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天下第一:海棠别慌我是来帮你的》

  “既然先生瞧不上这天罡童子功,不知金刚不坏神功如何?”

  “此等奇功,可是令整个武林垂涎。”

  确实奇妙,奇妙到成为神侯唯一忌惮的存在。

  “确有独到之处,至少在铜皮铁骨上登峰造极。”

  “这般防御,若非直攻三关要害,寻常攻势难伤分毫。”

  “可惜成是非未得真传,只学了皮毛。”

  “若练至大成,本该达到锻骨境界。”

  “不过这傻小子与武学无缘——除非遇上我。”

  “若我兴致好,或可授他进阶法门。”

  “真正的金刚不坏,无须运功催动,举手投足皆是此法。”

  “莫说刀剑,纵使泰山压顶也浑然不惧。”

  “算得上乘武学,但要说神奇,还差得远。”

  朱无视眼神微动,旋即恢复如常。

  秦玄暗叹:不愧是神侯,天下第一的棋手与至尊。

  这般心性境界,已然远超常人。

  见秦玄展露绝世武功,曹正淳顿时神色大变。

  非但如此,他竟当即追出求教。

  金刚不坏神功乃铁胆神侯唯一忌惮的武学,却被秦玄一语道破玄机,神侯心中岂能毫无波澜?

  然而他只短暂一怔,转瞬便恢复如常,谈笑自若。

  论心性,论修为,神侯皆冠绝当世!

  直言不讳,大明气数将尽!

  虽是皇家寻常晚宴,珍馐之盛仍非民间可比。

  纵是身处大明,这膳食之精也已胜过秦玄前世所尝。

  先生欲长居大明,抑或仅是云游至此?

  若愿常住,朕当为先生辟一处宅院。云罗的师尊,理当享有相应礼遇。

  若只是途经此地,便命人打扫驿馆相迎。

  相处愈久,秦玄愈觉这小皇帝非同寻常,与史书所载的正德帝截然不同。

  若换作那位朱厚照,此刻早该躲进豹房 ** 作乐了!

  在下不过四海为家,听闻京师高手如云,特来一见。

  尚有诸多山川未览,大明虽好,却非终点。

  待传授云罗剑法、点拨曹公公武艺后,自当离去。

  正德帝与朱无视相视一笑。

  都是洞若观火之人,未尽之言皆在笑谈中。

  看来先生已遍历山河。我大明虽非盛世,倒也政通人和。

  今上堪称圣主,不知先生观我大明风土如何?

  这才是真正的铁胆神侯!

  剧中虽多着墨于其武功情爱,实则他始终以社稷为重。

  当今天下,万邦来朝。

  这八方来仪的盛景,半壁功劳当归神侯。

  听异士评说自己的治世之功,自是快意非常!

  秦玄手中的筷子未停,语气淡然:“大明嘛,还凑合。”

  他轻描淡写地补了一句:“放在这世道上看,顶多算只秋后的蚂蚱,还能扑腾两下。”

  正德帝与朱无视勃然变色,完全没料到会听到这般评价。

  “先生此言从何说起?”正德帝压着怒意,“朕虽不及历代圣君,但自问绝非昏聩之君。何况有皇叔这等栋梁辅佐,朝中尽是贤能之臣,我大明怎就成了秋后蚂蚱?”

  本想讨个彩头,却得了这般论断,着实令人气闷。

  秦玄无所谓地耸耸肩:“世事往往不像表面那般简单,有些隐患短时间内也显不出来。说白了,大明的命数从太祖那会儿就埋下了祸根。”

  他夹了箸菜,“举个最浅显的例子——大明的钱法简直一团糟。你们应该都懂赋税吧?这也算钱法的一部分。”

  “太祖发行宝钞却不愿回收,这不就是明抢么?朝廷自己都不认的纸钱,百姓凭什么要当宝贝供着?”

  秦玄嗤笑一声,“更荒唐的是,既禁民间铸铜钱,朝廷自己也不铸新钱。市面上铜钱日渐稀少,最后只能拿白银顶替。可大明又不产白银,结果外邦银钱源源不断流进来,换走的可都是实打实的粮帛器用。”

  “表面看着挣了满箱白银挺风光?”他放下筷子冷笑,“白银这东西,能换来米粮布匹才叫钱。要是闹起 ** ,就算给你座银山又能如何?等到人人怀里揣着百万两银子,米价涨到一斗千万的时候,这些银两不过是堆废铁。”

  “这还只是钱法上的毛病。”秦玄摆摆手,“再说科举取士、海禁政策......大明眼下看着光鲜,无非是百姓还没饿死罢咧。”

  “稍有天灾,大明顷刻覆灭。”

  “故直言不讳,大明朝命数已尽。”

  “往重了说,大明的每一日都可能是末日。”

  秦玄已然明了,虽非熟知的朝代,但天下大势未改。

  大明疆内已现佛朗机火器。

  此乃征兆——西班牙正扬威四海,大航海时代序幕将启,首批海寇已然启程!

  当此之际,大明上下竟仍沉溺武学!

  正德帝与朱无视瞠目结舌,秦玄所言十之 ** 难以领会。

  然部分话语清晰可辨:大明危矣。

  此般危机远超二人认知,乃至其理皆闻所未闻!

  虽不解其意,却莫名觉其深得精髓,绝非虚言。

  “先生果真非凡,此番论述实乃朕生平仅见。”

  “无论朕或皇叔,皆愿开创大明盛世。”

  “往日苦无良策,今得先生降临,实乃天佑大明。”

  “朕有一请,望先生留驻大明,辅佐朝政!”

  要我相助?且让神侯与曹公公一决高下!

  面对正德帝的赤诚,秦玄顿感无奈。

  此乃武侠之境,非庙堂权谋之所。

  治国?非吾所长!

  “且住,治国乃**之责。”

  “天子代天牧民。”

  “择贤任能,督政安邦。”

  “此乃天道伦常。”

  “吾之所长,唯武道尔。”

  “穷极自我突破方为所求。”

  “治国劳心之事,陛下当另觅高人。”

  秦玄断然回绝,此事决不可为。

  理想归理想,实际操作起来却是另一番天地。

  如今朝堂已被江南士族掌控,这般局面下还想治理天下?未免太过天真!

  “先生此言差矣。”

  “大丈夫当胸怀天下,心系苍生。”

  “先生一番高论令本王深感敬佩,先生之才堪比古圣先贤。”

  “如此才华,正该为天下谋福祉。”

  “江湖草莽,不过失意人聚集之地,岂是先生这等人物虚度光阴的所在?”

  “唯有治国理政,方能彰显先生一身才学,望先生三思。”

  朱无视心中所求,不过是登上皇位,独揽大权。

  至于这大明江山,他同样希望永远留于朱家之手!

  言辞虽动听,秦玄却不为所动。

  他能随意穿越武侠世界,那里的精彩远胜于此!

  萧峰塞外放牧之梦终成泡影,最终殒身雁门关外;

  蒙古铁骑横扫四方,郭靖夫妇与子同殉襄阳;

  寇仲错失争霸之机,江山 ** 皆成过往;

  金世遗半生癫狂,终成一代传奇;

  诸葛神侯的惊艳一枪,王小石的伤心小箭,温柔一刀与朝天一棍,还有那永不言败的关七;

  例无虚发的小李飞刀,风华绝代的沈浪……

  世间精彩纷呈,秦玄渴望亲历的故事太多,若被困于庙堂之上,岂非得不偿失?

  秦玄再次摇头:“罢了,治国之事太过劳心。”

  “秦某生性洒脱,受不得约束。”

  “人生在世,岂能只顾功名利禄?还有诗与远方!”

  “我所追寻的,是未知之地的惊喜,而非治国平天下的重担。”

  “就像此番入京,不过是听闻城中热闹,特来一观。”

  “此乃兴之所至,非为功名而来。”

  朱无视不再言语,他心中装的是家国大业。

  年少时他亦曾如此壮志凌云,不败顽童古三通,身旁还有素心相伴。

  那时江湖任逍遥,朝堂纷扰皆远抛。

  诗与远方,他也曾追寻过。

  如今心中只剩家国天下,但他懂得秦玄的心思。

  小皇帝眉头微蹙,此乃大才。

  若能收为己用,必对谋划大有裨益!

  何况秦玄在大明无牵无挂,纵有通天武力,于 ** 眼中亦难敌国之重器!

  东厂、护龙山庄、江南士族……

  欲撼动这些势力绝非易事,既遇此人,岂可轻言放弃?

  “先生乃通透之人,大明尊奉武当真武大帝。

  “朕对仙真之事略知一二,先生当为世间行走之真仙。

  “仙本不沾尘俗,然先生降临大明,实乃天意垂怜。

  “朕不强求先生入仕。

  “但既收云罗为徒,自会暂居大明。

  “这段时日,请先生任我朝国师,指点朕明察天下积弊。

  “待云罗剑法大成之时,朕必躬身相送。”

  国师?

  虽是暂代,亦是国师。

  此二字分量极重,向来慎用,太子之师不过少师!

  小皇帝此举,当真果决!

  这般魄力,远超其年纪应有。

  提点正德倒无妨,若按原轨,大明终将沦于异族之手。

  稍加指引,至少莫让野蛮之辈得势。

  纵要改朝换代,也当由文明继之!

  “此事未尝不可,横竖教导云罗之外闲来无事。”

  开口说几句倒也并非不可,只是恐怕会令整个大明颜面无光,陛下需有心理准备。

  要我应允其实也不难,只须陛下与神侯答应在下一个条件。

  正德帝与朱无视目光交错一瞬,随即各自移开视线。

  先生但说无妨,只要不违祖训,朕必当允诺!

  秦玄直指朱无视:简单得很,只需神侯应允与曹公公真刀 ** 较量一场。

  时间地点皆由在下安排。神侯若肯答应,本座便为陛下查探大明弊病!

  如今江湖公认剑法最精妙者,当属天字第一号密探段天涯。

  其剑招诡谲难测,独步武林。

  无论中原软剑抑或东瀛幻剑,皆以奇诡见长。

  现有三套剑法可供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