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天下第一:海棠别慌我是来帮你的》

  玄生顿时无言。

  细想之下,确是如此。玄澄师兄忌讳提及武学旧事,众人也默契避谈。

  可经秦玄点破,方知师兄一直逃避过去,这正是执念未消之相。

  修佛之人,执念已成大碍。

  尚有逃避之心,二者相加,终难圆满,更藏危机!

  玄澄大师,你可曾见过真佛降临之景?

  玄澄缓缓回首。

  眼前人清瘦温和,谁能想到这曾是精通少林十三绝学的绝世高手!

  佛在西天,亦在人间。

  在大雄宝殿,亦在方寸之间。

  甚至......声音微顿,佛性存于吾身,大师以为如何?

  玄澄展颜而笑,眉目间尽是和善。

  秦宫主当真是个妙人。

  若非少林 ** ,秦宫主定能成为第二位达摩祖师。

  秦玄悠然落座:大师此言又着相了。

  修佛在心不在形。

  纵不入佛门,亦可成佛道。

  佛不计形式,不择修行之地。

  如我虽非佛门中人。

  但怀佛心,修行之意常驻。

  譬如......此刻!

  话音未落,秦玄已结跏趺坐,手结众生印!

  霎时间佛光加身,慈悲相现!

  丈六金身自背后显现,渐次扩展,将秦玄笼罩其中。

  荒芜院落忽化净土,佛光普照!

  257 玄生顿悟天竺佛指,秦玄施展佛门狮子吼!

  玄生惊立而起,双目圆睁,语不成声!

  纵是玄澄,此刻亦目瞪口呆。

  若非行动不便,怕是要一跃而起!

  昔年佛祖于大雪山修得丈六金身,从此万法不沾,永住极乐!

  丈六金身,在佛门中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形容。

  如同道教的紫气东来一般,佛门的丈六金身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

  此刻玄澄与玄生亲眼目睹此景,两人一时竟不知所措!

  丈六金身,乃一门无上防御 ** 。

  单论防御之力,更胜达摩四大神功中的易筋经、天罡童子功与十二关金钟罩!

  那三门神功攻守兼备,而丈六金身专精于防!

  秦玄收起金身法相,目光平静地望向玄澄与玄生。

  “——!”

  玄生见秦玄恢复常态,骇然惊叫,踉跄跌坐于地!

  “丈六……丈六金……金身!

  “丈六金身,诸法难侵!

  “这……秦宫主莫非已成真佛?”

  既证丈六金身,非佛何为!

  “荒谬!佛陀驻世极乐,乃永恒之主。劫火不焚,轮回不染。

  “现世之佛纵至未来,亦当为东来佛祖。

  “尘世岂有肉身成佛者?更何况非我佛门中 ** 。

  “绝无可能,断无此理!”

  玄澄天资卓绝,却因慧极反生执念,终难自解!

  在他看来,纵有人证得佛果,亦不该显化丈六金身。

  此乃现在佛法相真容。

  三世佛陀早有定数——

  燃灯古佛主过去,释迦牟尼佛掌现在,弥勒尊佛持未来。

  三世佛陀已圆满时空长河,岂会于现世再出一位具现在佛法相之人?此实违天理悖佛缘!

  “玄澄师兄虽言不可,然今 ** 我所见俱在,还有何不可能?

  “丈六金身现于少林,此事……此事……

  “是否该禀明方丈,召开佛门大会?”

  “这浩瀚宇宙中,唯有此处显现了异象!”

  玄生思绪向来飘忽,何必顾虑重重。

  眼前所见分明是丈六金身现世!

  佛陀曾说三千世界,此界不过微尘一粒。如此渺小之地竟现金身法相,实乃无上荣光。

  此乃全体修行者的殊胜因缘,何须多虑!

  玄生亦觉玄澄太过拘泥,金身显化在前还质疑不休,当真痴顽不化。

  “玄澄法师,何为佛?”

  玄澄断然应答:“佛即觉。”

  “觉悟者,即为佛。”

  “既然觉者为佛,大师又何苦执着成佛定数?”

  “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觉悟,觉者即是佛。”

  “无论修得丈六金身,或证二十四诸天,皆为觉者。”

  “纵有人现金身法相,释迦牟尼的丈六金身依然如故。”

  “佛陀开示众生皆可成佛,非是命中注定。若只许特定之人成道,余者勤修岂非徒劳?”

  “若终不能证果却劝人出家,非为功德,实属诳妄。”

  “敢问大师:究竟众生皆具觉性可成佛,还是成佛早有定数,余者修行不过衬托佛光?此莫非佛陀欺世?”

  经云众生皆可往生净土,然诸多寺院却充斥分别之见,岂非自相矛盾!

  玄澄双目空洞,恍然失神。

  是,这究竟当作何解?

  聪慧如玄澄,世间诸事大都了然。

  一旦陷入迷思,便如钻入牛角尖再难脱身。

  玄生摩挲着光溜溜的脑袋,若有所思。

  “秦宫主所言极是,佛即是觉。”

  “既佛是觉,我觉即我佛。”

  “因觉悟而成佛住极乐,非是极乐方有真佛。”

  “天竺佛指,悟道成佛,指引迷津者是为佛指!”

  玄生低诵 ** ,手指轻抬,缓缓向前点出。

  天竺佛指至高奥义——点化众生!

  这一式看似散漫飘渺,实则锋芒内敛......

  指风掠过,庭院中那棵需一人环抱的古树瞬间被洞穿!

  此招已被玄生完全参透。

  少林七十二绝技中,十三门最为艰难,既因威力惊人,更因修炼艰险。

  如摩诃指,若无坚韧心志,根本无法修习。

  其中“三入地狱”一式,既是招式之名,亦是修行之苦。

  天竺佛指虽易于入门,然欲达至臻境,却非易事。

  如今玄生这一指,已超越少林历代修习者,堪称佛指第一人!

  “恭贺玄生大师,天竺佛指终得圆满。

  “随修为精进,此指威能必将更上层楼。”

  “阿弥陀佛,秦宫主点拨之恩,贫僧铭记于心。

  “传闻秦宫主通晓天下武学,贫僧曾想,佛门武功需佛法相辅,纵是秦宫主亦难精通。

  “今日方知,秦宫主于佛门武学之领悟,犹胜吾辈。

  “得蒙指点,实乃贫僧莫大机缘。”

  此刻的玄生宝相庄严,言语间皆是佛门禅意。

  “此乃大师慧根所致。

  “大师能超脱俗僧经解,直窥佛祖本真,方有此悟。

  “佛祖真传,不过只言片语。

  “而今佛经浩瀚,虽弘法利生,亦使不少人误入歧途。

  “大师能破障而出,可喜可贺。

  “然玄澄大师执念未消,尚未醒悟。

  “既如此,唯有以非常之法,助其破迷。”

  秦玄言罢,周身气势骤变,威仪凛然。

  纵然是刚刚彻悟天竺佛指的玄生,也被震得连连后退数步!

  秦玄一声怒吼,肉眼可见的音波席卷四方。

  达摩所建的小院瞬间粉碎,彻底化为乌有!

  258玄澄你有实力对战鸠摩智,武学残障根本不值一提!

  秦玄音浪过后,整座院落荡然无存。

  玄生被这声怒吼震得跌坐在地,方才领悟佛指的高僧风范霎时消散!

  这是...狮子吼的至高境界转妙梵轮!

  不可能...这绝无可能...

  玄生心神巨震,少林七十二绝技中,十三门最难修炼,而狮子吼更是难上加难!

  即便是玄澄,也选择放弃修习此功。

  金刚禅狮子吼,需极高深的佛门内功为根基!

  唯有练成少林镇派绝学易筋经,方可修习此术,否则未伤敌先伤己!

  天龙年间无人练成易筋经,故金刚禅狮子吼成为可望不可及的神功。

  金庸武林中,唯有方证大师凭易筋经修成此功,余者连门槛都摸不到。

  谢逊的狮吼功虽也以内力慑人,但与少林金刚禅狮子吼判若云泥。

  此吼声能传达数里,堪比扩音神器。

  相较之下,寻常狮吼功威力逊色太多。

  玄生虽知秦玄精通佛门武学,却万万料不到他竟会使金刚禅狮子吼!

  能使此功,必已练成易筋经!

  这令玄生难以置信,世间怎会有如此骇人之事!

  阿弥陀佛,谢秦宫主点化。

  贫僧悟了,武道佛修皆不可过于执着完美。

  世间本无完满,纵是佛祖亦有未圆之事。

  狮子吼,确是我佛门至高绝学。

  玄澄忽然开口说话,此刻的他面色红润,精神焕发!

  “大师能顿悟便是幸事。”

  “达摩祖师所建的这间小院虽珍贵,但对大师而言未尝不是一种束缚。”

  “困在其中,难以解脱。”

  “如今小院虽已不在,但大师也得以脱困,实在是可喜可贺。”

  玄生的目光始终关注着玄澄的变化。

  放眼少林寺,无论是玄字辈僧众还是全寺僧人,玄澄都是最不像和尚的一个。

  因此,这些年他与玄澄接触最多,而此刻的玄澄确实与往日截然不同!

  “玄澄师兄你……”

  “师弟,这些年多亏你们照料,如今我已顿悟。”

  “秦宫主亲临少林,想必不只为了提点贫僧,有何要事,不妨直言。”

  玄澄心思通透,反应敏捷,远非憨直的玄生可比。

  “大师慧眼如炬,我上少林确有一事相求。”

  “我欲在终南山举办风云会,邀天下最强的四十位高手一较高下。”

  “其中超越高手四人,正赛高手十六人,副赛高手二十人。”

  “少林寺的玄澄大师、玄慈大师和玄苦大师,正是我认定参加正赛的十六人中的三位。”

  “至于玄难、玄寂和玄生大师,则可位列副赛的二十位高手之中。”

  “因此,我需要玄澄大师出战,对手是吐蕃国师——大轮明王鸠摩智。”

  “此人窃学少林七十二绝技,以小无相功驾驭,自称精通七十绝技第一人。”

  “玄澄大师乃少林两百年不遇的天才,而鸠摩智亦是吐蕃数百年难遇的奇才。”

  “但论实力,玄慈大师仍稍逊一筹。”

  “中原佛门能与鸠摩智一战的,唯有玄澄大师。”

  玄澄与玄生像看痴人一般望着秦玄。

  曾经的玄澄虽强,但如今武功尽失,瘫痪在床,如何与鸠摩智较量?