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第一场暴雨,毫无征兆地席卷了双河堡子。狂风卷着豆大的雨点,砸在“北匠合作社”新厂房的铁皮屋顶上,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雨水像瀑布一样从屋檐倾泻而下,院子里瞬间积水成河。
车间里,灯火通明,社员们正忙着赶制一批友谊商店的加急订单。突然,“咔嚓”一声巨响,伴随着令人牙酸的金属扭曲声,从厂房东头传来!紧接着,是水流汹涌冲入的骇人声响!
“不好!干燥窑那边!”石根第一个扔下工具,冲向厂房东侧。众人紧随其后。
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冷气:干燥窑上方,一段新扩建厂房时安装的通风管道,不堪狂风暴雨的撕扯,连同部分彩钢板屋顶,整体坍塌了下来!破开的大洞像一个狰狞的伤口,雨水疯狂灌入,正下方的干燥窑首当其冲!窑内,正阴干着为香港订单准备的一批珍贵紫檀木和黄花梨木料!这些木料价值不菲,且经过数月精心调湿,一旦被雨水浸泡,必将开裂变形,前功尽弃!
“快!堵住洞口!抢救木料!”陈山河浑身湿透,嘶哑着嗓子大吼。
生死时速的救援,瞬间展开!
第一梯队:抢险堵漏。
王老蔫带着几个身强力壮的年轻社员,冒着被碎玻璃和锋利铁皮划伤的危险,扛着临时找来的厚帆布和木杆,试图爬上摇摇欲坠的屋顶框架,封堵缺口。风雨太大,刚盖上的帆布瞬间被掀飞。石根见状,吼道:“别上屋顶了!太危险!在下面用长杆把帆布顶上去,里面用人拉!” 大家七手八脚,在里面用木柱顶,外面的人拼命拉拽绳子,终于暂时固定住了帆布,减少了进水。
第二梯队:转移物资。
郑怀古看着窑内水位快速上涨,心急如焚。他顾不上年迈,第一个冲进及膝深的水中,和赵小满、马永贵等骨干一起,奋力将沉重的木料一根根抬出窑口,转移到安全的高处。雨水冰冷,木料湿滑沉重,每一步都异常艰难。李杏枝带着女社员们,用一切能找到的塑料布、旧棉被,拼命擦拭、包裹抢救出来的木料,尽量减少雨水浸泡的时间。
第三梯队:排水保设备。
车间其他地方也开始渗水,特别是安放新购置的数控雕刻机和电箱的区域。陈山河指挥另一组人,用沙袋堵住门口,防止雨水倒灌,同时用盆、桶拼命舀水排水,保护昂贵的设备。
风雨声中,夹杂着号子声、呼喊声、水流声,场面混乱而紧张。没有命令,没有分工,每个人都在拼命。老师傅和年轻学徒并肩作战,男社员和女社员各司其职。郑怀古白发紧贴额头,雨水顺着皱纹流淌,搬动木料的手却稳如磐石;石根在齐膝的水中来回奔波,协调指挥,嗓子喊哑了;李杏枝浑身湿透,头发散乱,仍跪在地上仔细擦拭着一块黄花梨料;连平时最滑头的王老蔫,也拼尽全力拉着帆布绳,手上勒出了血痕。
危机中的微光。
混乱中,赵小满在抢运木料时脚下一滑,沉重的紫檀木眼看要脱手砸下,旁边的马永贵眼疾手快,用肩膀硬生生扛了一下,木料保住,马永贵却踉跄着摔进水里,胳膊划了一道大口子。他爬起来,抹了把脸上的血水混着雨水,吼道:“没事!快搬!” 李秀兰赶紧找来干净的布条给他简单包扎。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奋战,漏洞被暂时堵住,大部分木料被抢运到安全地带,用塑料布和干草层层覆盖。主要设备区域也保住了。风雨渐小,车间里一片狼藉,积水遍地,到处是泥泞和杂物。所有人都筋疲力尽,浑身湿透,瘫坐在干燥的高处,喘着粗气。
清点损失:部分木料边缘有浸泡痕迹,需要重新处理,工期肯定受影响;厂房维修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但万幸的是,最珍贵的核心木料和关键设备保住了,无人受重伤。
陈山河看着疲惫不堪但眼神坚定的伙伴们,眼眶发热。他哑着嗓子说:“同志们……辛苦了!今天……咱们保住的不只是木头和设备,是咱‘北匠’的命根子!这场风雨,咱一起扛过来了!”
郑怀古抹了把脸,看着抢救出来的木料,重重叹了口气,又带着一丝庆幸:“料子……伤了点皮,还好,芯子保住了。人,都在,就好。”
李杏枝已经开始核算损失和维修预算。石根则带着人检查设备,安排连夜烘干木料的应急措施。
第二天,雨过天晴。合作社没有停工,社员们一边清理淤泥,修复厂房,一边想方设法烘干木料,调整工序,争取将损失降到最低。这场突如其来的天灾,没有击垮“北匠”,反而像一次淬火,让这个集体更加团结,更加坚韧。
风雨同舟,方见真情。逆袭的路上,不仅有市场的风浪,更有自然的考验。这场暴雨,检验了“北匠”的应急能力,更凝聚了人心。它让每个人明白,他们不仅是同事,更是可以托付后辈、共渡难关的战友。有了这份历经风雨而不散的凝聚力,“北匠”这艘船,必将能驶过更险的激流,见证更美的风景。
车间里,灯火通明,社员们正忙着赶制一批友谊商店的加急订单。突然,“咔嚓”一声巨响,伴随着令人牙酸的金属扭曲声,从厂房东头传来!紧接着,是水流汹涌冲入的骇人声响!
“不好!干燥窑那边!”石根第一个扔下工具,冲向厂房东侧。众人紧随其后。
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冷气:干燥窑上方,一段新扩建厂房时安装的通风管道,不堪狂风暴雨的撕扯,连同部分彩钢板屋顶,整体坍塌了下来!破开的大洞像一个狰狞的伤口,雨水疯狂灌入,正下方的干燥窑首当其冲!窑内,正阴干着为香港订单准备的一批珍贵紫檀木和黄花梨木料!这些木料价值不菲,且经过数月精心调湿,一旦被雨水浸泡,必将开裂变形,前功尽弃!
“快!堵住洞口!抢救木料!”陈山河浑身湿透,嘶哑着嗓子大吼。
生死时速的救援,瞬间展开!
第一梯队:抢险堵漏。
王老蔫带着几个身强力壮的年轻社员,冒着被碎玻璃和锋利铁皮划伤的危险,扛着临时找来的厚帆布和木杆,试图爬上摇摇欲坠的屋顶框架,封堵缺口。风雨太大,刚盖上的帆布瞬间被掀飞。石根见状,吼道:“别上屋顶了!太危险!在下面用长杆把帆布顶上去,里面用人拉!” 大家七手八脚,在里面用木柱顶,外面的人拼命拉拽绳子,终于暂时固定住了帆布,减少了进水。
第二梯队:转移物资。
郑怀古看着窑内水位快速上涨,心急如焚。他顾不上年迈,第一个冲进及膝深的水中,和赵小满、马永贵等骨干一起,奋力将沉重的木料一根根抬出窑口,转移到安全的高处。雨水冰冷,木料湿滑沉重,每一步都异常艰难。李杏枝带着女社员们,用一切能找到的塑料布、旧棉被,拼命擦拭、包裹抢救出来的木料,尽量减少雨水浸泡的时间。
第三梯队:排水保设备。
车间其他地方也开始渗水,特别是安放新购置的数控雕刻机和电箱的区域。陈山河指挥另一组人,用沙袋堵住门口,防止雨水倒灌,同时用盆、桶拼命舀水排水,保护昂贵的设备。
风雨声中,夹杂着号子声、呼喊声、水流声,场面混乱而紧张。没有命令,没有分工,每个人都在拼命。老师傅和年轻学徒并肩作战,男社员和女社员各司其职。郑怀古白发紧贴额头,雨水顺着皱纹流淌,搬动木料的手却稳如磐石;石根在齐膝的水中来回奔波,协调指挥,嗓子喊哑了;李杏枝浑身湿透,头发散乱,仍跪在地上仔细擦拭着一块黄花梨料;连平时最滑头的王老蔫,也拼尽全力拉着帆布绳,手上勒出了血痕。
危机中的微光。
混乱中,赵小满在抢运木料时脚下一滑,沉重的紫檀木眼看要脱手砸下,旁边的马永贵眼疾手快,用肩膀硬生生扛了一下,木料保住,马永贵却踉跄着摔进水里,胳膊划了一道大口子。他爬起来,抹了把脸上的血水混着雨水,吼道:“没事!快搬!” 李秀兰赶紧找来干净的布条给他简单包扎。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奋战,漏洞被暂时堵住,大部分木料被抢运到安全地带,用塑料布和干草层层覆盖。主要设备区域也保住了。风雨渐小,车间里一片狼藉,积水遍地,到处是泥泞和杂物。所有人都筋疲力尽,浑身湿透,瘫坐在干燥的高处,喘着粗气。
清点损失:部分木料边缘有浸泡痕迹,需要重新处理,工期肯定受影响;厂房维修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但万幸的是,最珍贵的核心木料和关键设备保住了,无人受重伤。
陈山河看着疲惫不堪但眼神坚定的伙伴们,眼眶发热。他哑着嗓子说:“同志们……辛苦了!今天……咱们保住的不只是木头和设备,是咱‘北匠’的命根子!这场风雨,咱一起扛过来了!”
郑怀古抹了把脸,看着抢救出来的木料,重重叹了口气,又带着一丝庆幸:“料子……伤了点皮,还好,芯子保住了。人,都在,就好。”
李杏枝已经开始核算损失和维修预算。石根则带着人检查设备,安排连夜烘干木料的应急措施。
第二天,雨过天晴。合作社没有停工,社员们一边清理淤泥,修复厂房,一边想方设法烘干木料,调整工序,争取将损失降到最低。这场突如其来的天灾,没有击垮“北匠”,反而像一次淬火,让这个集体更加团结,更加坚韧。
风雨同舟,方见真情。逆袭的路上,不仅有市场的风浪,更有自然的考验。这场暴雨,检验了“北匠”的应急能力,更凝聚了人心。它让每个人明白,他们不仅是同事,更是可以托付后辈、共渡难关的战友。有了这份历经风雨而不散的凝聚力,“北匠”这艘船,必将能驶过更险的激流,见证更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