气,如同巨大的,又像是一堵流动的墙壁,将整个山谷入口严严实实地封锁了起来。这雾气与寻常山雾不同,它凝而不散,翻滚涌动间,隐约能看到其中似乎有扭曲的光影闪烁,透着一股说不出的邪门。
“得,刚过完虫子窝,又来洗牛奶浴了?”阿蛮伸着脖子往雾里瞅了瞅,除了白茫茫一片,啥也看不见,“这雾也忒大了点,对面就是站着个鬼,俺也瞅不见啊!”
小泉眉头紧锁,蹲下身,仔细观察着雾气的边缘。他尝试着捡起一块石头扔进雾里,石头落入雾中,连个回声都没有,仿佛被吞噬了一般。他又折了根长长的树枝,小心翼翼地向雾中探去,树枝伸进去不过尺许,前端触及的雾气竟然如同有生命般缠绕上来,树枝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焦黑、腐朽,最后“咔嚓”一声断落。
“这雾……有毒,而且似乎能腐蚀物体。”小泉脸色难看地丢掉手里的半截树枝,“不仅如此,这雾气似乎还能干扰人的方向感,甚至……可能产生幻觉。”他想起了俘虏提到的迷阵。
“那咋整?绕路?”阿蛮提议。
小泉摇摇头,指着两侧几乎是垂直向上的、长满滑腻苔藓的悬崖峭壁:“绕不过去,这是唯一的入口。看来,这就是那俘虏说的,利用地形和雾气布置的奇门阵法了。”
“阵法?”阿蛮一听这文绉绉的词就头大,“那是啥?比俺们村的迷宫田还难走?”
小泉对阵法也是一窍不通,他所有的知识都来源于医术和毒理。但他有个优点,就是善于联想和……强行解释。
他盯着那翻滚的雾气,摸着下巴,开始用他熟悉的医学理论来套用:“嗯……《黄帝内经》有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这雾气属阴,凝聚不散,乃是阴盛阳衰之兆。若要破之,当以阳和之气导引……可这阳和之气从何而来?”他环顾四周,除了毒草就是怪石。
阿蛮听得云里雾里,只觉得恩公又开始念他听不懂的经了,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看着小泉对着雾气“望闻问切”。
小泉不死心,又尝试着用银针蘸取不同药粉,射入雾气不同方位,观察反应。结果不是石沉大海,就是引发一小片雾气剧烈翻滚,颜色变得更加诡异。
“不对不对,”小泉自言自语,“若是人体,此乃‘经络闭塞,邪气郁结’,当以银针刺激特定穴道,行‘通因通用’之法,引导邪气外泄……可这雾气的‘穴道’在哪儿?”
他绕着雾气边缘走来走去,时而掐指计算,时而蹲下写写画画(画的都是人体经络图),试图找出这“雾巨人”的“足三里”或者“合谷穴”在哪里,那专注又茫然的模样,看得阿蛮直打哈欠。
“恩公,俺觉得吧,”阿蛮实在忍不住了,开口说道,“你这法子,像是想用治拉肚子的药去医头疼——不对路啊!这雾气它又没长嘴喝你的药,也没长屁股扎你的针。”
小泉被他说得一噎,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那你说怎么办?”
阿蛮挠挠头,给出了他的终极方案:“要俺说,管它什么阵不阵的,俺憋足一口气,直接冲进去!就不信这破雾还能把俺这身肉给化了!”
说着,他就要往里冲,被小泉死死拉住。
“别莽撞!这雾气腐蚀性极强,你进去变成白骨怎么办!”小泉喝道。
就在两人一个用医术理论生搬硬套,一个准备用蛮力硬闯,陷入僵局之时,小泉无意中注意到,靠近右侧悬崖底部的一小片区域,雾气的流动似乎与周围有些微不同。那里的雾气颜色似乎淡了一点点,而且翻滚的速度也稍慢,隐隐约约,仿佛有一条极其狭窄的、雾气相对稀薄的“通道”痕迹,但时隐时现,极难捕捉。
“等等!”小泉眼睛猛地一亮,也顾不上什么医学理论了,“阿蛮你看那里!那里的雾气,是不是有点不一样?”
阿蛮凑过去,瞪大了眼睛看了半天,茫然地摇摇头:“没啥不一样啊,不都是白乎乎的一片吗?”
小泉却愈发肯定自己的发现。他回想起师傅手札里提到过,万物皆有其规律,毒阵也不例外,往往会在看似绝境中留下一线“生门”,或是由于地形,或是由于某种力量的平衡。
“或许……那里就是这迷阵的‘生门’所在?或者至少是一个薄弱点?”小泉心中升起一丝希望。他不再试图去理解什么八卦阴阳,而是纯粹凭借对“气”流动的细微感知,以及那歪打正着的观察,锁定了那片区域。
“走!我们试试从那边走!”小泉拉着还在懵圈的阿蛮,小心翼翼地朝着那片雾气流动略显异常的悬崖底部摸去。
(本章完)
只见前方,一片浓郁得化不开的白色雾气,如同巨大的,又像是一堵流动的墙壁,将整个山谷入口严严实实地封锁了起来。这雾气与寻常山雾不同,它凝而不散,翻滚涌动间,隐约能看到其中似乎有扭曲的光影闪烁,透着一股说不出的邪门。
“得,刚过完虫子窝,又来洗牛奶浴了?”阿蛮伸着脖子往雾里瞅了瞅,除了白茫茫一片,啥也看不见,“这雾也忒大了点,对面就是站着个鬼,俺也瞅不见啊!”
小泉眉头紧锁,蹲下身,仔细观察着雾气的边缘。他尝试着捡起一块石头扔进雾里,石头落入雾中,连个回声都没有,仿佛被吞噬了一般。他又折了根长长的树枝,小心翼翼地向雾中探去,树枝伸进去不过尺许,前端触及的雾气竟然如同有生命般缠绕上来,树枝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焦黑、腐朽,最后“咔嚓”一声断落。
“这雾……有毒,而且似乎能腐蚀物体。”小泉脸色难看地丢掉手里的半截树枝,“不仅如此,这雾气似乎还能干扰人的方向感,甚至……可能产生幻觉。”他想起了俘虏提到的迷阵。
“那咋整?绕路?”阿蛮提议。
小泉摇摇头,指着两侧几乎是垂直向上的、长满滑腻苔藓的悬崖峭壁:“绕不过去,这是唯一的入口。看来,这就是那俘虏说的,利用地形和雾气布置的奇门阵法了。”
“阵法?”阿蛮一听这文绉绉的词就头大,“那是啥?比俺们村的迷宫田还难走?”
小泉对阵法也是一窍不通,他所有的知识都来源于医术和毒理。但他有个优点,就是善于联想和……强行解释。
他盯着那翻滚的雾气,摸着下巴,开始用他熟悉的医学理论来套用:“嗯……《黄帝内经》有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这雾气属阴,凝聚不散,乃是阴盛阳衰之兆。若要破之,当以阳和之气导引……可这阳和之气从何而来?”他环顾四周,除了毒草就是怪石。
阿蛮听得云里雾里,只觉得恩公又开始念他听不懂的经了,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看着小泉对着雾气“望闻问切”。
小泉不死心,又尝试着用银针蘸取不同药粉,射入雾气不同方位,观察反应。结果不是石沉大海,就是引发一小片雾气剧烈翻滚,颜色变得更加诡异。
“不对不对,”小泉自言自语,“若是人体,此乃‘经络闭塞,邪气郁结’,当以银针刺激特定穴道,行‘通因通用’之法,引导邪气外泄……可这雾气的‘穴道’在哪儿?”
他绕着雾气边缘走来走去,时而掐指计算,时而蹲下写写画画(画的都是人体经络图),试图找出这“雾巨人”的“足三里”或者“合谷穴”在哪里,那专注又茫然的模样,看得阿蛮直打哈欠。
“恩公,俺觉得吧,”阿蛮实在忍不住了,开口说道,“你这法子,像是想用治拉肚子的药去医头疼——不对路啊!这雾气它又没长嘴喝你的药,也没长屁股扎你的针。”
小泉被他说得一噎,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那你说怎么办?”
阿蛮挠挠头,给出了他的终极方案:“要俺说,管它什么阵不阵的,俺憋足一口气,直接冲进去!就不信这破雾还能把俺这身肉给化了!”
说着,他就要往里冲,被小泉死死拉住。
“别莽撞!这雾气腐蚀性极强,你进去变成白骨怎么办!”小泉喝道。
就在两人一个用医术理论生搬硬套,一个准备用蛮力硬闯,陷入僵局之时,小泉无意中注意到,靠近右侧悬崖底部的一小片区域,雾气的流动似乎与周围有些微不同。那里的雾气颜色似乎淡了一点点,而且翻滚的速度也稍慢,隐隐约约,仿佛有一条极其狭窄的、雾气相对稀薄的“通道”痕迹,但时隐时现,极难捕捉。
“等等!”小泉眼睛猛地一亮,也顾不上什么医学理论了,“阿蛮你看那里!那里的雾气,是不是有点不一样?”
阿蛮凑过去,瞪大了眼睛看了半天,茫然地摇摇头:“没啥不一样啊,不都是白乎乎的一片吗?”
小泉却愈发肯定自己的发现。他回想起师傅手札里提到过,万物皆有其规律,毒阵也不例外,往往会在看似绝境中留下一线“生门”,或是由于地形,或是由于某种力量的平衡。
“或许……那里就是这迷阵的‘生门’所在?或者至少是一个薄弱点?”小泉心中升起一丝希望。他不再试图去理解什么八卦阴阳,而是纯粹凭借对“气”流动的细微感知,以及那歪打正着的观察,锁定了那片区域。
“走!我们试试从那边走!”小泉拉着还在懵圈的阿蛮,小心翼翼地朝着那片雾气流动略显异常的悬崖底部摸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